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三年级第七单元备课

上传人:qiuji****ngye 文档编号:36743633 上传时间:2018-04-01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15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三年级第七单元备课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人教版三年级第七单元备课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人教版三年级第七单元备课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人教版三年级第七单元备课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人教版三年级第七单元备课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三年级第七单元备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三年级第七单元备课(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学 科科 备备 课课 教教 案案( 20132013 20142014 学年度第学年度第 学期)学期)学科学科 语文语文 单元单元 第七单元第七单元 主备主备 张馨月张馨月 复备复备 固阳县光明小学固阳县光明小学2013.9.12013.9.1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集体备课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集体备课一、教材分析一、教材分析本组课文讲述了:我们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对于这些问题我们通常是想的不一样的,当然想法不一样,做法难免会有差异,最后的结果更是不尽相同。本组课文讲述了几个生动有趣的故事,这些故事告诉我们怎样看问题,怎样想问题。本组的 4 篇课文,其中三篇精读,

2、矛和盾的集合 、 科里亚的木匣 、陶罐和铁罐 ;一篇略读狮子和鹿 。本组课文以启发学生怎样发现问题再去解决问题,在单元导读中有所体现,在矛和盾的集合中通过对发明家勤于思考善于实践品质的学习,懂得:“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是胜利者”的含义;而科里亚的木匣中能够懂得一切事物都在变化的道理。 陶罐和铁罐中体会铁罐的傲慢无理和陶罐的谦虚克制,懂得: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略读课文狮子和鹿理解鹿对自己的角和腿的不同故事。二、教学目标二、教学目标:1、会认 19 个字,会写 41 个字。正确读写两篇精读课文中 30 组词语,积累好词佳句。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

3、内容。3、了解课文的所蕴含的哲理,用事实说明道理,正确看待人和物。三、教学重、难点三、教学重、难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体会课文所蕴含的哲理。2、让学生懂得周围一切都在变化,养成学会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好习惯。3、学会从事件的过程与结果的练习中领悟寓意。四、课时安排:四、课时安排:矛和盾的集合 2 课时科里亚的木匣 2 课时陶罐和铁罐 2 课时狮子和鹿 1 课时语文园地二 口语交际 1习作 2其他 25 课时五、教学建议五、教学建议:1、引导学生读懂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象,充分结合故事蕴含的哲理联系到自己的实践经验。2、课文的语言生动有趣,适应于朗读的训练,引导学生有感情的朗

4、读,了解课文中的大意,体会故事所蕴含的道理,在理解、朗读、背诵中,积累语言。3、本组教材各部分都是有趣的故事展开的,教学中要使各部分相互关连,紧密配合。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对故事蕴含的道理进行掌握。光明小学教师学科备课教案备课时间单元第七单元第七单元课时第一、二课时第一、二课时课题矛和盾的集合矛和盾的集合课型精读精读授课时间三维目标认识“矛、盾”等 6 个生字。会写“矛、盾”等 14 个字。能正确读写“集合、招架”等 16 个词语。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摘抄课文中你认为用得好的词语。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发明家勤于思考、关于实践的品质,懂得“谁善于把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

5、胜利者”这句话的含义。初步了解用事实说明道理的表达方法。教学重点、 难点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了解发明家是怎样发明坦克的,即把盾的自卫和矛的进攻的优点合二为一的过程。教学难点理解、体会由坦克的发明引发的道理。教学程序和内容方法或手段学生活动第一课时第一课时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出示矛和盾的图片:你知道哪个是“矛”? 哪个是“盾”吗?(矛:古代一种兵器。长形,尖头, 安上木质的长柄,作战时用于直刺。矛在商周时用青 铜制成,汉代多用铁制成的矛。盾:盾牌,古代作战时挡御刀箭等的武器。 )矛和盾是两种相对峙的武器,如果把它们 集合在一起,结果会怎么样呢?出示课题,齐读:矛 和盾的集合。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6、学生轻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开火车组词读生字和词语。指读课文,读后评议纠正错误。 三、理清思路1、自己把课文再默读一遍,想一想:课文讲了 一件什么事呢?2、课文应该如何划分层次? 四、指导写字认读要求会写的 14 个字。重点指导 7 年左右结构的字。持 般 攻 炮 坦 战 神学生写字,教师巡视,及时评议。第二课时第二课时一、读文质疑。 1、自读课文,你能提出了哪些问题?发明家是怎样把矛和盾的优点集合在一 起发明坦克的?“是的,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 谁就会是胜利者”这句话给你什么启发? 2、这节课我们就来讨论这两个问题。 二、学生讨论,交流感悟学生自己先带着第一个问题自主阅读课

