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陶艺课程开发实践研究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36802741 上传时间:2018-04-02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幼儿园陶艺课程开发实践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幼儿园陶艺课程开发实践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幼儿园陶艺课程开发实践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幼儿园陶艺课程开发实践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幼儿园陶艺课程开发实践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幼儿园陶艺课程开发实践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幼儿园陶艺课程开发实践研究(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幼儿园陶艺课程开发实践研究幼儿园陶艺课程开发实践研究”课题结题报告课题结题报告来 源:岚皋路幼儿园 发布日期:2008.04.28 09:38:36 阅读次数:784索取号:3101078105-304003-2008-001返璞归真,亲近自然,是当代人的渴望与需求。艺术能力、人文素养是现代艺术教育的发展目标。幼儿园陶艺教育,正是让孩子走进自然,感受生命的意义、泥土的芳香,体验创造的成功快感、表达自我情感的一种全新的教育内容。因此,我园于 2005 年提出了“幼儿园陶艺课程开发实践研究”的科研课题,此课题在 2005 年 9 月被正式立项为普陀区区级一般课题,历时两年。一、课题研究背景:(一

2、)当前二期课改对课程的要求上海市学前教育课程指南指出:“要发挥幼儿园和教师在课程建设上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幼儿园要在课程结构的规范要求的基础上,增强课程的选择性,充分利用政策所赋予的课程自主权,允许不同条件的幼儿园根据实际情况和本园幼儿的特点对课程进行园本化设计。”我园陶艺特色园本课程的开发,符合上海市学前教育课程指南对课程建设的要求。(二)陶艺活动对幼儿发展的作用从陶艺活动过程来看,从陶泥到成品是一个实践的制作过程,它涉及到感性材料的加工、组织与创造,将充分发挥幼儿活动的自主性,幼儿在积极的活动过程中,兴趣、情感得到充分的发展。陶艺活动还具有综合性的特点:它是身体动作与心理体验的统一,认识与实

3、践的统一。幼儿在陶艺活动中,保持其天然身心平衡的状态,并且欣赏与创造相结合,体验与制作相联系,由于主体的积极参与,制作对象成了他全身心活动的一部分,认识和评价均以自己的亲身体验为基础,而且理智、情感和意志也自然融合于活动之中,由此可见,陶艺活动是幼儿发展认知、培养感情、锻炼意志等健康发展的自然的途径。(三)我园开展幼儿陶艺活动的过程我园自 1997 年起就开始探索“陶艺美育融合、创建办园特色”之路,并加强师资培训,学习陶艺制作技能,培养了一支具有开展幼儿陶艺特色活动专业技能的教师队伍。多年来,我们进行了幼儿陶艺活动的教学实践研究,并以科研促教研,有效地促进了幼儿发展,取得了可喜成果,提高了办园

4、质量,我园教师的陶艺教学活动专题论文集走进陶艺世界,踏出成功之路与美育科研论文在陶艺活动中萌发幼儿美的情感的实验研究分别荣获全国美育专业委员会论文评比一等奖和二等奖。幼儿彩泥、陶艺作品创作多次荣获并受到市、区级领导的好评,原中共上海市委副书记龚学平曾为我园陶艺作品集平签名,肯定了我们的特色工作,陶艺特色活动深受幼儿和家长的喜爱,幼儿园的生源也逐年提高,生源质量也逐年改善。我们已经积累了一些陶艺活动实施经验和案例,为进一步优化办园特色,我园在现有基础上将进一步开展研究,建构幼儿陶艺课程。二、课题研究目标:形成幼儿陶艺活动园本课程教材,通过课程的实施促进幼儿情感、认知、能力等方面的发展。三、课题研

5、究对象:确定三个实验班:小班(3-4 岁)中班(4-5 岁)大班(5-6 岁)各 25 人四、课题研究方法与步骤:第一阶段:幼儿园陶艺课程开发准备阶段(2005、22005、4)1、学习上海市学前教育纲要、上海市学前教育课程指南等文件。2、制定“幼儿园陶艺课程开发研究实施方案”。3、确定三个实验班:小班(3-4 岁)中班(4-5 岁)大班(5-6 岁)各 25 人第二阶段:幼儿园陶艺课程实施阶段(2005、42006、4)1、全员培训,学习纲要、指南,明确课程改革的新理念,学习课程开发实施方案,明确具体实验要求。2、以三个实验班为重点,以骨干教师为核心,以陶艺活动课案为载体,边设计,边实施,边

