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届高考语文总复习50天冲刺模拟试卷【泉州一中】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36797830 上传时间:2018-04-02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09届高考语文总复习50天冲刺模拟试卷【泉州一中】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009届高考语文总复习50天冲刺模拟试卷【泉州一中】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2009届高考语文总复习50天冲刺模拟试卷【泉州一中】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2009届高考语文总复习50天冲刺模拟试卷【泉州一中】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2009届高考语文总复习50天冲刺模拟试卷【泉州一中】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09届高考语文总复习50天冲刺模拟试卷【泉州一中】》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09届高考语文总复习50天冲刺模拟试卷【泉州一中】(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09 届泉州一中高考届泉州一中高考总总复复习习 60 天冲刺模天冲刺模拟拟卷卷语文卷(一)本试卷分六大题。满分 150 分。考试用时 150 分钟一、古代诗文阅读(27 分)(一)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六句,6 分) (1)长太息以掩涕兮, 。(屈原离骚) (2)诵明月之诗, 。 (苏轼赤壁赋)(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荀况劝学)(4)万里悲秋常作客, 。 (杜甫登高 )(5)或师焉,或不焉, ,吾未见其明也。 (韩愈师说) (6)三岁为妇,靡室劳矣; ,靡有朝矣。 (诗经氓 )(7)庄生晓梦迷蝴蝶, 。 (李商隐锦瑟 )(8)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

2、飘乎如遗世独立, 。(苏轼赤壁赋) (一)文言文阅读(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24 题。古今论谏,常与讽而少直。其说盖出于仲尼。吾以为讽、直一也,顾用之之术何如耳。伍 举进隐语,楚王淫益甚;茅焦解衣危论,秦帝立悟。讽固不可尽与,直亦未易少之。吾故曰:顾 用之之术何如耳。如得其术,则人君有不为桀、纣者,吾百谏而百听矣,况虚已者乎?不得其 术,则人君有少不若尧舜者,吾百谏而百不听矣,况逆忠者乎? 然则奚术而可?曰:机智勇辩如古游说之士而已。夫游说之士,以机智勇辩济其诈,吾欲 谏者,以机智勇辩济其忠。请备论其效。周衰,游说炽于列国,自是世有其人。吾独怪夫谏而 从者百一,说而从者十九,谏而

3、死者皆是,说而死者未尝闻。然而抵触忌讳,说或甚于谏。由 是知不必乎讽,而必乎术也。 说之术可为谏法者五:理谕之,势禁之,利诱之,激怒之,隐讽之之谓也。触龙以赵后爱 女贤于爱子,未旋踵而长安君出质;甘罗以杜邮之死诘张唐,而相燕之行有日,此理而谕之也。 子贡以内忧教田常,而齐不得伐鲁;武公以麋鹿胁顷襄,而楚不敢图周,此势而禁之也。田生 以万户侯启张卿,而刘泽封;朱建以富贵饵闳孺,而辟阳赦。此利而诱之也。苏秦以牛后羞韩, 而惠王按剑太息;范睢以无王耻秦,而昭王长跪请教,此激而怒之也。苏代以土偶笑田文,楚 人以弓缴感襄王,此隐而讽之也。理而谕之,主虽昏必悟;势而禁之,主虽骄必惧;利而诱之, 主虽怠必奋

4、;激而怒之,主虽懦必立;隐而讽之,主虽暴必容。悟则明,惧则恭,奋则勤,立则 勇,容则宽,致君之道尽于此矣。 吾观昔之臣言必从,理必济,莫如唐魏郑公(魏征),其初实学纵横之说,此所谓得其术 者欤?噫!龙逢、比干不获称良臣,无苏秦、张仪之术也;苏秦、张仪不免为游说,无龙逢、比 干之心也。是以龙逢、比干吾取其心,不取其术;苏秦、张仪吾取其术,不取其心,以为谏法。(选自苏洵谏论上,有删节)2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A今论谏,常与讽而少直 少:贬低 B茅焦解衣危论,秦帝立悟 危:危险C请备论其效 备:详细,周全 D触龙以赵后爱女贤于爱子 贤:胜过 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

