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生化和血清学试验标准操作规程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36792265 上传时间:2018-04-02 格式:DOC 页数:26 大小:1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微生物生化和血清学试验标准操作规程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微生物生化和血清学试验标准操作规程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微生物生化和血清学试验标准操作规程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微生物生化和血清学试验标准操作规程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微生物生化和血清学试验标准操作规程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微生物生化和血清学试验标准操作规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微生物生化和血清学试验标准操作规程(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触酶试验标准操作规程触酶试验标准操作规程1. 目的规范触酶试验标准操作规程。2原理具有触酶(过氧化氢酶)的细菌,能催化过氧化氢,放出新生态氧,继而形成分子氧,出现气泡。3试剂3过氧化氢溶液。4质控金黄色葡萄球菌 ATCC 25923 阳性,肺炎链球菌 ATCC 4961 9 阴性。5操作步骤取 3过氧化氢溶液 05 ml,滴加于不含血液的细菌琼脂培养物上,或取 13 ml 滴加入盐水菌悬液中。6结果判断培养物出现气泡者为阳性。7注意事项71 细菌要求新鲜。72 不宜用血琼脂平板上的菌落作触酶试验,因红细胞内含有触酶,可能出现假阳性。73 需用已知阳性菌和阴性菌作对照。8临床意义在革兰阳性球菌中

2、,链球菌触酶试验阴性,葡萄球菌及微球菌均阳性,因此可用于革兰阳性球菌的初步分群。氧化酶试验标准操作规程氧化酶试验标准操作规程1目的 l规范氧化酶试验标准操作规程。 2. 原理氧化酶(细胞色素氧化酶)是细胞色素呼吸酶系统的酶。具有氧化酶的细菌,首先使细胞色素 C 氧化,再由氧化型细胞色素 C 使对苯二胺氧化,生成有色的醌类化合物。3 . 试剂盐酸二甲基对苯二胺(或四甲基对苯二胺)0.1g,加蒸锱水10ml,置于棕色瓶内可用一周。冰箱保存,或分装于棕色瓶内密封。4. 质控铜绿假单胞菌 ATCC27853 阳性,大肠埃希菌 ATcc 25922 阴性。 5.操作步骤去洁净的滤纸一小块, 蘸取菌苔少许

3、,加 1 滴 10gL 盐酸二甲基对苯二胺溶液于菌落上,观察颜色变化。6结果判断 立即呈粉红色并迅速转为紫红色者为阳性。 7. 注意事项71 试剂在空气中易氧化,故应经常更换新试剂,或配置时试剂内加入 01维生素 c 以减少自身氧化。7. 2 不宜采用含葡萄糖培养基上的菌落(葡萄糖发酵可抑制氧化酶活性)。 73 实验时应避开含铁的培养基等含铁物质,因本实验过程中,遇铁时会出现假阳性。8 . 临床意义8. 1 用于奈瑟菌属非发酵等细菌的鉴定。如果肠杆菌科不进行本试验,则可能将氧化82 所有的革兰阴性菌均应进行氧化酶试验,如果肠杆菌科不进行本试验,则可能将氧化酶阳性的嗜水气单胞菌错误地鉴定为大肠埃

4、希杆菌或沙雷菌。凝固酶试验标准操作规程凝固酶试验标准操作规程1目的 规范凝固酶试验标准操作规程。 2原理 金黄色葡萄球菌可产生两种凝固酶。一种是结合凝固酶,结合在细胞壁上,使血浆中的纤维蛋白原变成纤维蛋白而附着于细菌表面,发生凝集,可用玻片法测出。另一种是菌体生成后释放于培养基中的游离凝固酶,能使凝血酶原变成凝血酶类物质,从而使血浆凝固。 3试剂新鲜人或兔血浆,生理盐水。4质控金黄色葡萄球菌 ATCC 25923 阳性,表皮葡萄球菌 ATCC 57625阴性。5操作步骤51 玻片法取兔或混合人血浆和盐水各 1 滴分别置清洁载玻片上,挑取待检菌菌落分别与血浆及盐水混合。如血浆中有明显的颗粒出现而

