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汀类药物的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6770847 上传时间:2018-04-0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他汀类药物的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他汀类药物的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他汀类药物的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他汀类药物的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他汀类药物的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他汀类药物的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他汀类药物的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他汀类药物的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他汀类药物的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摘要】 目的:探讨他汀类药物的物理作用及临床应用。方法:本文从他汀类药物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这三方面进行论述。旨在总结其临床应用研究进展。结果:他汀类药物具有迅速降低异常高的血浆总胆固醇(tc)水平的作用,可显著降低冠心病的发病率、死亡率,降低总死亡率等。结论:他汀类药物药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注意不良反应。【关键词】 他汀类药物;药理作用;不良反应;临床应用他汀类药物(statins)是 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 a(3-hydroxy-3-methyglutaryl-coen- zyme a,hmg-coa)

2、还原酶抑制剂,hmg-coa 还原酶是参与细胞内胆固醇合成的重要物质,因而他汀类药物具有明显的降脂作用。近年来,调脂疗法对动脉粥样硬化(as) 、冠心病(chd)的防治益处已逐渐被公认,他汀类药物具有迅速降低异常高的血浆总胆固醇(tc)水平的作用,可显著降低冠心病的发病率、死亡率,降低总死亡率,在冠心病的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所以有人说 20 世纪 70 年代他汀类药物的发现是高脂血症治疗的一次革命性的里程碑。自从 1987年洛伐他汀上市以来,已有多种他汀类药物用于临床,并且成为临床上治疗高胆固醇血症的首选药物。本文就他汀类药物的药理作用及其临床应用的相关问题作一评述。1 药理作

3、用1.1 药效学 他汀类药物,即羟甲基戊二酰辅酶 a(hmccoa)还原酶抑制剂。是 hmccoa 还原酶的结构类似物。通过多种途径发挥调脂作用:竞争性抑制 hmgcoa 还原酶活性,阻断肝脏内胆固醇合成。这是 hmgcoa 还原酶抑制剂的主要作用机制。促进低密度脂蛋白(ldl)受体的转录,使肝脏内 ldl 受体增多。促进血液内 idl 向肝内转移,导致 ldl 极其前体 ldl 从血液内清除增加。肝脏大量摄取血清中的 ldl 和中间密度脂蛋白(idl) ,从而降低了 ldl 和 idl 的血浆浓度。使红细胞内胆固醇库耗竭。改变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的组成,并使其生成减少,同时从血液内清除

4、增多。由于胆固醇合成被抑制,因此引起 vldl 合成减少和随后的 ldl 产生减少,导致 ch 和 tc 下降、高密度脂蛋白(hdl)浓度升高。多项研究发现1,他汀可使 ch 下降18%25%,ldl-c 下降 25%35%,tc 下降 10%15%,hdl-c 浓度上升 5%8%。1.2 多向效应 他汀类药抗 as 和 chd 的效应不单通过降脂的单一作用起效,而且通过稳定斑块、抑制炎症反应、改善内皮功能、抑制血小板聚集等多向效应的协同来完成。稳定血管内皮功能是他汀类的早期作用,以被证明内皮功能障碍的改善是他汀类对血管内皮一氧化氮合酶的直接作用,也可能与增加 ldl-c 氧化阻力有关。1.3

5、 降低冠心病危险 chd 的一个重要至病原因为血脂异常,有研究显示 chd 患者血清 tg 浓度为 1.760.6mmol/l,明显高与正常组的 1.40.5mmol/l。另外活化的血小板和脂蛋白参与 as 的病理过程,而血清 ldl、vldl、tg 浓度的升高或 hdl 浓度降低都使血小板活性增加,致使高脂血症患者其 chd 并发症的发生和血栓的形成明显增加。医学上把血清 tg、vldl 浓度升高和 hdl 浓度下降称为血脂异常三联征,tg 越高血小板活性越强、血凝倾向越高,chd 越危险,研究表明致使 chd 的 tc 阈值为 1.01.7mmol/l。2 药物不良反应他汀类药物有很好的耐

6、受性和安全性。一般不良反应有口干、腹痛、便秘、流感症状、消化不良、皮疹等,但不影响治疗,停药后均可消失。少数可见肝功能异常和肌病,罕见横纹肌溶解症(表现为血清转氨酶升高、肌无力、肌痛、血清肌酸激酶升高) 。若病人出现肌无力或肌痛,应立即停药,并及时监测血清肌酸激酶,补充辅酶 q10,可使肌病症状得以改善。绝大多数病人的肌痛症状可在 3 周至 3 月自行缓解以至消失。西立伐他汀单用或与吉非罗齐联用可引起患者横纹肌溶解,导致死亡,现已暂停使用。肝、肾功能不全,甲状腺功能减退,严重感染及高龄患者尤其是体形瘦小、虚弱的高龄妇女等使用他汀类药物亦可能增加肌病的危险。患有败血症、严重创伤、大手术、癫痫大发

7、作等患者,应暂停使用他汀类药物。此外,少见有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精神抑郁、感觉异常和脱发。他汀类药物是否增加出血性脑卒中和肿瘤发生的危险,目前尚无定论。另有报道他汀类药物有时影响睡眠,但机制不明。3 临床应用3.1 他汀类药物概况 目前国内临床使用的他汀类药物有 6 种,分别为:洛伐他汀、辛伐他汀、普伐他汀、氟伐他汀、阿托伐他汀、西立伐他汀等。其中西立伐他汀因故暂时撤出市场。3.2 洛伐他汀 有学者用洛伐他汀 80mg/d 与安慰剂组比较,服药组总胆固醇(tc) 、ldl-c、 apob 浓度分别下降32%、38%、36%,hdl-c 升高 8.5%,这一试验说明洛伐他汀能明显改善 chd

8、 和 as 病变的进展,并大大降低 chd、中风和心肌梗死的死亡率。3.3 辛伐他汀 国外研究表明用辛伐他汀治疗可减少总死亡率 30%,降低 chd 死亡危险达 42%、非致死性心肌梗死达 37%,使冠心病事件下降 15%。3.4 朴伐他汀 经研究表明,在心肌梗死的亚群中 chd 死亡率下降 23%,总死亡率下降 21%;不稳定型心绞痛亚群中 chd 死亡率下降 26%,心肌梗死死亡率下降下降 29%,中风危险下降 19%。3.5 氟伐他汀 临床结果可知氟伐他汀 tc、ldl-c 的作用较微粒化非诺贝待更为有效,但在降低纤维蛋白的方面结果刚好相反(-2.26%vs+7.28%) ;不良反应氟伐他汀较微粒化非诺贝特为小而轻。3.6 阿托伐他汀 啊托他汀和辛伐他汀升高 hdl-c 作用差异无显著性(11.5% vs10.5%) ,与辛伐他汀组相似(64.1%) ,本品推荐剂量为 10mg/d。参考文献1 吕瑞娟,张运,陈玉国,等.他汀类药物治疗 alt 升高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可行性研究j.新医学.2006,37(2):368-36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