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命改提名 拓展国企改革更大空间

上传人:艾力 文档编号:36751306 上传时间:2018-04-02 格式:PDF 页数:1 大小:669.8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任命改提名 拓展国企改革更大空间_第1页
第1页 / 共1页
亲,该文档总共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任命改提名 拓展国企改革更大空间》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任命改提名 拓展国企改革更大空间(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推进义务教育均衡与因材施教不矛盾艾萍娇教育部日前印发 义务教 育学校管理标准 , 在保障学生 平等权益方面明确规定要实行 均衡编班, 不分重点班与非重点 班。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 心联合问卷网开展的一项调查 显示, 75.2%的受访者身边的初 中学校有 “实验班”“尖子班” 等 变相重点班, 47.7%的受访者不 支持义务教育阶段划分重点班, 27.2%的受访者支持杜绝义务 教育阶段划分重点班现象。 我国2006年修订的 义务 教育法 明确规定, 县级以上人 民政府及其教育行政部门应当 促进学校均衡发展, 缩小学校之 间办学条件的差距, 不得将学校 分为重点学校和非重点学校。 学校不得分设重

2、点班和非重点班。但现实中, 变相设立重点校和重点班的情况还普遍存 在。而之所以存在这一现象, 除一些地方政府 贯彻落实 义务教育法 不力外, 还与地方政府 教育部门、 学校和社会舆论错误理解因材施教 有关, 认为均衡不利于因材施教, 因此以因材 施教为名再举办各类实验校、 创新班。 实际上, 推进义务教育均衡与因材施教 并不矛盾。分重点校、 非重点校, 重点班、 非 重点班, 是义务教育非均衡发展思路, 并不是 因材施教。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是政府部门 保障对每所学校的投入, 做到每所学校办学 标准一致, 在此基础上, 落实和扩大学校办学 自主权, 给予学生选择权, 通过学校自主办学 和学生自

3、主选择, 实现因材施教。 分析目前义务教育阶段存在的重点校、 重点班, 均有两个特点, 一是把优质资源集中 在少数学校、 少数班级, 这对其他学校、 班级 学生并不公平, 也加剧择校热和分班焦虑。二是所谓的因材施教, 依据的是学生的成绩, 是由学校按学生成绩分班, 而不是学生根据 自己的个性、 兴趣选班。这在近年来初中推 进选课走班教学改革中表现得很明显。选课 走班是扩大学生自主选择权的一种教学机 制, 这一机制的核心是学生自主选择, 可推进 选课走班的学校, 并没有给学生自主选择权, 而是按学生的成绩把学生分进某个班里。这 和以前的分重点班、 非重点班, 快班、 慢班, 没 有什么两样。 根

4、据学生成绩分班教学的做法, 本质是 单一评价体系下的竞技教育, 而不是因材施 教。客观而言, 由于我国基础教育办学, 尚未 摆脱升学教育模式, 因此学校老师和学生家 长, 都会关注孩子的成绩, 而围绕学生成绩配 置教育资源, 也就会得到广泛认可。这也是 各地都存在重点校、 重点班, 但很多家长都接 受的原因。甚至还有家长质疑, 学校都均衡 发展, 这会影响拔尖、 优秀学生的培养。要建立关注学生个性 (而 非成绩) 的因材施教观念, 需要 推进教育评价改革, 建立多元评 价体系, 也需要整个社会重新认 识 “均衡” 。均衡指的是政府发 展基础教育、 义务教育的责任, 做到学校办学条件基本一致,

5、包 括校舍标准、 师资力量等, 让每 个受教育者享有平等的国家教 育资源。均衡不是消灭学校办 学的特色和差异, 在政府保障所 有学校均衡投入情况下, 要鼓励 学校办出个性、 特色, 以此满足 不同受教育者的需要。学校的 特色和个性具体体现在每个学 校在满足国家义务教育课程标 准的前提下, 可开设校本课程, 开展特色教学活动。 从发达国家推进义务教育发展的经验 看, 主要抓的就是两方面, 一是对学区内所有 学校的均衡投入, 学区内学校的办学质量差 不多; 二是落实学校办学自主权, 各校办学各 具特色。在发达国家, 也有择校问题, 但大多 择校是出于特色差异择校, 而非教育质量差 异择校, 所以择

