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都医院报

上传人:艾力 文档编号:36804171 上传时间:2018-04-02 格式:PDF 页数:1 大小:683.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唐都医院报_第1页
第1页 / 共1页
亲,该文档总共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唐都医院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唐都医院报(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 四 军 医 大 学 唐 都 医 院 政 治 部 主 办(内 部 资 料 妥 善 保 存)2012 年 3 月 9 日星 期 五医 疗 热 线: (029) 84777777唐都医院报(总第93期)第 3 期本报讯3 月 1 日, 我院在延 安举行中央医院旧址纪念碑揭幕 仪式暨大型义诊活动, 新华社陕西 分社、 人民网、 陕西电视台、 西安电 视台、 陕西人民广播电台、 华商报、 陕西日报、 西安晚报、 西安日报、 三 秦都市报等省市14家媒体30余名 记者参加。 值此 “” 期间, 各地新闻蜂 拥入京, 在这个新闻高度密集的时 刻, 中央电视台 新闻联播 、 中央 七套 军事报道 、 中央

2、电视台新 闻频道 新闻直播间 等中央媒体 对我院活动进行了报道, 在社会 上引起强烈反响。陕西卫视 陕 西新闻联播 , 陕西电视台一套 今晚播报 、今日点击 , 陕西电 视台二套 都市快报 , 西安电视 台一套 直播西安 、西安新闻 , 西安电视台二套 西安零距离 等 省市媒体连续几天对活动进行了 宣传报道。 陕西日报、 华商 报 、 西安晚报 、 中广网 、 金 号网 在显著位置进行了多次报 道, 特别是 三秦都市报 以 唐都 医院寻根 为题, 用一个整版进行 详细报道,西安晚报 、华商报 分别以 2/3 个版和半个版的形式 刊发, 其强大的视觉冲击力使得 各大网站纷纷转载。媒体铺天盖 地的

3、报道达到了宣传预期的目的, 使得此次活动圆满成功。 (刘婷婷)追忆峥嵘岁月 弘扬延安精神 铸就魅力唐都我院举行中央医院旧址纪念碑揭幕仪式暨大型义诊活动毛泽东女儿李讷为我院题词我院赴延安义诊在社会引起强烈反响我院赴延安义诊在社会引起强烈反响本报讯3月1日上午, 我院在延安 河庄坪镇李家洼村举行了 “中央医院旧 址唐都医院纪念碑” 揭幕仪式。学校戴 旭光政委、 延安市梁宏贤市长、 延安军分 区安得里政委、 延安市张西林副市长、 延 安大学崔志林校长、 延安市委李延明副 秘书长、 延安市文物局董智安局长、 延大 附属医院马柏林院长、 学校政治部王东 营副主任等领导以及我院张永生院长、 赵公智政委等院

4、常委参加了仪式。活动 还特邀了骆行、 胡木英、 金星、 石新民、 丁 维平等五位中央医院的建设者和出生者。毛主席的 女儿李讷得知 消 息 后 , 欣 然 为 医 院 题 词 : 奋进。仪式由 赵公智政委主 持。 仪 式 前 , 学校戴旭光政 委、 医 院 张 永 生 院 长、 赵 公 智政委等校院 领导走访慰问 了李家洼村的 困 难 群 众 , 为 他们送上慰问 金、 生活必需品。在烈属刘云芳家中, 戴 政委亲切地拉着老人的手嘘寒问暖, 详 细询问家中是否有困难需要帮助。医院 专家为老人做了常规检查。 立碑仪式上, 赵公智政委首先向原 中央医院的老前辈、 向出席立碑仪式的 各位来宾表示热烈欢迎

5、, 向为立碑活动 给予大力支持的延安市委、 市政府、 延安 军分区及驻军单位、 延安市文物局、 区镇 村各级政府表示衷心感谢。张永生院长 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致辞, 他说, 73年来, 唐都医院没有忘记艰苦创业的先辈们,没有忘记孕育我们成长的这片热土, 更 没有忘记富含红色基因的延安精神。树 碑就是要铭记历史、 开创未来。延安儿 女联谊会会长、 胡乔木同志的女儿胡木 英激动地说, 来到生我养我的故土, 来到 父辈们曾经战斗过的地方, 我心潮澎湃, 我代表在延安中央医院出生的3000多位 儿女, 向唐都医院表示最真诚的谢意! 延安市张西林副市长讲到, 70多年来唐 都医院始终把人民当亲人, 视驻地为

6、故 乡, 始终保持和发扬拥政爱民的优良传 统, 坚持不懈地开展医疗援助、 扶贫帮困 等军民共建活动, 赢得了社会的广泛赞 誉。学校戴旭光政委与延安市梁宏贤市 长共同为医院 纪 念 碑 揭 幕 。 一块高 2.6 米、 宽1.2米、 厚0.5 米的石碑巍然 屹 立 , 白 色 的 花岗岩底座上 “第 四 军 医 大 学 唐 都 医 院 ” 几 个 大 字 , 在 阳光的照耀下 熠熠生辉。 此次活动 恰逢毛泽东同志题词 “向雷锋同志学习” 49周年, 我院 还精心组织了 16 名科室主任、 4 名护士 长组成专家医疗队对老区人民进行义 诊、 帮带。2月29日下午, 医疗队前往延 安市八一敬老院,

