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1课《春》word练习题含答案解析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36813479 上传时间:2018-04-0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1课《春》word练习题含答案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1课《春》word练习题含答案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1课《春》word练习题含答案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1课《春》word练习题含答案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1课《春》word练习题含答案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1课《春》word练习题含答案解析(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1春春练习题练习题一、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朗 r n 润 w n ( 宛 )转 酝酿酝酿( yn ning ) li o( 嘹 )亮 h ng(烘 )托 二、给下列多音多义字注音并组词 1.zhng(涨价)zhng(涨红脸) 2.sn(零散) sn(散步) 3.yn(晕车) yn(黄晕) g(捉迷藏) zng(宝藏) 三、根据解释写出相应的词语。 1、欢欢喜喜的样子。 ( .欣欣然欣欣然 ) 2、呼唤朋友,招引同伴。 (呼呼 朋引伴朋引伴 ) 3、比喻姿态优美。 ( 花枝招展花枝招展 ) 4、舒展、活动。 ( .舒活舒活 ) 四、阅读课文,填写下面的表格,理清课文的思路。

2、第一部分(第 1 节):盼盼 春春 第二部分(第 27 节):绘绘 春春 春春 草草 图、图、 春春 花花 图、图、 春春 风风 图、图、 春春 雨雨 图图 、 迎迎 春图春图 第三部分(第 810 节):赞赞 春春 五仔细揣摩下列加点词语,简析其表达效果。 ()小草偷偷 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偷偷偷偷”二字写出不经意间,小草悄然而出的情态,也表现出作者的惊喜之情。二字写出不经意间,小草悄然而出的情态,也表现出作者的惊喜之情。 “钻钻”则写出小草破土而出的挤劲,显示其旺盛的生命力则写出小草破土而出的挤劲,显示其旺盛的生命力 (2)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

3、,像眼睛,像 星星,还眨呀眨的。 “散散”字生动地描绘出野花的多及分布的星星点点、不集中。字生动地描绘出野花的多及分布的星星点点、不集中。 “眨眨”字生动地描字生动地描 绘出野花随风摇动的明丽之态。绘出野花随风摇动的明丽之态。 (3)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逼 你的眼 “逼逼”字准确地描绘出春雨滋润下的小草极其青绿的色彩。字准确地描绘出春雨滋润下的小草极其青绿的色彩。 六、阅读训练(一)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 火,粉的像霞光,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 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

4、花遍地是:杂样的,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 呀眨的。 1、选出对这段话的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 A、这段文字描绘了一幅春花图,主要是抓住花朵多,花色艳,花味甜的特点、这段文字描绘了一幅春花图,主要是抓住花朵多,花色艳,花味甜的特点 写的。写的。 2、选出对这段文字的层次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C ) C、这段文字可分三层,是按树上、花下、遍地的次序安排结构的。、这段文字可分三层,是按树上、花下、遍地的次序安排结构的。 3、对“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三个句子的句序不能颠倒的原因,理 解正确的一项( B ) B、这三种颜色是和前文的、这三种颜色是和前文的“桃树

5、桃树” 、 “杏树杏树” 、 “梨树梨树”一一对应的。一一对应的。 4、 “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上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 ”一句中 “仿佛”的作用是什么? “仿佛仿佛”一词由实到虚,由春花联想到果实,表现花儿甜香得引人遐想,令人一词由实到虚,由春花联想到果实,表现花儿甜香得引人遐想,令人 心醉心醉 5、写蜜蜂闹和蝴蝶飞与春花图的描写有何关系? 这是侧面写春花,用蜜蜂、蝴蝶的繁忙表现了花朵多、花色艳,花味甜。这是侧面写春花,用蜜蜂、蝴蝶的繁忙表现了花朵多、花色艳,花味甜。 6、这段文字使用的修辞方法有 排比、排比、 比喻比喻 、 拟人拟人 。 7、 “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

6、 ,这个“闹”字用得极妙,不禁使人想起 古代诗人宋祁的一句诗:红杏枝头春意闹红杏枝头春意闹。 8、对课文的理解分析正确的一组是( D ) 这段文字是按这段文字是按“树上树上花花 下下遍地遍地”三个层次,从高到低地描写春花。三个层次,从高到低地描写春花。 作者写树上的花,是从花多、作者写树上的花,是从花多、 花艳、花甜三个角度来写的。花艳、花甜三个角度来写的。 写花下的蜂闹蝶舞是侧面表现花多、艳、甜。写花下的蜂闹蝶舞是侧面表现花多、艳、甜。 “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这两个比喻描绘了闪亮摇摆的,这两个比喻描绘了闪亮摇摆的 野花,也暗写了阳光和

7、轻风。野花,也暗写了阳光和轻风。D、 (二) “吹面不寒杨柳风” ,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着些新翻 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 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 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 着。 1、 “卖弄”原是炫耀的意思,含贬义,本文中的意思是本文中的意思是 尽情地表现尽情地表现 ,属于,属于 贬义词褒用贬义词褒用 的用法。的用法。 2、 “和”是多音多义字,有h h hu hu h 五种读音,请选 择填空。 应和( )和面( )和平( )和稀泥 ( )和牌

