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上册语文苏教版名师导航十八与朱元思书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36798702 上传时间:2018-04-02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8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上册语文苏教版名师导航十八与朱元思书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九年级上册语文苏教版名师导航十八与朱元思书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九年级上册语文苏教版名师导航十八与朱元思书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九年级上册语文苏教版名师导航十八与朱元思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上册语文苏教版名师导航十八与朱元思书(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十八十八 与朱元思书与朱元思书名师导航名师导航内容感知内容感知 本文见于艺文类聚卷七,是作者写给友人朱元思原信的节录。它生动形象地描绘 了自富阳到桐庐一段的富春江风光。作者从“奇山”和“异水”两个方面状写秀丽的山川 景物,描绘得生动逼真,使人读后悠然神往,如置奇山、异水之间。本文用骈体写成,辞 句工整,却以白描为主,细巧精美,是六朝山水作品的优秀之作。咬文嚼字咬文嚼字 1字音 急湍(tun) 轩邈(xun mio) 窥谷忘反(ku) 横柯(k) 2多音字3形似字4词义 (1)一词多义 绝:完全没有了;穷尽。如:天下独绝。断绝。如:猿则百叫无绝。 上:向上,动词。如:负势竞上。在上边,名词作动词

2、。如:横柯上蔽。 百:具体的数目,数词。如:一百许里。极言其多,数词。如:猿则百叫无绝。 (2)古今异义 蝉则千转不穷 穷:古义,穷尽。今义,贫穷,与“富”相对。 一百许里 许:古义,附在整数词后,表示约数。今义,应允;或者;可能。 (3)词类活用 奔:动词用作名词,奔跑的马。 净:干净,形容词。这里用作动词,消散尽净。 轩邈:轩:高,形容词,争着往高处走;邈:形容词,这里用作动词,争着往远处伸展。 息:平息,动词。这里是使动用法,使平息。句段剖析句段剖析 一、疑难妙句一、疑难妙句 1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剖析:作为全篇的起领句,总写富春江景色的特征。以下两段分别描写“奇山”与 “异水”的特点

3、,全文都围绕着这两个字在作文章。 2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剖析:用拟人的手法,写出江的两岸崇山峻岭、高耸入云的雄奇景色。 “竞” “争”二 字把静止的山写活了,赋予了它们以生命和动感,仿佛有无穷的奋发向上的生命力,要挣 脱大地,直上青天,欲上不能,便“千百成峰” ,层峦叠嶂。3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剖析:这几句感受,不仅从侧面衬托出险峰幽谷夺人心魄的魅力,更传达出作者对功 名利禄的鄙弃,对官场政务的厌倦。 4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剖析:这句在结尾中出现,有飞来之感,似无着落。但细读就会发现这是对“奇山异 水”的

4、补充。密密麻麻的树枝横生于河道两岸,遮住了天空,使得朗朗白日如同黄昏一般; 交错的枝条间却有缝隙,淡淡地漏出几丝金色阳光,照彻山谷的昏暗。 二、重点语段二、重点语段 “水皆缥碧”至“有时见日” 。 剖析:这一段承上文分写“奇山” “异水” 。按内容可分为两个层次。 第一层(从“水皆缥碧”到“猛浪若奔” ):写“异水” 。 先抓住其“缥碧”的特点,写出其晶莹清澈的静态美:这水仿佛透明似的,可以一眼 见底,连那倏来忽去的游鱼、水底累累的细石,都可以一览无余。然后以比喻夸张的手法, 勾勒其急湍猛浪的动态美:这水有时又迅猛奔腾,一泻千里,使人感到惊心动魄。这样描 写,静中有动,动静结合,显示出富春江水

5、的秀丽之美和壮观之美,突出地表现了一个 “异”字。 第二层(从“夹岸高山”到结尾):写“奇山” 。 首先从形的角度写山势本身之奇,奇在“负势竞上” “争高直指” 。山本是静止的,而 在作者笔下,却仿佛有无穷的奋发向上的生命力,它们仿佛要挣脱大地,直上青天,欲上 不能,便“千百成峰” ,层峦叠嶂。其次从声的角度写空山天籁之奇。空山幽谷之中,泉水 叮咚,百鸟和鸣,知了叫个不停,猿猴啼个不住,这些欢快的声音,汇成一曲对生命的颂 歌,把这寂静的山谷,变成一个热闹、和谐、欢乐、祥和的世界。山包容了这些生命,这 些生命给这山以无限生气。再次从色的角度写山林中有日无光之奇。山外虽然晴光万里, 山中却别有景象

6、。作者笔锋又从动到静,写出了谷中枝密林茂,浓阴蔽目,在白天也只是 “有时见日”的幽暗的景象。这一段写山之形之声之色,都紧扣一个“奇”字。 作者抓住此山此水的特征,把动与静、声与色、光与影巧妙结合,为读者描绘出一幅 充满生命力的山水图,让读者充分享受到了富春江两岸的山川之美。审美鉴赏审美鉴赏 含蓄旷远的艺术境界 作者在开篇就交代了他似在作一次无目的的随兴所至的漫游所谓“任意东西” 。发 起这种漫游的初衷,我们可以设想成是一次作者与自然的亲密接触,他的身心与自然的和 谐相融。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他随着那青白色千丈见底的、时而舒缓如镜、时而湍急 甚箭的水流,感受那静默无语在河中的细石,也欣赏

7、那悠然自得与波浪相戏的游鱼,水紧 紧环绕在他的周围。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他所描绘的“异水” 好似随意点染之景,文字俭省,事物间跳跃性也大,却动静相宜、色质相配、深浅兼顾, 貌似不经意间的点染之笔,给人们留下的是更多的美的联想和想象,在情境上,拓展了人 们的审美空间。 山水相连。令作者更为流连的是秋日里愈发显得苍翠的“夹岸高山” 。随着小舟的前行, 作者放眼处,山们仿佛活了,座座山峰也仿佛是由山的“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 而生成。作者笔下的山峰不仅只是单纯地由静化动,而是仍处在一种变化相生中。作者此 处,无疑凸显的是一种生命张力,传达的是一种刚劲之美,是作者心

8、中所崇尚或者所追寻 的力量。在这种撼人心魄的视觉导引下,作者舒缓一笔,写到了听觉上所带来的美感和享 受:“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这山泉的叮咚、好鸟的和鸣、蝉声的千转绵长、猿啸的百折回环,是山林万物的声音,是大自 然的交响曲。它在山林的阳刚之气中又糅杂了阴柔之美。这种声音之美的感受是奇特的: 它既热闹,又明晰;既真切,又悠远;虚实相生,如梦似幻。在强烈的视觉和听觉冲击中, 面对伟大神秘的自然,作者不禁由衷发出“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 反”的感叹。与其说,作者认为那些热衷于功名、汲汲于富贵的人在这种美的境界中也会 受到陶冶,会有如斯感悟和行为,不如说这更是作者对世俗人等的期待和鞭策。他希望他 们能鄙弃名利,亲近自然,从自然中读懂人生,并能从自然中汲取改变自我的力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