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式公平与运行效率的替代 效应水

上传人:艾力 文档编号:36804337 上传时间:2018-04-02 格式:PDF 页数:15 大小:738.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形式公平与运行效率的替代 效应水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形式公平与运行效率的替代 效应水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形式公平与运行效率的替代 效应水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形式公平与运行效率的替代 效应水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形式公平与运行效率的替代 效应水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形式公平与运行效率的替代 效应水》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形式公平与运行效率的替代 效应水(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乞 垂 音 石 象2 o 4 年 第 3 期 形式公 平与运行 效率 的替代 效应 水 基 于实质公平 的养 老改革 邹铁 钉叶航 内容提要 : 本文构建 了一个公平决策模型, 对养老保险体 系在形式公平和运行效率之 间 的替代 效应 及 实质公 平 性进行 了分析 , 并利 用 1 9 7 8 -2 0 1 2年 间的数 据对 中国养老 保 险 体 系进行 了经验检验。研究发现, 考虑劳动生产率增长率的替代效应要大于不考虑的情 形, 当个体之 间存在较大的劳动生产率差异 时, 实施差异化的缴费政策有利于提高个人维 度上 的实质公平性。替代效应还与人 口结构有关, 当人 口老龄化较为严重时,

2、降低统筹比 率有利于提高制度维度上的实质公平性。经验检验显示, 基金制和统账 结合制 的实质公 平性在个人维度上的变化趋势要优于在制度维度上的变化趋势。而现收现付制在个人维 度 和 制度 维度 上 的 变化趋 势则 相反 。养 老 改革 必须权 衡 实质 公平 性在 个人 维度 和制度 维 度上 的此消彼长 , 只有 当提高统筹 比率所带来的实质公平性在制度维度 上的增加值 大于 在个 人 维度上 的减 少值 时才是 可取 的。 同样 , 只有 当 降低 统 筹 比率 所 带来 的实 质 公平 性 在个 人 维度上 的增加值 大 于在 制度 维度 上 的减少 值 时才 是可 取 的。 关键 词

3、 : 养老 保 险 公平 效 率 替代 效应 养 老 改革 一、引 言 养老保险体系对社会财富的再分配是老年人获得退休保障的根本途径。而再分配功能却是一 把 双 刃剑 , 需要 在 公平 和效 率之 间作 出取舍 。在 民众 心 目中 , 养 老保 险体 系 的分 配公 平性 比运 行效 率更 为重 要 。公平 的收入分 配 是对 一个 合 理 制 度 提 出 的起 码 要 求 ( 阿 马 蒂亚 森 , 2 0 0 6 ) , 分 配 公 平有形式公平和实质公平 之分 , 其中形式公平更多地追求分配结果的均等化 , 却不重视参保者对 养老保 险 体 系的缴 费 贡献 , 而实 质公 平则 更

4、多地 追求 参保 者在 缴 费 贡献 与 养 老金 收益 比上 的一 致 性 , 从而在公平 中注入了能起到激励作用 的效率性元素。养老改革应将提高福利分配 的实质公平 性放在第一位 , 根据人 口结构等 因素的变化及时调整再分配政策, 以提高整个社会 的福利水平。 英 国著名 历史 学 家托 马斯 福 勒认 为 , 不 能 根据 环境 变 化 及 时改 变 公 平 规则 的制 度 是最 大 的 不公平( B a i l e y , 1 8 7 4 ) 。养老保 险制度应根据人 口结构 、 劳动生产率和劳动力供求结构 的变化 , 对 再分 配 的强度 和深 度 进 行 调整 , 以改善 养 老

5、 福 利分 配 的 实 质公 平 性 。无 论 是 因 人 口老 龄 化 而不 十 邹 铁钉 , 浙江大学经济学院 , 浙江大学跨学科社会科学研究中心 , 邮政 编码 : 3 1 0 0 2 7 , 电子信箱 : z o u t i e d i n g 1 6 3 c o m; 叶航 ( 通讯作者 ) , 浙江大学经济学 院, 浙江大学跨学科社会科学研究 中心 , 邮政编码 : 3 1 0 0 2 7, 电子信箱 : y e h a n g c h i n a c o rn。本研 究得 到国家社会科 学基金 重点项 目( 批准号 : 1 3 A Z D 0 6 1 ) 的资助。感 谢复旦 大学

