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外外交学考研考点解析考研重难点分享

上传人:艾力 文档编号:36797829 上传时间:2018-04-02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489.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外外交学考研考点解析考研重难点分享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北外外交学考研考点解析考研重难点分享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北外外交学考研考点解析考研重难点分享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北外外交学考研考点解析考研重难点分享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北外外交学考研考点解析考研重难点分享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北外外交学考研考点解析考研重难点分享》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外外交学考研考点解析考研重难点分享(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官方网址官方网址 北大、人大、中财、北外教授创办北大、人大、中财、北外教授创办 集训营、一对集训营、一对一保分、视频、小班一保分、视频、小班、少干、强军、少干、强军 第十三章第十三章 民族主义民族主义 第一节第一节 民族与民族主义的界定民族与民族主义的界定 一什么是民族?(一什么是民族?(P472P472P475P475) 二什么是民族主义?二什么是民族主义? 1民族主义总是各种各样的社会要求的产物,诸如政治要求、文化要求、宗教要求等,在这些要求中,最根本的是政治要求。在政治层面上,民族主义可以说是一个具有认同感的人类群体所表现出来的休戚与共。这些人有民族地位意识,谋求给予这些共同体一个政

2、治实体,要么是建立独立的国家,要么则实现自治。 尽管民族主义的文化构成因素因时因地而异,但它所涉及的问题在本质上却是政治问题。 民族主义所要实现的根本目标是政治目标,这包括民族自治、民族自决乃至建立民族国家。 2民族主义作为一种政治运动的本质属性: (1)民族成员首先应忠诚于他们自己的民族共同体 (2)这种民族共同体希望成为独立的国家 (3)这个国家只应由一个民族组成 第二节第二节 民族主义与地区冲突民族主义与地区冲突 一当代民族主义的主要表现一当代民族主义的主要表现 1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的全球性民族主义浪潮大体包括四个部分: 官方网址官方网址 北大、人大、中财、北外教授创办北大、人

3、大、中财、北外教授创办 集训营、一对集训营、一对一保分、视频、小班一保分、视频、小班、少干、强军、少干、强军 (1)前苏联、东欧地区发生剧变后出现的民族分离主义浪潮。 (2)非洲国家频繁出现的不足、民族冲突。 (3)西方国家以新法西斯主义、白人至上主义为表现的形式的种族主义浪潮 (4)继续对抗的旧的民族矛盾 2发展中国家民族主义泛滥的原因: (1)在一些发展中国家,特别是在非洲,民族冲突的发生和激化与西方国家进行国际干预有重要关系。 (2)从社会结构上看,发展中国家的贫困也助长了民族主义的泛滥。 二民族主义与战争危险(二民族主义与战争危险(P482P482P484P484) 1民族主义为什么会

4、引发战争? 民族主义之所以会引发战争,最根本的原因在于民族主义在某种程度上就是民族利己主义。 当民族利益与国家利益一致时,或者说当一个民族与其他民族利益一致的时候,民族主义会以国家利益为重,但当利益不一致的时候,就肯定要发生冲突了。 2民族主义在什么情况下有可能引发战争? 埃沃拉的 7 条假说: (1)不是独立国家的民族对建立独立国家要求越强烈,就越有可能爆发战争。 (2)散居的民族追求同统一的愿望越强烈,战争的危险就越大 (3)民族关系中追求霸权的因素越大,战争的危险性就越大 (4)少数民族所受的压迫越大,战争的危险性就越大 (5)新出现的民族国家越少安全性和可防卫性,边界的国际合法性越小,

5、这些政治边界与民族边界越不一致,战争的危险性就越大。 (6)民族间在过去相互犯下的罪行越大,战争的危险性就越大。在这种情形中,受害者对这官方网址官方网址 北大、人大、中财、北外教授创办北大、人大、中财、北外教授创办 集训营、一对集训营、一对一保分、视频、小班一保分、视频、小班、少干、强军、少干、强军 些罪行的记忆越深,战争的危险性就越大;罪行的责任者与有关群体的关系越密切,战争的危险性就越大;有罪的群体越少悔过,战争的危险性就越大; (中日关系中日关系)大国与受害者越一致,战争的可能性就越大。 (7)民族有关它们相互间的历史以及它们现今行为特性的信念分歧越大(换言之,有关民族关系的谎言越流行

6、) ,战争的危险性就越大。 三建立独立国家问题(三建立独立国家问题(P484P484P487P487) 四实现民族统一问题(四实现民族统一问题(P487P487P489P489) 五对待其他民族问题(五对待其他民族问题(P489P489P490P490) 第三节第三节 民族主义能解决民族问题吗?民族主义能解决民族问题吗? 一民族自决的困惑(一民族自决的困惑(P491P491P4P49595) 二解决民族问题的出路何在?二解决民族问题的出路何在? 办法之一就是组成现存国家的群体都尽量向前看而不是向后看,换言之,就是回顾只能适可而止。 从现实政治实践看,以民族主义为原则解决民族问题,很可能会使问题

7、长久得不到解决。毫无疑问,民族主义是一种向后看的原则,它唤醒人们的民族历史意识,其结果往往会揭开历史的伤疤,激起人们的民族情绪。 (中日关系中日关系)这种心理上的东西,无论军事手段还是政治手段都是难以解决的。 决定全球民族问题解决的因素,既有客观因素,也有主观因素,经济发展状况、大国利害关系固然会对这个进程发生影响,但最根本的还在于人意愿,只有各个参与冲突的民族都有了和解的愿望,和平才有可能实现。 第十四章第十四章 核武器问题与核军控体制核武器问题与核军控体制 第一节第一节 核军控与核裁军体制的形成核军控与核裁军体制的形成 官方网址官方网址 北大、人大、中财、北外教授创办北大、人大、中财、北

