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学期第四单元语文检测练习卷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36816365 上传时间:2018-04-0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学期第四单元语文检测练习卷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学期第四单元语文检测练习卷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学期第四单元语文检测练习卷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学期第四单元语文检测练习卷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学期第四单元语文检测练习卷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学期第四单元语文检测练习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学期第四单元语文检测练习卷(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北师大版八年级语文上学期第四单元北师大版八年级语文上学期第四单元(时间:90 分钟 满分:100 分)题号一二三总分得分一、积累与运用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2 分)A懈怠(xi) 嗜好(sh) 余暇(xi) 粗劣(l) B皱(zhu)眉 炫耀(xun) 恐吓(h) 消遣(qin)C咀嚼(jio) 庞大(png) 尴尬(g) 潜逃(qin)D流杵(ch 辟若(p) 弓缴(jio) 狡黠(xi)2下列成语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4 分)A蜂拥而上 敏而好学 虚怀若谷 心无旁骛B饥肠辘辘 三翻五次 人赃俱获 丑态必露C众目睽睽 物极必反 正襟危坐 一笔勾销D煞有介事 当仁不让 略

2、施小计 煞有介事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不妥的是( )(2 分)A读书诵诗,与古人谋。谋:谋划。商讨,交谈。B居之安,则资之深。资:积累C在众目睽睽之下,我几乎是狼狈地跨出了店门。众目睽睽:大家的眼睛都注视着。D这是陶渊明所标榜的好读书不求甚解。标榜:提出某种好听的名义,加以宣扬。4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3 分)A鲁迅,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他的狂人日记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文小说。B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人,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学说主张实行“仁政”,反对暴政。孟子七篇,是他与弟子的合著。C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

3、时期鲁国人,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现存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散文体著作。D袁枚,字子才,号随园主人,清代著名文学家。是“乾隆三大家”之一,作品主要有随园诗话。5默写。(4 分) ,思而不学则殆。 ,可以为师矣。尽信书,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6按要求完成下面题目。(8 分)2008 年 6 月 3 日,奥运圣火传递到湖湘大地,你所在班级举办“传圣火,迎奥运”的主题班会。请你完成下面任务。(1)请结合“传递圣火”主题,拟一则富有鼓动性和感染力的宣传标语。(2 分) 宣传标语:_(2)请将下面的对联补充完整。(2 分)递圣火,湖湘大地 _ 迎奥运,华夏子孙 _ 二、阅

4、读理解(一)阅读下面文言选段,回答问题。书非借不能读也。子不闻藏书者乎?七略、四库,天子之书,然天子读书者有几?汗牛塞屋,富贵家之书,然富贵人读书者有几?其他祖父积、子孙弃者无论焉。非读书为然,天下物皆然。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必虑人逼取,而惴惴焉摩玩之不已,日:今日存,明日去,吾不得而见之矣。若业为吾所有,必高束焉,庋藏焉,曰:“姑俟异日观”云尔。余幼好书,家贫难致。有张氏藏书甚富。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其切如是。故有所览,辄省记。通籍后,俸去书来,落落大满,素蟫灰丝,时蒙卷轴。然后叹借者之用心专,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7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强假( ) 惴惴( ) 庋( ) 俟( ) 省( )

5、素蟫( )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6 分)(1)其他祖父积、子孙弃者无论焉 (2)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 (3)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 (4)子不闻藏书者乎? 9辨析下列加点词古今义相同的一项是( )A其他祖父积、子孙弃者无论焉 B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C其他祖父积、子孙弃者无论焉 D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10下列多义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然天子读书者有几 往借不与天下物皆然 为一说,使与书俱七略、四库,天子之书 若业为吾所有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 为一说,使与书俱11下列句子句式同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天下物皆然A若业为吾所有 B然天子读书者有几C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 D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12下列

6、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2 分)A本文就黄生允修借书一事发表议论,先晓之以理,后动之以情。 B与结尾一句“为一说,使与书俱”相照应的一句是开头说的“授以书而告之”。 C“说”这种文体内容是记叙性的,篇幅一般都很长。 D本文运用了例证法,正反对比论证法。 13翻译下列句子:通籍后,俸去书来,落落大满,素蟫灰丝,时蒙卷轴。(三)阅读下面一篇评论,回答问题 (14 分)灾难铸就伟大的中国灾难铸就伟大的中国本报评论员5 月 19 日至 5 月 21 日,长歌当哭,时间见证一个A然C之B与D为民族的哀伤。自“512”灾难发生的那一刻起,汶川时间便以血泪生死来凝记,国人心情亦因大痛大悲而淤积。三天哀悼,让