6、反馈,边撰写。3、在两学期内每班积累 3235 个活动设计。三个班共完成活动设计 100 例。第三阶段:幼儿园陶艺教材编撰阶段(2006、42007、4)1、幼儿陶艺活动为教师参考用书(试验本)。以三个年龄段为顺序,以幼儿陶艺活动素材为主体,确定幼儿陶艺活动篇目。2、初稿完成后,请专家论证,最后定稿。五:课题研究管理网络及保障制度:管理网络与职责1、园长的职责:是课题研究的领头羊,是课程建设的主要决定者和责任人,对课程做总体构想、规划,领导整个课程的发展,监督课程实施过程,及时调控实施中的问题,改善课程。2科研主管的职责:是课题研究的先行者,承担幼儿园课程研究与常规管理工作,协助园长全面推行课

7、题研究计划和课程计划,有策略地培训教师,客观反映幼儿园课题及课程实施情况。3、课题组成员的职责:是课题研究及课程开发的主要力量,根据课题设计及课程目标扎实地展开研究工作,做到计划与调整相结合,并针对课题研究的需要,收集与整理课题相关资料。保障制度1、经费保障制度:每学期拨款 3-5 千作为课题研究的专项经费,使用分配方案由园务委员会讨论决定。2、组织管理制度:(1)构建互动式管理网络,形成了以园长亲自任组长,科研主管具体分管,全体教师组成的课题小组(园本课程)管理网络,分层组织分层负责管理,做到责任到人,分工到点,负责到位。(2)定期开展课题工作,做到定人定时定目标定形式,并运用互动联动、连环

8、跟进、合作学习、行动研究等方式促进研究。(3)确立中心发言制,每次确定有准备的重点组织者或发言者,并对教师的需求、教改趋势等信息及时吸纳,使研究更符合教师的实际和需要。3、目标激励制度:(1)园务委员会制定出考核内容,并交教师讨论,形成全体成员共同认可的考核制度。(2)每学期二次利用自评、互评、考核组评定等方式将教师学习、参与、成效等内容进行评分,对课题研究工作有成效、进步大、提高快的教师进行奖励,并将此作为评选先进的依据。(3)对主持课题研究工作,带教工作成果显著者给予奖励。4、资料管理制度(1)建立资料室,资料员在课题研究工作及教学过程中,应主动与其他教师协作,不断充实、丰富课程资源,提供

9、备用的教学资源,使幼儿园资料室成为集各种教材、专著、信息刊物、多媒体影像资料、物化资料为一体的课程资料库。(2)固定记录员,每次活动都能留下研究痕迹,并为相关的总结和提升经验提供依据。(3)收集书面、多媒体影像资料、物化资料、照片等资料,按类别进行分类,使研究者便于查阅和取放。六、课题研究成果:成果一:形成了总目标及各年龄班的陶艺活动目标在我园的课题研究过程中,陶艺活动目标的确立一直是我们十分关注的问题,那么,我们该给陶艺活动进行怎样的价值定位呢?陶艺的技能学习究竟要教吗?”请看我们的研讨的记录:教师 A:教得多了,孩子极易成为教学内容与教师偏好的奴隶,教得少了,却常见孩子为技巧不足而经受挫折

10、,学习的过程空有刺激而没有收获。教师 B:孩子的陶艺活动是一种游戏,孩子作用于陶艺材料的过程,就是将自身的经历和体验重新组合,并赋予新的意义的过程,他们制作的陶艺作品是孩子自我的一个部分,表现了他的思想、情感、兴趣和对外部世界的认识,因此,我们应尊重的是孩子的“自我”,不要过多的关注技能。教师 C:陶艺的技能学习是幼儿陶艺活动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如果没有技能,孩子就没有创造的基础。教师 D:陶艺活动是一种创造性活动。在陶艺活动中,需要孩子的想象和创造。孩子陶艺作品的魅力就在于其充满丰富甚至离奇的想象力。作为教师,万不可用自己对世界的认识和感受,去要求幼儿模仿,这样做势必会压抑幼儿的创造性。以前,

11、我们教幼儿做泥,往往先向幼儿出示一个范例,然后向幼儿交待先做什么,后做什么,一切都按教师预先规定的方案做,至多只允许在内容上稍有变化。我们应改变现状,鼓励孩子根据自己的意愿和喜好去创造,这样的活动效果会和以前大不相同的。教师 E:注重幼儿在陶艺活动中的自由创作,这并不意味着教师不用去教,而是对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教师在指导中要有的放矢,做到因人施教,使每个幼儿在指导中都有所得。我们认为,在陶艺活动过程中,陶艺技能技巧不可缺少,这就同语言一样,人不可能不用语言或运用自己不懂的语言去表述自己的思想。教师应该通过教学,指导和帮助幼儿探索和驾御陶艺活动。但是,由于每个幼儿的发展水平各异,兴趣

