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思想政治·人教版·必修四·生活与哲学·教与学目标分解与测评

qiuji****ngye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3.11MB
约111页
文档ID:36759501
思想政治·人教版·必修四·生活与哲学·教与学目标分解与测评_第1页
1/111

第 1 页 共 114 页高中政治学习目标与测评(必修四第一单元)高中政治学习目标与测评(必修四第一单元)1-1-1 生活处处有哲学一、学习目标课框目标要求:思考日常生活富有哲理的事 第 1 页 共 114 页例,感悟哲学并不神 秘,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能够开启人 的智慧◆举例说明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 践活动 ◆分析哲理故事,体会哲学是一门给人 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 ◆举例说明,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 ◆“人人都有世界观,但不是每个人都 是哲学家”明确哲学与世界观的联系与 区别 ◆解释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了 解理 解应 用巩 固能够理解哲学的起源√1、 2 能够说出哲学的本义√5能够理解哲学的任务√2、 4第一课美好生活的向导第一框生活处处有哲学联系生活中的哲理事例,体会哲学并不 神秘√3二、目标解读(一)阅读指导 1、哲学源于什么?2、哲学的本义是什么?3、哲学的任务是什么?(二)合作探究 思考并回答教材中探究活动中的问题第 2 页 共 114 页(三)构建体系三、目标测评 (一)课堂测评 1.“我是谁?”“世界从何而来?”“生命的意义是什么?”对这些问题的追问( ) A.是毫无意义的 B.不会有任何结果 C.只能由自然科学来回答 D.已经开始进入哲学思考 2.下列关于哲学与生活的关系的表述,正确的是( ) ①哲学来源于生活②哲学就是生活经验③哲学可以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 ④哲学可以解决人们生活中遇到的一切问题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③ D.①②③④ 3.马克思说:“哲学不是在世界之外,就如同人脑虽然不在胃里,但也不在人体之 外一样。

这句话主要批判那些把哲学( ) A.神秘化的倾向 B.简单化的倾向 C.庸俗化的倾向 D.体系化的倾向 4 .哲学的任务是( ) A.满足人们的好奇心 B.帮助人们改善物质生活 C.帮助人们在辩论中获胜 D.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5、哲学的本义是指( ) A.智慧 B、聪明的人 C、真理 D.爱智慧或追求智慧课堂测评答案: 1、D 2、C 3、A、 4、 D、 5、D (二)课后巩固 1、进入哲学思考的大门并不难,它要求我们( ) ①善于观察生活②保持好奇心 ③多问为什么 ④批判与自己不同的观点 ⑤远 离常人觉得可笑的问题 ⑥敢于挑战前人的观点第 3 页 共 114 页A.①②③ B. ①②③④⑤ C. ①②③⑥ D. ①②③④⑤⑥ 2、学校组织义务劳动,某班班主任老师让学生提出劳动量分配的方案一个男生说: “所有的人都分配等量的劳动,这样最公平一个女生反驳说:“这样不公 平,我们女同学力气小,应该有差别地分配劳动量才公平为此,大家围绕 “什么是公平”展开了激烈的讨论。

由此可见( ) ①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②生活处处有哲学 ③哲学争论的根源在于语言的含糊性 ④研究哲学问题可以指导我们更好地实践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课后巩固答案: 1、C 2、B1-1-2 关于世界观的学说一、学习目标课框目标要求:思考日常生活富有哲理的事例, 感悟哲学并不神秘,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 能够开启人的智慧◆举例说明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 活动 ◆分析哲理故事,体会哲学是一门给人智 慧使人聪明的学问 ◆举例说明,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 ◆“人人都有世界观,但不是每个人都是 哲学家”明确哲学与世界观的联系与区别◆解释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了 解理 解应 用巩固能够知道什么是世界观和方法论√1能够理解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2、6能够理解哲学与世界观、方法论的关系√3第一课美好生活的向导第二框关于世界观的学说能够理解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4、5二、目标解读(一)阅读指导 1、什么是世界观?第 4 页 共 114 页2、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是什么?3、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是什么?4、哲学与世界观、方法论的关系是什么?5、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是什么?(二)合作探究 思考并回答教材中探究活动中的问题。

三)构建体系三、目标测评(一)课堂测评 1、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所谓世界观就是( ) A 人们观察世界所形成的各种印象的总和 B 人们不断积累起来的对世界的正确认识 C 人们对整个世界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D 人们对整个世界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正确看法和根本观点 2、古代社会,中国人遇到旱灾,就在龙王庙前祈祷、烧香、求雨2010 年冬季, 山东省遭遇 50 年一遇的旱情,截至 2011 年 1 月全省投入抗旱劳力 338 万余人,动 用泵站 4866 处,疏浚河道、灌渠 1650 公里等,积极抗旱这蕴含的哲理是( ) A 哲学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第 5 页 共 114 页B 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发展 C 世界观不同,方法论各异 D 哲学对实践有推动作用 3、德国哲学家黑格尔说:每个人都可以大谈哲学,但并非每个人都是哲学家这 说明( ) A 研究哲学只能是少数哲学家的事 B 哲学对人们的生活没有实际意义 C 黑格尔犯了哲学神秘主义的错误 D 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才成为哲学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哲学要是不同科学接触,就会变成一个空架子;科学要 是没有哲学,就是原始的混乱的东西。

