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档立卡精准识别明确靶向脱贫攻坚

上传人:艾力 文档编号:36750763 上传时间:2018-04-02 格式:PDF 页数:1 大小:513.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档立卡精准识别明确靶向脱贫攻坚_第1页
第1页 / 共1页
亲,该文档总共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建档立卡精准识别明确靶向脱贫攻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档立卡精准识别明确靶向脱贫攻坚(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本版主办: 出版部今日责编: 陈飞联系电话: 0931-8159093邮箱: 052016年3月31日星期四甘肃综合新闻建档立卡 精准识别 明确靶向 脱贫攻坚本报记者 杨世智红光村位于安定区高峰乡西南部深山区, 人均 耕地面积4.3亩, 总人口201户714人。 红光村在脱贫攻坚过程中, 因户施策, 实行精 准管理。 通过召开村民代表会议, 对本村精准扶贫 需求情况进行逐一排摸筛选, 列出村级需求清单, 确定建档立卡贫困户28户120人。 对这28户贫困 户, 按照资金、 劳力、 基础、 产业、 技术等不同制约 因素和致贫原因, 进行了逐一排摸筛选, 列出贫 困户需求清单, 建立了脱贫计划进度

2、账、 帮扶措 施办法账、 帮扶责任工作账 “三本账” , 确保落实 贫困户何时脱贫, 扶什么、 怎么扶, 以及谁来扶。 根据年度扶贫项目需求清单, 制定了帮扶计划以 及 “施工图” 和 “进度表” , 实行了挂图作战, 完善了贫困人口分布、 贫困人口致贫原因、 贫困人口进出 动态、 全村脱贫目标任务、 贫困户脱贫目标任务村 级作战 “五张图” 。 红光村还按照省上 “1+17”精准扶贫方案及 市区两级方案要求, 按照水路电房、 输加种养、 教培 文卫、 迁保贷商 “16字经” , 扎实抓好精准脱贫各项 措施落实。 为防止脱贫攻坚工作中出现 “数字脱贫” “被脱贫” 等虚假脱贫现象, 按照省上制

3、定的 “4342” 责任体系, 在农户签字确认的基础上, 严格落实村 党支部书记、 村委会主任、 驻村帮扶工作队的责任。 今年初, 按照贫困村脱贫13项指标、 贫困户脱贫7 项指标, 紧盯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安全住房, 有关部 门严格贫困人口进出识别程序, 对红光村进行了脱 贫验收。 经验收考核, 红光村贫困发生率为0.98%, 达到退出标准。红光村 列出清单抓落实本报记者 杨世智云田镇咀头村是陇西县贫困村之一, 共有4个 村民小组, 总人口351户1503人。2013年底, 全村 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44户604人, 贫困面为40.2%。 2014年全村脱贫7户32人, 返贫2户8人, 建档立 卡

4、贫困人口139户580人, 贫困面为38.6%。2015 年, 对照省上贫困户脱贫7项指标, 通过验收评估, 125户512人符合退出条件, 贫困发生率下降到 4.6%。 咀头村把建档立卡贯穿到精准扶贫、 精准脱贫、 精准管理的全过程, 有效解决了 “扶持谁”“谁来扶” 和 “怎么扶” 的问题。 其中, 为解决 “扶持谁” 问题, 咀 头村严格遵循 “12345” 工作流程, 坚持 “农户申请 入户核查民主评议村 两委 审查两公示一公告” 的程序, 探索制定了农民家庭收入测 算表、 家庭情况核查表、 民主评议票和村民代表到会 签到簿, 在整个建档立卡过程中, 严把入户核查关、 民主评议关、 村

5、 “两委” 审议关、 公示公告关和动态纠 错关五个 “关口” , 切实做到了建档立卡家庭收入测 算准、 家庭情况核查准、 致贫原因分析准、 数据信息 采集准、 扶贫对象识别准。 咀头村围绕平台建设 “八个准” , 村级作战 “五张 图” 和贫困农户 “三本账” 的核心任务, 对挂图作业实 行审核把关责任制, 逐级审核签字, 保证了作战图的 内容真实、 数据准确、 更新及时, 并与大数据管理平 台和到村、 到户信息衔接一致、 互相印证、 互为支撑, 切实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明确的施工图、 任务 书、 时间表, 真正达到用挂图作业的精细化管理, 倒 逼脱贫攻坚任务落实。咀头村 严格程序建档立卡本

