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游荡者才能走向世界

上传人:艾力 文档编号:36802943 上传时间:2018-04-02 格式:PDF 页数:1 大小:610.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只有游荡者才能走向世界_第1页
第1页 / 共1页
亲,该文档总共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只有游荡者才能走向世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只有游荡者才能走向世界(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我不知道你是不是问了一个敏感的问题” 一头 银发的Petra Hardt女士脸上露出迟疑的表情。 此刻, 我们正坐在柏林苏尔坎普出版社会议室里, 这 家德国最负盛名的文学社科出版社旗下拥有黑塞、 布莱希 特、 哈贝马斯等超级巨星级作家。 作为版权部亚洲区的负责人, Hardt与中国打交道超 过20年, 在她滔滔不绝地向我们回顾了黑塞、 布莱希特这 些德国作家在中国翻译的黄金年代之后, 我不合时宜地提 了一个问题: “中国作家在德国翻译的情况怎么样呢? ” Hardt陷入短暂的迟疑, 在这个间隙我的目光扫过这 间会议室。这是一间东德时期遗留下的建筑物, 典型的苏 式办公楼, 如果没有墙上这家出

2、版社社长的黑白照片, 我 会以为我们正在中国某老式国营出版社的会议室里。在 Hardt的斜后方, 玻璃橱柜里静静躺着一封手写信件, 上面 写着,“苏尔坎普出版社, 这是我唯一想要相伴终生的地 方。布莱希特” 房间的四周环绕着白色书架, 全世界最耀眼的一些名 字赫然在列: 秘鲁作家巴尔加斯 略萨、 以色列作家奥摩 司 奥兹正前面书架上的一本书尤其醒目奥兹的 最新小说 judas , 中文世界还没有它的译本, 德语世界反 应如此迅速。全德每年引进版图书份额占12%, 但是在苏 尔坎普出版社, 这个数字达到了30%。 “我可以开诚布公吗? ” Hardt在短暂的迟疑后试探着 问。 “当然。 ” 我已

3、经显得有些迫不及待。 “我们当然非常愿意更多出版中国作家的书, 但实际 上在我们出版社输出和引进的比例简直是太不合理了。 ” 她坦率地说。有数据显示, 中文翻译图书在德国市场引进 版图书中占比仅为0.39%, 引进前三位分别是英语、 法语和 日语。 “首先, 罪魁祸首是德国的汉学家们。 ” 她率直地指出, “在中国的日耳曼学家往往是具有现代意识的, 他们在思 考中是不带意识形态影响的。德国的汉学家至少最重要 那些以前在东德受到教育, 他们给我们推荐书很难真正出 版, 到现在为止我也不认为我们有汉学家可以抛弃意识形 态给我们推荐一些好书。 ” 在德国, 不仅是汉学家, 媒体也常常被指具有强烈的

4、政治倾向, 这可能和德国特殊的历史背景 “二战” 和前 东德有关。汉学家白嘉琳就曾经说过,“对媒体来说, 快速 下个政治结论是不费力的; 费力的是, 把一部文学作品从 头读到尾, 然后做出文学性的评价, 这得下真功夫。 ” 也因 此, 在德国市场, 一些 “异见者” 常常会得到读者和媒体的 青睐。 当然这样的判断也会遭到一些德文媒体的反对。在 柏林日报 的办公室里, 面对强烈的政治倾向会不 会影响到他们对中国文学的报道和认知这样的问题 时, 得到的答案是否定的。 “当然我们的政治报道经常是具有倾向性的, 但 是我们的文学版或者书评版都有自己独立的判断, 我不认为政治会影响到他们的判断。但是中国

5、作家 在德国确实关注很有限, 大概是因为翻译的语言风格我们很难接 受吧。另外, 文学上大概还是有一些欧洲中心主义, 我们不仅看 中国文学很少, 看很多别的地区的文学也很少。 ” 一位资深的中国 报道记者说。 文学上的欧洲中心主义, 固然是一个很好的说辞, 这也是很 多中国作家、 读者对世界文学格局的基本认知, 这样形成的结论 也显得理所当然: 世界不搭理你, 你也甭一厢情愿了。但是, 在一 些诸如Hardt这样更具世界眼光的出版人那里, 他们并不天然对 中国文学持有某种抗拒性, 相反他们对中国非常感兴趣, 但是缺 乏一个 “靠谱” 的中文世界的文学导览者, 显然德国的汉学家迄今 还无法承担起这