6、封进教授 给予 的无 私帮助。感谢 匿名审稿人 的宝贵建 议 , 当然 文责 自负。 比如为应对 人 口老龄化 而降低 统筹比率的行 为有利于减轻工作者的养老负担和保 障退休 者的养 老权 益便是增强 实质公 平性 的具体表 现。而如果 固守统 筹比率 和再分配规模 不变 , 则会 增加工作 者的养老负担和损 害退休者 的养 老权益 , 这便是形 式公 平 的具体表现 。 再 分配强 度是指统筹分 配的比例以及 缴费和养老金标准是否统一 。再分配深度 是指再分 配的覆 盖面 , 包括 代内及代 际 再分 配。 1 1 5 邹 铁 钉 、 叶航 : 形式 公 平 与 运 行 效 率 的 替 代

7、效 应 得不通过降低再分配的强度和深度来提高财务预算 的可持续性 , 还是因劳动生产率个体异质性的 扩大而不得不通过差异化 的缴费政策来保障低收入者 的养老权益 , 都能增强制度的实质公平性 。 如果在人 口老龄化 日益加深的背景下固守形式公平 , 继续坚持大规模的再分配政策 , 不但会让养老 财政 陷于 崩溃 , 而且 理性 的参 保 者也无 法 获得安 全 的投 资收 益 。同样 , 如果 在就 业压 力 和劳 动生 产 率 的个体 异质 性都很 大 的背 景下 固守形 式 公平 , 继续 奉行 高 强度 大一 统 的缴费 政策 , 必将 加 重企业 用 工 负担 , 低 劳动技 能者 将

8、被 排斥 在 劳动力 市场 之外 , 从 而丧 失 了享受 养 老保 障 的权 利 。这 种 固守 形 式公 平 的操 作不但 不 利于 增进 民众 的养 老福 利 , 反而会 制 造 出更为 严重 的社 会不公 。 A d a ms ( 1 9 6 5 ) 的公平理论对提高养老保险体系的实质公平性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如果所 有个体的养老保险缴费与养老金收益 比相等 , 则个人维度上是公平的。如果所有养老模式 的养老 保险缴费与养老金收益 比相等 , 则制度维度上是公平 的。养老改革应该打破固守形式公平而牺牲 效率 的狭 隘改 革观 念 , 树立起 追 求实 质公 平且 能从 效率 上进 行

9、帕累托 改进 的观 念 。 本文 运用 公平 决策 模 型对形 式公 平 和运行 效率 之 间 的替 代效 应 以及个 人 维度 和制 度维 度上 的 实质 公平 性进 行 了严格 的数 理分 析 , 同时 还对 中国 的养 老保 险 体 系进 行 了经 验 检验 。本 文希 望 达 到三个 目的 : 一是刻画实质公平的内涵及其表现; 二是分析替代效应的存在 区间及其影 响因素 ; 三 是 比较 不同养 老保 险体 系 在个人 维 度及 制度 维度 上 的实质公 平 性 。 本文的结构安排为: 第二部分为文献综述 ; 第三部分为模 型构建与求解 , 并对替代效应以及实 质公 平进 行定 义 ;

10、 第 四部分 对替 代效 应 和实 质公平 进行 理论 分 析 ; 第 五部 分利 用数 据对 中国 的养老 保 险体 系进行 经 验检验 ; 第 六部 分 为结论 与政 策建 议 。 二 、文献综述 养 老保 险制度 需要 在 公平 与效 率 之 间进 行 取 舍 ( F e l d s t e i n& L i e b m a n , 2 0 0 2 ) 。德 沃 金 ( 2 0 0 3 ) 强调公平优先 , 认为公平是政治社会至上的美德 , 将公平置于效率之上是符合道义的理性安排。弗 里德 曼 等 ( 1 9 9 9 ) 则 强调 效率 优先 , 认 为社 会不 公 的根 源 在 于缺

11、乏 有 效 率 的 制度 安 排 , 贫 富 分化 之 所以存在是因为政府对市场的过度干预。基 于此 , 诺齐克 ( 1 9 9 1 ) 提 出, 应 当约束政府通过抢 劫富 人去 讨好 穷人 的那 只手 , 需 要尊 重 市场 对所 有权 的保 护 和对效 率 的奖励 , 只有捍 卫制 度 的效率 才 能 捍卫制度的公平 , 任何一种违背效率原则的再分配行为都是不正当的。 养老改革过程中分配公平和运行效率应该如何权衡?一些学者认为 , 追求分配公平 的改革只 有在人 口增长率大于资本利率时才不会对运行效率产生负 面影响( O r s z a g& S t i g l i t z , 2 0

