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经典阅读中究竟得到了什么

上传人:艾力 文档编号:36750865 上传时间:2018-04-02 格式:PDF 页数:1 大小:564.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从经典阅读中究竟得到了什么_第1页
第1页 / 共1页
亲,该文档总共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从经典阅读中究竟得到了什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从经典阅读中究竟得到了什么(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父母课堂2016年7月7日星期四10主编: 杨咏梅编辑: 黄文设计: 王萌萌 电话: 010-82296652邮箱: QQ群: 371368053微言(6月2 6日信息时报) 广州白云区的王先生发现自己14岁的 儿子无心学习,不时一个人躲在房间里面不 知道在干什么,查看了儿子的手机,才发现 里面竟然有2 0多部色情淫秽录像。 点评:家长对孩子手机的监管不能放 松。(6月2 9日中国网) 吉林省理科高考裸分第一名刘默涵50 元一本高价售卖“状元笔记” ,受到很多家 长的追捧。一位家长直言: “高考状元 的笔记本,里面肯定有很多精华,我得给孩 子准备一本。 ” 点评:这是买“护身符”呢吗?人家背

2、后的家庭教育经验更该学学。(6月30日重庆商报) 重庆一名 9岁男孩与同学聚餐玩得太 晚,又害怕独自坐公交车回家,便在公路上 走,后来迷了路,被民警发现,却担心遭父 母责骂,拒绝说出父母的名字。 点评:这父母又让孩子怕你又没教给孩 子真本事。(6月30日扬子晚报) 江苏靖江女孩小王,高考分数线超过二 本分数线,却与父母就专业填报起了争执, 最终小王因与父母意见不合,玩起了失踪。 点评:大学是孩子去上,理应尊重孩子 的意见。(7月1日中国青年报) 长春市,一辆公交车上,一位老奶奶带 着7岁半的孙女去补课,女孩趴在座椅上写 作业,毫不被公交车上的喧闹所扰。 点评:能不能别让孩子这么累!(7月4日新

3、浪教育) 美国华盛顿斯波坎市的马丁为了教育 19岁的女儿不在社交网站发“性感”自拍 照,想了一个法子女儿拍一张,他就仿 照原样跟一张。 点评:让孩子“自我觉醒” ,比说教有 用。(7月4日齐鲁晚报) 济南市民张女士为满足上高三的儿子小 睿想提高成绩的想法,花8 万多上高价辅导 班,谁知道高考成绩还不如辅导前,张女士 一怒之下向辅导班讨要全额学费。 点评:与其花高价上辅导班,倒不如想 办法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 ( 江苏省靖江市城北小学鞠锋)一直以来, 始终有一个问题在我 的脑子里盘旋: 从秉持先进教育理念 的美国, 到近年来小步疾行进行教改 的国内, 都不断有相关人士强调经典 阅读对于受教育者的

4、价值、 意义。然 而真正将其中的堂奥阐释到家、 发无 余绪的, 却似乎少见。那么, 我们, 以 及我们的孩子们, 从经典阅读中究竟 能得到什么呢?当然, 这或许是一个永 远无法穷尽答案的问题。从形式到内 容, 从文辞到宏旨; 从世间的万有, 到人 类的极思, 还有未被经典作品发掘呈现 并穷形尽相的么?想作答这样的问题, 无异于自讨苦吃吧?而且, 想必会有人 说, 经典阅读, 读就是了,“读” 就是一 切, 至于一个人能从中获益多少, 要看 个人的禀赋和当时当下每个人所处 的现实环境和心境, 等等。 尽管无解, 我却也始终未能完全 说服自己放弃这一注定徒劳的探寻。 直到中考的日子一天天迫近, 我

5、 家也和北京几万个家有中考生的家 庭一样, 心无旁骛地陪伴孩子做最后 的冲刺。 考前几天, 学校已经停课, 老师 在校答疑, 学生可到校, 也可选择在 家复习。白豆嫌去学校耽误时间, 选 择在家学习。白豆每天头不梳, 脸不 洗, 从早到晚, 埋首于一大堆凌乱的 书本和卷子之间, 不辞辛劳。白豆 说:“妈妈, 我真的不讨厌学习, 可是 我真的讨厌这样学习! ” 我只能一再 地好言宽慰:“快结束了, 就快结束 了。 ” 白豆与小学同学雪, 尽管初中进 了不同的学校, 但始终保持每周的电 话聊天, 逢到假期, 两人必要见面。 紧张枯燥生活中这小小的福利, 在中 考前几周, 孩子们也主动放弃了。在 考