8、( ) 3、这段文字中使用的修辞手法有( C ) C、引用引用 比喻比喻 拟人拟人 4、请将文段四句话之间关系的理清。 第一句从第一句从 触觉、的角度写春风轻柔温暖;触觉、的角度写春风轻柔温暖; 第二句从第二句从 嗅觉的角度写春风带给我们的气息;嗅觉的角度写春风带给我们的气息; 第三、四句从第三、四句从 视觉视觉 和和 听觉听觉 的角度写春风给人们带来的愉快和快乐。的角度写春风给人们带来的愉快和快乐。 5、写景要抓住特征。作者抓住了春风作者抓住了春风 柔和柔和 、芳香、芳香、 悦耳悦耳 等的特征来写等的特征来写。 6、仿照例句,说说下边加点的词好在哪里。 像母亲的手抚摸 着你。 (“抚摸抚摸”

9、这个词,从触觉的角度写出了春风温柔的特征,很有感情。这个词,从触觉的角度写出了春风温柔的特征,很有感情。 ) 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 。 “酝酿酝酿”这个词原意是造酒,文中形容春天的各种气息在空气中像发酵似的,这个词原意是造酒,文中形容春天的各种气息在空气中像发酵似的, 越来越浓,越来越醇。这一句从嗅觉的角度表现了春风的馨香与醉人。越来越浓,越来越醇。这一句从嗅觉的角度表现了春风的馨香与醉人。 (三) 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 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 儿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的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

10、片安静 而和平的夜。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地里还有工 作的农民,披着蓑戴着笠。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1、注音。 斜斜织 笼着一层薄薄烟 黄晕晕 稀疏疏 披蓑蓑戴笠笠 2、文段节选自朱自清的 春 ,作者有一个不辱国格的人生佳话(故事) 是 宁可饿死,也不领美国救济粮。宁可饿死,也不领美国救济粮。 3、用“别恼”一词的作用是( C ) C、表现作者将要把自己对春雨的喜爱之情传达给读者。、表现作者将要把自己对春雨的喜爱之情传达给读者。 4、文中“像牛毛,像花针,像钢丝”三个喻体分别侧重描绘了春雨的特点是 : 细且密细且密 细且亮、细且飘忽。细且亮、细且飘忽。

11、 (细密、闪亮、轻盈)(细密、闪亮、轻盈) 5、下面是对划线部分几句描写顺序的表述,正确的是( C ) C、先静景后动景;先近景后远景;先绘物后写人。、先静景后动景;先近景后远景;先绘物后写人。 6、用双竖线给文段划分层次。一下就是三两天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可别恼 7、请用一句话概括这段文字描写的内容。春雨图春雨图。 8、 “最寻常” 、 “一下就是三两天”写出江南春雨的 多多 ,作者用“ 看看 ” 字领起,状写春雨的可爱春雨的可爱。 9、 “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用用 比喻,修辞手法,写出了春雨比喻,修辞手法,写出了春雨 细密迷细密迷 蒙蒙 的情状。的情状。 10、本段描写的对象是春雨,

12、为什么还要突出对小草儿和树叶儿的描写: 这是侧面描写,作者通过正面与侧面相结合,写出春雨的可爱。这是侧面描写,作者通过正面与侧面相结合,写出春雨的可爱。 11、 “静默”一词运用了 拟人 的修辞手法,用该词写雨中的房屋有何妙处: “静默静默”一词用得最妙,是拟人的手法,传达出春雨中安静平和的气氛,这种一词用得最妙,是拟人的手法,传达出春雨中安静平和的气氛,这种 静态的美,着力渲染了沐浴春雨的温馨,写出了一种妙不可言的意境。静态的美,着力渲染了沐浴春雨的温馨,写出了一种妙不可言的意境。 12、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 、 “斜织斜织”这个词形象地写出了细密、轻盈的春雨在春风中的动态特

13、征。这个词形象地写出了细密、轻盈的春雨在春风中的动态特征。 13、文章细致地描绘了春雨的特征,回忆你读过的古诗,写出一句能表现这种 特征的诗句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或: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或: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四) 天上风筝渐渐多了,地上孩子也多了。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小 小,也赶趟儿似的,一个个都出来了。舒活舒活筋骨,抖擞抖擞精神,各做各 的一份儿事去。 “一年之计在于春” ,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 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 展的,笑着,走着。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

14、我们 上前去。 1、文章结尾连用了三个比喻来形容春天,它们分别突出了春天景象的什么特点? 有什么深刻含义? 三个比喻分别突出了春天景象的新、美、力的特点。三个比喻分别突出了春天景象的新、美、力的特点。 含义:三个比喻形象地点明了春天的成长过程,赞美了春天蓬勃的生命力,表含义:三个比喻形象地点明了春天的成长过程,赞美了春天蓬勃的生命力,表 达了在春天里奋发向上、创造美好生活的积极进取的精神达了在春天里奋发向上、创造美好生活的积极进取的精神 2、三个比喻的顺序能否颠倒?为什么? 不能颠倒。因为它们是按照喻体的成长顺序排列的,从不能颠倒。因为它们是按照喻体的成长顺序排列的,从“娃娃娃娃”到到“小姑娘

15、小姑娘” 到到“青年青年” ,形象点明了春天的成长过程。最后一个比喻表达了作者追求美好未,形象点明了春天的成长过程。最后一个比喻表达了作者追求美好未 来的强烈愿望。来的强烈愿望。 3、如果把三个比喻合成一段,表达效果有什么样的影响? 三个比喻独立成段,起突出、强调的作用。若合成一段,它们各自表达出的春三个比喻独立成段,起突出、强调的作用。若合成一段,它们各自表达出的春 的特点就不鲜明,因此会削弱文章语言的表现力。的特点就不鲜明,因此会削弱文章语言的表现力。 4.这三个比喻句分别概括出春天哪三方面的特点? 新(或新生、生机勃勃)新(或新生、生机勃勃) ;美(或娇美、千姿百态);美(或娇美、千姿百态) ;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