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试背景材料

上传人:aa****6 文档编号:36792482 上传时间:2018-04-02 格式:DOC 页数:591 大小:1.6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面试背景材料_第1页
第1页 / 共591页
面试背景材料_第2页
第2页 / 共591页
面试背景材料_第3页
第3页 / 共591页
面试背景材料_第4页
第4页 / 共591页
面试背景材料_第5页
第5页 / 共59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面试背景材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面试背景材料(59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面试背景材料:著名主持人杨澜在谈到自己 20 年前毕业的时候,刚毕业的时候找了很多的工作都没有合适的,她就问他老爸,“你为什么就不能找你的学生问问”帮她找点关系,杨澜的爸爸就问了她几个问题:“你毕业了吗”、“你成年了没有”。在得到她的肯定回答以后,杨澜的爸爸说:“那我已经完成对你的义务了”杨澜后来自己出去找工作,自己去努力,用年轻的资本去受挫折和失败!1、有人说,高学历不如有个好爸爸。结合杨澜的事迹,请你谈谈对自己就业的看法。【参考答题思路】在目前浮躁的社会氛围当中,很多的大学生受到了一些错误的舆论引导,在大学生就业难这个大形势下,不可避免地想到了找关系。在材料当中,杨澜的爸爸应该是属于“有关

2、系的”一类群体,但是最后却没有帮杨澜找关系,而是让杨澜自己“独立”地去找到自己的工作,其实这才是最好的教育方式教育孩子树立独立的意识。其实这类家长在当代中国的现实生活中,实在太少。而在国外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这却是西方人所认同的教育理念。现在我们作为年轻一代,从学历角度,普遍已高于我们的父辈。但是在承担责任,抵御挫折的角度看,我们依然需要加强我们的逆商。高学历固然可以被认为是“高能力”的一种体现,却并非是全部。有一个“好爸爸、好妈妈”,则意味着有良好的家庭教育,而良好的家庭教育衍生的是“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而观念的正确性,影响的将是整个人生。杨澜的成功,不是“高学历的成功”,而是“正确的人生

3、观、价值观”所带来的成功。而从杨澜的事迹,我对就业的看法是:现在的大学生要找工作,受大环境影响,必然要遇到很多挫折和失败。有不少人埋怨社会的不公,埋怨扩招,甚至埋怨父母“没有关系”。我认为这都是错误,与其“埋怨”,不如退而反思,自己如何更好地适应环境。2、对于当前的就业形势,用人单位招聘人才时要求比较高,你觉得用人单位在招聘人才的时候比较看重哪些方面?【参考答题思路】我认为用人单位还是会比较看重“硬件”环节,因为很简单,“软件”部分如“人品”、“道德”、“工作积极性”、“诚信”等等,都属于不可量化的内容,从这个角度而言,用人单位不可能在短期内“审查”得到,而招聘往往不可能用很长的时间去“考察”

4、一个候选人,因为这样效率实在太低,因此,硬件环节应该是比较看重的,而硬件主要有以下方面:(1)“学历”的高低。(2)“专业”是否对口。(3)“在校成绩”是否突出,是否有奖学金(4)“学生工作经历”,组织过哪些重大的活动,担任过什么样的学生干部岗位。(5)“文艺、科技或体育特长或获奖经历”,很多单位会比较看重这方面,(6)“各种资格证书(如四六级)”,一般来说,证书最好是能和应聘单位的业务存在联系。而在软件环节,虽然“人品”、“道德”、“工作积极性”、“诚信”等不可考量,但是有一个方面却是能考察到的,就是“细心”这个品质,因为“细心的品质”可以在“简历”这个角度考察到,所以,“简历环节”,戴斌老

5、师认为也是用人单位比较看重的。3、你的同事能力平平,却通过老爸的关系,找到了很好的工作。而你能力优秀却找不到适合自己的工作,你怎么想?【参考答题思路】社会上确实存在部分人,可以依赖家庭的优势,在竞争中获得一定的“优先权”,其实对于这个问题,中宜教育戴斌老师认为应该从两方面来看:首先,是先做好自己的工作,不需要理会别人是否抢在“起跑线”之前,而且埋怨、愤怒甚至是妒忌别人的“关系”,其实都不能解决自己的就业问题。我会多思索,自己在竞争过程中,哪些领域存在短板和劣势。另外,我“能力优秀”却找不到工作,我想也可能是我就业方向选错了,没有选到适合我优势的岗位去应聘。对此,需要针对自己的特点,针对性地调整