12、0 1 ) 。另一 部分学者则认为 , 若考虑劳动生产率增长率 , 即使人 口增长率低于资本利率 , 但只要劳动生产率增 长率 和 人 口增 长 率之 和 大 于 资 本 利 率 , 追 求 分 配 公 平 的改 革 依 然 具 备 坚实 的效 率 基 础 ( 袁 志 刚 , 2 0 0 1 ; 封 进 ; 2 0 0 4 a ) 。还有 学者认 为 , 即使 劳 动生 产率 增长 率 和人 口增长 率之 和低 于 资本利 率 , 但 只 要社 会 存在 较 大的贫 富差 距 , 适 当提高 养老 保 险体 系 的再 分 配 比例和分 配公 平性 , 依 然有 利 于增 进 整个 社 会 的福

13、利 ( 封 进 , 2 0 0 4 a , 2 0 0 4 b , 2 0 0 6 ) 。 不同养老模式在处理 运行效率 与分 配公平 之间的替代关系上孰 优孰劣?S c h n a b e l ( 1 9 9 8 ) 认 为, 较高的人 口增长率是现收现付制维持分配公平的效率基础, 随着出生率和死亡率的下降 以及人 均寿命的延长 , 不断提高 的老 年抚养 比会从整体上 削弱再分配 的效率基础。而 S e t t e r g r e n e t a 1 ( 2 0 0 5 ) 却认为, 只要养老保险费征缴率能随征税能力 和征税技术的进步而提高 , 即使老龄化降低 了人 口增长率也不会危及现收

14、现付制维持分配公平 的效率基础 。F e l d s t e i n ( 2 0 0 5 ) 则进一步认为 , 如果个人投入 一回报 比( O P I P ) 同他人 的投 入 一回报 比( O C I C) 相等 , 则分配制度在横向维度上是公平的。如果 当前投 入 一回报 比( O P I P ) 同先前 的投入 一回报比( O H I H) 相等 , 则分配制度在纵 向维度上是公平 的。 1 1 6 乞 垂 番 石 象z 0 4 年 第 3 期 资本利率相对于不断下降的人 口增长率能给以个人账户为中心的基金制带来更 高的投资收益率 , 资本市场的投资收益率越高 , 现收现付制维持分配公平

15、的效率损失就越大。然而 , 基金制在运作过 程中所产生的管理成本会降低其效率优势 。比如智利在基金制改革后 , 退休人员的养老金换算 比 率就出现了大幅下降, 其 中女性下降 1 9 一2 7 , 男性下降 1 6 一2 0 ( M e s a e t a 1 , 2 0 0 6 ) 。杨再 贵( 2 0 0 8 ) 的研究也表明, 基金制改革并不一定能提高养老保 险体系 的运行效率, 而人 口结构 的老 龄化有利于提高社会 中的人均资本存量, 从而有利于带动经济发展和夯实再分配的效率基础。 基金制改革等牺牲分配公平的行为是否真的有利于提高运行效率?赵耀辉等 ( 2 0 0 1 ) 认为 ,

16、再 分 配 比例 太 高是 运行 效率 低下 的根 本 原 因 , 降 低 再 分 配 比例 是 提 高 个 体 参 保 积极 性 的有 效 途 径 。 郑伟等( 2 0 0 3 ) 的研究表明 , 在降低再分配 比例之后 , 参保者 的养老金水平得到 了较大的提高 , 从而 也支持削减再分配功能有利于提高运行效率的观点。孙祁祥 ( 2 0 0 1 ) 却认为, 受个人账户空账和转 轨成本的影响 , 期望通过降低再分配 比例来 提高运行效率 的做法是不现实的。而封进 ( 2 0 0 4 b ) 则 认为, 覆盖面小和参保率低 的现状表明追求分配公平的制度安排在中国还有很强的生命力 , 短期 内 不会 出现危及运行效率的预算风险。其实 , 即使不能扩大覆盖面和提高参保率 , 但 只要能从制度外 筹集到资金 , 维持分配公平的效率基础依然会非常坚挺( 彭浩然等 , 2 0 0 8 ) 。 即使基金制改革等降低再分配比例的行为确实能够提高运行效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