5、四组,全用来证明“讽、直一也,顾用之之术何如”的一组是( )(3 分) 常与讽而少直 伍举进隐语,楚王淫益甚 茅焦解衣危论,秦帝立悟 周衰,游 说炽于列国 子贡以内忧教田常,而齐不得伐鲁 龙逢、比干不获称良臣 A B C D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9 分) (1)讽固不可尽与,直亦未易少之。 (4 分) 译文: (2)悟则明,惧则恭,奋则勤,立则勇,容则宽,致君之道尽于此矣。 (5 分) 译文: (三)古代诗歌阅读(6 分)5. 阅读下面这首清诗,然后回答问题。 (6分)舟中见猎犬有感二首(其一)清宋 琬秋水芦花一片明,难与鹰隼共功名。樯边饱饭垂头睡,也似英雄髀肉生。简注隼(s

6、n):鹰类之最小者。猎者多蓄之,以逐禽兔。樯:桅杆。髀肉生:语本三国志.蜀志.先主传注:九州春秋曰:“备往荆州数年,尝于(刘)表坐起入厕,见髀里肉生,慨然流涕。还坐,表怪问备。备曰:吾常身不离鞍,髀肉皆消。今不复骑,髀里肉生。日月若驰,老将至矣,而功业不建,是以悲耳。 ”后因用“髀肉复生”为自叹久处安逸,思图有所作为之辞。髀(bi):股部,大腿。从“猎犬形象”的角度,简析全诗。_ _ 二、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16 分) (一)文学名著阅读。 (10 分) 6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有误的两项是( )( )(5 分)A. “并不是我们爱闹事,我们本来在学堂里头好好地读书,我们这回的运

7、动也不过是自 卫的运动。我们无缘无故地挨了打,当然不肯随便了结”觉慧忍住气和平地分辩道。觉慧背着祖父参加学生联合会的活动,上街游行,散发传单。克安向高老太爷告知此 事,于是他被叫来训话,遭到高老太爷严厉训斥,声称不许他再出去参加学生运动。觉慧 没有屈服于祖父的不合理要求,据理力争。(家) B. 马达声音响了,一八八九号汽车开路,已经动了,忽然吴老太爷又锐声叫了起来:“太上感应篇!” 1930 年一天,吴荪甫和杜竹斋等人迎接由乡下来的父亲吴老太爷。到了吴公馆后不久, 吴老太爷两手紧紧抱着太上感应篇,眼前出现了各种幻觉,客厅里各色的灯在旋转, 古怪的家具,时髦的女人不停地跳着最终突发脑溢血气绝身亡

8、。(子夜) C. 葛朗台因为欧也妮赠予情人全部私蓄而狂怒,折磨死妻子,剥夺独生女对母亲遗产 的继承权。欧也妮在痴情的期待中损耗了青春,最终等到的却是发财归来而移情别恋的负 心汉,她悲痛欲绝。(欧也妮葛朗台) D. 华雄被关羽斩了之后,吕布亲自出马,无人能敌。关羽冲出和他交锋 50 多回合不 分胜负,张飞上来夹攻,30 回合战不倒吕布。刘备也上来助战,三英战吕布,打得非常激 烈。吕布虚刺刘备一戟便败退。(三国演义) E. 大路上赶来了两群羊。堂吉诃德把公羊、母羊的叫唤,当成是“萧萧马嘶、悠悠角声、咚咚鼓响”,把羊群看成是出现在他面前的左右两支军队。 这是对堂吉诃德“大战羊群”情节的描写。他用长枪

9、向羊群乱刺,也被牧羊人乱石打 倒。等到牧羊人走后,桑丘才把他扶了起来。堂吉诃德对他说,自己被魔法师作弄了。魔 法师由于妒忌他胜利,便把敌对的两军变成两群羊。(堂吉诃德) 7简答题。(任选一题,每题 100 字左右)(5 分) (1)请写出一个源于三国演义的成语,并写出相应的人物及故事(2)简述堂吉诃德的一个滑稽好笑的冒险故事(二)文化经典阅读(6 分) 8阅读下面选段,回答问题。 (6 分)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颜渊曰:“请问其目。 ”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颜渊曰:“回虽不 敏,请事斯语矣。 ”(论语

10、颜渊篇)注目:纲目,条目,具体要点。 (1)下列各项中,对上面选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孔子以仁来规定礼,认为依仁而行就是礼的根本要求。 B “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就是说行仁德全在于自己,不在他人。表明了孔子对待 人生所采取的积极进取态度,一个人能否为“仁”根本上在于自身能否自觉做到“克己复 礼” 。 C “克己复礼”的“克”是克制、约束、抑制的意思。 “己” ,自己,这里指一己的私 欲。 “复”的意思是回复。 D仁是儒家学说中含义非常广泛的一种道德观念,包括了恭,宽,信,敏,惠,智, 勇,忠,恕,孝,悌等内容。 “礼” ,人类社会行为的法则、标准、仪式的总称,包括了社