6、报记者杨世智临洮县八里铺镇高庙村, 山大沟深, 干旱少雨。 全村共有9个村民小组,328户1321人, 人均耕地 3.5亩, 全部为山旱地。 自精准扶贫工作开展以来, 高庙村严格按照 “12345” 贫困人口进出识别的 “一核二看三比四评 议五公示” 程序,2015年共识别出精准建档立卡贫 困户73户287人, 预脱贫38户161人, 贫困面为 9.84%。 具体工作中, 一是全面摸清贫困底数。 采取 “一看二找三问四定” 的四步入户访视工作法, 即 看住房, 找致贫原因、 找致富门路, 问需求、 问打 算、 问建议, 定帮扶计划、 定脱贫时间、 定帮扶措 施、 定帮扶责任人, 结合开展干部进

7、村入户 “大走访” 等活动, 与贫困户面对面交流, 对所有贫困户 走访调查, 摸清了制约贫困户脱贫的因素。 二是 部门联动审核对象。 在核查农户基本情况的过程 中, 重点核查有公职人员、 经商办企业、 在城区购 买住房和有小车的农户, 严防识别不准。 三是不 断规范挂图作业。 严格按照大数据平台管理八个 准、 村级挂好五张图、 农户填写三本账的 “853” 挂 图作业要求, 精准管理贫困户, 并严格按照收入 测算口径和填写规定, 层层审核把关, 逐级确认 签字, 确保了数据真实、 逻辑合理、 更新及时、 管 理精准。 经过双联行动和精准扶贫, 全村农民人均可支 配收入由2012年底的1897元

8、增长到2015年底的 4212元, 年均增收770元, 增幅达40%, 群众生活 水平明显提升。高庙村 查实情况核准对象本报记者 杨世智临洮县太石镇三益村是扶贫开发重点村。 有6 个村民小组291户1007人, 人均耕地2.5亩。2013 年底, 全村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16户480人, 贫困发 生率为47.6%;2014年脱贫4户20人, 返贫1户4 人;2015年, 全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4820元, 同比 增长18.1%, 预脱贫82户344人;2016年计划脱贫 27户109人。 三益村建立了一套建档立卡识别体系, 制定了 村庄建设规划和产业发展规划 “两个规划” , 大力培 育光伏产业、

9、 设施农业、 经济林果、 畜禽养殖、 药材种 植、 牧草种植、 农村电商、 劳务输转 “八大” 增收产业, 探索推行了资产收益式扶贫、 危房改造扶贫、 合作经 济组织扶贫、 村级集体经济发展 “四种” 精准扶贫新模式, 初步走出了一条符合实际的精准扶贫精准脱 贫新路子。 在 建 档 立 卡 方 面 , 三 益 村 严 格 按 照 省 上 “12345” 贫困人口进出识别程序和县上提出的 “六 个不漏户不漏人” 的工作要求, 对申请纳入建档立卡 的贫困户认真组织开展了入户核查、 民主评议、 公告 公示等工作, 做到扶贫对象识别程序规范、 结果公 正、 群众认可。 同时, 按照全省脱贫攻坚 “85

10、3” 挂图作 业要求, 制作了村级贫困人口分布、 贫困人口致贫原 因、 贫困人口进出动态、 全村脱贫目标任务、 贫困户 脱贫目标任务 “五张图” 和贫困农户脱贫计划、 帮扶 措施、 工作台账 “三本账” , 完整反映了贫困对象识别 纳入、 脱贫退出的全过程, 体现了贫困人口管理的进 出动态变化, 实现了精准扶贫大数据平台建设的 “八 个准” 。三益村 突出特色发展产业本报记者 杨世智中铺镇何家山村地处临洮县深山区, 山大沟 深, 高寒阴冷, 地陡土薄, 自然条件严酷, 住房难、 行路难、 吃水难、 上学难、 看病难、 青壮年娶妻难 是全村面临的主要难题。 全村共有7个村民小组 201户722人

11、,2012年至2013年通过实施易地 扶贫搬迁工程, 整体搬迁至下铺村大昌社, 实现 了搬迁脱贫。 何家山村建档立卡严格按照 “注重一个程序, 突出四个方面” 的方法,2015年识别建档立卡贫困 户18户56人, 预脱贫16户50人, 贫困发生率为 1.6%。 何家山村精准识别做到了 “四个突出” , 即: 突 出致贫原因选准贫困户, 在低收入相同的条件下考虑患有疾病、 残疾人、 无劳动力、 供养大中专学生、 单亲家庭等因素, 优先纳入了建档立卡户; 突出部 门联动筛选贫困户, 在 “12345” 贫困人口进出识别 程序的基础上, 对有营运性车辆、 有商品房、 有财政 供养人员、 有经商办企业