12、亦不相同,在教学中,我们应改变以往“统一教材、统一要求”的做法,对不同的幼儿提出不同的要求,进行不同层次的指导。教师 F:在陶艺活动中,幼儿的情感体验、联想、表现、表达是不同的、多元的、可变的,有相当大的自由度。这种差异与幼儿的经验、主观感受、体验有关。同时,不同年龄的幼儿发展的个体差异也会使幼儿的艺术表现出现差异。教师要接纳幼儿的差异性、独特性和创造性,使幼儿在艺术活动中体验到成功和乐趣。教师 G:陶艺活动也是一种审美活动,她能使孩子感受和理解真、善、美,引起幼儿的情感律动,给孩子以美的享受,陶冶其情操,因此,我们在给陶艺活动进行目标定位时也应更让孩子去欣赏美、表现美。教师 H:技能是为孩子

13、更好地表达和表现自己的愿望服务的。我们可以换一种角度去思考问题,应该支持和引导孩子为实现自己的艺术表现而学习必要的技能。比如: 教给幼儿工具的使用方法、 在孩子对学习技能有需要时去教。 也可让孩子通过同伴间的分享、交流、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更多的教师 :在幼儿阶段,孩子有十分强烈的内在表现自己的愿望和动机。满足幼儿陶艺游戏的需要,让幼儿自主地进行创作,这对于培养幼儿健康的个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我们也能走向另一个极端,因为陶艺的技能学习是幼儿陶艺活动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教师应尊重幼儿的现状,从其理解能力和操作水平出发,去确定略高于幼儿基础的教学要求,而不可机械地按照教学进度去勉强幼儿。这样

14、的价值定位,我园的陶艺教育才会有基本的立足点。 面对教师间的争论,我们并没有一味地肯定谁反对谁,而是反复研读纲要指南,从理论上正确认识,通过实践用事实来说话,并从情感、认知、能力三个纬度出发,逐渐形成了陶艺活动的总目标及各年龄班的陶艺活动目标。1、 总目标:喜爱陶泥,学做陶艺、拓宽视野,乐意表达、萌发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审美能力。2、各年龄班的陶艺活动目标小班(3-4 岁)(1)认识简单的工具(小刀、剪刀、模具)及其名称。(2)认识彩泥的多种色彩。(3)初步了解彩泥艺术品。(4)对彩泥活动感兴趣、体验彩泥制作的乐趣。(5)能初步感受彩泥的色彩美及作品的造型美。(6)尝试用团、搓、压、切等方法

15、简单地表现熟悉物体的粗略特征。(7)会安全使用工具。(8)爱护彩泥及工具、学习收拾与整理。(9)愿意用短句简单介绍自己的作品。中班(4-5 岁)(1)认识陶艺活动所需的常用工具(小木刀、木片、木椎、圆棒等)及其用途。(2)了解彩泥的特性(可塑性等),初步认识陶艺活动所需的陶土(红泥、白泥、黑泥等)及其特性。(3)了解泥塑艺术品。(4)乐意参与陶艺活动,有初步的想象力,会与同伴共同分享快乐。(5)能初步欣赏、感受自己或他人的作品美。(6)学习用盘条、捏拉、拼接等方法表现物品的简单造型。(7)探索常用工具的使用方法并尝试使用简单的辅助物。(8)有意识地做好活动前后的准备和整理工作(如:戴好围兜、袖

16、套、洗手、整理工具等)。(9)能用较连贯地语言表达自己对作品的想法。大班(5-6 岁)(1)认识陶艺活动所需的专用工具(木锥、转盘、修胚刀等)及其用途。(2)认识陶艺活动所需的陶土、瓷土和釉料等特性。(3)了解陶器、瓷器艺术品。(4)积极参加陶艺活动,大胆想象、创造。(5)能多角度欣赏、感受自己或同伴的作品美。(6)能灵活使用多种方法(新增泥板法)表现物体的明显特征。(7)探索工具的多种使用方法,创造性地使用辅助物。(8)有良好的收拾整理物品的习惯,合作、自信地做力所能及的事。(10)能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对同伴作品的想法与意见。成果二:汇总了各年龄班陶艺活动设计 100 例:几年来,我园课题组以上海市学前教育课程指南为理念引领,以二期课改主题活动为实践背景,以遵循孩子发展规律和年龄特点为依据,以学前教育学习活动一书为开发素材,从儿童生活入手,共编写出了:小班主题活动设计 26 篇,非主题活动设计 2 篇,中班主题活动设计 30 篇,非主题活动设计 4 篇,大班主题活动设计 3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