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时代,是谁盯上了你

上传人:艾力 文档编号:36804193 上传时间:2018-04-02 格式:PDF 页数:1 大小:1.5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数据时代,是谁盯上了你_第1页
第1页 / 共1页
亲,该文档总共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大数据时代,是谁盯上了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数据时代,是谁盯上了你(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2345 567海南天气变脸快海口两家公司生产校服不合格被罚海口两男子凌晨入室盗窃偷完B栋偷A栋忘拉手刹车子滑到路中央惹众怒“椰城市民云” 招志愿者海南3家单位销售来历不明药被罚定安162棵树惨遭扒皮热!热!热!热!热!热!热!读+2018年1月12日 星期五 值班主任:邹永晖 主编:饶思锐 美编:杨薇B05“您已闯红灯, 为了 您的安全, 请退回安全区 域。 ” 在三亚市凤凰路与 迎宾路交叉路口, 智能信 号灯的提醒, 让辽宁 “候 鸟” 黄毅文将迈出去的脚 步又收了回来; 在海口, 国兴大道与大英西三路 路口处, 违法鸣笛监管电 子屏上公示的车牌号码, 时刻警示着过往驾驶员, 不要以为路

2、上没交警, 就 可以不守交通法规 近年来, 我省交警部 门着力在科技上做文章, 借助 “互联网+” 、 大数据 等新技术, 不断推进道路 交通管理智能化、 精细 化, 如今多种类型的 “电 子警察” 上岗 “执法” , 治 理交通乱象, 解决管理难 题, 缓解了警力不足的窘 境。这些 “电子警察” 究 竟效果如何?不少软件超范围获取用户信息, 手机成为潜伏在每个人身边的 “间谍” 大数据时代, 是谁盯上了你? 本报记者 邓钰读+关注椰视频南海网 找领导读+看点 互动【海南人如何知道冬天来了? 】 在冬天并 不明显的海南, 岛民们不看天气, 而是看到以 下 “环境” 变化时, 就知道冬天来了:

3、1、 起床时间越来越晚; 2、 公交车上坐满了候鸟老人, 京片儿、 东 北腔、 四川话等在车厢内轮番上演; 3、 菜市场去晚了买不到大白菜, 都被大 妈们屯完了; 4、 清补凉商铺日渐冷清, 猪肚煲鸡、 椰子 鸡等本地 “打边炉” 店铺却大排长龙; 那么知道冬天来临的海南人怎么过冬? “靠一身正气! ”(部分取材海南在线微信公众号) 张运桐/辑网友被 “套路” 盯上 不胜其烦用户数据被明码标价、 打包出售“网络信息泄露和买卖实际上 已经构成违法行为, 然而侵权普 遍, 却取证困难, 维权更困难。 ” 海 南阳光岛律师事务所律师陈剑表 示, 很多隐私信息无法确定是否是 用户默认分享, 也无法查证

4、具体是 在何种渠道被泄露, 不仅损失难以 界定, 维权也相对较困难,“更麻烦 的是已经暴露出来的隐私侵权行 为可以维权, 但网友暗地里被窃 取、 利用的隐私信息却难以维权, 甚至不被知晓。 ” 网络安全法 明确规定, 网 络运营者收集、 使用个人信息,应当遵循合法、 正当、 必要的原 则, 公开收集、 使用规则, 明示收 集、 使用信息的目的、 方式和范 围, 并经被收集者同意; 且不得 收集与其提供的服务无关的个 人信息, 不得违反法律、 行政法 规的规定和双方的约定收集、 使 用个人信息, 并应当依照法律、 行政法规的规定和与用户的约 定, 处理其保存的个人信息。 陈剑表示, 净化网络空间

5、, 保 护公民隐私, 除了需要政府部门加 大作为, 也需要广大网友拿起法律 武器, 主动维护自己的权利。除了法律途径维权外, 网民在 遇到营销和诈骗短信、 电话和应用 骚扰时, 也可通过12321网络不良 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的微信 公共平台进行举报。12321工作 人员提醒, 市民在上网时, 可通过 不点击来路不明的图片、 二维码, 不在非正规网页输入个人信息和 银行卡信息, 解除手机号与第三方 支付绑定, 安装手机杀毒软件对伪 基站、 钓鱼和木马风险信息进行拦 截等措施, 练好安全上网的 “金钟 罩”“铁布衫” 。 (本报海口1月11日讯)“你的一位手机联系人在 探探 上将你设置为 暗恋

