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新课标人教版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36808619 上传时间:2018-04-02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4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5-2016学年新课标人教版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5-2016学年新课标人教版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15-2016学年新课标人教版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15-2016学年新课标人教版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15-2016学年新课标人教版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5-2016学年新课标人教版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5-2016学年新课标人教版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5201520162016 学年度下学期第二阶段考试高二语文科试卷学年度下学期第二阶段考试高二语文科试卷答题时间:150 分钟 满分:150 分命题人:高二语文组 校对人:高二语文组第第卷卷 阅读题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一、现代文阅读(9 9 分,每小题分,每小题 3 3 分)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孔子一生以维护、恢复“周礼”为己任,他的各项政治主张都是从这一总目标出发 而提出的。明“夷狄”、“诸夏”之别,就是其中之一。孔子这方面的言论虽不多,却 牵涉“民族意识自觉”的大问题,对后世的影响也极为深远。 “周礼”成为周王朝建立领主制封建国家政治机构的组织原则之后,其作为

2、周族的 典章、制度、仪节、习俗的总称的意义不仅依然存在,而且被扩大、推广到整个华夏族 的势力范围。在当时,用不用“周礼”,已成为区分“夷狄”与“诸夏”的主要标志。 如楚是南方大国,文化发展程度并不低于周族的姬姓各国,只因为不用“周礼”,而被 “诸夏”视为“蛮夷”。齐桓公建立霸业时,还专门以“包茅不贡”为借口对楚进行讨 伐。可见,“周礼”在区分“夷狄”与“诸夏”时的重要意义。由于当时在“夷狄”与 “诸夏”之间还存在着严重的民族斗争,这种区分就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从西周 到春秋末,尽管华夏族在黄河中下游地区已居主导地位,但并未从根本上改变华夏诸国 与少数民族杂处的局面,如“王畿”附近就有伊雒之

3、戎、陆浑之戎。诸侯大国卫国在卫 懿公时,和邢国一起被狄人“残破”。救卫存邢、南伐荆楚、北伐山戎,是管仲辅佐齐 桓公所建立的重要霸业。所以,尽管孔子对管仲僭越违礼颇为不满,但对其“相桓公, 九合诸侯,一匡天下”十分称许,说:“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孔子觉察到当时 民族斗争的严重性,从维护周礼到自觉维护“诸夏”的团结统一,充分肯定管仲这方面 的功绩,这说明孔子自觉地把维护民族利益作为第一位的大义,把管仲的贡献提到了 “如其仁”的高度。比起“民族大义”来,管仲在其他方面的不足,在孔子看来,都是 可以原谅的。这可以说是最早地体现了某种朦胧状态的民族意识的自觉,这种民族意识 的自觉的继承和发扬,就成

4、为一种民族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几千年 来绵延不绝,是世界文明发展史上的奇迹,它的出现应当说与孔子所开始的民族意识的 自觉有着一定的思想渊源关系。 关于区别“诸夏”与“夷狄”,孔子还有一段议论,即“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 亡也”。意思是说,“夷狄”虽“有君”,却不行“周礼”,君臣上下的名分有等于无; 而“诸夏”哪怕无君,但君臣的等级秩序照样存在。可见孔子以明“夷狄”、“诸夏” 之别表现出来的朦胧的“民族意识”的自觉不是孤立的,而是和他的君臣等级观念纠缠 在一起的,因此决不能给以过高的、违反历史真实的估计。 孔子的明“夷狄”、“诸夏”之别的政治主张,到秦汉以后逐渐以“明华夷之辨”

5、的命题为历代儒家所继承和发扬。积极方面,每当民族危亡之际,总有一批民族英雄以 此为思想武器和精神支柱,挺身而出,伸张民族大义。消极方面,也总有人以此为借口,对内欺压少数民族,变成大汉族主义;对外则以天朝大国自居,流于狭隘的民族主义。 1.下列对“明夷狄、诸夏之别”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明“夷狄”、“诸夏”之别是孔子的政治主张之一,是在维护、恢复“周礼” 这一总目标的基础上提出来的。 B明“夷狄”、“诸夏”之别的主要标志是“周礼”,它当时适用于周族内部的 同时已被扩大、推广到整个华夏族。 C明“夷狄”、“诸夏”之别表现出的强烈的“民族意识”的自觉是和君臣等级 观念纠缠在一起的