6、应聘的岗位。其次对于社会中的个别“不公平现象”,我们还是需要辩证地思考。其实国家应该也已经意识到了求职过程中“社会公平”问题,在大学生的就业保障上,应该会不断推出一些保障公平的措施。对此,我还是要摆正心态。不公平在世界的任何一个角落都是局部的存在,“埋怨”是没有用的。4、有一份工作,专业对口,但待遇一般;另一份工作,专业无关,但待遇好。请问你如何选择。【参考答题思路】其实这是一个职业生涯,“薪水”和“专业对口”之间的辩证关系。我想如果我刚毕业时,经济压力比较大,或者我急需偿还大学期间的贷款时,我会选择“待遇好”的岗位。因为在我心目中,虽然个人理想很重要,但是我需要先保障我的诚信。偿还大学期间的

7、贷款或助学贷款,这是一个人诚信的表现。另外我也需要思考家人的生活问题,如果我有能力,我希望能改善我家人的生活质量。如果我毕业后,家里经济条件比较好, 我会选择专业对口,但待遇一般的岗位。因为我知道,在合适的专业岗位上,我会走得更远。在理想与现实之间,戴斌老师认为,考生在面试答题过程中,一定要坦诚,不能让考官感觉你很“假”,真诚还是很重要的。其实,在这道题目中,很多考生会笼统地回答“要理想”,其实这样子虽然没有错,但考官可能也会思考:“真的是这样吗?”一旦怀疑成立,低分就是必然的事情了。大家在面试时,切记不要死记所谓的模板,一定要针对题目的“个性”来思考针对性的答题思路。在公务员面试考试中有些题

8、目看似非常常见,感觉上简单无奇,但在面试考官设计考题时实际已在平实的考题表面上设置了题中题,如果考生在听题或看题时,不加十分的注意和剖析,就很容易漏掉其中的玄机,而答成套路感很强的普通考题,在此特举一例,希望能给广大备考公务员面试的考生一些借鉴。 【例】让你组织一次离退休老干部晚会,你会如何组织? 解析:组织协调类考题,要从前中后三个环节展开回答 此题考核核心:考生的组织协调能力和言语表达能力 答题主线:破题+活动前+活动中+活动后 参考答案:联欢活动是促进干部职工感情交流的一个重要手段,如果让我组织一次离退休老干部晚会,我会按以下几个步骤来开展组织工作: 第一,根据所确定的晚会的时间、地点、

9、举办原则,来草拟晚会的流程并形成书面计划,草拟时要考虑经费来源、经费预算总额等因素,量力而为,请示领导,确定晚会的时间、地点、举办原则、纪念品及经费来源、经费预算总额等。确定晚会的节目单。可以通过调查,征询离退休老干部的意见,按照离退休老干部喜好安排节目内容,节目内容要符合离退休老干部的年龄特点,要健康向上的气息。节目确定好后,再次将所有已确定的内容以书面的形式(计划书)向主管领导汇报,计划书确定后,按计划进行实施。 第二,在实施过程中,按照制定的计划,安排好节目的编排、场地、灯光音响等表演设备的调试、后勤及接待人员等工作,必要时还需通过晚会的彩排来掌控晚会的流程,节目的编排如果可以让离退休老

10、干部参与表演的,要尽可能地多让离退休老干部参与,晚会主体的参与会使晚会效果更好,质量更高,还可以请离退休老干部的代表作晚会开幕前作发言。 第三,活动结束后,向老干部赠送纪念品,制作通讯录,并征求他们对晚会的意见和建议,为下一步开展此类活动打下基础。 点睛:题中题的玄机为在答题中,要充分认识到退休干部的特殊性,一是不在单位工作,应该采取什么方式进行联系;二是离退休老干部和未退休同志相比,其兴趣爱好是不一样的,节目编排是需要有所不同的,要征求他们的意见,了解离退休老干部的喜好,编排出离退休老干部比较喜欢的节目并让他们参与是一个很大的关键点。根据陷阱的设置方式,我们将陷阱类题目分为以下三大类,并分别

11、简要介绍其解答方法。1.思维陷阱类顾名思义,所谓思维陷阱类题目就是在思维上设置一定的陷阱,使得考生在回答问题时陷入思维陷阱,无法正确回答问题。比如前面提到的问题:在什么情况下你会放弃公务员?在这一题中就设置了思维陷阱。面对这种题型就要跳出其思维预设,突破思维框架,不要受其预设情景的影响,正确的思维应该是无论在什么情况下我都不会放弃这个职位。然后谈谈为什么不会放弃。其实就是转化为一般的岗位匹配类的题目了。2.语言陷阱类语言陷阱类题目就是使用一种看似表达了观点的词语对考生进行误导。一般使用一种贬义词来进行表达,从而刺激考生的贬义想象,使考生进入预设的陷阱,从而难以回答。比如说有道题目:假如你的领导