7、文, 可以适当作点批注。小组内交流。要求每一个同学都发言,并且推荐一名同 学代表小组发言。全班交流。每一组派一名代表发言,其他组员可以补 充。学生在交流过程中,教师应相机请学生朗读有关 内容。感情朗读课文第一至五自然段。学生自己先带着第二个问题自主阅读课文, 可以适当作点批注。小组讨论。集体汇报交流,读课文。你还能用别的例子来说明这句话吗?组织学生交流自己的事例或课前搜集到的事 例,加深对这句话的理解。 三、学习写法课文用了怎样的表达方法?自由读文说一说。用事实说明道理的表达方法四、实践活动摘抄你认为课文中用得好的词语。板书设计教后小记注:复备要求用红笔直接修改,教后小记也用红笔书写。 光明小

8、学教师学科备课教案备课时间单元第七单元第七单元课时第一课时第一课时课题科里亚的木匣科里亚的木匣课型精读精读授课时间三维目标1、会认3个生字,会写13个字,能正确读写“冰鞋、斧头”等词语。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3、能读懂课文内容,了解科利亚是怎样埋木匣、挖木匣的,感悟时间在变化,人在变化,周围的一切都在变化的道理。初步学习用发展的饿眼光看待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4、学习通过生活中的饿一件事情说明一个道理的表达方法。教学重点、 难点教学重点:教学重点:1让学生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懂得作者感悟到的时间在变化,人在变化,周围的一切都在变化的道理。初步学习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2学习

9、通过生活中的一件事情说明一个道理的表达方法。教学难点:教学难点:学习通过生活中的一件事情说明一个道理的表达方法。教学程序和内容方法或手段学生活动一、谈话激趣,揭题导入一、谈话激趣,揭题导入 1谈话激趣:生活也是我们的老师,只要我们留心, 我们会发现生活中也蕴含这很多道理,给我们以启示。 在前苏联卫国战争时期,有个叫科利亚的孩子就从生 活中明白一个道理。让我们一起走进科利亚的生活, 也来学学这个道理吧! 2揭题导入:板书课题 解词:木匣(木盒)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1卡片抽读生字,正音。2读词:挖坑、冰鞋、斧头、小手锯、免得、屋子、 抢走、难过、当初、管用、敌人、台

10、阶、懂得 3指名读文,检查正音情况,要求读的正确、流利。 4、引导学生提出不理解的字词,教师指导全班讨论解 决。 躲避:躲藏逃避 难过:心情不愉快 当初:当时 台 阶:楼梯 三、再读课文,感悟大意,理清思路三、再读课文,感悟大意,理清思路 1轻声自读课文,想想课文围绕木匣写了些什么? 2讨论交流:课文围绕木匣写了些什么,让学生畅所 欲言,教师适时点拨补充:科利亚再战争开始时,刚 学会数数,把木匣埋在离家门口十步远的地方。四年 后他回到家但在离家门口十步远的地方没挖到木匣。 后来经过思考,最后在离家门口五步远的地方挖到木 匣,他从中受到了启发! 3板书理出文章写作顺序。 埋木匣(四年后) 挖木匣

11、(没挖到挖到)受启 发 师导:作者先写四年前怎样买木匣。再写四年后怎样 挖木匣,从四年前写到四年后这叫顺序?(时间顺序)四、讲读第四、讲读第13节,了解木匣的经过节,了解木匣的经过 1默读课文第13节,用波浪线找出科利亚买木匣的 语句,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2汇报所找到的句子。 3说说你从中读懂了什么?教师相机点拨。 学生 A:科利亚的木匣里装有各种各样好玩的东西。 学生 B:科利亚很喜欢小玩意儿,他很天真可爱。 学生 C:我读懂了科利亚师怎么埋木匣的。 师导:用“ ”画出埋木匣的动词(放、盖、踩、撒)这 么做看出他做事有什么特点?(细心,想得周到) 学生 D:我读懂了科利亚埋木匣得位置是在里家

