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36808539 上传时间:2018-04-0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九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九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九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九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九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08-09(1)九年九年级语级语文第一次月考文第一次月考试试卷卷温馨提示温馨提示:1. 本试卷满分 150 分,其中卷面书写占 5 分;2. 考试时间 150 分钟;答题时可以使用新华字典;3. 希望你沉着应考,相信你能考出自己的最好成绩一、一、语语文文积积累与累与综综合运用合运用(35 分分)1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10 分) (1)默写古诗中的名句名篇。(6 分)大漠孤烟直, 。(使至塞上)三人行, 。(论语) ,隔江犹唱后庭花。(泊秦淮)但愿人长久, 。(苏轼水调歌头)天街小雨润如酥, 。(韩愈早春)春蚕到死丝方尽, 。(无题)(2)默写龚自珍的己亥杂诗。 (4 分)2 读下面文字,完成

2、后面问题。(10 分)生命也不完全是为了抵达。就像花草,并不是非要到达某一个季节才算实现价值。就像_,并不是非要到达_。因为生命中绝大部分的风景总是在途中,生命主要是为了经历,就像候鸟,不停地 qin x( )就是为了经历季节和风雨。就像河流,不息地流动就是为了经历交汇和起伏 。尽管具体的经历总是显得那样琐碎、那样平凡、那样漫长又那样的不胜其烦,但是恰恰是它们构成了一个个真实的 jngci( )的人生。这才是生命最弥足珍贵的状态。(1)根据拼音写出文段括号处应填入的词语。(2 分)qin x( ) jngci( )(2)联系上下文,仿照波浪线的句子在横线处补充恰当的语句。(4 分)就像_,并不

3、是非要到达_。(3)使用下面词语另写一段连贯的话,至少用上其中两个。(4 分)抵达 起伏 琐碎 不胜其烦 弥足珍贵 3 “512”大地震发生后,学校开展抗震救灾献爱心活动,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8 分)(1)请你为此次活动拟写一条标语。 (2 分)示例:抗震救灾,众志成城! 汶川挺住,中国加油!(2)面对灾情,你班同学踊跃捐款,共捐 1350 元,请你把这些捐款以大写方式填入汇款单的汇款栏上。人民币(大写)(2 分)(3)在灾区,涌现了许许多多的抗灾英雄,如:解放军战士、医务工作者、教师面对这些英雄,你最想对谁说些什么?请用得体的语言表达出来。 (4 分)4名著引读。 (7 分)这一天,他们走

4、到野猪林的险恶去处,董超、薛霸便把林冲捆在树上,举起水火棍往林冲脑袋上便劈下去。说时迟、那时快,薛霸的棍恰举起来,只听松树背后雷鸣似一声,那条铁禅杖飞将来,把这水火棍一隔,丢去九霄云外。跳出一个胖大和尚,喝道:“洒家在林子里听你多时!” 两个公人看那和尚,生的面圆身大,鼻直口方,腮边一部貉绒须。身高八尺,腰阔十围。穿一领皂布直裰,跨一口戒刀,提着禅杖,轮起来打两个公人 整(1)上文选自 ,作者是 。 (2 分) (2)这两段话选自一部古典小说,其中选段中的“胖大和尚”是 ,从原著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个 的人(性格特点)。 (3 分) (3)上文是小说中很有名的故事情节,这一节的故事叫做 (用简要的

5、语句概括)。 (2 分)二、二、阅阅 读读(55 分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分别回答问题。(一)(20 分)渔夫的太阳还要从那个广为人知的故事说起:一个去海岛度假的富翁劝诫一位同在海边晒大阳的渔夫去多打些鱼,这样能慢慢地买一条大船,再努力攒上一大笔钱,然后就可以在海边悠闲地晒大阳了。可渔夫却反问富翁:我已经在晒太阳了,为什么还要那样做呢?有一段时间,我身心俱疲,无力调适心中的挫败感。我不断给自己加压,希望生活能过得好一点,可总是没有达到既定目标,以致一时之间心情很糟糕。这时,我从朋友那里听来了这个故事,当时我也觉得很有些意思,想想自己还是可以做一个快乐的渔夫的,但很快又发现似乎有些不大甘心,可又拿

