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 二 单 元教案

上传人:qiuji****ngye 文档编号:36743636 上传时间:2018-04-01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9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 二 单 元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 二 单 元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 二 单 元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 二 单 元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 二 单 元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 二 单 元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 二 单 元教案(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第 二二 单单 元元单元教材单元教材分析分析:环境保护是 21 世纪人类面临的重大问题之一。本组教材围绕“爱护周围环境“这个 专题进行编排。要通过本单元教学,增强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为保护环境作出自己的 努力。在一年级下册第三组安排了“保护环境“,二年级上册第七组安排了“保护环境、 爱护动物“的专题。与以往专题不同的是,本组教学内容安排了一次综合性学习活动。 围绕“环境保护“这个专题,本组教材将导语、课文、课后练习、语文园地以及综合性学 习等相关内容以整合的方式编排在一起。其中,“调查周围环境“的综合性学习安排在第 5 课翠鸟之后,提示学生此次活动要求调查的内容、所选择的组织和调查方式;在

2、一个小村庄的故事之后,提示学生交流开展活动的方式,整理调查材料,做好展示 和交流的准备。本组的四篇课文中,翠鸟燕子专列讲述的是人与动物之间的故 事,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路旁的橡树反映了人们对待植物的不同态度以及由此引 发的思考。前三篇属于精读课文,最后一篇是略读课文。本组的导语提醒学生“留心周 围的环境,再想想,为了保护周围的环境,我们能做些什么“;四篇课文从不同的角度、 不同的侧面,以具体生动的实例引导学生去感受保护环境的重要以及他人为保护环境所 作出的努力,使其在内心深处、在情感态度价值观层面有所触动和感悟;顺着这个情感 发展主线,教材在课文后面安排学生去亲身调查、开展以“调查周围环境“为主题

3、的综合 性学习;“语文园地“中,教材在学生开展的调查活动基础上,进行更深层次的拓展和延 伸,引导学生围绕专题和此次活动,开展口语交际、习作和展示等学习活动。 教学目标:1、认识本组“秆、绣、赤“等 31 个生字,会写“翠、衬、衫“等 40 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能够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含义深刻的词语和句子,并体会其表达效果。 4、通过学习掌握一定的写作顺序。 5、主动积累好词佳句,学习一些观察方法和表达方法。 6、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资料收集归类的能力。 7、通过综合性学习让学生体会保护环境、爱护动植物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 1、能够联系上下文和生活

4、实际,理解含义深刻的词语和句子,并体会其表达效果。 2、主动积累好词佳句,学习一些观察方法和表达方法。 3、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资料收集归类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教学本组课文,重点是引导学生在有感情朗读和默读的基础上,学会用对比、联系上下 文的方法领会关键词句的含义,理解文章所蕴涵的道理。通过综合性学习让学生体会保护 环境、爱护动植物的重要性。 三、教学方法: 1、自主识字,灵活运用。首先通过前置性小研究来加强学生预习,独立识字。为了实现教 学目标、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我们要随机适当调整预习的要求,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 对比,规范学生的字。如指导“秆、腹、衬”等属于左右结构的字,引导学生观察其

5、特点, 课前一定要检查学生前置性小研究情况,对学生预习情况有一个大致了解。 2、层层深入,拓展延伸。首先在单元大感受中,引导学生阅读导读内容,针对“人们对待 动植物的看法有什么不同”这句话,谈谈自己的了解。然后引导学生快速浏览本组的四篇文章,说说每篇文章都写了什么事,是从什么角度写的,从而对本组教材有整体的了解。 再通过整合课文教学领悟关键词句的方法学习课文。在此过程中鼓励学生收集本组教材的 相关资料,在交流和汇报中,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为学生的阅读理解做铺垫。 3、综合性学习。在单元大感受课中就依据单元主题把综合性学习的材料收集工作布置下去, 在课文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完善,在小组内进行资料的

