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和西方的科学练习题及答案解析-必修3苏教版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36808669 上传时间:2018-04-0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东方和西方的科学练习题及答案解析-必修3苏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东方和西方的科学练习题及答案解析-必修3苏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东方和西方的科学练习题及答案解析-必修3苏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东方和西方的科学练习题及答案解析-必修3苏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东方和西方的科学练习题及答案解析-必修3苏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东方和西方的科学练习题及答案解析-必修3苏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东方和西方的科学练习题及答案解析-必修3苏教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东方和西方的科学东方和西方的科学同步练习同步练习 【夯基达标夯基达标】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每对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 号丧/号淘大哭 记载/ 载歌载舞 勾当/勾心斗角 B. 藤蔓/蔓草难除 强盛/ 强人所难 蒙骗/蒙头转向C. 露脸/露宿风餐 角色/ 群雄角逐 重阳/安土重迁 D. 量化/量体裁衣 折桂/ 损兵折将 拘泥/泥古不化 【解析解析】A 项 hn/ xn, zi/ zi; B 项 wn/ mn,qin/qin;C 项 lu / l,chn/zhn。 【答案答案】D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陷阱 缥缈 仗义直言 各行其事 B蔓延 覆辙 轻歌慢舞 山清水秀

2、 C厮杀 驾驭 层峦叠嶂 平心而论 D殒落 褴褛 归根结底 委屈求全 【解析解析】A “直”应为“执” , “事”应为“是” ;B “慢”应为“曼” ;D “殒”应为“陨” , “屈”应为“曲” 。 【答案答案】C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高瞻远瞩, 全局,运筹帷幄,抓住机遇,开拓进取,破解了一个又一个历史性难题。 国际数学大师、已故中科院院士陈省身教授在一个学术会议上,曾呼吁科学家要 名利,甘于清贫,勤奋工作。 东西方对人才的看法也有不同,但都要求德才兼备,可这种人才不多,大多数人是 ,各有短长。A 纵览 淡泊 瑕不掩瑜

3、 B 纵览 淡薄 瑕瑜互见C 总揽 淡薄 瑕不掩瑜 D 总揽 淡泊 瑕瑜互见 【解析解析】 “总揽”全面掌握。 “纵览” ,放开眼任意观看。 “淡泊” ,不追求名利。 “淡薄” ,味 道或感情、兴趣不浓;密度小;(印象)因淡忘而模糊。 “瑕不掩瑜”比喻缺点掩盖不了优 点,优点是主要的,缺点是次要的。 “瑕瑜互见”比喻有缺点也有优点。 【答案答案】D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 A “嫦娥一号”绕月卫星顺利定点于月球轨道并如期向地球传来数据信息,广大航天工作 者闻之无不欢欣鼓舞,弹冠相庆。 B伴随人类基因组计划的进展,生物芯片技术应运而生,并以完整的技术身份促进了基因 组学的

4、发展,带动了生物芯片技术的产业化。 C在利己主义者看来,没有谁不为自己;在他们心目中,现实生活中大量涌现出舍己为人、 公而忘私的新人、新事,是不堪设想的。 D新组建的这支市场协管队训练很严格,但真正临场时会是怎么样子,效果如何,还不得 而知,我们将刮目相看。 【解析解析】A 项“弹冠相庆”贬义词,用在这里不合语境;C 项“不堪设想”应改为“不可思议” ;D 项“刮目相看”应改为“拭目以待” 。 【答案答案】B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说实话,当时对自己的参赛作文能否获奖,实在没抱太大的希望,因为那时感觉自己的 作文水平和城市学生的作文水平有相当大的差距。 B我们不愿把我们的道德

5、和他们的财富交换,因为道德是永远的,而财富每天都在更换主 人。 C青藏铁路全线通车,西藏经济发展迈上了一个新台阶,但西藏也面临着旅游行业管理, 社会治安,环境保护等难度的加大。 D报考飞行员的条件是政治进步,思想健康,身强体健,身高和年龄一般不超过规定的要 求,经所在学校同意,就可以报考。 【解析解析】A 双提单承, “能否”和“没抱太大希望”不对应。C 缺少宾语中心语“的问题” 。 D 句式杂糅:去掉“就可以报考” 。 【答案答案】B 6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以苏东坡之才,治国安邦都会有独特的建树,他任杭州太守期间的政绩就是明证。可 是他太富于诗