6、,并不孤立存在。 D明“夷狄”、“诸夏”之别的政治主张在秦汉后以“明华夷之辨”的命题被继 承和发扬,该主张对后世影响深远。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 分)( ) A作为周族的典章、制度、仪节、习俗总称的“周礼”,是周王朝建立领主制封 建国家政治机构的组织原则。 B华夏诸国与少数民族杂处的局面使得“夷狄”、“诸夏”的矛盾一直存在并愈 演愈烈,最终导致民族战争爆发。 C孔子对管仲僭越违礼的行为颇为不满,但对其“一匡天下”的成就表示称许, 这体现了孔子民族意识的自觉。 D中华民族文化传统从未中断,这个文明史上的奇迹与始于孔子的民族意识的自 觉有着一定的思想渊源关系。 3.根据原

7、文的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对待“周礼”,诸侯国有的拒之不用,有的将其作为称霸的借口,表明“周礼” 的权威性已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动摇。 B周王朝时“夷狄”、“诸夏”之间存在着严重的民族斗争,孔子区分二者有自 觉维护“诸夏”团结统一的考虑。 C民族意识自觉的继承和发扬形成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在民族危亡之际表现为一批 民族英雄为民族大义挺身而出。 D明“夷狄”、“诸夏”之别这一主张在历史上一直发挥着积极作用,但是在全 球化的今天,我们还应当辩证地看待这一主张。二、古代诗文阅读(二、古代诗文阅读(3838 分)分) (一)文言文阅读(一)文言文阅读(1919 分)分) 阅读下

8、文,完成 47 题。 陆贾从高祖定天下,名为有口辩士,居左右,常使诸侯。及高祖时,中国初定,尉 佗平南越,因王之。高祖使陆贾赐尉佗印,为南越王。陆生至,尉佗椎结箕踞见陆生。 陆生因说佗曰:“足下中国人,亲戚昆弟坟墓在真定。今足下弃反天性,捐冠带,欲以 区区之越与天子抗衡为敌国,祸且及身矣!且夫秦失其政,诸侯豪杰并起,惟汉王先入 关,据咸阳。项籍倍约,自立为西楚霸王,诸侯皆属,可谓至强。然汉王起巴蜀,鞭笞 天下,劫诸侯,遂诛项羽灭之。五年之间,海内平定,此非人力,天之所建也。天子闻君王王南越不助天下诛暴逆将相欲移兵而诛王天子怜百姓新劳苦且休之遣臣授君王印, 剖符通使。君王宜郊迎,北面称臣。乃欲以

9、新造未集之越,屈强于此。汉诚闻之,掘烧 君王先人冢墓,夷种宗族,使一偏将将十万众临越,越则杀王已降汉,如反覆手耳。” 于是尉佗乃蹶然起坐,谢陆生曰:“居蛮夷中久,殊失礼义。”因问陆生曰:“我孰与 萧何、曹参、韩信贤?”陆生曰:“王似贤。”复问:“我孰与皇帝贤?”陆曰:“皇 帝起丰、沛,讨暴秦,诛强楚,为天下兴利除害,继五帝、三王之业,统理中国,中国 之人以亿计,地方万里,居天下之膏腴,人众车舆,万物殷富,政由一家,自天地剖判, 未尝有也。今王众不过数十万,皆蛮夷,崎岖山海之间,譬若汉一郡,何可乃比于汉王! ”尉佗大笑曰:“吾不起中国,故王此;使我居中国,何遽不若汉!”乃大悦陆生,留 与饮数月。

10、曰:“越中无足与语,至生来,令我日闻所不闻。”陆生拜尉佗为南越王, 令称臣奉汉约。归报,高祖大悦,拜为太中大夫。(节选自说苑奉使)南越王尉佗者,真定人也,姓赵氏。秦时已并天下。至二世时,南海尉任嚣病且死, 召龙川令赵佗。即被佗书,行南海尉事。嚣死,佗因稍以法诛秦所置长吏,以其党为假 守。秦已破灭,佗即击并桂林、象郡,自立为南越武王。高帝已定天下,为中国劳苦, 故释佗弗诛。汉十一年,遣陆贾因立佗为南越王。 (节选自史记南越列传)注椎结:同“椎髻”,发髻梳成一撮,形状如椎。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天子闻君王王/南越不助天下/诛暴逆/将相欲移兵/而诛王天子/怜百姓新

