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中中国历史课程知识增益二十世纪中国历史讲座系列(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36829130 上传时间:2018-04-03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121.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高中中国历史课程知识增益二十世纪中国历史讲座系列(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新高中中国历史课程知识增益二十世纪中国历史讲座系列(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新高中中国历史课程知识增益二十世纪中国历史讲座系列(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新高中中国历史课程知识增益二十世纪中国历史讲座系列(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新高中中国历史课程知识增益二十世纪中国历史讲座系列(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高中中国历史课程知识增益二十世纪中国历史讲座系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高中中国历史课程知识增益二十世纪中国历史讲座系列((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新高中中國歷史課程知識增益新高中中國歷史課程知識增益 二十世紀中國歷史講座系列二十世紀中國歷史講座系列 (1): 改革革命再革命繼續革命告別革命改革革命再革命繼續革命告別革命 (改革開放改革開放) 的歷程的歷程 課程課程 C: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對外關係: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對外關係 連浩鋈博士連浩鋈博士 (香港大學歷史系名譽副教授) (2007 年 6 月 27 日) 第二講第二講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對外關係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對外關係 (19661982 年年) (一) 紅衛兵外交與中國暫別國際舞台紅衛兵外交與中國暫別國際舞台 (19661967 年年) 紅衛兵外交的特色 ? 宣揚北京是世界革命中心

2、 ,要輸出革命 ? 執行三反路線 : 打倒帝國主義,打倒現代修正主義,打倒各國反動派 ? 強調反美排蘇 、 反(美)帝必須反(蘇)修 ? 造成嚴重的三砸一燒事件:砸印度、緬甸、印尼的駐華使館和火燒英國 駐華代辦處 文化大革命初期的外交部: 造反派奪權始末 ? 周恩來保護外交部的策略 ? 周恩來保護外交部長陳毅的策略 ? 北京外語學院紅衛兵奪了外交部的權 (1967年8月19日) 火燒英國駐華2代辦處 (8 月 22 日) : 至少是無知,也可能是壞人幹的 奪 權的紅衛兵被逐出外交部 周恩來、陳毅重掌外交部 (9 月 1 日) 奪權 的紅衛兵被打成反革命(10 月) (二二) 聯美反蘇:由中美和

3、好到中美建交聯美反蘇:由中美和好到中美建交 (1968 年年1979 年年 1 月月 1 日日) 蘇聯擴充軍備影響之一:中國決定聯美反蘇 ? 勃列日涅夫的新戰略方針與蘇聯常規力量、戰略力量的擴張 ? 蘇軍佔領捷克 (1968 年 8 月), 勃列日涅夫主義 (有限主權論)出籠 (11 月) 與中國批判蘇聯蛻變為社會帝國主義和霸權主義 ? 中蘇邊境衝突惡化:珍寶島 (1969 年 3 月)、新疆 (6、8、9 月) ? 中國四位老帥 (陳毅、葉劍英、徐向前、聶榮臻) 對當前國際形勢的分析: 中蘇矛盾大於中美矛盾,美蘇矛盾大於美中矛盾 ? 聯美反蘇的考慮和決定 蘇聯擴充軍備影響之二:美國決定與中國

4、改善關係 ? 越戰對美國的影響 ? 第一階段的美蘇限制戰略武器談判 (1969 年) 與尼克松 (Richard Nixon) 打中國牌的決定 中美和好與中國重返國際舞台的歷程 (19691971 年) ? 美國宣佈在對華貿易及旅行等方面逐步放寬限制 (1969 年 7 月) ? 尼克松在關島提出美國收縮戰線及新亞洲政策(尼克松主義) (7 月) ? 尼克松通過巴基斯坦總統葉海亞汗 (Yahya Khan) 向北京表達了改善中美 關係願望 (8 月) ? 美國在越南撤出軍隊 40,000 人 (9 月) 3? 美國停止派驅逐艦到台灣海峽巡邏 (12 月) ? 尼克松在歡迎訪美的羅馬尼亞總統齊奧

5、塞斯庫 (Nikolae Ceausescu) 的宴會 上以總統身份第一次使用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名稱 (1970 年 10 月) ? 尼克松通過 巴基斯坦渠道 和 羅馬尼亞渠道 向北京表達了訪華願望 (10 月) ? 向美國記者兼老朋友埃德加斯諾 (Edgar Snow) 表示歡迎尼克松訪 華 (12 月) ? 1970 年,中國與 5 個國家建立邦交 ? 美國宣佈取消對於使用美國護照去中國旅行的一切限制 (1971 年 3 月) ? 中國邀請正在日本參賽的美國乒乓球隊訪問中國 (4 月) ? 尼克松宣佈結束已存在 20 年的禁止中美兩國之間貿易的法令 (4 月) ? 尼克松提出世界五大力量中