6、不出更好的理由驳倒它。终于可以放松一些了,我居然怀念起玩儿命工作、熬夜学习的日子来了,虽然辛苦,可它是发光的,像是在燃烧自己一样,是耐人寻味的。可平淡的日子呢,很快就失去新鲜感,日复一日,虽然很悠闲,但留不下任何亮点和痕迹,就像我从来没有过这一天,而它就悄无声息地流去了。当清闲得能感觉到分分秒秒从指间流过时,我害怕起来:这样下去,我的明天在哪里呢?渔夫的话又在耳边了,他真的是在无忧无虑地晒太阳吗?今天他不用担心饿肚子,可下一顿的口粮呢?也许明天海上就是惊涛骇浪,一个浪头也许就能把他的小船打翻,令他葬身海底,再也看不到初升的太阳了。这样想来,顿时觉得渔夫并不幸福,因为他不能掌控自己的命运。而富翁

7、自然惬意得多,他可以随心所欲地决定晒不晒太阳。细细想来,既然渔夫的思想能为那么多人所接受,也自有他的道理,我认为究其根本,可能还是大多数人的内心会有想松懈下来的意识,渔夫的话正好是一个很堂皇的理由,使我们就此停止抑或是放松对自己的要求,而甘愿庸碌平凡地消磨一生。多少个年少时有过绚丽愿景的人,随着时光流走,韶华渐褪而成了“渔夫”,当年的希冀已成了今日的唏嘘。因了这些论调而从此湮没在俗世红尘里,怎能不让人扼腕叹息!是的,这个世界并不缺少有理想的人,缺少的只是能将理想实现的人。在我们拥有黄金岁月时,一定不要因难就易,随意放纵自己,一旦松懈,随波逐流,命运就不知在何方了。多一点危机感,生活就会多一份从

8、容,你可以决定什么时候晒太阳,相比于渔夫,这更是一种大幸福、大快意了。 (选自当你害怕时一定要面对,作者林之)5开篇“从那个广为人知的故事说起”有什么作用?(3 分)6请在下面的方框中填上反映“我”对“渔夫的思想”的看法变化的词语。(每框限填 2 个字)(4分)赞同 7理解下面句子的含义。(4 分) 多少个年少时有过绚丽愿景的人,随着时光流走,韶华渐褪而成了“渔夫”,当年的希冀已成了今日的唏嘘。 8在文末画线句子中,作者用“更”字有什么含义?(4 分)9渔夫的故事的确曾让身心俱疲的作者得到了放松和调整,你怎么看待这个事实呢?请联系现实生活,谈谈你的观点。(5 分)(二)(20 分)水性江南每次

9、去江南,大抵是在莺飞草长的三四月间。去的次数多了,便萌生了探究江南真谛的念头。江南是烟柳繁华之地、温柔富贵之乡。江南出芳草鲜花,出才子佳人,出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但江南又是英雄辈出的地方。古往今来,这里孕育过诸多骁勇的斗士。那锐利的兵剑,也是源于江南的吴越。是什么力量使得缠绵悱恻与凌厉强悍这两种悬殊的气质能够天衣无缝地契合一地,且生生不息,历千年而不朽呢?我一度大惑不解。一次重读老子,书中的一句名言让我顿开茅塞。“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先。”老子的话,一语道破了水的柔弱秀美与坚韧顽强的两重性。江南是水乡,河流纵横,池湖密布。它们流淌在青山脚下,穿行于广袤的田畴间,还有那直落九天的瀑布

