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高三上学期语文期末联考试题(有答案)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36802847 上传时间:2018-04-02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高三上学期语文期末联考试题(有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13高三上学期语文期末联考试题(有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13高三上学期语文期末联考试题(有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2013高三上学期语文期末联考试题(有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2013高三上学期语文期末联考试题(有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3高三上学期语文期末联考试题(有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高三上学期语文期末联考试题(有答案)(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古代诗文阅读(27 分) (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6 分) 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6 分) (1)虽体解吾犹未变兮, ?(屈原离骚 ) (2) ,百年多病独登台。 (杜甫登高 ) (3)舞幽壑之潜蛟, 。 (苏轼赤壁赋 ) (4)浮光跃金, 。 (范仲淹岳阳楼记 ) (5)元嘉草草,封狼居胥, 。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 (6) ,烟光凝而暮山紫。 (王勃滕王阁序 )(二)文言文阅读(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25 题。 留侯论苏 轼古之所谓豪杰之士者,必有过人之节。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 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

2、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持 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 夫子房受书于圯上之老人也,其事甚怪;然亦安知其非秦之世有隐君子者出而试之?观其所 以微见其意者,皆圣贤相与警戒之义。而世不察,以为鬼物,亦已过矣!且其意不在书。 当韩之亡,秦之方盛也,以刀锯鼎镬待天下之士。其平居无罪夷灭者,不可胜数。虽有 贲、育,无所复施。夫持法太急者,其锋不可犯,而其末可乘。子房不忍忿忿之心,以匹 夫之力而逞于一击之间。当此之时,子房之不死者,其间不能容发,盖亦已危矣! 千金之子,不死于盗贼,何者?其身之可爱,而盗贼之不足以死也。子房以盖世之才,不为 伊尹、太公之谋,而特出于荆轲、聂政之计,以侥幸于不死。此固圯上之

3、老人所为深惜者 也。是故倨傲鲜腆而深折之。彼其能有所忍也,然后可以就大事。故曰:“孺子可教也。 ” 楚庄王伐郑,郑伯肉袒牵羊以逆。庄王曰:“其君能下人,必能信用其民矣。 ”遂舍之。 勾践之困于会稽,而归臣妾于吴者,三年而不倦。且夫有报人之志,而不能下人者,是匹 夫之刚也。夫老人者,以为子房才有馀,而忧其度量之不足,故深折其少年刚锐之气,使 之忍小忿而就大谋。何则?非有平生之素,卒然相遇于草野之间,而命以仆妾之役,油然而 不怪者,此固秦皇帝之所不能惊,而项籍之所不能怒也。 观夫高祖之所以胜,而项籍之所以败 者,在能忍与不能忍之间而已矣。项籍唯不能忍,是 以百战百胜,而轻用其锋。高祖忍之,养其全锋

4、而待其弊,此子房教之也。当淮阴破齐而 欲自王,高祖发怒,见于词色。由此观之,犹有刚强不忍之气,非子房其谁全之? 太史公疑子房以为魁梧奇伟,而其状貌乃如妇人女子,不称其志气。呜呼!此其所以为子 房欤! 注:留侯:即张良,字子房,他辅佐刘邦平定天下,被封为留侯。 刀锯鼎镬:四者皆古代刑具,这里借指酷刑。 2对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匹夫见辱,拔剑而起 见:被 B卒然临之而不惊 卒:通“猝” ,突然 C其平居无罪夷灭者 平居:平日 D非子房其谁全之 全:齐备、完整 3以下各组句子中,分别说明“忍”与“不忍”不同表现的一组是( )(3 分)A楚庄王伐郑,郑伯肉袒牵羊以逆

5、此固秦皇帝之所不能惊?B千金之子,不死于盗贼 以匹夫之力而逞于一击之间?C而归臣妾于吴者,三年而不倦 以刀锯鼎镬待天下之士D高祖忍之,养其全锋而待其弊 百战百胜,而轻用其锋 4下面对文章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本文主要分析了留侯张良能够成就大业,是因为他能够忍住小小的愤怒。第一句 “古之所谓豪杰之士,必有过人之节”为全文的中心论点。B楚庄王攻打郑国时,郑襄公脱去上衣裸露身体、牵了羊来迎接招待楚军。楚庄王 认为郑襄公能够这样谦卑地对待楚军,那他的百姓也一定值得信任,所以放弃了对郑国的 进攻。C文章认为汉高祖的胜利和楚霸王的失败,原因就在于忍与不忍之间的差别。而汉 高祖能忍

