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高考试题——文综全国卷1-精编解析版

上传人:qiuji****ngye 文档编号:36752548 上传时间:2018-04-02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1.5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08年高考试题——文综全国卷1-精编解析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2008年高考试题——文综全国卷1-精编解析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2008年高考试题——文综全国卷1-精编解析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2008年高考试题——文综全国卷1-精编解析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2008年高考试题——文综全国卷1-精编解析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08年高考试题——文综全国卷1-精编解析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08年高考试题——文综全国卷1-精编解析版(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复兰高考名师在线: (http:/)复兰高考名师在线,把全省名师带回家 k6kt_翻转课堂() 1在做试卷之前,给大家推荐一个视频学习网站,我之前很长时间一直是做试卷之后,再到 这上面去找一些相关的学习视频再复习一遍,效果要比只做试题要好很多,真不是打广告。如果你有上网的条件,建议你也去学习一下,全站所有的视频都是免费的。高考语文类在线听课地址:高考语文类在线听课地址:http:/ 高考数学类在线听课地址:高考数学类在线听课地址:http:/ 高考英语类在线听课地址:高考英语类在线听课地址:http:/ 高考化学类在线听课地址:高考化学类在线听课地址:http:/ 高考物理类在线听课地址:高

2、考物理类在线听课地址:http:/ 其他学科的大家自己去找吧!高考在线题库:高考在线题库: http:/ 绝密绝密启用前启用前2008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卷)文科综合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两部分。第卷 l 至 7 页,第卷 8 至 12 页,共 300 分。 考生注意:考生注意: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填写在答题卡上。考生要认真核对答题 卡上粘贴的条形码的“准考证号、姓名、考试科目”与考生本人准考证号、姓名是 否一致。2第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 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第卷用黑色墨水签字

3、笔在答题卡 上书写作答。在试题卷上作答,答案无效。 3考试结束,监考员将试题卷、答题卡一并收回。第第卷卷(选择题 共 140 分)本卷共本卷共 35 小题,每小题小题,每小题 4 分,共分,共 14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 题目要求。题目要求。 张某承包了O.5公顷耕地种植结构变化如图1。当地1月平均气温3。完成12题。复兰高考名师在线: (http:/)复兰高考名师在线,把全省名师带回家 k6kt_翻转课堂() 21张某承包的耕地可能位于 A珠江三角洲 B太湖平原 C华北平原 D松嫩平原 2导致种植结构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市场需

4、求 B生产经验 C自然条件 D国家政策 下表为我国某城市人口资料。读下表完成 34 题。1982年1990年2000年总人口(万人)35167701 014 岁()35.2714.638.5 1564 岁()58.3683.1590.39 65 岁及以上()6.372.221.113该城市自 1982 年至 2000 年 A人口自然增长率很高,人口增长迅速B人口出生率增高,人口老龄化问题得到缓解C人口出生率大幅度降低,人口死亡率大幅度增高D人口增长率很高,有大量青壮年人口迁入 4该城市是A南京 B深圳 C西安 D沈阳 产业重心是区域产业产值空间分布的重心。图 2 示意中国三次产业重心的经、纬度

5、变 化(不含台湾、香港、澳门的统计资料)。完成 57 题。复兰高考名师在线: (http:/)复兰高考名师在线,把全省名师带回家 k6kt_翻转课堂() 35圈中、线依次代表 A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 B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第一产业C第一产业、第三产业、第二产业 D第三产业、第一产业、第二产业 6从产业重心的纬度变化看A三次产业重心均向北移动 B第一产业重心移动最快C第二产业重心移动最快 D第三产业重心移动最快 7自 1985 年至 2003 年,产业重心移动的趋势是A第二产业向东南 B第二产业向东北C第一产业向东南 D第三产业向东南 图 3 中 a 是经线,Q 点为晨昏线与该经线的交点

6、。完成 811 题8若 Q 地的地方时为 5 时 30 分,则 Q 地所处位置和月份可能是A北半球、10 月 B南半球、5 月C北半球、5 月 D南半球、8 月 9若 Q 地的地方时为 2 时 30 分,则 Q 地的纬度可能为A3040 B4555C5l 5 D6070 10当 Q 地位于北半球低纬时,可能的月份及时刻是A12 月、17 时 30 分 B9 月、17 时复兰高考名师在线: (http:/)复兰高考名师在线,把全省名师带回家 k6kt_翻转课堂() 4C6 月、4 时 30 分 D4 月、5 时 11一年之内每天同一时刻(6 时、18 时除外),Q 点在该经线上A密集分布于南北回