6、样的角色。 “很多时候, 你要知道, 做生意这件事情, 其实是看人, 只要那 个人在, 事情就能做成。 ” 她的语气显得很诚恳,“另外, 在中国的 对外文学推广上, 还是需要有一些策略上的改变。有很多事情你 们可以做, 但是你们并没有做。我想这正是你们这一代年轻人需 要去改变的地方。 ” 以德国的对外文化推广为例, 为了推广德国的作家和作品, 相关机构一年四季马不停蹄,“我们会带着作家去和当地的年轻 人见面, 拜访奖学金互换项目负责人而中国作家只是把版权 交给美国、 英国的版权经理, 认为这样就可以卖出去肯定是不行 的。就我所知, 一些很小的国家, 比如冰岛、 斯洛文尼亚也在按照 国际的、 专

7、业的规范去推广他们的作家。 ” 如何按照国际专业的规范去推广一个国家的作家, 对于中国 而言还是一个新鲜的课题。在今年刚刚结束的法兰克福书展上, 主宾国荷兰与弗兰德斯就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范例。荷兰语或 许是比中文更小众的语言, 用我一个文学研究者好朋友的话来 说, 弗兰德斯历史上就三个作家, 或许连他们自己人也不知道自 己有哪些作家, 但是就是这样一个小众的国家在书展上的表现让 人惊艳。 走进主宾国的展台, 就像走进一家剧院, 刺眼的白昼和喧嚣 的噪音仿佛立马被隔绝在外了, 四周是用柔和的屏幕营造出的海 岸, 就像走入一处静谧的海滩, 散落着慵懒的躺椅。躺在椅子上 小憩一会儿, 会发现海水的色

8、彩和波纹每一秒都在变化, 甚至能 感受到海风吹拂, 夕阳西下。当你在为眼前呈现的视觉美学惊叹 不已的时候, 一个荷兰小伙子或许会走到你身边, 为你朗诵一首 有关大海的荷兰语诗歌, 虽然听不太懂, 但优美的音律和那种氛 围会瞬间打动你, 此刻你再凝神看看海, 会发现那片海洋帷幕的 背后其实是水墨般的书影, 那里才是图书展示区。 这和我们参加的很多中国书展大卖场的感觉截然不同, 荷兰 和弗兰德斯人在这里显示了惊人的耐心和美学感知力, 他们营造 的是一种诗意的、 浸润式的体验空间, 每一处细节都经过精心设 计, 而文学、 书籍在其中显得如此贴切。更让我惊叹的是除了一 种美学上的惊艳, 主宾国还发明了

9、很多有创意的小游戏, 借助高 科技来推广他们的作家和作品。 在VR体验区, 你可以戴上眼罩观看一出VR短剧, 而这些短 剧片段都是根据荷兰作家的作品改编的。在一个叫做图书医 生的游戏项目中, 作家或者译者穿上白大褂扮演成医生, 读者 可以和医生玩上一个有趣的游戏, 医生询问病症: 没有时间? 缺乏爱?失眠?然后开出 “药方”荷兰语的书籍。主 宾国不仅把自己圈在主宾国馆里, 他们还以各种形式进入各个 展馆, 在露天的广场上当然还不忘玩上一些群众喜闻乐见的美 食品尝和自拍项目。即便走出书展, 法兰克福大街上的书店 里, 你也会惊讶地发现他们的专柜, 蓝绿色的海岸线装点着书 店的透明橱窗, 荷兰与弗

10、兰德斯就像一片身段柔软的大海浸润 到城市的每一个角落。 这让我想到了这次法兰克福书展上中国作家阎连科的一番 讲话:“从捷克到西班牙、 瑞士到德国, 我每走一路见到书店我都 要走进去看一看, 我去的地方有非常多的中国游客, 书店里的中 国书少之又少, 所以我第一次体会到了博尔赫斯说的一滴水消失 在大海中, 一粒沙消失在沙漠中。 ” 对于中国文学而言, 如果我们能像海域之国荷兰与弗兰德斯一样将大海柔软地融入每 一处缝隙中, 一滴水或许就没有那么容易消失了。 在这次法兰克福书展上, 中国也正在做出各种努力, 除了阎连科以外, 刘慈欣也来了, 德文版的 三体 即将出 版, 年轻的作家路内和于一爽也来了

11、, 孔子学院启动的 “中国文学新声音” 项目还将在世界各地推介一批年轻的 作家。在这些活动的现场, 很多德国读者饶有兴致地聆 听来自中国的声音, 人气当然说不上火爆, 但也座无虚 席。 全球的出版人也对中国表现出一种切实的兴趣。在 商务俱乐部论坛活动中, 很多人认真聆听法兰克福书展 副总裁柯乐迪女士与中南出版传媒集团董事长龚曙光的 对话。柯乐迪女士提出这样一个问题: 很多中国的出版 社目前正在积极地引进图书版权, 但我们并没有看到太 多中国的版权卖到国外去。中国有很多值得推广的文学 作品, 对此您怎么看? 龚曙光的回答是: 开句中国式玩笑家里日子好 过, 谁还愿意出去闯?另外, 我们对西方文化

