苏教版初一第二学期语文期中考试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36830631 上传时间:2018-04-0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初一第二学期语文期中考试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苏教版初一第二学期语文期中考试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苏教版初一第二学期语文期中考试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苏教版初一第二学期语文期中考试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苏教版初一第二学期语文期中考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初一第二学期语文期中考试(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05200520062006 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初初 一一 语语 文文 试试 卷卷20064一、基础知识及运用(39 分)1、根据拼音在田字格内工整地写出汉字,在括号内给加点字注音。 (4 分)在浩荡的大江之 bn ,坐落着我国著名的古都南京。在中国漫长而辉煌的历史长河中,有十个朝代和政权先后在此建都。许多叱咤( )风云的著名人物长眠( )在这里,伟大的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的陵墓就位于南京东郊的钟山南 l 。2、下列各句中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3 分)A无论构造还是风格,凡尔赛宫和富盖府第都有异曲同工之妙。 B进了瘦西湖公园,向徐园方向远望,啊,那么多人,真是接

2、踵摩肩啊! C只有勤奋刻苦,才能在学习上取得丰功伟绩。 D没有男人的世界是不堪设想的。3、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A薄薄的雪,是不行的;总须积雪盖了地面一两天,鸟雀们久已无处觅食的时候才 好。 B “三颗枸杞豆”一文,写了三叔一生留给“我”的教训三颗枸杞豆以及这三颗 枸杞事对我的启示、教育。 C “他吃饭很爽气” 。带他的保姆这样说他。 D柳叶儿一长出来,便长得风快,能够吃的日子,只有那么七、八天。4、 默写(每空 1 分,共 8 分) ,潭影空人心。戎马关山北, 。两小儿笑曰:“ !”宋初, , ,未有其比。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 ,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椹

3、要好得远。 ,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 !5、用下面词语连成一段话,50100 字,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 (4 分)五彩斑斓 精彩 漫游6、名著阅读(3 分) 请你从“汤姆索亚”和“孙悟空”这两个人物中任选一个填入表格。人 物作 者书 名用一句话点评这个人物7、修改病句(4 分)许多育才小学的学生从这个四岔路口经过,不设置红绿灯,安全隐患很大。通过举办扬州国际经贸旅游节活动,使我们热爱家乡的意识大大增强。8、填写语句,要求仿用划浪线语句的句式及运用的比喻修辞方法,内容要前后照应(4分)我们用友谊写一本书,一厚厚的书。在书里:友谊如珍珠,我们共同穿缀,联成一串串

4、璀璨的项链;友谊如 ,我们 , ;友谊如 ,我们 , 。9、在“4.18”扬州国际经济贸易旅游节中,学校组织了一次“志愿者行动” 。假如你是这次行动的导游,你打算怎样向海内外嘉宾介绍自己最喜欢的家乡特产?请写出特产名称,并给它拟一条广告词,让它走出扬州,名扬天下。 (3 分)特产名称: 广 告 词: 10、寓言通过简短的故事,让人们从故事中领会道理。阅读下面一则寓言,说说它使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3 分)古时候,有一北方人,从来没见过菱角。他到南方做官,在一次宴席上吃菱角,竟连壳一起吃下去了。有人说:“吃菱角要去壳。 ”他说:“我不是不知道,连壳一起吃,是为了清热解火。 ”有人问:“北方也生长

5、菱角吗?”他回答:“山前山后,到处都是。”这则寓言使你明白的道理是: 班级 姓名 座位号 。二、阅读理解(51 分)(一)古诗鉴赏(4 分)11、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闻王昌龄左迁龙标摇有此寄李 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1)填空:“杨花”在旧体诗中常象征离散,本诗首句通过各种意象,渲染出在 季节的一种 气氛。 (2 分)(2)作者为什么要把“愁心”寄与“明月”?(2 分)(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114 题。 (14 分)黄鹤楼州城西南隅,有黄鹤楼者, 图经云:“费 登仙,尝驾黄鹤返憩于此,遂以名楼。”事列神仙之传,迹存述异之志。观其耸构

6、巍峨,高标 ,上倚河汉,下临江流;重檐翼馆,四闼霞敞;坐窥井邑,俯拍云烟:亦荆吴形胜之最也。12、解释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4 分)州城西南隅( ) 返憩于此( )遂以名楼( ) 坐窥井邑( )1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用法或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2 分)其剑自舟中坠于水尝驾黄鹤返憩于此A 俱以假山显遂以名楼B颓然碧窈坐其中观其耸构巍峨C 跪而拾之以归亦荆吴形胜之最也D1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 分)观其耸构巍峨,高标 ,上倚河汉,下临江流;重檐翼馆,四闼霞敞。15、本篇幅短小,但内涵丰富,试从下列角度加以举例赏析。 (两题选做一题) (4 分)写景举例: 赏析: 语言举例: 赏析