5、盐水中无自凝现象为阳性。52 试管法取试管 2 支,分别加入 05 ml 的血浆(经生理盐水1:4 稀释),挑取菌落数个加入测定管充分研磨混匀,用已知阳性菌株加入对照管,37水浴 34 小时。血浆凝固为阳性。6结果判断玻片法:如血浆中有明显的颗粒出现而盐水中无自凝现象为阳性。试管法:血浆凝固为阳性。7注意事项若被检菌为陈旧的肉汤培养物(1824 小时)或生长不良、凝固酶活性低的菌株往往出现假阴性。8临床意义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试验为阳性,而表皮葡萄球菌及腐生葡萄球菌凝固酶试验为阴性,故此试验对鉴别葡萄球菌有重要价值。DNA 酶试验标准操作规程酶试验标准操作规程1目的规范 DNA 酶试验标准操作

6、规程。2原理某些细菌可产生细胞外 DNA 酶。DNA 酶可水解 DNA 长链,形成数个单核苷酸组成的寡核苷酸链。长链 DNA 可被酸沉淀,而水解后形成的寡核苷酸则可溶于酸,当在菌落平板上加入酸后,若在菌落周围出现透明环,表示该菌具有 DNA 酶。 -3试剂31 DNA 琼脂成分DNA(脱氧核糖核酸) 20 g 胰蛋白胨 15 g大豆胨 50 g 氯化钠 50 g 琼脂 20g 蒸馏水 1 000 ml pH 7274 32 制备将上述成分混合于蒸馏水中,加热溶解,校正 pH,分装三角烧瓶,经 1 15C 灭菌 l5 分钟,倾注于灭菌平皿,冷藏备用。4质控 黏质沙雷菌 ATCC 1404l 为阳

7、性,大肠埃希菌 ATCC 25922 为阴性。 |5操作步骤 将待检菌点状接种于 DNA 琼脂平板上,35培养 1824 小时,在细菌生长物上加一层 lmolL 盐酸(使菌落浸没)。 6结果判断 菌落周围出现透明环为阳性,无透明环为阴性。 7注意事项 |培养基表面凝固水需烘干,以免细菌呈蔓延状生长。也可在营养琼脂的基础上增加 02DNA8临床意义 肠杆菌科中的沙雷菌和变形杆菌可产生 DNA 酶,革兰阳性球菌中只有金黄色葡萄球菌产生 DNA 酶,因此可用于鉴别。CAMP 试验标准操作规程试验标准操作规程1目的规范 CAMP 试验标准操作规程。 2原理 B 群链球菌具有“CAMP“因子,能促进葡萄

8、球菌 p 溶血素的活性,使两种细菌在划线处呈现箭头形透明溶血区。3试剂 金黄色葡萄球菌 ATCC25923,血琼脂平板。 4质控 无乳链球菌 ATCC 13813 阳性,化脓链球菌 ATCC 19615阴性。 5操作步骤 先用产溶血素的金黄葡萄球菌在血琼脂平板上划一横线,再取待检的链球菌与前一划线作垂直划线接种,两者相距()51 cm。置 35孵育 1824 小时,观察结果。 6结果判断 在两种细菌划线的交界处,出现箭头形透明溶血区为阳性。 7注意事项 被检菌与金黄色葡萄球菌划线之间留出 0.51 cm 距离,不得相接。 8临床意义 主要用于鉴定 B 群链球菌(阳性),其他链球菌本试验阴性。O

9、ptochin 敏感试验标准敏感试验标准操作规程操作规程1目的规范 Optochin 敏感试验标准操作规程。2原理0ptochin(ethylhydrocupreine,乙基氢化去甲奎宁的商品名)可干扰肺炎链球菌叶酸的生物合成,抑制该菌的生长,故肺炎链球菌对其敏感,而其他链球菌对其耐药。3试剂血琼脂平板,Optochin 纸片(含药 5 ug)。4质控肺炎链球菌 ATCC 49619 阳性,粪链球菌 ATCC 979)阴性。5操作步骤将待检的旺溶血的链球菌均匀地涂布在血琼脂平板上,贴放Optochin 纸片(含药 5 ug),35孵育 1824 小时。观察抑菌圈的大小。6结果判断抑菌圈10mm

10、 为肺炎链球菌。7注意事项71 做 Optochin 敏感试验的平板不能在 C02 环境下培养,因其可使抑菌圈缩小。72 同一血琼脂乎板可同时测定几株菌株,但不要超过 4株被测菌。73 Optochin 纸片町保存于冰箱中,一般可保存 9 个月。但如用已知敏感的肺炎链球菌检测为耐药时,纸片应废弃。8临床意义用于肺炎链球菌与其他链球菌之鉴别。肺炎链球菌对Optochin 敏感,而其他链球菌则耐药七叶苷试验标准操作规程七叶苷试验标准操作规程1. 目的规范七叶苷分解试验标准操作规程。2原理粪肠球菌能分解七叶苷,其代谢产物与铁离子结合产生黑色沉淀,使培养基变黑。3试剂31 七叶苷琼脂成分蛋白胨 5 g