7、悲痛得以表达,也让坚忍得以持续。雪域高原、边陲海疆,繁华都市、偏僻县乡,汶川成为亿万中国人血脉同搏、泪水涌动之所在。13 亿中国人以共同的悲伤共度刻骨铭心的瞬间,让罹难者生命在国家记忆里永存。这三天里,人们看到的不只是举国同悲的恣肆泪水,更是万众一心的民族精神。“汶川不哭”,“中国加油”,大地震中穿越生死的深情呼唤,哀悼日里高亢悲壮的激昂呐喊,当是我们哀思过后凝聚力量的信心和源泉。而这一切,是进步的中国对生命价值的尊重,是发展的中国在人文精神上的回归,是历经磨难的中国在民族复兴征途上前所未有的凝聚力。汶川作证,这一刻国家与人民同在。“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一线希望,百倍努力”,大震之后,党和政

8、府始终如一的坚定信念,支撑着感天动地的举国大救援。第一时间公布信息,争分夺秒抢救生命,开放国际救援队进入灾区,设立哀悼日降半旗祭奠平民对人民负责、对生命敬畏、对世界开放,反映了我们党执政理念的进步,让世界看到一个坚强自信、开放透明、以人为本的中国。汶川作证,这一刻爱心与希望同在。日继之夜,生继之死。在这场新世纪以来死伤最为严重的地震灾难中,呈现于世界眼前的,不只是哀伤,更有生死瞬间的人性光辉。即使在死亡阴影笼罩的日子,那些爱与献身的故事仍给人以温暖的慰藉。父母张开双臂把生的机会留给孩子,老师俯身低首支撑生命的港湾废墟下深沉壮阔的无私大爱,拓展了我们民族的精神疆界。汶川作证,这一刻公民精神与国民

9、意识同在。当家国受灾,同胞有难,亿万国人的集体道德感和现代公民意识被勃然唤醒。民间抢险突击队日夜兼程驰援灾区,救灾志愿者不避艰险奔赴一线,全国人民上下同心守望相助,10 天 10 夜中华大地纵横千里的爱的足迹,让我们看到公民精神的成长、国民意识的重塑。恩格斯说过,“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的。”给国家新期待,给民族新精神,给公民新责任,对于历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而言,汶川大地震是一个悲壮的过去,更是一个伟大的开始。希望与中国同在!(选自 2008 年 5 月 22 日人民日报)14本文是作者针对 2008 年 5 月哪一件事发表的评论?作者所持的观点是什么?(3 分)15.

10、文中哪一句话是对标题“灾难铸就伟大的中国”最好的阐释?(2 分)16. 结合你当时的所闻所见,谈谈你对第段画线句子的理解。(3 分)17第段说“废墟下深沉壮阔的无私大爱,拓展了我们民族的精神疆界。”请以父母、老师和学生为对象各举一个事例证明。(3 分)父母: 老师: 学生: 18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论证“灾难铸就伟大的中国”的?(3 分)答: 三、作文18请在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作文。(50 分) 第一题:风景一般指自然风光,人文景观;也泛指人间真情、生活场景等等。请以“留在我心底的风景”为题目,自选题材,自定文体,写一篇不少于 500 字的文章。第二题:书信是人们交流思想的工具,表达方式较为灵

11、活。可以记述见闻,诉说真情,评论时事,探讨问题,说明原委请以致的信”为副标题,写一封不少于500 字的信。自主立意,自拟正标题。文中不能出现收信人和写信人的真实姓名。第四单元达标检测卷第四单元达标检测卷1B 解析:A 项中的“劣”应读“li” C 项中的“嚼”应读“ju” D 项中的“缴”应读“zhu”。2B 解析;“三翻五次”应写作“三番五次” “丑态必露”应写作“丑态毕露”。3A 解析: 谋:商讨,交谈。4C 5(1)学而不思则罔 (2)温故而知新 (3)则不如无书 (4)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6(1)示例:点燃激情,传递梦想。(2)热浪滚滚 喜气洋洋7ji zhu gu s xng yn 8

12、(1) 祖父和父亲 不要说,不用说。(2)那人,指向别人借书的人。 借 (3)动词,出现(4) 你9C 10C 11D 12C解析:“说”这种文体内容一般是议论性的,篇幅一般都不长。 13我做官以后,官俸花掉了,书籍买来了,高高地堆满。白色的蠹鱼,灰色的蜘蛛丝,时常蒙盖在书籍上。14国务院决定,2008 年 5 月 19 日至 21 日为四川汶川大地震遇难同胞全国哀悼日;让罹难者生命在国家记忆里永存。15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的。16用全国默哀、下半旗这样的隆重仪式来哀悼汶川大地震中罹难的平民百姓,体现了国家对生命价值的尊重,是社会进步和政治文明的表现。17示例:父母:北川县城,被压在垮塌的房屋下的三岁小女孩宋欣宜,在已经逝去的父母身体翼护下与死神抗争了四十余个小时后获救;老师:在地震发生的一瞬间,谭千秋老师双臂张开趴在课桌上,死死地护着 4 个学生而自己却不幸遇难;学生:楼顶的水泥倒下来压在 13 岁的向孝廉同学身上,生死之间马健同学手刨 4 小时将其救出。18国家与人民同在、爱心与希望同在、公民精神与国民意识同在。19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