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市高阳中学2015年高二3月月考语文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36813491 上传时间:2018-04-02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13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保定市高阳中学2015年高二3月月考语文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保定市高阳中学2015年高二3月月考语文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保定市高阳中学2015年高二3月月考语文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保定市高阳中学2015年高二3月月考语文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保定市高阳中学2015年高二3月月考语文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保定市高阳中学2015年高二3月月考语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保定市高阳中学2015年高二3月月考语文(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考试时间:(考试时间:150150 分钟;分钟; 分值:分值:150150 分)分)注意:将 16 题和 1214 题的答案涂在答题卡 19 上,其它试题的答案答在答题纸上。一、论述类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现代文阅读( 9 9 分,每小题分,每小题 3 3 分分) ) 也谈人品与画品 杨悦浦 古人云,“人品即画品”。这也是业内颇为流行的一句话。留意了许多年,我发现, 许多人对这句话的理解总是“不得要领”。 “人品”和“画品”,分开来说或合起来说,都很重要。“人品”是“做人”的结 果,“画品”是“作画”的结果,一个画家既做一个有品位的人又创作出好作品,是艺 术表达的最高境界。但是,如果把“人品

2、即画品”作为唯一的评价标准,会让我们不时 在生活中看到相反的情况:有些画家,画得不好,但人品极佳;有些画家,画得“贼好” ,可人“不咋地”。 有位画家,很聪明,人过中年开始画中国画,一上手就很老到,不几年便声名鹊起, 但业内口碑却不好。一次,一位年轻记者去采访他,行前,某长者特地嘱咐:“此人是 当代一位很重要的画家,但俗不可耐,采访时不要因此而低估了他的艺术成就。”记者 采访回来后,愤怒地说:“要不是事先有人打过招呼,我真想扭头就走。他一口一句脏 话,真让人受不了!”美术界看重的是绘画水平,何况也不能说世俗的人就一定是坏人, 就不能当一个好画家。所以,“人品即画品”虽在理论层面被奉为圭臬,现实

3、中却有时 只是被当作“幌子”。 在美术界,还会听到“作画先做人”、“心灵美画才美”、“用心作画”、“功夫 在诗外”等,要是较起真儿来,会发现这些“流行语”原有的教益在流行之时,常常失 去了本然。 “做人”,应怎么做人?做什么人?为什么做人?做了怎么样?做不了又怎么样?这一 系列的问题,美术界一些人会用自己的行为做出各种各样的解答。有的人画很一般,但 能靠“官僚奸商”大红大紫,被媒体热捧,但终为大众不齿。“浮躁”的社会,“做人” 的标准也许随之“浮动”。于是,我们不难见到这样的现象:要想提高画价,便开始自 己炒作、商人炒作、圈子炒作,弄个主席、院长之类的头衔,于是那些略知皮毛的官员 利用职权谋取

4、“学术”地位,也便似乎不是什么见不得人的事了,比起长年累月拼命奋 斗才能获得社会承认的人来说,这可是省事多了。这样的“做人”,与真正的艺术创作 之间,有什么本质联系?“人品即画品”便仅仅是一句空谈。 若从这些现象看,“人品即画品”在现实中便成了一个可疑的命题。人品就是人品, 画品就是画品,常常被分置于两个完全不同的评价体系。 画品,包括很多方面:作品是否达到了艺术基本品位,它的艺术价值如何?作品在 社会领域会起到什么样的作用,是否为社会文化艺术综合方面所认知?作品是否经得起 历史的鉴证,不要说在历史的长河中,就算是在当代的位置又如何?艺术是要画家拼尽全力投入的事情,技艺要不断地磨练,风格和个性

5、要不断地锻造,艺术修养要不断地提 升。这些问题说穿了,就不只是画品,更是人的性情、品质、操守。 打开美术史,都是由无数名作和艺术思想发展而组成的。历史上画得好的画家很多, 人品好的画家也很多,美术史不会将其全然割裂。“人品即画品”的道理,是经得住时 间检验的。我只想提醒,在鱼龙混杂、浮嚣躁动的社会现实中,若有人还拿“人品即画 品”说事儿,千万别当真。一个真正的艺术家还是要做人有标准,从艺有高度,惟德艺 双馨方能遗泽后代。1下列不属于 “许多人对这句话(人品即画品)的理解总是不得要领”的依据的一项是(3 分)A如果把“人品即画品”作为唯一的评价标准,而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却往往得不到相应的认证,有的

