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上册期中单元目标测试题及答案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36808567 上传时间:2018-04-02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4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语文上册期中单元目标测试题及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期中单元目标测试题及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期中单元目标测试题及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期中单元目标测试题及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期中单元目标测试题及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九年级语文上册期中单元目标测试题及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语文上册期中单元目标测试题及答案(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九 年 制 义 务 教 材九年级新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单元目标测试九年级新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单元目标测试语语 文文 试试 卷卷 (上册(上册 期中)期中)三题 号卷面分(4)一二(一)(二)四附加题总 分得 分一、基础整合。一、基础整合。 (12 分)分)1下面词语中音、形、义全对的一组是 ( )(2 分)A狭隘(i) 阿谀奉承 见异思迁(变动) B提防(t) 安然无恙 惟妙惟肖(相似)C婆娑(su) 人声鼎沸 深恶痛疾(疾病) D蹒跚(pn) 默守成规 声色俱厉(严厉)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2 分)A:商店和饭店的门无精打采地敞着,面对着上帝创造的这个世界,就跟许多饥

2、饿的嘴巴一样。B:你那手指头一定是给小钉子弄破的,后来却异想天开,想得到一笔什么赔偿费了。C:漫山遍野的杜鹃花姹紫嫣红,好看极了。D:他时而激情满怀,时而义愤填膺;有时热烈激动,有时雄辩过人。3、在下面的横线上,紧接上文写一句恰当的话。 (2 分)一个青年苦恼地对一位科学家说:“我不知疲倦地把自己的全部精力都花在了爱好的事业上,结果却收效甚微。 ” “看来你是位献身科学的有志青年。 ”科学家赞许地说。 “是啊,我爱科学,可是我也爱好文学、音乐和美术,我把时间都用上了。 ”科学家听完后,从衣袋里掏出一块放大镜,在强烈的阳光下,对准一个小纸片,不一会儿就烧着了。他对那位青年说:“ 。 ”4、请你仿

3、照示例,用形象的语言介绍一件事物。 (3 分)示例:桥是什么?不过是一条板凳。两条腿架着一块板,板上就可以承担重量。把这板凳放大, “跨”过一条河,或是一条小谷,那就形成一座桥。写句: 5在一个乡村小镇的公路边上,一辆小轿车撞到了一个农民的自行车,自行车的轮子变了形,小轿车边上掉了一点油漆。这时,从小轿车上跳下一个满脸酒气的干部模样的人,他把农民推倒在地,并破口大骂。这时,从四周围过来许多人,其中有猪八戒、闰土、祥子、菲利普夫妇等围观者这些围观者会有怎样的反应?请选取其中的一位人物,根据这个人物的性格特征,写出其言行(神态、心理等)方面的表现。 (3 分)二、古诗文阅读。二、古诗文阅读。 (2

4、3 分)分)6、按要求默写(10 分)分)(1) ,隔江犹唱后庭花 。 (杜牧泊秦淮 )(2)谁道人生无再少? 。 (苏轼浣溪沙 )(3)不戚戚于贫贱, 。 (陶渊明五柳先生传(4)羌笛何须怨杨柳, 。 (王之涣凉州词 )(5)李商隐的无题常被后人用来形容“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精神的诗句是:“ , 。 ”(6)默写朱熹的观书有感, 。, 。7指出加点词语意思不同的两项。( ) ( ) (4 分)A、同舍生皆被绮绣/将军身被坚执锐B、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属予作文以记之C、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朝辞白帝彩云间D、或王命急宣/或以为死,或以为亡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 914 题(

5、题(9 分)分)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8解释下列加点词含义:(2 分)咸来问讯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具答之 便要还家 13区别下列词的古今义。 (2 分)妻子:古义 今义 绝境:古义 今义 10翻译句子:(3 分)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答: 11渔人临走时,桃源人叮嘱说“不足为外人道也” ,其用意是什么? (2 分)答: 三、现

6、代文阅读。三、现代文阅读。 (3131 分)分)(一)(一) (15 分)分) 只选一把椅子只选一把椅子黄水生黄水生有人向世界歌坛的超级巨星卢卡诺帕瓦罗蒂讨教成功秘诀。他每次都提到自己问父亲的一句话:师范院校毕业之际,痴迷音乐并有相当素养帕瓦罗蒂问父亲:“我是当教师呢,还是做歌唱家?”其父回答说:“如果你想同时坐在两把椅子上,你可能会从椅子中间掉下去。生活要求你只能选一把椅子坐上去。 ”帕瓦罗蒂选了一把椅子做各歌唱家。经过 7 年的努力与失败,帕瓦罗蒂才首次登台亮相。又过了 7 年,他终于登上了大都会歌剧院的舞台。只选一把椅子,多么形象而又切合实际的理念!这就是说,目标只能确定一个,这样才会凝

7、聚起人生的全部合力,将其攻下。确定了目标,那就只能走一条道路,哪怕这条路崎岖不平,同行者寥寥无几。你只要“板凳坐得十年冷” ,忍受孤独和寂寞将它走完,尤其在诱人的岔路口,你必须不改初衷,有心无旁骛的坚定信念和超然气度。人难得有自知之明,因此往往不甘于固定在一把椅子上。即使是一些伟人,也会犯类似的错误。巴尔扎克曾经不顾家人的反对,立志从事文学创作。然而,在初期创作失败后,为了维持在巴黎的生活,他决定投笔从商,去当出版家。但这个外行的出版家受尽人家的欺骗,很快就失败了。紧接着,他又当了一家印刷厂的老板。可不管他如何拼命挣扎,也还是失败。从此开始,他欠下了不少债,而且债务越滚越大。警察局下通缉令要拘

