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测试卷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36801070 上传时间:2018-04-0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年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测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2年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测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2年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测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12年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测试卷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12年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测试卷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2年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测试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年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测试卷(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八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测试卷八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测试卷班级: 姓名: 座号: 一、选择题(一、选择题(4040 分分, ,每题每题 2 2 分)分)1、选出下列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项( )(2 分)A水尤清冽(li) 往来翕忽(x) 觥筹交错(gng) 脱笼之鹄(h)B为坻为屿(ch) 悄怆幽邃(cung) 淫雨霏霏(fi) 曝沙之鸟(p)C怡然不动(y) 浩浩汤汤(tng) 林壑尤美(h) 呷浪之鳞(xi)D俶尔远逝(ch) 薄暮冥冥(mng) 飞沙走砾(l) 瀚海阑干(hn)2、下列加点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2 分)A、走送之 心乐之 B、迁客骚人,多会于此 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

2、间者C、全石以为底 以其境过清 D、朝而往,暮而归 泉香而酒洌3、下列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2 分)A、玉盘珍羞直万钱 B、百废具兴 C、偕数友出东直 D、属予作文以记之小石潭记小石潭记选择题阅读选择题阅读(一一)4.下列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伐竹取道:开辟; 影布石上:散布 B.心乐之:高兴; 鱼可百许头:大约C水尤清冽:特别; 皆若空游:好像 D.明灭可见:或现或隐; 犬牙:像狗的牙齿那样5下列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A.皆若空游无所依: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都没有似的。B.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因为那种环境太凄清了,不能在那里居住。C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来来往往,

3、轻快敏捷,好像跟游览的人逗乐。D.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使人心神凄楚,寒气透骨,寂静极了,幽深极了。6.下面四个“以”字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以其境过清 B 卷石底以出 C.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D 以中有足乐者7.对课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是一篇山水游记,是柳宗元永州八记中的一篇。B.“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这两句,明写鱼,暗写水的清,用了侧面描写的手法。C本文抒发了柳宗元寄情山水的心境,表现了他乐观进取的人生态度。D作者在文中的情感变化是先乐而后悲。8.对文章写作手法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文章采用了寓情于景、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B本文是

4、按照游览的先后顺序来描写景物的。C.文中描写小石潭主要扣住“石”字来写,侧面写出了石头的各种姿态。D 作者描写小石潭,采用了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手法。9选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 ( ) A文章第段作者采用“移步换景”的手法,在移动变换中引导我们去领略多种不同的景致,具有极强的动态的画面感。 B本文第段作者采用“定点特写”的描写方法,对鱼儿的描写,极具美感,并使读者联想 到作者的欢悦心情。 C本文第段作者成功使用比喻手法来形容溪流的形状和小溪两岸的景物,使我们倍感形象 逼真。 D本文作者善于抓住景物特征,从不同角度描绘小石潭的石、水、游鱼、树木,着意渲染小 石潭的优美景色,借景抒发了自己寄情山

5、水的情感。岳岳阳阳楼楼记记选选择择题题阅阅读读(二二)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 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在记之。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 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 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10对文中加点的词浯;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胜状:胜景,好景色。B横无际涯:宽阔无边。C南极潇湘:潇水和湘水的南边极远。D骚人:战国时屈原作 离骚 ,因此后世称诗人为骚人。11 “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中的“之”意为“的” ,下面句中加点

6、的 “之”字不是“的”的意思的一项是( )A属予作文以记之 B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C前人之述备矣 D予尝求古仁人之心12对第一段文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段文字简要记述了滕子京重修岳阳楼以及作者写作本文的缘由。B “越明年”的意思是“到了第二年” 。C “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写滕子京虽为“谪守”亦政绩显著。D “属予作文以记之”中的“予”即范仲淹的朋友膝子京。13对第二段文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段文字详细描写了洞庭湖及其周围的景色。B “前人之述备矣”是对“岳阳楼之大观”的小结,简洁不繁。C “然则”轻轻转,引出“迁客骚人”可能有的不同的情怀。D “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

7、”一句反问,引出下文的写景抒情。14对以上两个文段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这句话朗读节奏的划分是“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B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运用了对偶、排比的修辞手法。C甲文中关于“先忧后乐”的名句常常被今人用来抒发自己伟大的政治抱负。D本文的作者范仲淹是“唐宋八大家”之一。醉醉翁翁亭亭记记选选择择题题阅阅读读(二二) 15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 )A醉翁之意不在酒(意:情趣) B佳木秀而繁阴(秀:秀美)C杂然而前陈者(陈:摆开) D颓然乎其间者(颓然:这里形容醉态)16选出下列句中“而”字的用法与例句中的用法相同的一项。 ( )例: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8、 A朝而往,暮而归 B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 C水落而石出 D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 17.选出翻译有误的一项。 ( ) A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宴会喝酒的乐趣,不在于音乐。 B野芳发而幽香:野花散发出一股清幽的香味。 C云归而岩穴暝:烟云聚拢来,山谷就显得昏暗了。 D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上,寄托在喝酒上。 18选出对“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一句翻译正确的一项。 ( ) A山峰和路转回来了,有座亭子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高踞于泉水之上的,就是 醉翁亭。 B山势回环,路也跟着拐弯,有座亭子凌空架起,高踞于泉水之上的,就是醉翁亭。 C山