6、归类整理,最后以汇报的形式在全班 进行展示。 学情分析:本单元课时安排与备课人教学主题 教学课时 教案设计人单元大感受课 2 课时 倪爱华单元整合教学(生字部分) 2 课时 苗金莲单元整合教学(写作顺序部 分)2 课时 程卫星单元整合教学(重点词句的 理解部分)2 课时 祁 艳综合性学习教学 2 课时 魏春华语文园地二 1 课时 岳 娟习作教学 3 课时魏春华单单 元元 大大 感感 受受教学目的: 知识与技能:1、初步尝试自主学习本单元的生字,读准字音即可。能正确读写本单元要求掌握的词语。 2、引导学生初读课文,对单元课文内容有一个大致的了解。过程与方法:1、在小组合作、交流汇报中学习本单元的

7、生字与词语。2、通过展示单元主题相关新闻、故事、视频资料等让学生感受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展示单元主题相关新闻、故事、视频资料等让学生感受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初读课文,在读中与交流中充分利用各种方法,让学生感受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教学课时:2 课时 前置性作业: 1、用心读读本组课文,挑战一下自己,看看你能自主认识和会写几个生字。 2、把课文中你认为写得好的的句子划下来,并在旁边写下自己的理由。 3、收集关于环境方面的资料。(新闻、故事、视频、图片,可选其一)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1、初读课文,大致了解本组课文内容。2、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尝试自主学

8、习本单元的生字。 教学过程: 1、激趣导入:孩子们,我们在第一单元的学习中领略了大自然的美,可同学们知道吗?我们身边的许 多自然之美正在慢慢的减少,保护环境爱护大自然刻不容缓。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以“爱 护周围环境”为主题的第三单元的课文,现在让我们快快来读读吧! 2、总体感知:1、 自由朗读本单元的课文,体会环境保护的重要性。2、 四人小组交流、自主交流本单元生字、词语。(2)、出示词语让学生读。(自由读、开火车读) (教学思路:让学生在之前前置性作业的基础上,再次通过小组交流学习巩固本组生字, 这对学生的生字掌握大有好处。)(3)、说说你最喜欢哪篇课文?3、读课文,把你认为每课写的优美的语句

9、划下来,并说说自己喜欢的理由。(1)、同桌之间分享。 (2)、全班指名分享。 (教学理念:在大感受教学中,引导学生学习课文的同时,充分调动学生小组合作意识。 重点指导学生开展好综合性学习活动,激发学生探索的兴趣和求知的欲望。)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通过展示单元主题相关新闻、故事、视频资料等让学生感受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2、在小组内交流综合性活动的课前收集资料的合理分工。 教学过程: 一、导入:1、同学们,老师今天带来了一首小诗,愿意听老师读读吗?(师配乐朗诵)地球你好吗当天空不再是蓝色,小鸟不会飞翔当江河不再有清澈,鱼儿也离开家乡当空气不再是清新,花朵也失去芬芳当乌云遮住了太阳,世界将黑暗无

10、光当冰山渐渐地融化,地球是一片汪洋当大地干枯了村庄,眼睛也失去渴望当城市川流不息的车从此没有一点安详当童话失去了森林,仙女也丢了魔棒2、老师读了,能谈谈你们的感受吗?(生自由谈)3、同学们,众所周知,地球是生命的摇篮,是人类共同的母亲。然而今天的地球却已是满 目疮痍。地球的出路何在?人类的出路何在?面对日益破坏的自然生态环境,我们又能做 些什么?今天,我们就结合本单元的课文聊一聊这些话题。(1)、翠鸟大家喜欢翠鸟吗?(喜欢)是啊,那机灵而又美丽的翠鸟让我们感受 到了大自然的美好。【板书提炼词:美好】(2)、燕子专列和路旁的橡树两篇课文展示了人们为保护动植物而采取的行动, 他们的做法深深地打动着

11、我们。【板书提炼词:行动】(3)、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这篇课文为那种只顾眼前利益而不惜破坏环境的行为敲 响了警钟,给了我们深刻的警示。【板书提炼词:警示】4、教师出示有关环境污染和环境保护方面的视频、新闻、故事、图片,让学生感受保护环 境刻不容缓。5、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课前收集的关于环境方面的资料。二、布置综合性学习的任务。1、同学们,你了解家乡的环境吗?花草树木是增添了还是减少了?人们为保护环境做了哪 些事情?让我们开展一次调查周围环境的活动吧!2、活动策划:以自由结合组成合作小组,交流讨论展开活动的方式和内容,在进行合理化 分工。第二单元第二单元 字词教学(一课时)字词教学(一课时)备课人:苗金