11、劳苦且 休之/遣臣授君王印B天子闻君王王/南越不助天下诛暴逆/将相欲移兵而诛王/天子怜百姓新/劳苦且 休之/遣臣授君王印C天子闻君王王南越/不助天下诛暴逆/将相欲移兵而诛王/天子怜百姓新劳苦/且 休之/遣臣授君王印D天子闻/君王王南越不助天下/诛暴逆将相/欲移兵而诛王/天子怜百姓/新劳苦且 休之/遣臣/授君王印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箕踞,坐时两腿前伸,形如箕,是一种前倨后恭的表现。战国策燕策三: “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曰。”B足下,敬词。古代下称上或同辈相称都可用。战国策秦策二: “愿为足下 扫室布席,幸无我逐也。”C剖符,符,凭信。古代

12、分封诸侯或封赏功臣时,将符一分为二,一留帝王处, 一授诸侯或功臣,称为“剖符”。史记:“仆之先非有剖符丹书之功。”D北面,面北,面向北。指臣服于人。古代君主面南而坐,臣子朝见君主时是面 向北的。史记项羽本纪:“汉王曰:吾与项羽俱北面受命怀王”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陆贾极具政治才干。他深受高祖信任,跟随高祖平定天下;代表朝廷出使南越,成功游说尉佗归顺汉王朝,得到高祖的肯定,被任命为太中大夫。B尉佗自傲自大。与陆贾会面时,他举止无礼,态度轻慢;认为自己既有将相之 才,亦有帝王之能,且南越君民同心,足以与汉王朝分庭抗礼。C尉佗亦能审时度势。他本为龙川令,受命于任

13、嚣,代任南海尉,趁天下大乱统 一了南越;后听从陆贾的劝导与建议,接受朝廷封赏,臣服于汉王朝。D陆贾游说技巧高超。为说服尉佗,他从国力、军事等方面分析了对方可能面临 的情势,进而使其醒悟到只有遵从朝廷的约束才能保住切身利益。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1)今足下弃反天性,捐冠带,欲以区区之越与天子抗衡为敌国,祸且及身矣! (5 分)(2)吾不起中国,故王此;使我居中国,何遽不若汉!(5 分)(二)古代诗歌阅读(二)古代诗歌阅读(11(11 分分) ) 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完成 89 题。 焦山夜泊 【清】王昙华严灵馆压嶕峣,一片风烟接寂寥。大地星河围永夜,中江灯

14、火见南朝。鱼龙古寺三秋水,神鬼虚堂八月潮。独上层楼扪北极,满天风露下银霄。【注】焦山,位于江苏镇江西北长江之中,形似砥柱,南北分别和繁华的镇江、扬州隔江相望。嶕峣: jio yo,峻峭高耸的样子。8 8本诗是怎样体现题目中的“夜”的?请结合作品进行分析。(5 分) 9 9本诗颔联两句中最精炼传神的分别是哪一个字?请简要分析。(6 分)(三)名篇名句默写(三)名篇名句默写(8 8 分)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8 分) (1)阿房宫赋中用排比句渲染阿房宫繁华奢靡,与老百姓的的劳作吃穿作对比, 其中描写乐声之多与市井言语对比的句子是: , 。 (2)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引用神话传说

15、为其增添了浪漫气息,如引用“五丁开山 ”这一神话的句子是: , 。 (3)师说一文中以为子择师和自己不从师作对比,韩愈直接点明自己的态度,认 为这样做,最终导致的结果是: , 。 (4)李煜的虞美人把抽象的感情形象化,写愁的多与绵绵不断的句子是 : ?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三、实用类文本阅读(2525 分)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 分)盛宣怀的教育思想和办学实践 “办大事,作高官”是李鸿章对盛宣怀一针见血的刻画,也可以说是对他一生发展 道路的指引。盛宣怀是按照这条道路和程序走的,李鸿章也是照此方针培植他的。盛宣 怀所经营的近代企业及与之相应的新式教育事业,在当时都是无先例可循的“大事”, 但因为有李鸿章的大力支持而取得成功,并被李鸿章多次保举,直至官拜邮传部尚书。 他因办“大事”卓有成效而至“高官”,反过来又利用“高官”的地位和权力来促进 “大事”的发展。可以说,盛宣怀是处非常之世、走非常之路、做非常之事的非常之人。经过近三十年的苦心经营,到 19 世纪 90 年代中后期,盛宣怀实际上已经全部或部 分地控制了一批关系到国计民生的轮船、电报、铁厂、铁路、矿务、纺织、银行等大型 企业。他在披荆斩棘、奋力开拓的过程中,深深体会到新式人才十分重要,没有与这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