6、人气质了,禁不住 ,结果总是得罪人。他的诗名 ,但 他的五尺之躯却难以见容当权派。 ,他都照例不受欢迎。 不平则鸣,有感而发 有感而发,不平则鸣 冠绝一时,流芳百世 流 芳百世,冠绝一时 无论同党秉政,还是政敌当道 无论政敌当道,还是同党秉政 A B否 C D 【解析解析】根据具体语境和逻辑事理顺序进行判断。 【答案答案】D 7下面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雷雨序贯穿的一个主要点,是这样一句话:“写雷雨是一种情感的迫切需要。 ” B 庄子的“自由精神”似乎早为大家公认,其高蹈超越、想像之奇绝,可谓前无古人、 后无来者。但我要补充的是:庄子中还有大量犬儒主义言论,体现了一种非

7、常糟糕的 鸵鸟智慧和乌龟哲学。 C人生的逆境大约可分四种:一曰生活之苦,饥寒交迫;二曰心境之苦,怀才不遇;三曰 事业受阻,功败垂成;四曰存亡之危,身处绝境。 D 百家讲坛的主旨是“建构时代常识,享受智慧人生” ,主讲的作品又是流传有绪、影 响甚大的名作,再加上主讲者声情并茂,旁征博引,神采飞扬,或潇洒或优雅的个人魅力, 从而受到了广大观众的青睐和好评。 【解析解析】D 句“建构时代常识”后面的逗号应改为顿号。 【答案答案】D 8下面对有关名著名篇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三国演义 “青梅煮酒论英雄”中,刘备认为袁绍、刘表、孙策等人是英雄,曹操 却一一否定。 B 红楼梦中,在抄检大观园时

8、,王夫人令凤姐和王善保家的一起抄检。在怡红院里, 晴雯愤怒地倒出了所有东西,但并无私弊之物。 C 雷雨中四凤和周冲的惨死,归根到底还是周朴园的“罪孽”所产生的恶果,繁漪出 于报复而做的狠毒安排只是因素之一。 D巴金的家中,觉新是性格内涵最为复杂的悲剧性典型。他清醒地认识到了自己的悲 剧命运,但又对封建家长的专制意志处处退让、顺从。为了维护封建家庭,他付出了惨重 代价。最终,他终于觉醒,毅然投奔了光明。 【解析解析】D “他终于觉醒,毅然投奔了光明”错误。【答案答案】D【能力提升能力提升】 (一)课内阅读(一)课内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9-129-12 题题 对于东方科学

9、采取粗暴态度的人,对于西方文明言过其实的人,大概不是科学家。他 们大多数既无知识又不懂科学。我们有理由为我们的美国文明而骄傲,但是它的历史记载至今还是很短的。只有 300 年!和人类经验的整体相比是何等渺小,简直就是一瞬间。它会持久吗?它将进步,将衰 退,抑或灭亡?我们的文明中有许多不健康的因素,如果们想在疾病蔓延起来以前根除它 们,必须毫不留情地揭露它们;如果我们希望我们的文明能为自己辩护,我们必须尽最大 力量去净化它。实现这项任务的最好的办法之一是发展不谋私利的科学;热爱真理像 科学家那样热爱真理的全部,包括愉快的和不愉快的、有实际用途的和没有实际用途的; 热爱真理而不是害怕真理;憎恨迷信

10、,不管迷信的伪装是多么美丽。我们文明的寿命至少 还没有得到证明,其延续与否,还不一定。因此,我们必须谦虚。归根结底,文明要要经 过历史的考验而存活下来,这一这一点我们还没有经历过。 新的鼓舞可能仍然,而且确确实实仍然来自东方,如果我们觉察到了这一点,我们会 聪明一些。尽管科学方法取得了巨大的胜利,但它也还不是十全十美的。当科学方法能够 被利用,并且是很好地被利用的时候,它是至高无上的。但是,不能不承认这种利用也会 产生两种局限。第一,这种方法不能永远使用。有许多思想领域(艺术、宗教、道德)不 能使用它,也许永远不能应用于这些领域。第二,这种方法很容易被错误地应用,而滥用 这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