12、莲课时目标1、会认本单元的 20 生字和新词,并能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词义。2、能正确书写本单元要求会写的 21 个生字和新词。3、在会读会写生字、新词的基础上,更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教学过程:一、学习生字1、出示生词认读。 小组内互读互教 全班展示赛读课件出示课文中含生字较多的片段,指名读、小组展示读2、出示生字认读,自主记忆字形,交流识字方法、组词。二、指导书写1、出示生字认读,组词。2、自主记忆字形,提出难写的字。引导学生观察发现生字结构上的特点,如:“欧、洲、瑞、舒、殊、骤、涉、踏、救” 都属于左右结构,“启、疲、载”都属于半包围结构。3、指导书写。提醒:“舒”不要将“予”写成“矛”;

13、“涉”的右半部分“步”不要多写一点;注意 “载”的笔顺。4、书写、抄词语。1、引导学生观察发现生字结构上的特点,如:“欧、洲、瑞、舒、 殊、骤、涉、踏、救”都属于左右结构,“启、疲、载”都属于半包围结构。 三、读课文,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词义。1、指名读课文,根据实际进一步指导读流利。2、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交流“骤降、濒临、呼吁、跋涉、饥寒交迫”等词的词义。3、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自己的感第二单元写作顺序教时备课人:陈卫星课时目标: 1、初步了解顺叙、插叙、倒叙的写作方法,通过读文大致理清文章的顺序。 2、 读文引入:自由快速浏览课文,回顾三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学生汇报,师生

14、一起概括、补充。 1、再次默读课文,边读边想,三篇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你有什么发现? 1、学生自由读书,边读边想, 2、小组内交流自己的看法,互相纠正、补充。3、全班交流。 归纳:(1)燕子专列先写了人们在车站准备用火车运送燕子,接着解 释运送燕子得原因,最后写了运送燕子的火车开动了。 (2)一个小山村的故事先写小山村的位置和周围的美景,再写了人们 用手中的斧子砍下一棵棵树木,过上不错的日子,最后写一场洪水把小山村卷 走了。 (3)路旁的橡树先写了工人在修路时遇到了一棵古橡树。经过工人和 建筑师的精心设计,保住了这棵橡树,又完成了任务,最后橡树成了一道美丽 的风景。 4、教师引到讨论:你发

15、现三篇文章在叙述顺序上有什么不同? 5、归纳:燕子专列的顺序我们叫插叙,一个小山村的故事路旁的橡 树是顺叙。a、“顺叙”也称正叙,叙述的手法之一。顺叙就是按照事件发生、发展的 时间先后顺序来进行叙述的方法。作用:使叙述的事件由头到尾,次序井然, 文气自然贯通,文章显得条理清楚。 一般来说,叙事性记叙文常用顺叙法来叙 述。 b、“倒叙”根据表达的需要,把事件的结局或某个最重要、最突出的片断 提到文章的前边,然后再从事件的开头按事情原来的发展顺序进行叙述的方法。 作用:能增强文章的生动性,使文章产生悬念,更能引人入胜,同时也可以避 免叙述的平铺直叙和结构的单调。 C、“插叙”是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

16、中,为了帮助展开情节或刻画人物, 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插入一段与主要情节相关的内容的叙述方法。作用:对 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作必要的铺垫、照应、补充,使情节更完整,结构更严密, 内容更充实。衬托中心人物,丰富情节、深化文章主题。 插叙的内容必须建立 在顺叙的基础上,是文章内容的有效补充;插叙的内容必须为表达文章的中心 服务,不可画蛇添足,节外生枝;插叙的前后要用恰当的语言进行过渡,使文 章内容衔接自然、连贯。补叙的作用:在叙事之后再补充叙述事件的结果等内容。补叙只对情节中 的人、事件作必要的补充说明。 提示:插叙写的是相关的两件事,而倒叙和补叙都是同一件事。 6、课件出示有关记叙顺序的知识,引导学生初步了解。 (设计意图:通过再次回顾课文顺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