6、耐,正是实施了张良的计策。D本文采用了对比论证的手法,从“忍”与“不忍”两个不同的方面进行分析论述, 并通过列举事例指出了“忍”与“不忍”的两种不同的结局。 5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6 分) (1)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 (3 分) (2)当淮阴破齐而欲自王,高祖发怒,见于词色。 (3 分) (2)第三句原为“忽讶推蓬吴语是” ,请简要分析改句的妙处。 (3 分) 二、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16 分) (一)文学名著阅读(10 分) 7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表述,不正确的两项是( ) ( )(5 分) A初秋季节,李纨向宝玉倡议创建诗社,得到众姐妹及宝玉的积极响

7、应。适值贾芸为孝 敬宝玉送来两盆白海棠花,他们便以此起名“海棠诗社” 。探春给黛玉起名“潇湘妃子” , 黛玉也给宝玉起号“无事忙” “富贵闲人” 。 (红楼梦 ) B在对爱斯梅拉达的审判中,小山羊作为第二被告出现,当小山羊能准确地敲出时间、 日期和月份时,人们觉得不可思议;当小山羊拼出了“弗比斯”的名字时,人们开始觉得 非常可怕,认为其中一定有巫术,因此法庭认定爱斯梅拉达用巫术刺杀了弗比斯。 (巴黎 圣母院 ) C诸葛亮送给司马懿巾帼女衣相辱,激他出战,司马懿也不为所动。诸葛亮事无巨细一 一过问,终于积劳成疾。为了延年益寿,诸葛亮祈禳北斗,不料被魏延不慎扑灭了祈禳的 灯火,诸葛亮仰天长叹。建兴

8、十二年八月,诸葛亮死于五丈原,死时五十四岁。 (三国演 义 ) D玛丝洛娃随着与政治犯队伍的相处,她的内心起了很多变化,这种变化也在外貌上表 现了出来。她消瘦、晒黑,仿佛苍老了似的。聂赫留朵夫对她的变化感到惊讶,他感到自 己有点厌恶这么不修边幅的玛丝洛娃。 (复活 ) E查理发财以后为了追求侯爵小姐,拒绝为父亲还债,宁可让父亲的名誉受毁,并且写 信给欧也妮,要和她分手。在这种情况下,欧也妮一方面伤透了心,一方面拿出了 150 万 法郎交给蓬风先生,委托他还清了叔叔生前欠下的债务,以便让查理能恢复名誉。 (欧也 妮葛朗台 ) 8简答题。 (任选一题) (5 分) (1)阅读下面复活中“聂赫留朵夫

9、第一次到监狱中探望卡秋莎”选段,根据原著故事 情节,回答问题。第一次重逢的时候,聂赫留朵夫以为卡秋莎见到他,知道他要为她出力并且感到悔恨,一定会高兴,一定会感动,一定又会恢复原来那个卡秋莎的面目。他万万没有料到,原来 的 那个卡秋莎已经不存在了,只剩下了一个现在的玛丝洛娃。这使他感到又惊奇又恐惧。聂赫留朵夫第一次探监时准备跟卡秋莎 说哪些事情?卡秋莎听后有怎样出乎他意料的反应?(2)阅读下面三国演义选段,根据原著故事情节,回答问题。许攸出,仰天叹曰:“忠言逆耳,竖子不足与谋!吾子侄已遭审配之害,吾何颜复见 冀州之人乎!”遂欲拔剑自刎。左右夺剑劝曰:“公何轻生至此?袁绍不绝直言,后必为 曹操所擒

10、。公既与曹公有旧,何不弃暗投明?”只这两句言语,点醒许攸;于是许攸径投 曹操。 许攸背弃袁绍的原因有哪些?他投奔曹操后献上什么计策? 三、现代文阅读(24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012 题。 文学新人的“被阅读” 徐则臣打开一本书,如果你不能在 60 天内看完,那么对不起,你必须跟这本书说再见。阿 根廷独立出版人埃特纳日前发明了这种“不等人的书” ,这是一本拉美文学新人的作品集, 用某种新型墨水印制而成,一旦接触到空气和阳光,字迹就开始逐渐变淡,两个月后会还 原成白纸。埃特纳策划这本书的初衷不在于发动一场出版和阅读革命,他只想让这本书里汇集 的拉丁美洲的