6、对象 ” 近日, 海南大学学生许欣为突如其来的 “桃 花” 感到烦恼:“我从没用过 探探 , 为 什么软件经常发短信说有人 暗恋 我 呢? ” 让许欣心烦的并非这位不知名的 “暗恋者” , 而是软件通过什么途径获 悉了她的号码:“更让我担心的是, 软 件是否知道我的其他信息, 并以别的 途径使用它们? ” 和许欣有同类烦恼的人不在少数。 不少海口市民反映, 在生活中, 时常接到 莫名其妙的推广和营销信息, 甚至还有 诈骗电话, 手机里到处都是 “套路” 。实际 上, 在大数据时代, 作为网络用户, 每个人 每时每刻都在 “分享” 自己的信息, 手机在 不知不觉中成为潜伏的信息安全黑洞。 每一次

7、被各种信息精准定位, 都让人们 惊讶:“谁偷了我的数据? ! ” “别说 探探 了, 我的手机一天能 接到十多条营销短信, 其中有职位推 荐、 无息借款和各类网店促销等信息, 甚至还有澳门博彩节信息。 ” 市民黄亦 光在海口一家新媒体公司上班, 时常被 垃圾短信轰炸, 他也曾尝试拦截这些骚 扰信息, 但收效甚微,“拦截了一个号 码, 对方能用别的号码继续发, 让人不 胜其烦。 ” 不仅是短信, 各类营销和骚扰电 话也层出不穷。“我最近接到的骚扰电 话特别多!不是卖商铺, 就是卖房子 的。 ” 海口市民邹晓莹透露, 自己近期 有购房计划, 自从去年11月份在看房 软件 “安居客” 留下个人信息后

8、, 每天 都能接到不少楼盘的推销电话,“这些 人上班也打、 休息时间也打, 已经严重 地影响了我的正常生活。 ” “您好, 这里是福建安溪茶厂, 我们 有上好的茗茶销售”“喂, 您好, 我 们这里是贵州联合酒厂”“小王, 我是你 的领导, 你下午到我办公室一趟” 说起自己曾接到的营销和骚扰电话, 市 民秦创远有些哭笑不得, 这些电话没日 没夜地打, 即使被 “拉黑” , 也会换个号 码打过来, 但最让他不解的是:“各类营 销短信、 电话怎么找上了我? ”日前,“手机百度”“百度浏览 器” 两款手机软件在消费者安装 前, 因在未告知其所获取的各种权 限及目的, 且未取得用户同意的情 况下, 获取

9、诸如 “监听电话、 定位、 读取短彩信、 读取联系人、 修改系 统设置” 等各种权限, 被江苏省消 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提起消费民 事公益诉讼, 目前该案已被法院正 式立案。 据记者调查发现, 几乎绝大多 数主流软件都会超出提供正常服 务所必需的合理范围, 获取甚至窃取用户信息。而近年来, 多次出现 大规模的网络用户隐私信息泄漏, 让网友信息在网络上 “” 。除 了相关平台 “羞答答” 地获取用户 信息外, 一些黑客还会通过木马病 毒或利用系统漏洞来窃取用户信 息, 一些企业或 “信息” 贩子也会通 过相关企业、 平台的 “内鬼” 来购买 用户信息。这些信息的泄露又会给 不法分子开展诈骗活动提供

10、便利。 不少人纳闷, 个人信息为什么 会被盯上?“最根本的原因是, 这些 信息很值钱。尤其在大数据时代,这些信息能以各种方式变现, 发挥 巨大的价值。 ”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新闻与文化传播学院教授李道荣 表示, 随着电子商务和大数据的发 展, 客户的精准定位越发重要。利 用数据, 商家可以更迅速地锁定潜 在消费客户, 并根据其追求推出各 类产品, 比重金投放广告更快捷有 效。 “用户数据买卖在业内已经成 了公开的秘密。 ” 某知名房地产经 纪公司海口分公司的员工吴先生 透露, 许多市民在看房时, 会在网络上和楼盘销售中心留下自己的 个人信息和联系方式, 这些数据都 可被明码标价、 打包销售,“

11、一个人 的名字、 电话和大概年龄就是一套 数据, 每套数据5元起在各房地产 中介间流通, 部分客户的数据还能 卖到10元每套, 这些访客都是潜 在的购房对象。 ” 不仅在房地产销售行业, 类似 事件在不同领域层出不穷, 而且用 户信息一经暴露, 便难以完全删 除。它们散落在数之不尽的网络 “数据库” 中, 等待发掘利用之时。在我们质问 “谁偷走了我的数 据” 的同时, 也需要反问自己 “我是 如何把这些数据交出去的” 。不少 专家表示, 网友的不良上网习惯, 如信息保护意识弱、 随意连接公共 Wi-Fi和多个账号设置统一的登 录名和密码等, 很可能是网络信息 泄漏的罪魁祸首。 “在互联网大数据