11、源的可能性是骇人听闻的。 十分清楚,科学不能控制它本身的应用。首先,科学的应用常常掌握在那些没有任何 科学知识的人手中,犹如不经过教育和训练而去驾驶一辆能导致各种破坏的大马力汽车。 而即使是科学家,在一种强烈的感情影响下,也可能滥用他们的知识。科学应该以各方面 不同的力量,如宗教和道德的力量来帮助自己。无论如何,科学不应傲慢,不应气势汹汹, 因为和其他人间事物一样,科学本质上也是不完美的。 9 “新的鼓舞可能仍然,而且确确实实仍然来自东方,如果我们觉察到了这一点,我们会 聪明一些。 ”句中“这一点”指什么?“可能”与“确实”是否矛盾? 【参考答案参考答案】 “这一点”指文明要发展,必须尊重科学

12、,发展科学。西方不能忘本,应吸收 东方的人文理念;东方也要接受西方现代的科学文化。不矛盾,作者以客观的态度表达了 对建立一个更为美好的和谐世界的期待和自信。 10如何理解“尽管科学方法取得了巨大的胜利,但它也还不是十全十美的”这句话的含 义? 【参考答案参考答案】科学方法在许多思想领域也许永远不能应用;而且这种方法容易被误用和滥 用,造成的后果是非常可怕的。 11作者为什么说“科学不能控制它本身的应用”? 【参考答案参考答案】一是科学的应用常常掌握在没有科学知识的人手里,他们会误用或监用科学; 二是即使是科学家,也会由于感情的作用,滥用自己的知识。 12作者作为新人文主义的代表,他有哪些新的主

13、张? 【参考答案参考答案】主张科学与人文联姻,科学需要人文学科知识的辅助,这种人文学科知识、 人文思想来自于东方;希望人们要消除种种偏见,建立东西方之间融合的桥梁,促使东西 方文化的融合。(二)拓展阅读(二)拓展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16 题。 文化的大众化和价值坚守文化的大众化和价值坚守 杨秀香 在西方,大众文化曾经指下层大众的低俗、粗鄙、 “无品位”的文化,用来区别受过教 育的、有教养的社会精英所拥有的“充分发达的意识文化” 、高雅文化。从历史上看,精英文化和大众文化的区别是不争的事实。但是,在当代社会,文化产业的兴起和发展,模糊了 精英文化和大众文化的界限。这种模糊是通过艺术

14、向商品的渗透、艺术与商品“合流”成 为人的日常消费品实现的,它使文化的发展在价值倾向上出现了明显的变化。詹明信把这 样的文化称为“无深度文化” 。这些引起了西方学者对文化发展的价值忧虑:认为它导致了 精神贫乏空虚、享乐型的利己主义,瓦解了道德的基础。 西方大众文化发展中出现的道德背离现象的根源在于它“直接地屈从于商品化、商业 化与市场” 。大众文化的“前提预设”是资本主义商品生产的扩张,结果必然是要求建构新 的市场,随着物质产品的日益丰富,闲暇消费大大增加,生产者为了刺激人们的消费欲望, 利用广告、媒介把各种关于浪漫的、美的、成功的,舒适的等等意念加诸在各种物质的消 费品上,结果使人的消费由满足需要变为对过度欲望的追逐、由商品的使用价值变为“代 用的使用价值”,即包德里亚所说的“符号” 。正是这种市场的逻辑,使“生产者永远有兴趣 培养他人的过度和放纵 ” 。 在西方国家,大众文化在价值上的变化受到了阿多诺、泰勒等学者从不同角度的批判。 那么,在中国,大众文化的境况如何呢? 对我们来说,文化的大众化是不可回避的。问题 在于如何给予大众文化的发展以合理的价值引导,以消除其对社会带来的可能的隐忧。显 然,仅仅在市场逻辑中的大众文化是无法给人们以这样的引导的。大众文化要给人以这样 的引导需要超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