11、文学新人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被大家关注,短到在他们被 遗忘之前,能让执文 学权杖者和别的出版人看见他们,让他们在接下来的第二本书里延续微弱的文学生命 鉴于文学新人的出头之难,处女作中潜藏的文学生命的确太过微弱:它的印数不会多,市 场不会大,关注的人极为有限,时刻面临被无数新的出版物覆盖和再也露不出水面的可能。 如果他们的 第一本书不能在短期内被关注,就很难有机会出版第二本,文学之路可能就此画了句号。所以,这本“不等人的书”某种程度上体现了对文学新人“不被阅读”的焦虑,不 是书不等人,而是文学新人等不了人。作家在起步之初有时候就这么脆弱,他可以沉默着 写,但他扛 不住写作之外的世界对他报以更大的沉默

12、。如果他的第一拳就打到棉花甚至空 气上,他通常怀疑的不是棉花和空气,而是自己的手。一定有人说,文学是长跑,成大事 者,必要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换句话说,要耐得住不被阅读的沉 默。可是,不在乎是否被阅读的大师确有人在,无视读者的文学新人还很少见。大师们不 管怎么不在乎,读者也会蜂拥而至,若新人不在乎,那可能就真的门可罗雀了。第一本书传播的重要性如果直接移植到中国,也许会遭受异议:中国有数目惊人的 文学期刊,只要写得足够好,总有地方发表,只要在众多期刊里周游列国,保持足够高的 出镜率,总可以从新人成长为名家,大可不必在“第一本书”的树上吊死。但现在,一个 不容忽视的趋势是,随着

13、体制改革的推进,传统的专业作家与业余作家格局业 已解体,大 众文化的兴起使得文学越来越边缘化,文学期刊日渐式微,读者量小,关注度低,它对作 家的培养功能和选拔功能都在受到质疑。与此同时,新媒体的介入,市场运作的成熟,使得不管是文学大家还是文学新人,都不能无视更 广阔更有生机的出版市场的存在了。写作 可以更方便更直接地进入市场,而不再必然需要文学期刊这一传统媒介。 “不等人”的书用心之良苦,暗含的是“被阅读”与作家的可持续发展的问题,虽然靠 逐渐消失来“要挟”别人读,更多的像是行为艺术或者促销噱头,并不足取。作家的可持 续发展的确需要一个良好的接受环境,需要有更多的阅读回应,有效性的阅读甚至可以

14、反 作用于创作的再生产,但归根结底, “可持续”的动力还是来自内心,来自作家自身对于文 学的坚持甚至信仰。这是自己内心竖起的标杆,并不必须仰赖外部世界的耐心。 在这个意义上,60 天即消失的书不是一个写作者的志向所在。文学新人需要“被阅读” , 但也要追问,你能提供什么样的作品、什么样的艺术创造给人阅读?你所期待的是抢在消 失前的一次性、即时性阅读还是更长久的、可持续性的阅读?作为一个写作者,我当然希 望更多的人看见我的文字,但同时也希望自己能写出值得别人一读再读的文字,哪怕要等 得更久。每一次打开,所有的文字都在,整整齐齐地排列在那里,沉实,坚定,它们给我 的信心和内心的安妥,胜过最终化为空

15、无的著作等身,以及所有的荣誉。(2012 年 9 月 18 日人民日报 ,有删改)10下列有关“不等人的书”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这种“不等人的书” ,是一本由阿根廷独立出版人埃特纳日前发明并策划的拉美文学作 品集,用某种新型墨水印制而成,一旦接触到空气和阳光,字迹就逐渐变淡,不久后会还 原成白纸。 B埃特纳策划这本书并不是想要发动一场出版和阅读革命,他只想让这本书里汇集的拉 丁美洲的文学新人能尽早,早到在他们被遗忘之前,让文学泰斗和别的出版人看见他们, 让他们在接下来的第二本书里延续微弱的文学生命。 C鉴于文学新人的出头之难,处女作中潜藏的文学生命的确太过微弱,印数不多,市场 不大,关注人员有限等因素,埃特纳策划这本书是为了让这些文学新人可以尽快得到关注。D这本“不等人的书”某种程度上 体现了对文学新人“不被阅读”的焦虑,不是书不等 人,而是文学新人等不了人。 11第段提到“不等人的书某种程度上体现了对文学新人不被阅读的焦虑” ,这 种“焦虑”体现在哪些方面?(3 分)12联系全文,谈谈作家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3 分)(二)文学类、实用类文本阅读(选考) (1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