9、势回环,路也跟着拐弯,有座亭子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高踞于泉水之上的, 就是醉翁亭。 D山峰和路转回来了,有座亭子凌空架起,高踞于泉水之上的,就是醉翁亭。 19下列几项都是对本文内容的理解,选出分析错误的一项。 ( ) A文章写了三种“乐”“山水之乐” “宴酣之乐” “乐人之乐” 。三乐归一,都是“与 民同乐” 。 B第三段写宴饮之乐,意在夸耀滁地的富足,表明酒宴之丰盛豪华。 C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是全文的核心命意,为写景抒情定下了基调。 “醉” 是表象, “乐”是实质。 D “夕阳在山,人影散乱” ,寥寥八个字,写出了醉罢晚归的情景。 20选出说法正确的一项。( ) A

10、作者善于抓住景物的典型特征,以极其精炼的语言刻画出来。如“佳木秀而繁阴”写 春, “野芳发而幽香”写夏, “风霜高洁”写秋, “水落而石出”写冬,句句落实,一字 不虚。 B本文很注意事物的动静变化,其中有景物和景物之间的动静对比,如“已而夕阳在山, 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有景物和人物之间的动静对比,如“树林阴翳,鸣声 上下” ;有人物和人物的动静对比,如“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 。 C本文时而山色露布卷面,时而水流泻进画幅,时而人情喧于纸上,看似散,其实一点 儿都不乱,主要原因就是作者手中有一条线,那就是滁州物产丰富,人民生活安乐。 D文中善用对偶句描写,抑扬顿挫,音韵谐美。如“日

11、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 ,一 写早,一写晚,各尽其妙而又互为照应。二、解释加点词(二、解释加点词(10 分,分,每空每空 1 1 分分)1、伐竹取道( ) 2、蒙络摇缀( ) 3、四面竹树环合( )4、增其旧制( ) 5、衔远山,吞长江( ) 6、前人之述备矣( )7、浊浪排空( ) 8、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9、云归而岩穴暝( ) 10、颓然乎其间者( )三、根据提示默写下列诗文句子。三、根据提示默写下列诗文句子。 (1010 分,每空分,每空 1 1 分)分)(1)_,千树万树梨花开。 (2)_,雪上空留马行处。(3)_,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4)采菊东篱下,_。(5)落红不是无情

12、物,_。 (6)春蚕到死丝方尽,_。(7)天街小雨润如酥, _。(8)美国在联合国大唱人权高调,真是“ ” ,意在借此干涉别国内政。 (用醉翁亭记中原句回答) (9)生活有悲喜,人生有起伏。我们面对这些悲喜交加、起伏不定的生活应该淡定,泰然处之,就像范仲淹所言: , 。 (用岳阳楼记中原句回答)四、作文(四、作文(40 分)分)下面有两个作文题,请你下面有两个作文题,请你选择其中一个选择其中一个进行写作:进行写作:(一)在辽阔的神州大地上,在平凡的学习生活中,你一定听到过或看见过许许多多值得大声叫好的人和事、景与物。那么,请说说你最想喝彩的是什么。当然,如果你对“喝彩”有自己的认识,也请畅所欲

13、言,发表看法。 请以“喝彩”为题目写一篇文章。(二)题目:生活因 更精彩 把题目补充完整后再写作。附加题:(10 分)(一)哀溺永之氓咸善游。一日,水暴甚,有五、六氓乘小船绝湘水。中济船破皆游其一氓尽力而不能寻常。其侣曰:“汝善游最也,今何后为?”曰:“吾腰千钱,重,是以后。 ”曰:“何不去之?”不应,摇其首。有顷益怠。已济者立岸上呼且号曰:“汝愚之甚,蔽之甚,身且死,何以货为?”又摇其首。遂溺死。 (选自柳河东集 )1、按要求完成下面三个小题。 (6 分)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2 分)乘小船绝湘水 _ 吾腰千钱 _2、翻译下列句子。 (2 分)汝愚之甚,蔽之甚,身且死,何以货为?译文:_3、读了这篇文章你有什么启示?(2 分)答:_(二)山行留客张旭山光物态弄春晖,莫为轻阴便拟归。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注释】物态:景物的样子,这里指(山中的)景色。便拟归:就打算回去。1、首句的“弄”字历来为人称道,请从修辞和表达效果上品味这个炼字。 (2 分)_ 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