10、,山中奏呜的清泉千百年来,是水,滋养着江南的风物、江南的人,孕育了江南独特的文化。江南的水,如轻纱薄雾随风起舞,变幻无穷,滋润得江南的景物风姿绰约,江南的人风情万种。一曲又唱江南,浓缩了一年四季江南的秀美景色:“二月你看江南的花,花如野火遍地燃;清明你看江南的雨,细雨裹着万重山”江南的人也一如江南的风物,温婉细腻,柔肠百转。莫愁湖畔莫愁女,西泠桥边苏小小,还有西湖的断桥绍兴的沈园,秦淮河上的桃叶渡深受上天厚爱的才子佳人,在江南大地上留下了诸多生命的足迹和美丽的传说。就连江南人讲话也是吴侬软语,情真意切,唱起来就更让人心旌摇动。那江南曲艺的代表苏州评弹,唱词娓娓如诉,弦乐清丽委婉,就像曲水清流,

11、清澈纯净又韵味悠长,就连草木也会为之摇曳。江南的水又时有“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之势。这坚韧而顽强的水,也涵养了江南风物和江南人的那种英豪之气。江南大地布满了崇山峻岭。杭州的栖霞岭,绍兴的会稽山,常熟的虞山,都雄伟挺拔,占尽风云。那山间的飞瀑,山下的激湍,是养育大山的支支血脉。据说古代铸剑,先是把剑放在火中煅烧,然后再放到水中浸泡,几经反复,才铸成一把好剑。这种浸泡过剑的江南之水千百年来也曾造就了诸多慷慨激昂之士。卧薪尝胆的勾践,竭忠尽智的岳飞,文武兼备的陆游、辛弃疾、文天祥众多仁人志士用他们的鲜血与生命谱写了一首首壮怀激烈的诗篇,他们的诗句至今读来,仍洋溢着当年的铁骨雄风。而持戟呐喊的鲁迅,更

12、是把文人的凌厉剑气发挥到了极致。就连文雅娟秀的女子,在江南水性的润泽下,也尽显铮铮侠骨。明末的秦淮八艳是有力的佐证清末的秋瑾则是最优秀的代表。江南的水哺育了如水的江南。江南美,美在江南的水,江南的风物,江南的人。这种美是刚与柔的融合。江南,一曲永远唱不完的歌,让人细细地品味着她的如诗如画和似水流年10文章标题“水性江南”的含义是什么?请用文中一句话回答。(2 分)11请在下面的空格内填入合适的内容,要能体现刚柔相济的江南美。(4 分)答:江南的水,既 又 ;江南风物,既风姿绰约又雄伟挺拔;江南的人,既 又 。12作者在第二、五两段中分别提到“剑”,各有什么用意? (4 分)13你还了解哪些流传

13、在江南大地上的美丽传说?请举出一例。你记得文中江南志士哪些壮怀激烈的诗句?请写出一句。(5 分)答:美丽传说: 诗句:14仿照文中画线句,联系生活实际,在下面的横线上拟一句歌词。(5 分)答:二月你看江南的花,花如野火遍地燃;清明你看江南的雨,细雨裹着万重山;(三)(15 分)愚公移山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

14、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15.解释下列加点字在文中的意思。(3 分)(1)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2)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3)一厝朔东,一厝雍南1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 分)(1)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2)甚矣,汝之不惠。17对于愚公移山,人们的态度不一。一方面,支持者众,其家人“_”,其妻“_”,甚至邻人之遗男也“_”;另一方面,也有反对者,智叟就“_”。(用原文填空)(4 分)18根据你对本文的理解,说说愚公移山的精神是什么。(4 分)三、写三、写 作作(55 分分) 19. 我们的生活是由一个又一个日子组成的。寻常的日子似乎平静无波,单调无奇,但生活中总有一些日子注定会因为一些不寻常的事、不寻常的人,牵动我们的情感,撞击我们的心灵,深深地镌入我们生命的年轮。请以“一个让我的日子”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