12、很固执怎么办?本题中使用固执一词来称呼领导就是个语言陷阱,其实固执一词就是领导比较坚持自己的看法,或者说叫原则性强,这都是同一个意思,只不过题干中使用了“固执”这一贬义词,使得考生对该题中的领导立马产生负面评价和情绪,如此循此思维下去,要么就是和领导有分歧、闹矛盾,要么就是忍气吞声,其结果要么是没有原则要么是没有自我,皆不是公务员要彰显的精神面貌。对于这种类型的题目的解答就是要正确认识这种词语的含义,然后作答。这题的回答可以先提出自己的看法,领导固执其实就是领导比较坚持自己的原则,剩下的就按照常规思路来答题就很容易拿分了。3.情景陷阱类情景陷阱题,就是预设了一个看似无法解决的情景让你去解决问题

13、。这种类型的陷阱通常是计划组织和沟通协调类问题的变身。例如前面提到的问题:外单位有一位领导,要来你单位参观,本单位三位领导都要求陪同吃饭,而根据本单位的财务制度,外单位一个领导来参观只能有本一个领导陪同吃饭。这时候你会怎么办?这样的情景就是让人为难:要么违反单位的规定要么得罪领导。都不是完满的答案。这个时候应该怎么办?这就需要突破这个情景陷阱。单位是规定一次只能陪一个领导,但是如果分开安排的话,不是既不违反单位规定又能完成领导交办的任务嘛!这就是对题目中的情景进行突破,破除自己对情景的假设从而使题目的情景进入常规化的状态,这样再作答很容易得高分了。希望上述内容能帮助各位考生参透陷阱类题目,找到

14、解答陷阱类题目的诀窍,早日跳出“陷阱”,在公务员面试中取得好成绩!1.蝴蝶效应。极微小的差异,也会导致结果的很大不同。预测天气时,输入的初始条件洛伦兹将此比喻为:“一只小小的蝴蝶在巴西上空扇动翅膀,可能会在一个月后的美国得克萨斯州引起一场风暴”。 2.马太效应。新约。马太福音中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国王远行前,交给三个仆人每人一锭银子,吩咐他们:“你们去做生意,等我回来时,再来见我。”国王回来时,第一个仆人说:“主人,你交给我们的一锭银子,我已赚了 10 锭。”于是国王奖励他 10 座城邑。第二个仆人报告说:“主人,你给我的一锭银子,我已赚了 5 锭。”于是国王例奖励了他 5 座城邑。第三个仆人

15、报告说:“主人,你给我的一锭银子,我一直包在手巾里存着,我怕丢失,一直没有拿出来。”于是国王命令将第三个仆人的一锭银子也赏给第一个仆人,并且说:“凡是少的,就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凡是多的,还要给他,叫他多多益善。” 3.鲶鱼效应竞争。挪威人在海上捕到沙丁鱼,到港口除了一个老人家,没人带活鱼回来。后来人们发现,原来老人家在鱼槽里放了只鲶鱼,这样沙丁鱼只能拼命地游,到港时便还活着,能卖个好价钱。竞争机制; 4.弼马瘟效应。古代中国就有养马人在马厩里养猴来防止马生病,马是站着睡觉和消化的,一旦坐下,便容易得血吸虫病死去,所以放入猴子,猴子好动,而马生性敏感,猴子一动马就只能站着,这样马就不容易生病

16、了。因此在团队中有个性十足、充满活力的人,容易使团队更有效率; 5.预应效应。预应是相对因应而言。预应就是对可能出现的突发事件提前做出充分的预案和准备,一旦有事便启动应对,未雨绸缪。因应就是到时再说,事前没有周密的预案,急时抱佛脚。 6.罗森塔尔效应。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考查某校,随意从每班抽出 3 名学生,共 18人交给校长,并极为认真地说:“这 18 名学生经过科学测定全部是智商性人才。”过半年罗又来学校,发现这 18 名学生进步很大,超过一般,再往后多年,发现这 18 人在不同岗位成绩斐然,这一现象就是期望心理中的共鸣现象。 7.手表定律。是指一个人有一只表时,可以知道现在是几点钟,而当他同时拥有两只表时却无法确定。两只表并不能告诉一个人更准确的时间,反而会让看表的人失去对准确时间的信心。你要做的就是选择其中较信赖的一只,尽力校准它,并以此作为你的标准,听从它的指引行事。 8.不值得定律。不值得定律最直观的表述是:不值得做的事情,就不值得做好,这个定律似乎再简单不过了,但它的重要性却时时被人们疏忘。不值得定律反映出人们的一种心理,一个人如果从事的是一份自认为不值得做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