6、心(美、蘇、中、西歐、日本) 的看法 (7 月) ? 尼克松的國家安全事務助理亨利基辛格 (Henry Kissinger) 秘密訪華;中 國正式邀請尼克松於 1972 年 5 月以前訪問中國 (7 月) ? 基辛格第二次秘密訪華,為尼克松訪問中國作好準備 (10 月) ? 聯合國表決亞爾巴尼亞提案,以 76 票贊成、35 票反對、17 票棄權獲得通過, 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的代表是中國在聯合國的唯一合法代表 (10 月) ? 1971 年,中國與 15 個國家建立邦交 中美和好的里程碑:尼克松訪華 (1972 年 2 月 21-28 日) ? 上海公報的發表 ? 中共中央向黨政軍交代改善中

7、美關係的原因:實行既聯合、又鬥爭的 革命外交 4尼克松訪華後美蘇中大三角戰略關係下的中蘇、中美關係 (19721977 年) ? 中國批判蘇聯推行全球進攻性戰略及制造緩和假像 (一) 批判蘇聯大軍壓境破壞中蘇邊界談判; (二) 批判蘇聯一再拼湊亞洲集體安全體系(1969、1973、1975、1976 年) 圍堵中國; (三) 批判蘇聯在越南統一後 (1975 年) 支持越南搞地區霸權主義 ; (四) 批判蘇聯把印度洋變為其波羅的海艦隊和太平洋艦隊的匯合點; (五) 批判蘇聯利用第二階段的美蘇限制戰略武器談判(日內瓦 Geneva, 1972 年) 和中歐裁軍談判(維也納 Vienna,1973

8、 年) 制定新的核軍 備競賽規則; (六) 批判蘇聯利用華沙條約組織 (Warsaw Pact)威脅西歐的安全; (七) 批判蘇聯利用歐洲安全和合作會議 (歐安會)(赫爾辛基 Helsinki, 19731975 年) 劃分勢力範圍; (八) 批判蘇聯向非洲、中東、拉丁美洲國家售賣舊機器、武器以換取珍貴的原料和石油。 ? 聯美反蘇的失效與中美關係的倒退 美國的首要目標:完成第二階段的美蘇限制戰略武器談判(即對華關係 服從於對蘇關係) 尼克松訪蘇 (1972 年 5 月) 與勃列日涅夫訪美 (1973 年 6 月) 福特 (Gerald Ford) 與勃列日涅夫在海參崴 (Vladivostok

9、) 舉行的高峰會議 (1974 年 11 月) 歐安會赫爾辛基 (Helsinki) 文件的簽署 (1975 年 7 月) 與美國索南費 爾特 (Sonnenfeldt)主義的透露 (12 月):承認蘇聯在東歐的已有地位 5卡特 (Jimmy Carter) 派國務卿萬斯 (Cyrus Vance) 訪華促進美中關係正常 化的失敗 (1977 年 8 月) ? 針對蘇美雙方爭霸及蘇攻美守態勢而提出的新外交路線和戰略思想 反霸權主義(反兩霸) 外交路線 (1973 年 8 月) 三個世界劃分戰略思想 (1974 年 2 月): 我看美國、蘇聯是第一 世界。中間派,日本、歐洲、加拿大,是第二世界。

10、咱們是第三世界。 第三世界人口很多。亞洲除了日本都是第三世界,整個非洲都是第三世界, 拉丁美洲是第三世界。 走向中美建交 (1978 年) ? 促成中美建交的主要原因 美國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布熱津斯基 (Zbigniew Brzezinski) 的戰略思想 與卡特政府的戰略調整 中國發展國民經濟十年規劃綱要的通過 (1978 年 2 月) 與美國財團對中 國市場開放的關注 越南地方霸權主義抬頭與中越關係的惡化 (一) 越南全面控制老撾; (二) 越南入侵柬埔寨 (1977 年底); (三) 越南挑起邊境衝突 (1977 年:752 次;1978 年:1,108 次); (四) 越南推行排華政

11、策 (1977 年開始); (五) 越南與蘇聯簽訂蘇越友好合作條約(1978 年 11 月) ; (六) 越南出動 10 多萬正規軍,佔領柬埔寨首都金邊 (1978 年 12 月)。 ? 中美建交 (1979 年 1 月 1 日) (三三) 走向獨立自主走向獨立自主 (不結盟不結盟)的外交路線的外交路線 (19791982 年年) 中美建交後中美關係的曲折發展 6? 好的開端:訪美 (1979 年 1 月 28 日2 月 5 日) ? 中越戰爭 (自衛反擊戰 ,1979 年 2 月 17 日3 月 5 日) 與中國進入三年 經濟調整期 ? 中美紛爭之一:美國國會通過與台灣關係法(1979 年 3 月) 與卡特繼續 向台灣售賣武器的問題 ? 中美紛爭之二:里根 (Ronald Reagan) 售台武器事件與中美 八.一七公 報的發表 (1982 年 8 月 17 日) 中國重新估計國際形勢及調整對美蘇的政策 ? 對美國實力的估計:正在增強 ? 對蘇聯實力的估計:正在減弱 ? 對美蘇力量對比的估計:雙方勢均力敵 ? 中國的新政策:對美蘇都不結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