11、 磷酸氢二钾 1 g牛肉膏 3 g 七叶苷 1g枸橼酸铁 0.5 g 蒸馏水 1000m1pH 7232 制备上述各成分混合溶解后,调 pH 至 72,分装试管,高压灭菌,冷藏备用。4质控粪肠球菌 ATCC 29219 阳性,肺炎链球菌 ATCC 49619 阴性。5操作步骤将试验菌接种于七叶苷琼脂斜面上,经 35孵育 1824 小时后取出,观察结果。6结果判断培养基变黑色,为阳性。7注意事项71 若接种七叶苷液体培养基,阳性者经 35孵育 36小时,培养基即可变黑。72 其他链球菌亦能在此培养基上生长,但不变黑;肺炎链球菌不生长。8临床意义主要用于鉴别 D 群链球菌与其他非 D 群链球菌。卫

12、星试验标准操作规程卫星试验标准操作规程1目的规范卫星试验标准操作规程。2原理金黄色葡萄球菌会产生一种扩散性蛋白 CAMP 因子(合成脱氢酶),并渗入培养基中,刺激流杆嗜血杆菌生长。3试剂血琼脂平板,金黄色葡萄球菌。4质控流感嗜血杆菌 ATCC 10211 阳性,卡他莫拉菌 ATCC 49226阴性。5操作步骤挑取可疑菌落,接种于血琼脂平板上,作浓密连续划线后,再将金黄色葡萄球菌点种其上(24 处),于 37培养 24 小时后观察结果。6结果判断如见葡萄球菌菌落邻近处的菌落较大,而远离金黄色葡萄球菌菌落处的菌落小,即为“卫星见象”阳性。可初步鉴定为流感嗜血杆菌。7注意事项若产生大的新月形或箭头形

13、溶血,则为 CAMP 阳性,即 B 型链球菌,而小区溶血及不溶血为阴性反应。8临床意义用于流感嗜血杆菌与其他细菌的鉴别。糖糖(醇、苷醇、苷)类发酵试验类发酵试验标准操作规程标准操作规程1目的 规范糖(醇、苷)类发酵试验标准操作规程。 2原理 不同细菌含有发酵不同糖类的酶,分解糖的能力各不相同,产生的代谢产物也随细菌种类而异。观察细菌能否分解各类单糖(葡萄糖等)、双糖(乳糖等)、多糖(淀粉等)和醇类(甘露醇)、糖苷(水杨苷等),是否产酸或产气。 3试剂 31 成分 蛋白胨 10 g 牛肉膏 3 g 氯化钠 5 g 溴甲酚紫指示剂 10 ml 蒸馏水 1 000ml 32 制备将上述成分混合后,加

14、热使其溶解。校正 pH 至7172,用滤纸过滤;根据需要,分别加需要的糖和醇;分装于试管,每管内 3 ml,置高压灭菌器内,经 115。C 10 分钟灭菌。置 4左右冰箱备用。4质控大肠埃希菌 ATCC 25922 阳性(加葡萄糖、乳糖、甘露醇、蔗糖),奥斯陆莫拉菌 ATCC 25829 阴性。5操作步骤将纯培养的细菌接种至各种糖培养管中,置一定条件下孵育后取出,观察结果。6结果判断若细菌能分解此种糖类产酸,则指示剂呈酸性变化;不分解此种糖类,则培养基无变化。产气可使液体培养基中倒置的小管内出现气泡,或在半固体培养基内出现气泡或裂隙。7注意事项糖发酵的基础培养基内必须不含有任何糖类和硝酸盐,以免出现假阳性反应。因有些细菌可使硝酸盐还原产生气体,而影响发酵糖类产气结果的观察。 8临床意义糖发酵试验是鉴定细菌的生化反应试验中最主要的试验,不同细菌可发酵不同的糖类。葡萄糖葡萄糖 OF 试验标准操作规程试验标准操作规程1目的 规范 OF 试验标准操作规程。 2原理 又称氧化发酵(oF)试验,观察细菌对葡萄糖分解过程中是利用分子氧(氧化型),还是无氧降解(发酵型),或不分解葡萄糖(产碱型)。 3试剂 31 OF 基础培养基成分 蛋白胨 2 g 氯化钠 5 g 磷酸氢二钾 0.2 g 琼脂 3 g 溴甲酚紫(1.6水溶液) 1.0ml 蒸馏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