6、前最后一次通话中, 白豆说:“这段 时间我们先别打电话了, 太耽误时 间。等考完了, 我们再痛痛快快地 玩! ” 毕竟同为休戚与共的中考生, 雪 也深明大义, 慨然允诺。 其间, 白豆每当学习到心烦意乱 时, 就神往道:“真想给雪打个电话 啊! ” 我说:“那就打吧。 ” 白豆犹豫半 晌, 终于摇头作罢。 中考从周五开始, 提前一天, 我 向单位请了假。一上午的时间都用 来采买, 并精心设计中考期间的一日三餐。 午休时, 突然接到白豆姥爷的电 话, 说白豆的姥姥体检时查出身体有 异常, 经复查, 被怀疑是结肠癌。老 太太说, 白豆马上中考了, 不让老头 告诉我们一家。中午, 老太太乘他睡 觉时

7、, 独自一人跑到我家附近的一家 医院做CT 放下电话, 我抓起背包就往医院 跑。老妈看见了我, 不禁轻声埋怨 道:“跟他说别告诉你, 这人就是沉不 住气。 ” 我知道, 她在抱怨老爸。 待到在CT 室门口排队等候时, 老妈已经转了话题, 跟我聊起白豆的 中考来。她问了白豆的状态, 中考的 具体时间安排等等, 随后, 又大谈起 自己年轻时种种的应试技巧 (老太太 当年也是学霸一般的人物) , 并很希 望我把这些转达给白豆。 见老人气定神闲, 我绷紧的内 心, 也悄然地松缓下来。 忽然, 走廊的另一端传来一阵凄 厉的哭喊声。楼道里瞬间安静, 我 循声望去, 见一壮硕的中年妇女坐 在不远处的一条长椅

8、上, 左手捏着 张放射性检查的片子, 右手抓着手 机在哭号:“回来吧, 你们快回 来吧!我得癌了! 我爸爸就是得这个 病走的” 这哭声, 把我们从平静遥远的回 忆中一下子拉回到了酷厉的现实。 面对老妈, 我依然无语安慰。 这时, 护士在喊老妈的名字, 终 于轮到老妈做检查了。 我扶起她走向检查室, 在门口, 护士坚决地阻拦住我:“家属在外面 等。 ” 我刚想再跟护士争取, 老妈回过 头来, 道:“出去等吧, 没事。 ” 语气温 和, 却有着不容置疑的坚定。 7 7岁的老人, 凶险、 疾病, 仍要独 自面对只能独自面对。这境遇, 与你是谁, 无关。 此时此刻, 那个萦绕在我脑海里 许久的、 大而

9、无当的问题却似乎一下 子有了答案从经典阅读中, 我们 能得到什么? 眼前的情形, 像极了 老人与海 里那老渔夫圣地亚哥为了保护自己 好不容易捕获的大马林鱼, 而与鲨鱼 殊死拼斗的场景。漆黑的暗夜, 老渔 夫独自一人, 在滔天巨浪中, 与穷凶极恶的鲨鱼群殊死搏斗。没有趁手 的武器, 没有帮手。眼目所及, 只是 浩淼的海和无边的夜, 以及触手可及 的绝望。当他九死一生、 精疲力尽回 到岸边时, 没有我们在众多俗套的电 视剧里常能看到的等待他的鲜花和 掌声, 没有, 有的只是他始终不曾放 弃的大马林鱼的一副鱼骨。 人在漫长的一生中, 总要面对这 样的景况, 不管是疾病、 考试, 或是其 他让我们倍感

10、压力的逆境, 哭号, 于 事无补。我们能从周围环境中获得 的帮助仍然十分有限, 最终, 我们仍 要独自面对。原来, 经典作品早就模 拟并提炼了这样的现实人生, 这或许 是那个庞杂问题的答案之一吧? 把白豆姥姥送回家, 我想起第二 天就要中考的白豆, 立刻脚步匆匆地 赶回家。 一进家门, 见白豆一脸的不豫之 色, 我以为是她学习累了, 劝道:“休 息会儿吧, 明天就考试了, 今天不能 太累。 ” 白豆没有接我的话, 郁郁地道: “妈妈, 我刚才给雪打了个电话” 白豆大概觉得此举有悖之前的 约定, 立刻解释道:“我没打算跟她聊天, 就想用一分钟的时间给雪加油鼓 劲, 结果” “嗯?结果怎么了? ”

11、 白豆的语气里有一种在她来说 鲜有的沉重:“结果, 她说三天前, 她 放弃了中考, 并且已经办好了复读的 手续” 我内心似乎又被重重地撕扯了 一下:“为什么? ” 我失口问道, 立刻, 我便想到了答案。雪这孩子曾经得 过抑郁症, 此时面对中考的巨大压 力, 孩子不堪承受。 许久, 我和白豆相对而坐, 半晌 无话。 此刻, 想着雪, 想着老妈的病, 想着 老人与海 里的老渔夫圣地亚 哥, 想着经典阅读, 面对白豆, 我忽 然有一种不吐不快的强烈冲动。于 是, 我问白豆:“白豆, 你从小到大读 了那么多的书, 其中, 经典阅读占的分 量很重, 现在妈妈问你一个问题 从多年的经典阅读中, 你究竟得到