6、画家画不错,但是人不怎么样;有的画家人不错,但是画却不好。B艺术是要画家拼尽全力投入的事情,技艺要不断地磨炼,风格和修改要不断地锻造,艺术修养要不断地提升。这些问题说穿了,就不只是画品,更是人的性情、品质、操守。C现实生活中,有些人靠炒作出名,有些略懂绘画的官员也很容易利用职权谋取“学术”地位。而那些靠真本事拼搏的人却很难得到社会的承认,这使得“人品即画品”成了一句空话。D “作画先做人”“心灵美画才美”“用心作画”“功夫在诗外”是美术界的流行语,要是较起真儿来,人们就会发现这些“流行语”原有的教益在流行之时,常常失去了本然。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X k b 1

7、 . c o mA美术界一向主张和追求“人品即画品”,但是现实生活中受诸多因素的影响,人们对艺术的追求带有更多的功利色彩,从而使“人品即画品”的要求仅限于理论层面了。B作者认为“画品”包括很多方面,不但涉及对画作的具体要求,甚至要上升到社会的高度和历史的高度,这就要求画家有过硬的性情、品质和操守才行。C“俗不可耐”的画家其实并不是作者讽刺的对象,而年轻记者去采访他前,某长者特地嘱咐他的话才是作者思考的重点,因为“某长者”的话就很好地割裂了“人品”和“画品”。D作者鉴于社会上种种拿“人品即画品”说事儿,却不去真正践行它的现象,得出了一个结论“千万别当真”,这个社会很难出现德艺双馨的画家了。3下列

8、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 分)A在作者看来,绘画就应该看重绘画水平,画家俗一点并不能成为被诟病的把柄,更何况俗也不一定是坏人,俗不影响一个人成为好画家。B“人 品”和“画品”分开来讲很重要,将二者合起来讲,也是很重要的,一个画家要是能将二者很好地结合起来,便是达到了艺术表达的最高境界。C作者对艺术上不努力,却擅长炒作的人给予了批评,并认为他们虽然能够凭借炒作而被热捧一时,但是最终是经不起考验而被大众瞧不起。D我们的社会是一个“浮躁”的社会,“做人”的标准也随之“浮动”,使一些人的人品很难保证;这些人绘画不是靠努力,而是靠炒作或靠权力,“画品”也很难保证。二、古代诗文阅读二、古代诗

9、文阅读(36(36 分分) )( (一一) )文言文阅读文言文阅读(19(19 分分)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 题。童华,字心朴,浙江山阴人。雍正初,为知县。时方修律例,大学士朱轼荐其才,世宗召见,命察赈直隶。乐亭、卢龙两县报饥口不实,华倍增其数。怡贤亲王与朱轼治营田水利,至永平,问滦河形势,华对甚晰,王器之。寻授平山知县,邑灾,不待报,遽出仓粟七千石贷民。擢真定知府,权按察使。以前在平山发粟事,部议免官,特诏原之。怡贤亲王奏以华理京南局水利,华度真定城外得泉十八,疏为渠,溉田六百亩,先后营田三百余顷。滏阳河发源磁州,州民欲独擅其利。自春徂秋,闭闸蓄水,下游永年、曲周滴涓不得。时改州

10、归直隶,以便控制。华建议仿唐李泌、明汤绍恩西湖遗规,计板放水,数县争水之端永息。华又以北人不食稻,请发钱买水田穀运通仓,省漕费,民得市稷黍以为食,从之。调江苏苏州,会清查康熙五十一年以来江苏负课千二百余万,巡抚督责急,逮捕追比无虚日,华固请宽之。巡抚怒曰:“汝敢逆旨耶?”对曰:“华非逆旨,乃遵旨也,上知有积欠,不命严追而命清查,正欲晰其来历,查其委曲,或在官,或在役,或在民,或应征,或应免,了然分晓,奏请上裁,乃称诏书意。今奉行者不顾名思义,徒以十五年积欠立求完纳,是暴征,非清查也。今请宽三月限,当部居别白,分牒以报。”巡抚从其请,乃尽释狱系千余人,次第造册请奏。时朝廷亦闻江南清查不善,下诏切