6、校并不狂热。我国的择校热, 却主要是围绕办学质量展开, 而且办学质量 也主要是升学角度的办学质量, 这主要因为 不均衡、 学校没有办学自主权, 使校际间产生 差异, 主要是质量差异, 但各校办学其实大同 小异, 千校一面。 所以, 推进均衡和落实学校办学自主权, 是既扩大教育公平, 又进行因材施教的两方 面。义务教育均衡和因材施教并不矛盾, 这也 正是我国正在推进的教育管办评分离改革所 要达到的目标, 政府要依法履行投入责任和管 理责任, 同时放权给学校, 推进学校自主办学, 给学生个性化、 多元化教育。 供图/视觉中国本报评论员潘洪其今日社评“任命改提名” 拓展国企改革更大空间张敬伟达沃斯论

7、坛难以改变分化的世界不能将党对国企的领导和国企法人治理结构对立起来, 也不能将党管干部原则下的任命改提名, 与党加强国企领导班子建设对立起来。国企总经理由任命改提名, 绝非放松党管国企领导干部的原则, 而是为更好落实党管国企领导干部原则而进行的有益探索。世界经济论坛年会的正式议程, 将从当 地时间23日开始, 超过60位各国领导人和 38位重要国际组织负责人出席本次年会。 年会正赶上当地暴雪。但这丝毫未影 响达沃斯论坛 (世界通常称谓) 的热烈气氛, 毕竟全球经济经过近十年的危机周期, 终于 迎来了全球经济普遍复苏的时刻。作为讨 论 “全球经济” 的论坛, 这对东道主以及与会 的论坛政界、 经

8、济界和智库精英, 都是好消 息。如果说, 去年的论坛声音还是为了反对 贸易保护主义, 对于美国新总统特朗普的 “逆全球化” 充满担忧, 今年论坛的氛围显然 轻松了许多。去年论坛, 中国国家主义习近 平发表了让世界动容的反贸易保护主义的 主旨发言。今年, 达沃斯论坛将迎来特朗普 这位重量级嘉宾。 特朗普总统对达沃斯论坛并不感冒, 而且从其执政周年的多边外交经历看, 他 不放弃任何机会去抱怨国际社会对美国的 “不公平” 。上一次美国总统参加论坛年 会, 还是2000年时的克林顿总统, 今年是 美国总统时隔18年后再次参加达沃斯论 坛。美国前副国务卿理查德 库珀认为, 特 朗普参加达沃斯论坛, 或是

9、受中国国家主 义习近平去年的影响, 或是证明自己执政 一年的政绩, 或是为了展现自己商人总统 的魅力, 也或者是继续向世界发泄美国的 怨气不管如何, 对于施瓦布和欧洲领 导人而言, 特朗普来了就是客, 倾听其立场, 辩驳其观点, 都是有意义的。 世界经济形势在好转, 世界银行对年 内主要经济体以及全球经济增长充满乐观 预期。从美国到欧盟, 从加拿大到英国, 从 中国到新兴市场, 货币政策也开始趋向紧 缩的正常化进程。虽然全球经济复苏是大 势, 但对个体国家而言, 复苏进程又存在差 异, 而且面临的问题也千差万别。所以, 本 次达沃斯论坛的主要议题是在分化的世界 中打造共同命运。在社会关系紧张,

10、 国际 竞争日益加剧的背景下, 论坛政要和各路 精英将就如何加强国际合作提出自己的创 新方案和看法。 分化的世界本次论坛的把脉确实 非常准, 但是要让整个各说各话的论坛提 供有效的解决方案, 却并不容易。即使能 够给出药方, 也是笼统空泛的。譬如, 无论 是危机时期的全球经济难题, 还是全球经 济复苏下的世界分化, 合作都是解决问题 的有效方案。全球一直都存合作共识, 但 是基于主权国家的利益诉求的严重差异, 有效的合作或者说基于全球化的合 作, 也就很难变成执行力。 最典型的分化, 现在恐怕是西方世界 的分化, 更具体地讲, 是特朗普总统经济民 族主义的 “美国优先” , 让欧盟、 日本、

11、加拿 大经济体和美国的矛盾加深。如美欧自贸 协议(TTIP)停滞、 亚太伙伴关系协定 (TTP) 被美国放弃, 以及北美自贸协定(NAFTA) 美国要推倒重来。美国主导、 西 方支持的全球传统贸易机制, 因为美国而 陷入乱局。全球化被贸易保护主义的阴霾 所笼罩, 如果说逆全球化不可逆转, 全球经 济复苏的势头也可能被阻断。 除了贸易上的传统秩序紊乱, 西方世界 在安保机制、 地缘政治等方面的分歧也在加 大, 这也会成为新经济周期的负面因素。 美欧之间因为利益而分化, 中美之间的 贸易纠纷有扩大的迹象。刚刚, 美国认为让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WTO) 是错误, 又 对中国光伏组件和洗衣机实施