12、人员进行核查, 杜绝 “四 类” 人员进入建档立卡户; 突出责任靠实摸准贫困 户, 结合千名干部大走访活动, 驻村帮扶工作队、 双 联干部对所有贫困户结成对子进行了入户核查, 确 保识别的准确性; 突出挂图作业精准管理贫困户, 在摸准贫困户落实帮扶措施的基础上, 严格按照大 数据平台管理八个准、 村级挂好五张图、 农户填写 三本账的 “853” 挂图作业要求, 精准管理贫困户, 并 严格按照收入测算口径和填写规定, 层层审核把 关, 逐级确认签字, 确保数据真实、 逻辑合理、 更新 及时、 管理精准。何家山村“四个突出” 找准靶心本报记者 马顺龙德吉新村是天祝县实施南阳山片 “下山入川” 生

13、态移民工程中新建的移民安置区, 移民主要来自居 住在海拔2800米左右高深偏远山区的群众, 涉及东 坪、 朵什、 哈溪、 大红沟、 赛什斯、 西大滩、 安远、 松山 等8个乡镇的51个建档立卡贫困村, 现有搬迁安置 移民894户3801人, 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377户 1642人, 占移民群众的43.2%。 天祝县在广泛调研论证的基础上, 对德吉新村 确定了 “设施农牧业+特色林果业” 生产模式, 为每户 搬迁户建成1座养殖暖棚、 补助产业发展资金1.4万 元, 人均耕地达到1.5亩, 组织搬迁群众大力发展设 施农牧业, 已建成养殖暖棚894座2682亩。 为拓宽群众增收致富的渠道, 天祝县通

14、过招商引资, 引进建 设香菇种植企业和蔬菜经营企业, 带动200多户移 民发展种养业, 同时进行旅游开发, 带动搬迁移民发 展旅游产业。 天祝县精准配置扶贫资源, 统一规划建设基础 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 通过整合易地搬迁、 石羊河流 域生态移民、 农村危房改造、 游牧民定居、 生态功能 区补偿、 土地开发整理、 藏区对口帮扶等项目资金, 动员各行业主管部门联动, 参与移民安置区建设。 目 前, 德吉新村基本建成, 共建成大、 中、 小三种套型的 框架结构住宅894套; 同时建成小学、 幼儿园、 村委 会、 卫生室等公共服务设施, 并配套水、 电、 路、 绿化 以及金融、 通讯等辅助设施, 村文

15、化广场及商业门店 正在建设之中。德吉新村 移民搬迁增收致富本报记者 李保荣杨柳村位于靖远县东湾镇南部山区, 总面积34 平方公里, 耕地3100亩, 其中水地2000亩、 旱地 1100亩, 有3个村民小组、519户、2251人, 属建档 立卡贫困村。 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开展以来, 杨柳村按照 “一核二看三比四评议五公示” 的程序开展精准扶 贫建档立卡工作。 杨柳村将群众住房、 财产状况和 生产生活条件反复对比后, 共核定贫困户74户、314 人。2015年计划脱贫25户109人, 全村实现整体脱 贫目标。 去年以来, 县、 镇、 村干部紧紧围绕 “兴产业、 强 基础, 抓培训、 增收入,

16、惠民生、 奔小康” 的思路, 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先锋引领和农业合作社的示范带 头帮扶作用, 有效地带动了群众增收致富。 杨柳村大力发展设施蔬菜产业, 积极培育扶贫 主导产业, 目前全村日光温室达到606座, 年创收 1300万元, 农民人均纯收入由 “十一五” 末的1700 元提高到 “十二五” 末的4500元。 加大劳务输转力 度, 有效增加贫困群众收入。 引导贫困户与村内砖瓦 企业签订帮扶协议, 带动富余劳动力有序转移, 年 输转劳务500人, 其中贫困人口54人, 实现劳务收 入750万元。2015年通过劳务输转已实现10户36 人脱贫。 不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改善群众生活条 件, 先后硬化道路10公里, 衬砌渠道2公里, 新建村 卫生室、 幼儿园各1所, 全村群众安全饮水问题已全 部解决。杨柳村 摸清底数扶贫到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