12、的认同、 尊重和了 解, 目前已远远超过西方对中国文化的认同、 尊重和了解。在这 方面所形成的逆差正在缩小, 但彻底的改变还需要时间。龚曙光 的这句玩笑话让不少人在会心一笑的同时印象深刻, 就在几天后 我和一家西班牙语文学代理公司的负责人闲谈时, 他还引用了这 句中国式笑话。 在过去的几年中, 中国轮番在世界各大书展上担任主宾国, 中国作家也被邀请参加各式各样的世界文学节, 但是这些旅程能 在多大程度上真正改变和塑造自己呢?卡夫卡在一篇文章中写 道: 假如你走过一片平原, 假如你有良好的走的意愿, 可是你却在 往回走, 那么这是件令人绝望的事情。 这让我想起托马斯 曼 魔山 中的那个叫做卡斯托

13、普的年轻 人。在这部小说的开始, 两天的旅程彻底改变了这个年轻人, 一 次远离故土的旅行常常能把人从他的各种关系中分离出来, 放进 一种自由、 原始的状态, 在这种隔绝当中, 在他和他土生土长的故 土中挤进来一个空间, 这空间显示出通常只以为时间才有的力 量。 中国的出版社、 作家什么时候懂得了这样的 “空间” , 拥有了 一种真正 “游荡者” 的精神, 也许才能真的开始与世界对话, 而不 是自说自话, 才能真正以一种符合世界规范、 专业规范的方式走 向世界。 在中国年轻一代的作家和出版人身上, 某种因为自卑而自大 的封闭感正在消失, 他们或许是中国现代以来最具全球化视野和 经验的一代作家。就

14、像著名的批评家李敬泽所言,“他们并不像 他们的一些长辈那样, 先定地认为中国和西方之间存在着原罪式 的精神或文化落差, 并为此羞愧, 而这种羞愧的写作曾经暗 自支配一些中国作家, 但现在, 这些年轻人或许更加坦然。 ”对于年轻一代而言, 或许正是 “因为家里的日子好过了, 所以 要去世界闯一闯” 。到底如何 “闯” 呢?在和Hardt谈话的结尾, 我 向她征求意见。这个精瘦的老太太, 灰白眼睛炯炯有神, 思索片 刻说道,“要建立一个作家的国际名声是一项非常庞大的持续性 的工程, 需要很多的工作要做。比较有效的做法是可能一次就带 10个作家, 但一遍遍重复, 而不是花很多钱弄100个作家, 然后

15、弄 一次就完了, 要不停地重复。另外要先翻成英语, 毕竟德国汉学 家的数量不多。 ” 紧接着Hardt, 年轻的Christoph Hassenzahl先生补充道,“对 于中国文学, 我觉得没有普遍意义上的持保留态度。认识一个作 家需要很长的时间, 需要各方面的努力, 文学不应该有文化差异, 培养和推广的过程很重要。 ” 一个月后, Christoph即将接替Hardt 成为亚洲事务的负责人, 这位年轻的继任者告诉我, 他正在兴致 勃勃地准备学习中文, 而来自中国上海的70后作家小白的作品 租界 也即将由他们出版。2016年11月1日星期二B2启示录编辑/罗皓菱 美编/黎倩 责校/杨波音乐节在

16、中国遍地开花, 电影节在北上广令影迷大饱眼福, 似乎只剩下了书迷们还没有属于自己的节日。虽然全民阅读如 火如荼, 读书日读书节层出不穷, 然而这样的热闹与阅读有多少 关系, 却要打上一个问号。 上海书展近年来渐有节日之气象, 人气逐年看涨, 然而却多 是以粉丝见面会与读者签售会为主, 读者为追星而来却并不一定 是为阅读而来, 而书展的主体也只有出版社、 书店, 未能看到更为 民间、 草根的阅读组织, 未能看到更令人眼前一亮的阅读活动。 至于北京书展, 郊县路遥, 从气质上更是拒读者于千里之外。 如果说北京书展是一场业内人士的版权交易大会, 上海书展 是一场热热闹闹的图书庙会, 那么法兰克福书展北京书展上 海书展more。 这里当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图书版权交易中心 (近年来更是在 大力吸引电影版权的交易) , 来自全球150多个国家的7500多个 参展商在短短几天时间里, 要进行10万次的会见。有人统计过, 全球75%的图书版权交易都是在法兰克福书展上完成的。法兰克 福书展版权交易的效率之所以如此之高, 一定程度上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