8、禁他,债权人也搅得他没有一刻安宁,他只好隐姓埋名躲了起来。此时,他终于醒悟,多年来自己游移不定,今天干这,明天干那,根本就没有集中精力从事文学创作。他决心开始严肃认真地进行写作。他夜以继日地工作,成为惊人的高产作家。然而,直到逝世前,他尚欠 21 万法郎的巨额债务。这不能不说是一位天才的悲哀。选择,与其说是一个严肃的哲学命题,倒不如说是人们为了生存和发展得更好。一种本能的自我优化。只选一把椅子,意味着在选准全力以赴的事业时,也选择了自我的尊严乃至全部的生活。就像贝多芬与音乐、毕加索与绘画、柏拉图与哲学、司马迁与史学、曹雪芹与文学他们选定的唯一一把人生座椅,决定了各自的人生轨迹及在后世的声誉。(

9、选自未来科学家 )10、根据你的理解,文题中的“椅子”指什么,这样的标题好在何处?(3 分)答: 。 11、结合文中内容,说说为什么选定“一把椅子”就能成功?(4 分)答: 。12、作者举巴尔扎克这个例子的目的是什么?(4 分)答: 。13、人生是否应该“只选一把椅子” ,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如果我们一开始就选错了这把椅子,难道就应该在这错误的椅子上一直坐下去吗?你有没有信心反驳作者的观点?请写出一段文字来。 (4 分)答: 。(二)(二)(1616 分)分)儿子的鱼我环顾周围的钓鱼者,一对父子引起我的注意。他们在自己的水域一声不响地钓鱼。父亲抓住、接着又放走了两条足以让我欢呼雀跃的大鱼。儿

10、子大概 14 岁左右,穿着高筒橡胶防水靴站在寒冷的河水里。两次有鱼咬钩,但又都挣扎着逃脱了。突然,男孩的鱼竿猛地一沉,差一点儿把他整个人拖倒了,卷线轴飞快地转动,一瞬间鱼线被拉出很远。看到那鱼跳出水面时,我吃惊得合不拢嘴。 “他钓到了一只王鲑,个头不小。 ”伙伴保罗悄声对我说, “相当罕见的品种。 ”男孩冷静地和鱼进行着拉锯战,但是强大的水流加上大鱼有力的挣扎,使孩子渐渐被拉到布满漩涡的下游深水区的边缘。我知道,一旦鲑鱼到达深水区就可以轻而易举地逃脱了。 (A)孩子的父亲虽然早把自己的钓竿插在一旁,但一言不发,只是站在原地关注着儿子的一举一动。一次、两次、三次,男孩试着收线,但每次鱼线都在最后

11、关头猛地向下游蹿去,鲑鱼显然在尽全力向深水区靠拢。15 分钟过去了,孩子开始支持不住了,即使站在远处,我也可以看到他发抖的双臂正使出最后的力气奋力抓紧鱼竿。冰冷的河水马上就要漫过高筒防水靴的边缘,王鲑离深水区越来越近了,鱼竿不停地左右扭动。突然,孩子不见了!一秒钟后,孩子从河里冒出头来,冻得发紫的双手仍然紧紧抓住鱼竿不放。他用力甩掉脸上的水,一声不吭又开始收线。保罗抓住鱼网向那孩子走去。(B) “不要!”男孩的父亲对保罗说, “不要帮他。如果他需要我们的帮助,他会要求的。 ”拉锯战与鱼周旋捕鱼成功保罗点点头,站在河岸上,手里拿着鱼网。不远的河对岸是一片茂密的灌木丛,树丛的一半淹没在水中。这时候

12、鲑鱼突然改变方向,径直蹿入那片灌木丛里。我们都听到鱼线崩断时刺耳的响声。然而,说时迟那时快,男孩往前一扑,紧跟着鲑鱼钻进了稠密的灌木丛。我们三个大人都呆住了。 (C)男孩的父亲高声叫着儿子的名字,但他的声音被淹没在河水的怒吼中。保罗涉水到达对岸,示意我们鲑鱼被逮住了。他把枯树枝拨向一边,男孩抱着来之不易的鲑鱼从树丛里倒着退出来,努力保持着平衡。他瘦小的身体由于寒冷和兴奋而战栗不已,双臂和前胸之间紧紧地夹着一只大约 14 公斤重的王鲑。他走几步停一下,掌握平衡后再往回走几步。就这样走走停停,孩子终于缓慢但安全地回到岸边。(D)男孩的父亲递给儿子一截绳子,等他把鱼绑结实后,弯腰把儿子抱上岸。男孩躺在泥地上大口喘着气,但目光一刻也没有离开自己的战利品。保罗随身带着便携秤,出于好奇,他问孩子的父亲是否可以让他称称鲑鱼到底有多重。男孩的父亲毫不犹豫地说:“请问我儿子吧,这是他的鱼!”17整体感悟:小说采用第一人称手法,叙述了“儿子”捕鱼的故事,细读全文,在下面的方框里把“儿子”捕鱼的过程补充完整。 (2 分) 18品析语言:在“儿子”与鲑鱼搏斗的过程中,文章对父亲进行了多次精彩描写,请从文章、四处中任选两处,并结合语境作点赏析。 (6 分)我来赏析( )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