回答 4-5 题 4、 “哲学要是不同科学接触,就会变成一个空架子”,其意是指( ) A 哲学是各门具体科学的基础 B 哲学以各门具体科学为基础 C 哲学是各门具体科学的总和 D 哲学是世界观,各门具体科学是方法论 5、“科学要是没有哲学,就是原始的混乱的东西”,这说明( ) A 各门具体科学的产生以哲学为基础 B 哲学与各门具体科学是没有区别的 C 具体科学与哲学是相互影响、相互决定的 D 哲学对各门具体科学的研究具有指导作用 6、鲁迅先生有“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壮志,所以面对威逼依然毫不畏惧;文天祥 有“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决心,所以面对生死他大义凛然;有人 认为“人不为己天诛地灭”,所以面对诱惑他们及时行乐,自甘堕落 请你用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对上述材料进行简要分析课堂测评答案: 1、C 2、C 3、D 4、B 5、D 6、答:(1)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统一的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2)在不同世界观指导下,人们想问题、办事情的方法是不同的二)课后巩固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简称《纲要》)指 出,大力开展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深入实施哲学社会科学繁荣计划。

《纲要》进一 步提升了哲学的地位下列关于哲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第 6 页 共 114 页①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②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③哲学是 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④哲学是以具体科学为 研究对象的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③④ 2、材料一 德国物理学家普朗克提出了量子假说,他明确指出:“研究人员的世 界观将永远决定着他的工作方向材料二 恩格斯说:“推动哲学家前进的,决不像他们所想象的那样,只是纯 粹思想的力量恰恰相反,真正推动他们前进的,主要是自然科学和工业的强大而 日益迅猛的进步 (1)材料一和材料二各说明了什么?(2)材料一和材料二共同说明了什么?课后巩固答案: 1、A 2、答:(1)材料一说明自然科学的研究受世界观的支配,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受 哲学世界观的制约材料二说明自然科学是哲学的基础 (2)材料一和材料二共同说明了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以及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 一方面,哲学和具体科学之间存在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的关系哲学是具体科学 的概况和总结,并随着具体科学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哲学又指导具体科学,并为具 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

另一方面,具体科学的研究方法由世界观决定, 具体科学的研究方法要以方法论为指导1-2-1 哲学的基本问题一、学习目标课框目标要求:解释哲学的基本问题,说明唯 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分歧及根本观点,比 较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比较唯心主 义的两种基本形态,指出哲学史上的“两 个对子”及其关系◆收集生活实例,说明哲学基本问题与生 活息息相关 ◆援引经典,区分、比较唯物主义与唯心 主义两大哲学派别及其各自不同的基本形了 解理 解应 用巩固第 7 页 共 114 页态 ◆举例说明“两个对子”及其关系能够理解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1、2能够理解哲学基本问题包括的两个方面的 内容√3能够知道不可知论的观点√4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第一框哲学的基本问题能够理解为什么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 哲学的基本问题√5二、目标解读(一)阅读指导 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2、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哪两个方面的内容?3、不可知论的观点是什么?代表人物有谁?4、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二)合作探究 思考并回答教材中探究活动中的问题三)构建体系第 8 页 共 114 页三、目标测评(一)课堂测评 1、哲学研究的问题很多,但贯穿哲学发展始终的基本的问题是( ) A.研究宇宙中的大问题 B.研究人生问题 C.研究人类的认识问题 D.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2、我们在实际工作中,都会面对处理工作计划与工作实际的关系,这在哲学上就是 处理( ) A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关系 B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 C 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D 个人与他人的关系 3、下列关于思维和存在的关系,理解正确的是( ) ①存在是本原,思维是派生物 ②思维是本原,存在是派生物 ③思维能够正确认 识存在④思维不能够完全正确认识存在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4、英国的休谟和德国的康德属于不可知论者。

不可知论的基本观点是( ) A 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B 存在决定思维,思维反映存在 C 除了少数哲学家以外,绝大多数人不能认识世界 D 人们不能认识或至少不能彻底认识世界 5、下列关于哲学的基本问题与我们生活的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在实际生活中,人们都会面对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②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遇到的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 ③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 题贯穿于哲学发展的始终 ④处理好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就可以解决我们生活中 的一切问题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课堂测评答案:1、D 2、B 3、C 4、D 5、A (二)课后巩固 1、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贯穿于哲学发展的始终,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着 ( ) ①各种哲学的基本性质②哲学发展的方向 ③哲学的产生 ④对其他哲学问题的回答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2、划分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标准是( ) A 思维决定存在的问题 B 存在决定思维的问题第 9 页 共 114 页C 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D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课后巩固答案:1、B 2、C1-2-2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一、学习目标课框目标要求:解释哲学的基本问题,说明唯 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分歧及根本观点,比 较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比较唯心主 义的两种基本形态,指出哲学史上的“两 个对子”及其关系。

◆收集生活实例,说明哲学基本问题与生 活息息相关 ◆援引经典,区分、比较唯物主义与唯心 主义两大哲学派别及其各自不同的基本形 态 ◆举例说明“两个对子”及其关系了 解理 解应 用巩固能够理解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分歧√1能够区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2、9能够了解唯物主义历史发展中的三个基本 形态√3、4、 7、9 能够区分主观唯心主义。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