12、的时代, 每 一个网络用户每时每刻都以不同 形式 分享 自己的信息。 ” 李道荣 介绍, 大家办信用卡需要身份证、 肖像照; 网购需要银行卡号、 住址 和电话; APP注册需要手机号、 邮箱地址; 就连订餐、 打车都需要定 位自己的住址这些信息, 有的 变成了企业纳入档案的数据, 有的 变成了部分恶意程序捕获的对象。 2017年10月, 360互联网安 全公司发布了 中国网民网络安全 意识调研报告 。据该报告显示, 82.6%的网民都没有接受过任何 形式的网络安全培训, 仅从电视、 网络新闻中获悉网络安全知识。 同时, 与严峻的网络信息泄漏情况 形成鲜明对比的是, 约九成网民认 为当前网络环境

13、是安全的。 专家表示, 缺乏网络安全知识, 便难以看穿商家的 “套路” 。比 如说, 许多软件会默认勾选各项隐 私读取协议或用户授权, 如近期沸 沸扬扬的 “支付宝” 账单默认同意 芝麻服务协议 事件等。市民只 有形成正确的网络安全意识, 掌握 必要的网络安全技能, 才能为手机 软件打好安全 “补丁” , 从而有效地 防范各种网络信息泄漏的风险。 同时, 不少网民在设置网络账 号及密码时喜欢 “偷工减料” , 习惯 在不同软件平台使用同一邮箱和 密码。这样做的风险在于, 一旦黑 客破解一份账号和密码, 就能得到所有软件中的用户信息。据调研 报告显示, 仅有24.1%的网民将所 有网络账号设置不

14、同密码。 此外, 公共 Wi-Fi 中也暗藏 陷阱。据报告显示, 所有网民都会 利用公共Wi-Fi浏览网页信息或 看视频、 听音乐; 25.1%的网民也 会登录邮箱发送邮件, 登录个人社 交账号聊天; 甚至有13.6%的网民 会购物和进行网银交易。李道荣 提醒, 若连接不明的公共 Wi-Fi 便很容易让黑客有机可乘。安全上网需练好 “金钟罩”“铁布衫”八成网民未系统学习网络安全知识“对症下药” 投入高科技警务设备海口金龙路与龙华路路口, 是海口国贸片区的重要交通通 道。以往, 一些电动车驾驶员和 行人为了赶时间, 经常不等红绿 灯, 见缝插针地冲向马路对面。 “除非我们逮个正着, 否则根本 没

15、办法处罚。 ” 在该路口执勤的 民警说。 如今, 电子监控和人脸识别 系统及配套的LED实时警示教育 系统投入使用, 让这个路口的交 通乱象有了极大的改善。当红灯 亮起时, 闯红灯者通过路口, 监控 抓拍系统立即启动, 将闯红灯的 整个过程记录下来, 电动自行车 和行人闯红灯被抓拍后, 都会被 实时投放显示在路口的LED大屏 幕上, 对交通违法者进行现场播 放曝光, 识别准确率超过95%。 乱鸣喇叭和滥用远光灯同样 是交通管理中的 “顽症” ,“滥用远 光灯、 乱鸣喇叭查处取证困难。 ” 省交警总队新闻发言人周平虎 说, 如果只靠交警用肉眼来判定 这类违法行为, 一些驾驶员常会 立即转换灯光,

16、 或停止鸣笛, 以逃 避处罚。 据统计, 三亚市每年因滥用远 光灯造成的事故多达 60 多起。 2017 年 1 月, 三亚交警部门启用 了海南省首个 “智能抓拍远光灯违 法系统” 。三亚市交警支队科技组 负责人鹿克寒介绍, 通过该系统连 续3次抓拍的车辆信息比对, 可以判定车辆是否属于不按规定使用 远光灯违法行为。 2017 年 6 月, 三亚交警部门 又在全省率先启用 “机动车乱鸣 喇叭自动抓拍记录系统” , 实现 了车辆乱鸣喇叭的自动抓拍记 录, 使乱鸣喇叭不仅 “听得见” , 而且 “看得见” , 让违法车辆无处 遁形。 近两年, 海口、 三亚交警部门 “对症下药” 针对闯红灯、 乱鸣喇 叭、 滥用远光灯等突出交通违法, 陆续安装启用了多个高科技警务 设备, 创新手段治理道路交通管理 难点。目前, 不少设备已在市区主 干道路及学校、 医院周边等重要区 域逐步铺开。“科技警察” 减少交通乱象2017年11月2日, 车牌号为 琼AZP1的黄色本田轿车途 经三亚临春岭森林公园附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