11、 会生活中为大家所共同遵守的一整套的礼节仪式;包括了人们相互之间表示尊敬谦让的言 语或动作;也包括社会上通行的法纪、道德和礼貌。 (2)在这段对话中可以看出,孔子认为“礼”与“仁”具有怎样的关系?(用自己的 话回答) (3 分) 三、现代文阅读(12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911 题。趋时周易的大智慧曲庆彪我们时时刻刻都在拥有却又无时无刻不在失去的是时间,而我们用以度量生命行程的时间又是怎样与环境、态势、机运等结合在一起从而左右了人的命运和社会历史进程?包裹在卜筮大氅下的哲学典籍周易对此进行了深入探究。 周易中每一卦都是虚拟不同事物或同一事物不同境遇的发展过程,每一爻都象征着事物初萌、发展

12、、跃升、成熟和盛极而返、带着新质向原点回归的不同阶段。六十四卦对“时”的阐释各有侧重,但都紧扣一个“时”字,充分体现着周易系辞中“变通趋时”的要义。周易中所论及的“时”,不能简单地理解为时间的延续,应理解为客观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和方向,以及达到某一关节点时境况综合的抽象。时间与氛围、环境、态势、机会相结合,衍生出许多与人生命运息息相关的概念,如时机、时效、时势、时宜等等。这些概念里蕴含着时间的推移、时势的演化、时境的变迁和时中的把握。趋时,就是对时势的认识,对时机的把握,对时变的感受,对时行的觉悟。 “时”不是死的,而是活的。 “趋”同样要灵活,要体现人的主观能动性。通常,人们处理事物的方式有

13、两种:去探求,去把握,叫顺之;被动适应,叫由之。由之不是不好,得看什么时候,分什么事情。我们还是要强调“趋”的主动性、自觉性,也强调要作为有心人,培养自己对“时”的感觉,通过积累和凝聚,让这种感觉成为随天、随机、随心、随时可“趋”的悟性。对趋时本身的把握应该是辩证的,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深刻地理解与时偕行,我们就会发现,其根本精神在于追求一种既适应时代发展趋势,又适得事理之宜的理想境界,在于自觉遵循天道、地道、人道运行的规律。与时偕行,就需要看准时机,把握事物演进变化的规律,灵动自如,昂扬健行,生生不息;同时,与时偕行不仅意味着要跟上时代的步伐、不落伍于时代,而且也意味着不要“豪迈地”超越时代。

14、在这变动不居的世界上,人们期待的是瓜熟蒂落、水到渠成的那一刻。那一刻,便是我们与时偕行的“时”。 “违时不进”的保守主义, “超时而进”的激进主义,都不是“与时偕行”的准确诠释。在时的把握与动作上, “过”与“不及”都不行,要真正体现与时偕行。在历史潮流跌宕涌进的过程中,始终能够“与时偕行”,的确不是一件容易事。通常, “时”与“势”往往相一致,体现出“天人合一”的和谐感、秩序感。如周易所说:“顺乎天而应乎人”。孙中山把这叫做“顺乎世界之潮流,适乎人群之需要”。但也会出现时势潮流与人群需要的矛盾,形成“时”的悖论。特别是一个社会要发生革命性变化的时候, “其时之义大矣哉”。这样大的“时”到来之

15、际,就需要整合,并因势利导,不是等待不动作,而是动作,从微动开始,循序渐进。宇宙的演化,社会的变迁,生命的遗传,都处在变化之中,充满着不确定性,即偶然性。命运就是这种偶然性。从周易对“趋时”的理解和阐释上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命虽不可改,运却可以转;把握了时运,也就是把握了命运。这里的“时”,是按照天道人事运行的大规律,各种事物勾连互动、各种因素相互影响而形成的“时”时中蕴势、时中含机,势发展到一定程度,时机便成熟了,就可以变,也必然变;就应该动,不动就会错过机会。“道莫盛于趋时”,宿命论认为世事变迁或个人遭际皆由命定, 周易却通过对“时”的体察和把握,通过“趋时”的大智慧而超越了宿命论的观点,不能不说在理论思维上达到了一个制高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