7、张永生院长、 赵公智政 委赠送了慰问品, 医疗队专家为敬老院 老人一对一进行医疗服务。 我院前身是延安中央医院, 1939 年 在抗日战争的烽烟炮火中诞生, 1958 年 正式命名为第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 院,1985年对外称为唐都医院。为追忆 峥嵘岁月, 弘扬延安精神, 忠诚履行使 命, 铸造就魅力唐都, 医院党委决定到延 安开展寻根义诊活动。( 丛墨涵)参天之木, 必有其根; 崇山之水, 必 有其源。1939年, 宝塔山下, 延河岸边, 我军 “第一个正规化医院”中央医 院正式成立, 她就是第四军医大学唐都 医院的前身。医院几经组合, 几度改 编, 1955 年 8 月归属第四军医大学,

8、1985年8月对外称唐都医院。 70余年来, 几代唐都人坚守延安创 业时期自强不息、 艰苦奋斗精神, 开拓 进取, 顽强拼搏, 将昔日只有10多口窑 洞、 30多张床位的 “窑洞医院” 发展成今 天拥有教职员工4000多人、 床位3000 余张的现代化三级甲等医院, 巍然屹立 于浐河之畔, 灞水之滨。 筚路蓝缕创业艰延安儿女多豪迈 1939年11月7日, 在毛泽东、 周恩 来、 朱德等中央首长的亲切关怀下, 中 央医院在延安北郊李家洼村宣告成立, 中央总卫生处处长傅连暲兼任院长, 这 是我党我军在艰苦战争年代创立的 “第 一个正规化医院” 。中央医院最初定名 为 “中央干部医院” , 毛主席知

9、道后当即 指示: 要把为群众治病问题考虑在内, 不要叫 “干部医院” , 老百姓有病看不 看?还是叫 “中央医院” 好!面向延安和边区党政军民, 为群众服务。 在日本侵略军与国民党反动派重 重包围封锁的严酷岁月里, 中央医院的 同志们自己动手, 艰苦创业, 用木料和 麻绳做成担架式绳编病床, 用旧布做成 垫子代替卫生纸, 用旧玻璃试管和细砂 制成 “砂滤表” 来计算时间, 用马灯、 汽 灯代替电灯照明做手术, 为中央机关和 延安群众的健康作出了巨大贡献, 为国 家和军队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医务人 员。截止1946年6月, 中央医院共收治 患者13000余人, 治愈率97.3%。 医院建设过程中,

10、 先后得到宋庆龄 领导的保卫中国大同盟、 华中万国红十 字会、 作家史沫特莱女士等赠送的药 品、 器械和现款。苏联外科专家阿洛夫 医生来院任外科主任, 改进了外伤治疗 工作, 推广新的换药方法和动静疗法, 缩短了治疗时间。后来, 国际公谊服务 会第19医疗队一行6人来中央医院工 作, 进一步扩大了医院规模。 抗日战争胜利后, 解放战争全面爆 发。1947年, 中央医院奉命改编为陕甘 宁晋绥联防军第一后方医院, 后更名为 西北军区第一后方医院。从1947年3月逐步撤离延安到1950年8月进驻西 安的3年多时间, 第一后方医院伴随西 北军区野战部队在陕西和山西境内转 战收治伤员, 在青化砭、 蟠龙

11、镇、 沙家店 等战役中救治伤病员15000余名, 为解 放大西北做出了重大贡献。 新中国成立后, 军队编制、 规模、 人 员多次调整。解放初期的五年中, 医院 先后6次整编组合: 1950年8月, 在西北 军区第一后方医院基础上组建西北军区 第二陆军医院分院, 后改编为西北军区 第三陆军医院, 并组建第六陆军医院; 1953年12月, 第三、 六陆军医院整编合并 为第六陆军医院, 后改编为第二医院; 1955年8月, 第二医院改编为第四军医大 学第二附属医院, 地址选在 “西安门户” 灞 桥, 医院发展由此翻开崭新的一页。 改革春风润神州唐都发展谱新篇 在战火硝烟中成长起来的医院, 面 对新形势任务的变化, 积极抓住历史机 遇, 迅速完成了从野战医院、 陆军医院 向正规化教学医院的转变, 学科建制日 趋合理, 人工气胸、 膈疝修补术、 脊椎融 合术等新技术、 新疗法一年比一年多, 医疗质量水平稳步提高。(下转二版)从圣地延安走出的红色医院写在中央医院旧址唐都医院纪念碑揭幕之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