11、责,如华言。X kB1.cOM浙江总督李卫尝捕人於苏华以无牒不与卫怒蜚语上闻世宗召见责以沽名干誉对曰臣竭力为国近沽名实心为民近干誉 上意解,命往陕西以知府用。署肃州,佐经略鄂尔泰屯田事,凿通九家窑五山,引水穿渠,溉田万顷。以忤巡抚被劾罢官。乾隆元年,起福州知府,调漳州。颇好长生术,招集方士,习丹家言,复劾罢归。数年卒。 (选自清史稿循吏二)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问滦河形势,华对甚晰。 形势:河流状况。B以前在平山发粟事。 以前:从前,以往。C当部居别白,分牒以报。 部居:分门别类。D次第造册请奏。 次第:依照顺序。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12、分)A浙江总督李卫尝捕人於苏/华以无牒不与卫/怒蜚语上闻/世宗召见/责以沽名干誉/对曰/臣竭力为国/近沽名/实心为民/近干誉/B浙江总督李卫尝捕人於苏/华以无牒不与/卫怒/蜚语上闻/世宗召见/责以沽名干誉/对曰/臣竭力为国/近沽名/实心为民/近干誉/C浙江总督李卫尝捕人於苏/华以无牒不与卫/怒蜚语上闻/世宗召见/责以沽名干誉/对曰/臣竭力为国近沽名/实心为民近干誉/D浙江总督李卫尝捕人於苏/华以无牒不与/卫怒蜚语上闻/世宗召见/责以沽名干誉/对曰/臣竭力为国近沽名/实心为民近干誉/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童华心怀百姓,做事敢于担当。他去检察赈灾事宜,发现乐

13、亭、卢龙两县上报饥荒人口不实,就增加了一倍的数额;在平山闹灾时,来不及等上级同意,就开仓济民。B童华尽职尽责,管理有方。他在治理水利时,把泉水疏通为渠,灌溉了六百亩田地;采用正确的办法解决民间纷争,因地制宜,节省开支,方便百姓。C童华不畏权贵,仕途不顺。当受到李卫谗毁时,他敢于为自己辩解,得到世宗理解;他一生官场数度起伏,晚岁终老田园。D童华刚直敢言,不媚上官。任职直隶时,他反对巡抚附和朝廷强征拖欠赋税的做法,并极力建议缓期清查,最终巡抚采纳了他的建议。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1)今奉行者不顾名思义,徒以十五年积欠立求完纳,是暴征,非清查也。(5分) (2)浙江总督李

14、卫尝捕人於苏华以无牒不与卫怒蜚语上闻。(5 分) ( (二二) )古代诗歌阅读古代诗歌阅读(11(11 分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 89 题。少年行 杨亿江南节物,水昏云淡,飞雪满前村。千寻翠岭,一枝芳艳,迢递寄归人。寿阳妆罢,冰姿玉态,的的写天真。等闲风雨又纷纷,更忍向,笛中闻。【注释】节物:时令,节气。 借用陆凯赠范晔的诗“折梅送驿站,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支春”。 寿阳妆:是寿阳公主梅落额头的故事。的的:明明白白的意思。 天真:自然本色。8这首词为咏梅之作,可前三句并未写梅,请分析这样写的作用。(5 分)9从全词看,本词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6 分)( (

15、三三) )名篇名句默写名篇名句默写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1)荀子劝学中,直接阐述学与思的关系的句子是: , 。(2)白居易的琵琶行中“ , ”两句诗既是全诗的主旨,更是诗人与琵琶女感情的共鸣。(3)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苏轼面对滚滚长江,以酒祭奠明月,感慨人生的两句是:“ ,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三实用类文本阅读(2525 分)分)11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题。“孤傲”俞平伯俞平伯 1900 年生于浙江湖州,原名俞铭衡,字平伯。现代诗人、作家、红学家。他出身名门,早年以新诗人、散文家的身份享誉文坛。历任上海大学、燕京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教授,精研中国古典文学,“新红学”的开拓者之一。俞平伯一生爱好昆曲,而这爱好又与他的爱情相关。1917 年,俞先生与许宝驯结成秦晋之好。许家都是昆曲爱好者,许宝驯之父许引之是业余昆曲家,许宝驯的姐姐弟弟也喜爱昆曲。尤其是许宝驯,扮相漂亮,嗓音又好,唱起来字正腔圆,并且能填词谱曲。20 世纪 50 年代中期,醉心于红楼梦研究的俞平伯先生遭受非学术的政治批判,遂淡泊了政治,对昆曲的兴致愈来愈浓。每逢星期四上午,夫妇俩便专门请来笛师伴唱。来了客人,也要坚持一曲唱罢才接待。俞平伯与许宝驯每年夏天都要坐公共汽车或三轮车去颐和园。这给幼小的外孙韦柰留下童话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