12、50%的惩罚 关税。由于美国对对华逆差耿耿于怀, 这还 只是特朗普对华进行 “惩罚” 措施的一部 分。由于中美两国是世界上两个最大的经 济体和贸易体, 美国对华的贸易制裁措施, 将会给全球经济复苏和贸易环境带来负面 预期。在美国坚持 “美国优先” 的自利政策 下, 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经济的最大引擎, 对 全球经济的贡献超过三成。美国对华贸易 战的结果是, 不仅损害中美两国之间的贸易 关系, 也拉低全球经济预期。因此, 美国对 华贸易战是 “损人不利己” 。 本次年会前夕, 世界经济论坛发布了 2018年全球风险报告 , 指出环境问题、 网 络安全、 地缘政治风险等是最受受访者关 注的风险因素。这

13、些风险要素和贸易争端 一起, 将成为导致全球分化和影响全球经 济增长的关键原因。最近, 有11家中央企业80 位领导干部的职务出现集中变 动。据国资委发布的消息, 国资 委提名孙永才为中国中车集团 有限公司总经理人选 , 提名庄 尚标为中国铁道建筑有限公司 总经理人选。孙永才和庄尚标 最终能否获任, 还要通过各自公 司的董事会票决。(相关报道见A13版) 刚刚过去的2017年, 国有企业 “十项 改革” 全面启动。此前由国资委直接任命 的国企总经理, 改由国资委提名, 其任命权 交还给董事会, 正是 “十项改革” 之 “改革授 权经营体制” 的重要环节。提名制在最新 一轮11家央企领导班子调整

14、中作出尝试, 是深化国企改革迈出的重要一步。 国企总经理及经营高管团队成员由任 命改为提名, 包括经营团队选拔方式的调 整与变动, 都引起国内外舆论的高度关切, 各种角度的解读不在少数。世界各国都有 国有企业, 也有中央企业与地方国企之分, 现代企业制度下, 各国央企或地方国企均 采取董事会 (出资方) 行使所有权, 经营团 队负责经营并对董事会负责的两轮驱动治 理模式, 中国也不例外。 外国国企的董事长一般由政府任命, 总 经理等经营高管团队由董事会聘任。中国国 企的董事长由政府 (国资委) 任命, 总经理以 及整个经营班子也由政府任命, 现在国资委 开始尝试提名制。从基本原则、 内容、 人

15、事属 性及选人用人的作用机理看, 提名制和聘任 制没有明显的实质性差别, 但党管干部 党管国企领导干部之察人、 识人、 用人原则, 则为中国所特有。这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有企业制度的核心内容, 也是中国国有企 业制度特有的优势之一。 从国企的治理结构和人事制度看, 必 须注意的是, 不能将党对国企的领导和国 企法人治理结构对立起来, 也不能将党管 干部原则下的任命改提名, 与党加强国企 领导班子建设对立起来。国企总经理由任 命改提名, 绝非放松党管国企领导干部的 原则, 而是为更好落实党管国企领导干部 原则而进行的有益探索。 国企总经理由任命改提名, 同样要对 被提名者进行严格的综合考察,

16、在一定范 围推荐并公示。自2016年起国企党委工 作得到全面强化以来, 国企与国资委的两级党委、 纪委、 行政监察、 会计审计等, 都要 参加对被提名对象的专项考察和综合考 察。相较此前少数地方国企党委工作流于 形式, 纪委工作有名无实, 内外部风控审计 十分松懈的情况, 在失察风险已成倍放大, 失察追责非同小可的现状下, 提名制的本 质就是对提名者在董事会表决前先做一遍 “全面体检” 。这比国外单一的聘任制多设 了一道审查机制。 国企总经理由任命改提名, 不但不会 削弱党管国企领导干部原则, 而且还要结 合中国国情, 对现代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和 现代公司制度进行丰富和创新, 是强化党 管国企领导干部的又一重大举措。鉴于国 企和国资委两级党委、 纪委、 行政监察、 会 计审计等的综合视野比董事会成员更为开 阔, 国企总经理提名制实施过程中进行的 “全面体检” , 还能在相当程度上减轻董事 会成员可能面临的 “失察风险” 。 以公有制为主体, 其他多种所有制经 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是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制度的经济基础和政治基础。截 至2016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