7、归线之间 B均匀分布于整条经线C密集分布于南北极圈之间 D集中分布于南北两个区间 12中国古代地名中的“阴” 、 “阳”往往体现了该地与相邻山、水的关系。以下都表示 “阴”的方位是A山之南、水之北 B山之南、水之南C山之北、水之北 D山之北、水之南 13一位在华美国人士在评论近代中国的一部著作时说:“它是因中英战争刺激而产生的 一部成果。我们认为它将极大地摧毁傲慢心态,驱散中国统治者和学究们的愚昧无知, 证明他们所属的并非地球上的惟一一个国家。 ”该著作的作者是A姚莹 B徐继畲 C郑观应 D严复 14洋务运动时期,有一类企业是“由官总其大纲,察其利病,而听该商董等自立条议, 悦服众商” 。采用

8、选种经营管理方式的企业是A江南制造总局 B轮船招商局C发昌机器厂 D耶松船厂 151920 年,梁启超在欧游心影录中谈到“科学万能说”时,认为它“当然不能像从 前一样的猖獗” 。梁启超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A科学技术在中国的传播遇到阻碍B科学技术在欧洲的发展水平很高C科学技术在世界大战中成为战争工具D科学技术的发展速度减缓 16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让区“不禁止地主、富农、国民党员参选议员” 。这说明陕甘宁 边区A实行民主选举制度 B接受国民政府直接领导C实现了国菇两党党内合作 D组建了多党联合政府 17美国时代周刊评论说,1943 年 1 月相关外交文件的签署“开辟了中国与西方列强 之间关系的新

9、纪元” 。这一评论指的是A中国与英、美等国签署宣言,保证团结一致打败法西斯B中国与英、美两国签署宣言,要求日本无条件归还侵占的中国领土C中国与英、美两国发表公告。敦促日本无条件投降D中国与英、美两国签约,宣布废除英美在华治外法权等特权 181949 年 10 月 1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当时一些报刊评论说,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这句话的含义之一是A新民主主义革命已经完成 B国民党在大陆的势力被彻底清除C人民掌握了国家权力 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立 19诺贝尔奖获得者道格拉斯诺斯写道:“假设一位古希腊人能被奇迹般地送到 1750 年 的英国,他或她会发现许多熟悉的事物。不过,如果希腊人再晚

10、两个世纪被送来,就 会发现,自己宛如置身于一个幻想的世界,什么都不认识,甚至什么都不理解。 ” 作者提出后一种假设的主要历史依据是A工业社会形成与发展 B人口爆炸性增长C经济全球化进程加速 D各国间交往密切 20在 1878 年的日本,儿童玩拍球游戏时,用 10 种最值得采用的新事物的名称来代替数复兰高考名师在线: (http:/)复兰高考名师在线,把全省名师带回家 k6kt_翻转课堂() 5字,它们分别是汽灯、蒸汽机、马车、照相机、电报、避雷针、报纸、学校、信箱和轮 船。这主要反映了日本A殖产兴业的经济政策 B富国强兵的奋斗目标C全盘西化的生活方式 D文明开化的文化政策 211932 年,英

11、国外交大臣奥斯汀张伯伦在评论国际形势时说:“世界近两年正在倒退。 各国相互之间不是更加接近不是在增进友好的程度,不是在向稳定的和平迈进,而 是又采取危及世界和平的猜疑、恐惧和威胁的态度。 ”与上述评论相关的历史背景是A美国经济危机波及世界 B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C纳粹党在德国上台执政 D日本发生“二二六”兵变 22以下两图是欧洲某一城市的街景。图 4 摄于 1961 年 8 月,图 5 摄于 1989 年 11 月之 后。它们分别反映的是A冷战开始和两极格局消亡 B大国对峙加强和国家统一 C军事冲突加剧和政权更迭 D民族矛盾激化和暂时缓解 2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朝鲜半岛形成两个国家。对 20

12、世纪 50 年代至 80 年代朝鲜半岛 状况的正确表述是A两国之间缔结了和平条约 B两国均与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C美苏分别保持着军事存在 D战争使两国对峙格局固定下来 24中共十七大报告指出,我国“市场体系不断健全,宏观调控继续改善,政府职能加快 转变” 。下列行为属于宏观调控经济手段的是A国家提高农产品收购价格 B物价部门核准公共交通的价格C国家修订个人所得税法 D工商部门给新办企业发放营业执照 25假设 2007 年某国一单位 M 商品,其价值用该国货币表示为 15 元。如果 2008 年生产 M 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 50,且该国的货币价值下降(贬值)20,在其他条件 不变的情况下,2008 年一单位 M 商品的价值用货币表示为A12 元 B12.5 元 C18 元 D18.75 元 26近年来,我国蔗糖产业逐步由福建、广东等地向广西、云南等地转移。 “东蔗西移” 、 “东糖西移”一方面为东部产业发展提供了新的空间另一方面也在西部形成新的蔗糖 业基地,提升了我国蔗糖产业的国际竞争力。这一事例表明东部产业向西部转移有利于促进东部地压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复兰高考名师在线: (http:/)复兰高考名师在线,把全省名师带回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