12、门口 十步 远的地方。 师导:他为什么用熟步子的方法埋呢?(受到妈妈埋 东西 的启示) 从这里你又读懂了什么?(善模仿,爱动脑,喜欢自 己的 事自己做) 4示意图:科利亚的房子及科利亚埋木匣的位置,指 名一学生上台画示意图并作口头说明。 5指导学生带着想象朗读课文。 五、小结五、小结 四年前天真的小科利亚学着妈妈的样子,在离家门口 十步远的地方埋下木匣。四年后,小科利亚能否像当 初埋木匣那么顺利地挖出木匣呢?从中受到什么启发 呢?下节课继续学习。 六、布置作业六、布置作业1写生字 2抄词语板书设计教后小记注:复备要求用红笔直接修改,教后小记也用红笔书写。 光明小学教师学科备课教案备课时间单元第

13、七单元第七单元课时第二课时第二课时课题科里亚的木匣科里亚的木匣课型精读精读授课时间三维目标1、能读懂课文内容,了解科利亚是怎样埋木匣、挖木匣的,感悟时间在变化,人在变化,周围的一切都在变化的道理。初步学习用发展的饿眼光看待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2、学习通过生活中的饿一件事情说明一个道理的表达方法。教学重点、 难点学习通过生活中的一件事情说明一个道理的表达方法。教学程序和内容方法或手段学生活动一、复习导入一、复习导入 1课文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埋木匣、 挖木匣、得到启示) 2指名上台画图,说说科利亚是怎样埋下木匣子的? 二、读中求悟,学习二、读中求悟,学习412节节 1自由读文,说

14、说你读懂了什么?(允许讨论交流) 2学生汇报:读懂了什么。 生 A:我读懂了科利亚回来时已经大四岁。 生 B:我知道他们回到村里时,发现屋里的东西被法 西斯 抢走了,但以前留下的箱子和匣子都还在。生 C:妈妈量了三十步,挖出了以前埋下的箱子。生 D:我明白了科利亚起先挖不到木匣子时因为他长 大了,步子也变大了,当初的十步,现在只要五步。生 E:我觉得科利亚很聪明。 注意点:当出现类似生 D 的回答时,教师可让他上台 借助木匣的图,示意说明。 3.教师小结:大家讨论得很热烈,科利亚经过动脑认识 到挖不到木匣的原因是自己长大了,按原来的步子找 不到木匣。 4大家来读一读课文,说一说该怎么读。 生

15、A:要体现科利亚起先挖不到时很着急,找到原因 时开心的样子。 生 B:要读出科利亚突然想通时的惊喜。 5全班齐读,指导朗读。 三、借助朗读,理解第借助朗读,理解第13节节 1齐读第13节,引导读出高兴的语气。 2交流汇报:帮科利亚把懂得的道理解释给全班同学 听。 生 A:科利亚懂得了世界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3鼓励学生寻找身边的例子:我们周围有什么在起变 化呢?我们应该怎么去面对这些变化呢? 4师小结:这篇课文告诉我们周围的一切都讲发生变 化,遇事要勤动脑、多思考,不能用一成不变的眼光 去看新事物。可见,科利亚真是一个的孩子。 (机智、 勇敢、爱动脑) 5指导朗读。 四作业作业 尝试着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板书设计利亚的木匣埋木匣 挖木匣得启示 (十步) (五步) (都在变化)教后小记注:复备要求用红笔直接修改,教后小记也用红笔书写。 光明小学教师学科备课教案备课时间单元第七单元第七单元课时第一课时第一课时课题陶罐和铁罐陶罐和铁罐课型精读精读授课时间三维目标1.读通课文,认识“陶、懦”等几个生字,会写“陶、谦”等 6个生字。了解课文大意。2.学习课文 19 自然段,体会铁罐的骄傲无理和陶罐的谦虚克制。3.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9 自然段,学会从不同的语言体会不同角色的人物情感,知道不能用自己的长处和别人的短处去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