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初二语文下册期中试卷初二八年级北师大版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36816387 上传时间:2018-04-02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师大版初二语文下册期中试卷初二八年级北师大版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北师大版初二语文下册期中试卷初二八年级北师大版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北师大版初二语文下册期中试卷初二八年级北师大版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北师大版初二语文下册期中试卷初二八年级北师大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师大版初二语文下册期中试卷初二八年级北师大版(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八年级语文期中试卷一、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27 分) 1、为下面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3 分) 梁思成两腿悬空地往刹(sha cha)尖攀援。 他们眼中的古塔也好,古刹也好,充其量不过是形状有差(chai cha)异。 寄生是每一个动物谁也不能豁(he huo)免的。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3 分) A寥寥数语,却一针见血地点出了我学画中的不足之处,使我茅塞顿开。 B我们班的小明同学文静娴雅,待人接物总是彬彬有礼。 C赵亮真是别有用心,办的手抄报内容和形式都与众不同,令人叫绝。 D我又抬头看看雨后碧蓝的天空,顿觉心旷神怡。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

2、 分) A为了防止类似的恶性事故不再发生,我们一定要加强管理,采取严密的防范措 施。 B教育观念能否从根本上转变,是我们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 C经过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使他掌握了解题方法,成绩有了明显提高。 D在“非典期间,我没能给大家带来应对危机的招数。 4、下面语段中画线的句子有三处表达有误,请把它们找出来,并加以改正。(3 分)目前,(1)研制出抑制冠状病毒的有效疫苗还需要相当长的时间,(2)在 还没有特效药物的情况下,要求我们发扬同舟共济这一中华民族长期以来的传统美德, 激发广大生物、医药研究人员的积极性,群策群力,(3)尽量研制出便捷的检测方法, 开发出一整套检测系统,以遏制“非典”疫

3、情的蔓延。(3 分) 第(1)句中, 第(2)句 第(3)句 X 5、下列句子不是比喻句的是( )(3 分) A 这一点火焰是不会熄灭的。它将永远燃着,正像一个母亲的眼泪,正像一个儿 子的英勇那样永垂不朽。 B 这座大的犹如一座城市的建设物是世世代代的结晶,为谁而建?为了各国人民。C 苇子还是那么狠狠地往上钻,目标好像就是天上。 D 老头子浑身没有多少肉,干瘦的像老了的鱼鹰。 6、下列句子,用括号里的哪个词表达会更准确严密?(2 分) 这个理由本身在原则上 (可以 也许)成立,但在现实上会带来不可估量的后 果。 虽然克隆人在技术上有可能做,但在伦理上 (不应该 不能够)做。 7、古诗文默写。(

4、10 分)(1)、暧暧远人村, (2)、 ,柳绿更带朝烟。X (3)、春潮带雨晚来急, 。 (4)、 ,要愁那得工夫。 (5)、望岳中表现诗人不怕困难,俯视一切的雄心气概的诗句是 ,。 (6)、“推敲”的典故来自贾岛题李凝幽居的诗句: , 。 (7)、春冬之时,则 , 。 二、阅读平台(53)分X(一)文言文阅读(14 分)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 水,天下独绝。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 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

5、无绝。横柯上蔽,在昼犹昏; 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8、注音并解释:(4 分) 缥: 湍: 邈: 戾: 9、翻译:(4 分)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10、文章总领全文的句子是_。(2 分) 11、写山奇,分别从_觉和_觉来写景,这样写的好处 。(2 分) 12、作者描写了富春江怎样的景色?(2 分)(二)现代文阅读(13 分) 钱学森一生对金钱看得很淡漠。他当年放弃在美国的优厚条件,坚决要求回到各 方面都还十分落后的祖国,就是为了和祖国人民同呼吸、共患难,用他的知识和智慧 建设国家,使祖国强大,人民幸福。 他回国以后,完全靠自己的工资生活,一级教授一

6、个月三百元多一点。除了工资 之外,他还有一些稿费收入,晚年也曾得到过较大笔的科学奖金。但他把自己所得几 笔较大的收人统统捐了出去。这包括:他的工程控制论1958 年中文版稿费,千元 以上,这在当时是一个普通干部两年的收入,捐给了中国科技大学力学系,资助贫困学生买书和学习用具。一九六二年前后,他的物理力学讲义和星际航行概论 先后出版,稿酬有好几千元。这在当时简直就是一个“天文数字”。那时还处在“三年经 济困难时期”,人人都屹不饱肚子,钱学森一家和全国人民一样,也是勒紧裤带过日子。 但是这么一大笔钱并没有使钱学森动心。当他拿到这两笔稿费时,连钱包都投打开, 转手就作为党费交给了党小组长。 一九七八

7、年钱学森又交了另一大笔党费。当时“文化大革命”刚刚结束,开始落实各 方面的政策。钱学森的父亲钱均夫老先生原在全国政协文史委员会上班,一九六九年 去世。因为“文化大革命”的冲击,从一九六六年就不发工资了,直到去世,三年未领到 一分钱工资。一九七八年落实政策,补发了三干多元的工资。钱学森是钱均夫惟一的 儿子,自然有权继承。但是钱学森认为,父亲已去世多年,这笔钱他不能要。退给文 史委员会,人家拒收,怎么办?钱老说,那我只有作为党费交给组织。后来这三千多元 也交了党费。 钱学森曾任国防部第五研究院院长、副院长,第七机械工业部副部长,国防科委 副主任,国防科工委科技委副主任,中国科协主席,全国政协副主席