12、 了什么? ” 白豆瞪大了眼睛, 在此时堆满了 公式和实验、 几何图形的脑子里拼命 搜索和归拢着不成形的、 过往的阅读 经验。接着, 我向她讲述了长久以来我 的疑问, 以及这个下午我的所见、 所 思、 所得。 第二天, 中考大幕正式拉开。第 一个科目是语文。 中午时, 网上开始传出考试真 题, 作文题之一竟然是 阅读实践收 获 。我想, 白豆看见这个题目时, 会 喜出望外吧。 同时, 这也表明, 当前的教育工 作者和管理者已经意识到了经典阅 读对于孩子们具有无可比拟的重大 意义和价值。中考, 很快就会结束, 但孩子们今后的人生, 却无比漫长, 且注定不是一路坦途。 昨天晚上临睡前, 白豆说她有

13、 几本在她看来很有价值的参考书, 准备留给雪, 也许会对她明年的中 考有所帮助。现在我想, 这份书单 可以再增加一些内容, 比如 老人 与海 , 当然还有其他, 让这份馈赠 变得更加充实厚重, 让雪在明年的 今天, 能够自信地走上中考的考 场, 并在这样曲折的经历中, 真实地 长大 祝福所有的孩子! (作者单位: 北京人民广播电台)从经典阅读中究竟得到了什么豆荚下班路上, 遇到一个三四岁的孩 子和妈妈发生冲突, 原因是孩子犯了 错误, 妈妈在教训他。他边哭边扑向 妈妈的怀里, 但妈妈一把将他推开。 这一动作导致孩子的情绪小宇宙爆 发, 瞬间变得焦躁不安大哭大闹, 根 本听不进去妈妈的话我悄悄地

14、 走过去, 告诉妈妈先拥抱他, 等他情 绪稳定时再理论。妈妈无可奈何、 半 信半疑地照做, 孩子开始还挣脱, 但 被抱入怀里那一刻, 开始逐渐温顺、 安静。 记得儿子小时候, 每次犯了错误 被我发现后, 都会略低着头, 偷偷地 拿眼睛瞟我, 然后突然间扑到我怀 里, 搂着我的脖子再让我说话。那一刻他十分乖巧, 我的批评和引导 他全都认可, 下巴伏在我的肩头, 一 边不停地点头, 一边嗯嗯地应答 着。他犯的错误越大, 我的情绪越 激动, 他就会把我搂得越紧。事后 询问, 他说是害怕妈妈生气, 不想看 妈妈生气时的脸, 不敢看妈妈生气 时的眼睛。 无独有偶, 一次看少儿娱乐节 目, 主持人询问几个

15、幼儿园的小朋 友, 如果你犯了错误妈妈会怎么办? 他们立刻回忆起了当时的不悦情景, 好多孩子都嘟着嘴怯怯地回答:“妈 妈会批评。 ”“妈妈会生气。 ”“妈妈会 不给买零食。 ”“妈妈会不喜欢我了。 ” 这时一个小女孩突然伤感地答道:“我想让妈妈亲亲抱抱! ” 主持人一 怔, 笑着追问:“为什么犯了错误还要 亲亲抱抱? ” 孩子回答:“心里难受、 害 怕, 就是想让亲亲抱抱! ” 孩子奶声奶气的一句话瞬间勾 出我的泪水, 一个小女孩向我们表达 了孩子们的心声:“犯了错误, 心里难 受、 害怕, 希望妈妈亲亲抱抱, 以抚平 心中的后悔、 害怕和失落等情绪。 ” 孩 子是幼小的, 他们的心灵更是经不

16、得 风雨, 做父母的需要用一颗柔软的心 来呵护。 作为父母还要积极地看待孩子 的犯错, 用一颗宽容的心去包容。因 为孩子在成长过程中, 神经系统发 育也是逐步完善的, 他们的自我控制能力比较弱, 所以不但会犯错, 而 且会重复犯错。他们是要通过犯错 来积累经验、 获得各种能力的。犯 错是孩子的权利, 也是孩子成长的 资源。著名心理专家李子勋告诉父 母: 犯错, 是孩子的心理需求。 孩子的犯错就像在学习中遇到 难题, 父母需要像解题一样, 帮助孩 子去分析。先看行为动机, 如果动 机是好的, 表扬他, 以降低孩子的焦 虑; 再看方法, 方法正确, 或者部分 正确, 肯定他, 让他知道有些行为是 被认同的; 最后看结果, 看错误是怎 样形成的, 让孩子懂得处事规则。 家长在教育孩子时要了解孩子每个 时期生理和心理上的特征, 然后有针对性地去引导, 才会真正做到呵 护和陪伴。 想起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 林斯基的话:“要像对待荷叶上的露 珠一样, 小心翼翼地保护孩子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