7、: (三)阅读下文,完成 1620 题(14 分)纳纳 米米 卫卫 星星纳米的概念,是由美国科学家于 1995 年首先提出的。科学家们把卫星按重量分为好多类,1000 千克以上的为大型卫星,100 千克一 500 千克的为小型卫星,10 千克100 千克的为微型卫星,10 千克以下的为纳米卫星。纳米卫星体积很小,仅仅比麻雀略大一点。首先,纳米卫星的研制成本低。目前,平均每 l 千克卫星的研制费用为8 万10 万美元;每千克卫星的发射费用为 2 万一 4 万美元。研制发射一颗质量为 1000千克的卫星,其费用至少需要 l 亿美元,而一颗纳米卫星的造价不超过 100 万美元。其次,纳米卫星的研制周

8、期短。目前,研制一颗大型卫星的周期为 10 年左右,而一颗纳米卫星的研制仅仅需要两三年即可,这样更适应快速发展的科技时代。第三,纳米卫星不仅仅节约了发射、回收成本,而且还节约了轨道空间。第四,纳米卫星可以发挥群体优势。科学家正在设计由小卫星组成的星座, 其功能使不少的大卫星甘拜下风。发展高频段的、 高速宽带的低高轨道星座系统,构筑太空信息高速公路,将成为 21 世纪的热点。因为它比光纤通信成本低、建造容易,是信息时代的主力军。若在地球同步轨道上,等间隔地布置648 颗功能不同的纳米卫星,就可以保证对地球上任何一点进行全天候、全天时的监视。纳米卫星突破了传统的“一星多用,长久工作”的设计思想,不

9、追求全面、综合、完美,而主张简化设计,采用成熟技术和模块化、标准化的硬件,所以,它的应用前景十分广阔,将广泛用于通信、遥感、天文等许多方面。这样就使一些发展中国家也可以介入纳米卫星的研制领域,从而扩大了卫星研制和应用范围。纳米卫星将成为未来卫星发展的主要趋势,而且,它的研制会给空间技术的发展带来革命性的变化。我们期待着这一天的到来,16概括回答纳米卫星具有哪些优势?(4 分)(1) (2) (3) (4) 17比较文中划线句和下面的改句,你认为哪个句子好,谈谈理由。(3 分)原句:而一颗纳米卫星的研制仅仅需要两三年即可。改句:而一颗纳米卫星的研制需要两三年即可。 18文中多处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

10、方法,请任选一例,并说说运用这种方法的作用。(3 分)例子: 作用: 19请在文中划横线处补写一个承上启下的过渡句。(2 分)20现代社会已离不开人造卫星,请列举人造卫星应用于生活的两个例子。 (2 分)(1) (2) (四)阅读下文,完成 2124 题。 (19 分)周杰伦 VS 杨利伟 石述思作为第一个进入太空的中国人,杨利伟的偶像地位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当我们的下一代在表明对杨的崇敬之情后,却纷纷表示更愿意成为周杰伦时,您会作何感想?据报道,广州市东山区少年宫目前开设了 26 个项目培训班,共有学员 11000 人次。其中仅美术一项就有 3000 多人次。而在该少年宫航模电脑等 7 个科技

11、类项目培训班中,学员加起来只有 156 人。而这种情况在全市其它科技教育机构中也普遍存在。家长们的一个设问是耐人寻味的:孩子学了科技千啥呢?能成为杨利伟当然好。而学美术音乐,成为明星的可能性就大多了,说不定还有被选作特长生进一所好学校的可能。目前,持这种观点的家长不在少数。青春、顽皮、活力四射、踏着富有现代感的音乐节拍,周杰伦就这样闯入了我们的视线。无数的孩子在双截棍的说唱中如醉如痴。当时尚的周杰伦在光电交织的舞台上引发阵阵欢呼的声浪时,寂寞的杨利伟正在人迹罕至的航天基地中接受近乎残酷的单调训练。他的肩头肩负着一个属于全体华人的梦一一到太空去。对两个偶像进行简单类比是没有意义的。毕竟在一个开放

12、,多元化时代,既需要周杰伦带来的简单快乐,更需要杨利伟带来的全民振奋。我们也没有必要让所有的孩子都踏着杨利伟的足迹去完成一项伟大的使命,在一个追求消遣和速成的社会里,多数家长们无疑认为周杰伦式的明星大道是现实而宽广的,而杨利伟只是可敬而不可学的。他们抱怨说,科技带来的成功太苦,太慢了,而且市场太小,他们需要迅速的回报。家长们现实而功利的选择显得理直气壮,不少专家流露出这样一种忧虑:青少年科普教育的备受冷落,会导致孩子们科学意识,动手能力,严谨精神的缺失一一而这些要素却是成为现代公民的前提。他们建议,要把社会、家庭和教育部门的力量整合起来,唤起孩子们对科学的兴趣.与之呼应,政府部门也应该从体制上把科普教育摆到一个突出的地位。当然,科普教育也要更加贴近时代,贴近生活,完成一场从形式到内容的革命。这些年,类似的呼吁我们经常听到,但真正落到实处的并不多,甚至杨利伟的出现都不能激起许多人对科学真正意义的热忱。周杰伦的绝对风行折射出多数民众的认知水平和人文素养。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和生活水平的提高,物质与精神,感情与理智,技能与素质的失衡已是摆在我们面前一道严峻的课题。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