8、等要职,其地位 不可谓不高。但钱学森对这些“官位”一点也不在意。要不是工作的需要,他宁可什么 “官”也不当。他常常说: “我是一名科技人员,不是什么大官,那些官的待遇,我一 样也不想要。”所以,他从不爱出席什么开幕式、闭幕式之类的官场活动,只喜欢钻进 科学世界,研究学问。在这方面若有所得,就十分高兴。他常说:“事理看破胆气壮, 文章得意心花开。” 13、阅读所选文字,请简要概括本段所写的内容(3 分)14、文章中说“钱学森曾任国防部第五研究院院长、副院长,第七机械工业部副部 长,国防科委副主任,国防科工委科技委副主任,中国科协主席,全国政协副主席等 要职,其地位不可谓不高。”但是钱学森对这些却

9、一点也不动心,联系课文,你是怎么 理解这段话的?这些表现了钱学森怎样的科学精神?(3 分)15、第一段中“坚决”一词用的好不好?为什么?(3 分)16、结合课文内容,请你谈谈钱学森是怎样的一个人?假如有一天,你也是一个 学业有成的年轻有为的科学家,你会怎样去做?(4 分) Xkb (三)课外阅读(16 分) 人,总要仰望点什么(李兴濂) 人生在世,不能总是低头觅食,那样会矮化得像动物一般。人,总要仰望点什 么,向着高远,支撑起生命和灵魂。 仰望,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一种精神上昂的生存姿态,它使生命战栗、贯注、凝神,形成张力,就像鲜花绽开、泉水喷涌。它是根植于一切情愫之中又最终超越其上 的永恒的精神

10、。仰望,就是漫漫黑夜中的灵魂追寻,它使人重返失落的精神家园。 一位俄罗斯老画家在林间散步,“他仰望头上一轮满月从树梢后缓缓露出,他突 然被那种无与伦比的饱满和圆润,被那种壮丽博大的景象感动得哭了起来他看到 了大自然最完美的艺术!那皎洁的月光仿佛上苍深情的注视,仿佛天国的雪花披在他 的肩头。那一刻,谁能说他不是幸福的?” 哲学大师康德最喜欢凝神仰望夤(yn)夜星河。“每当我静静地伫立仰望那浩渺 深邃的蔚蓝色的天空时,一种永恒的肃穆和生命的崇高便油然而生仿佛上帝在叩 响自己的额头,一股神秘而伟大的授意如波涛般汹涌而来” 贝多芬豪迈地宣称:“我的王国在天空!”“当黄昏来临,我满怀着惊奇感,注视 着天

11、空,坠入沉思。一群闪闪发光的天体在那儿旋转运行,永无止境此时此刻, 我神游魂驰,精神超越了这些距我们亿万公里的群星,一直向那万物之源奔去渐 渐的,我试着把那团激情转化为音响打开心坎的东西必然来自天空!” 一次我随黑压压的人群,在深夜里爬上泰山极顶,守望东海日出。山涧、鸟鸣、 夜露,掩不住心中渴望的激动。黎明的曙光射出万支金箭,点燃了朝霞,苏醒的泰山 发出铮铮的声响,从青灰色的雾霭中逐渐显现出它坚实的轮廓。一轮朝阳从海上喷薄 而出,圣光充溢,喷涌,流动,一个熠熠闪光的世界点亮我的双眼!我透过那浓密的 树梢,遥望到远方的木船已挂起了洁白的帆那迎风摇曳的希望之帆,正颤动于朝 阳之中。此时,朝阳、白帆

12、、碧空,把我对遥远未来的瞻瞩和渴盼,带向广阔无垠的 苍穹。 仰望就是追寻崇高。也许我们抵达不到崇高,但我们可以仰望,让崇高引领, 在人世中行走,穿越灵魂,在心灵根底树起精神的皇座,把立在大地上的血肉之躯与 高高在上的精神品格结合起来,感悟到皈依的崇高,最终作为生命的坚强支柱而矗立 在世界上,支撑起富于意义与价值的生命世界。 人,总要仰望点什么,一轮红日,一弯新月,一片云朵,一座山峰,一棵古 树只要能激起你心底的波澜,哪怕是一丝涟漪。当你仰望时,一股庄严神圣的力 量,一个崇高的形象,或者一些伟大的词句就会从你的内心涌起! (选自读者 2006 年第 2 期,有删改) 17阅读全文,说说“老画家”

13、、康德、贝多芬和“我”在“仰望”时各自的感受是什么? (4 分) 老画家: 康德: 贝多芬: “我”: 18说说第段中加点的“精神的皇座”的含义。(3 分)19“仰望,就是漫漫黑夜中的灵魂追寻,它使人重返失落的精神家园。”在生活中, 你也许也“仰望”过,请仿照例句,写出你对“仰望”的理解。(2 分)仰望,就是 ,它使人 。 20作者在第段写自己于泰山极顶看日出,就视角来说,不能算作“仰望”。这应该 不是作者的疏漏,请谈谈你对作者之所以这样写的理解。(3 分)21“人,总要仰望点什么。”谈谈你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4 分)(四)饮酒赏析(10 分)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

14、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22、本诗作者是 时期诗人 。(2 分) 23、诗中描写傍晚时分优美景色的句子是: , 。(2 分) 24、“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态和情趣?(3 分)25、这首诗的在语言上有什么特点?(3 分) 新 课标 第一 网三、综合拓展:(10 分) 26、根据下面语言材料,运用对偶知识对出下联。(2 分) 春天时,湖水涨满,湖天一色,船行湖中,如行天上;秋日里,山色斑斓,山景 如画,人游山中,如行画中。上联是:春水船如天上坐;下联为: 。 27、仔细体会下面一段话中老师和学生的对话,回答文后问题。(4 分) 老师催促学生交作业,他扬了扬手上的作业本,问:“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