8、外教授创办 集训营、一对集训营、一对一保分、视频、小班一保分、视频、小班、少干、强军、少干、强军 国际核军控与核裁军的主要成果: (P504P505) 一关于核不扩散问题。一关于核不扩散问题。 不扩散核武器条约 (转) 不扩散核武器条约是 1968 年 1 月 7 日由英国、美国、苏联和其他 59 个国家缔结签署的一项国际条约。宗旨是防止核扩散,推动核裁军和促进和平利用核能的国际合作。 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的雏形-1959 年和 1961 年,联合国大会先后通过爱尔兰提出的要求有核武器国家不向无核国家提供核武器和“防止核武器更大范围扩散”的议案。 1960 年和 1964 年,法国和中国先后成功实

9、现核爆,引起美苏对将会有更多的国家拥有核武器的担心。1965 年 8 月美国和苏联(月)先后向日内瓦 18 国裁军委员会提出一项防止核武器扩散条约草案。1966 年秋天,苏美两国开始秘密谈判并于 1967 年 8 月 24 日向 18 国裁军委员会提出了“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的联合草案,1968 年 3 月 11 日美苏又提出联合修正案。1968年 6 月 12 日,联合国大会核准了该条约草案。1970 年 3 月 5 日正式生效,有效期为 25 年。1992 年 3 月 9 日中国加入该条约。 1995 年 4 月,该条约无限期延长,到 2003 年为止,全球只有印度、巴基斯坦和以色列拒绝加入

10、以及朝鲜 2003 年宣布退出。 主要内容: (1)核国家保证不直接或间接地把核武器转让给非核国家,不援助非核国家制造核武器; (2)非核国家保证不制造核武器,不直接或间接地接受其他国家的核武器转让,不寻求或接受制造核武器的援助,也不向别国提供这种援助; (3)停止核军备竞赛,推动核裁军; (4)把和平核设施置于国际原子能机构的国际保障之下,并在和平使用核能方面提供技术合作 相关资料:相关资料: 官方网址官方网址 北大、人大、中财、北外教授创办北大、人大、中财、北外教授创办 集训营、一对集训营、一对一保分、视频、小班一保分、视频、小班、少干、强军、少干、强军 核不扩散审议大会落下帷幕核不扩散

11、审议大会落下帷幕 条约缘何条约缘何“流产流产”?(转自(转自环球时报环球时报20052005 年年 0505 月月 3030 日日 第第十版十版) 第七届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审议大会 27 日落下帷幕,由于与会各方在核裁军、防扩散和中东无核武器区等问题上分歧严重,大会各主要委员会未能就最后文件草案达成一致,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国际核不扩散机制所面临的严重危机。 冷战结束后,尽管国际局势总体缓和,但地区冲突加剧,国际安全领域中的不稳定因素明显增加, 与此相适应, 各国的安全战略选择依然是以军事安全为主要内容和依托的传统安全观,一些国家和非国家行为体对核武器的依赖与诉求更加强烈, 核武器成为各国安全战略

12、选择的一大考量。但事实证明,现行的国际核不扩散体制远不完善,它无力阻止下一个核国家的出现。 客观地说, 不扩散核武器条约35 年的历史也并非一无是处,它多少延缓了核武器及其相关技术的扩散,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核军控与核裁军的进展。但从中东到朝鲜半岛,一系列核危机的爆发,一再暴露了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的虚弱。印巴则通过上世纪 90 年代的核试爆自我宣示为核国家,核扩散自隐性演变为显性。 那么, 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缘何到了失败的边缘? 首先,核不扩散体制本身具有歧视性特质。在不扩散核武器条约中存在“有核国家”与“无核国家”两种标签,五个核国家组成一个“核俱乐部”,并拒绝其他国家加入。这其实就肯定了核特权

13、的存在。而且,条约给上述两类国家规定的义务也不平衡没有规定“有核国家”不对“无核国家”使用或威胁使用核武器的义务(中国自拥有核武器时起,就庄严地宣布:不首先使用核武器,不对无核国家使用核武器) ,却对“无核国家”和平发展核能重重设限。 其次,在于国际核不扩散体制始终缺乏有力的监督机制。35 年来的教训是,仅靠国际原子能机构的核查与决议,是难以维系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尊严的。 官方网址官方网址 北大、人大、中财、北外教授创办北大、人大、中财、北外教授创办 集训营、一对集训营、一对一保分、视频、小班一保分、视频、小班、少干、强军、少干、强军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有核国家”和“无核国家”的“核契约”中有一个基本约定, 就是前者应向后者提供适于发展和平核能工业的技术,并逐步减少核武数量乃至最终解除核武装。但事实是, 以美国为代表的核大国,往往漠视广大发展中国家为和平利用核能加强技术援助与国际合作的呼吁,并在提供和平核能技术方面采取双重标准。 在美国, “不扩散”首先意味着维护自身的核优势及核威慑的有效性。它担心核国家的增多将掣肘其对外政策,尤其是限制了对所谓“邪恶”国家采取行动的选择,削弱美国“超级”实力带来的强大权力。在这里,美国的出发点与国际核不扩散体制无疑是有冲突的。作为第一核大国,美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