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高考历史考点背诵总结(必修一)4

上传人:qiuji****ngye 文档编号:36741638 上传时间:2018-04-0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6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高考历史考点背诵总结(必修一)4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4高考历史考点背诵总结(必修一)4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4高考历史考点背诵总结(必修一)4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14高考历史考点背诵总结(必修一)4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14高考历史考点背诵总结(必修一)4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4高考历史考点背诵总结(必修一)4》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4高考历史考点背诵总结(必修一)4(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2014 高考历史考点背诵总结(必修一)高考历史考点背诵总结(必修一)考点 21 五四运动(1)导火线:巴黎和会上中国收回国家主权的正当要求遭无理拒绝。(2)过程:1919.5.4-6 月初,中心北京,主力学生,口号“外争国权,内惩国贼“。1919.6 初开始,中心上海,主力工人。(3)初步成果:北洋军阀政府被迫释放被捕学生,罢免亲日卖国贼的职务,中国外交代表团拒绝在和约上签字。(4)性质意义:五四运动是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它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考点 22 中共的“一大“和“二大“(1)中国共产党“一大“,1921 年 7 月 23 日在上海召开。A 主要内容:大会规定党

2、的任务是推翻资产阶级,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消灭阶级差别,实现共产主义。会议确定党的中心任务是领导工人运动。B 意义: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2)中国共产党“二大“ 制定民主革命纲领时间:1922 年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 主要内容:党的最高纲领是实现共产主义;最低纲领即民主革命纲领是打倒军阀,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意义:制定了中国近代以来第一个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考点 23 国民大革命 a(1)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1924 年初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标志着国共合作的实现和革命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国民革命运动由此兴起。(2)国民革命运动的

3、高潮:北伐战争的顺利进军。1926 年 7 月,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 1927 年初,占领南京、上海。(3)国民革命运动的失败及原因:1927 年蒋介石和汪精卫分别制造了四一二政变和七一五政变国民革命失败。国民革命的失败是由于国民党右派背叛革命;中国共产党处于幼年时期,犯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放弃对革命和武装的领导权。(3)国民革命运动的意义:国民革命运动动摇了北洋军阀的统治,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考点 24 南昌起义时间及领导者:1927 年 8 月 1 日,周恩来、贺龙等率领革命军在南昌起义。意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考点 25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和建设1927

4、年秋,毛泽东发动秋收起义。10 月,毛泽东率领工农革命军来到井冈山地区,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在革命根据地,中国共产党开展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制度的土地革命。土地革命使广大贫雇农政治上翻了身、经济上分到土地,生活上有的保障。为了保卫胜利果实,他们积极参军作战,努力发展生产。1931 年冬,在江西瑞金宣布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考点 26 红军长征(1)长征原因:博古、李德等人执行王明“左“倾教条主义路线致使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被迫实行战略转移。(2)长征过程:1934 年 10 月,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开始长征,1935 年 10 月,中央红军同在陕

5、北的红军胜利会师,1936 年 10 月,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会师,长征胜利结束。(3)长征意义:红军长征粉碎了国民党“围剿“红军、扼杀中国革命的企图,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红军长征途中中国共产党宣传了自己的政治主张,播下了革命的火种。考点 27 遵义会议(1)召开:1935.1 中共中央在遵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2)意义: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在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这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和政策问题,妥善处理了党内长期存在的矛盾和分歧,是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标志。考点 28

6、挺进大别山1947 年 6 月,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渡过黄河,千里跃进大别山,揭开了战略反攻序幕。考点 29 三大战役1948 年 9 月至 1949 年 1 月,人民解放军发动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 150 多万人,基本上消灭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2考点 30 中共七届二中全会(1)时间地点:1949 年 3 月,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在河北平山县西柏坡召开。(2)内容:党的工作必须由乡村转移到城市,以恢复和发展生产为一切工作的中心。报告确定了全国胜利后中国共产党在政治、经济、外交方面的基本政策,以及中国从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从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到社会主

7、义社会的总任务。考点 31 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意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结束了一百多年来帝国主义奴役中华民族的历史。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当家做主,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建立起一个统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新民主主义国家,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对比,有力地推动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增强了世界和平力量。四、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考试 32、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1)成立:1949 年 9 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北平召开,毛泽东当选主席。大会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

8、纲领具有临时宪法的性质。会议决定改北平为新中国的首都,以五星红旗为国旗,以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采用公元纪年。(2)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进入了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新时期,是继俄国十月革命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之后世界历史上最重大的事件。考点 33 建国初民主政治建设人民代表大会制度:1954 年 9 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标志着中国人民政治生活进一步民主化,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会议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体现了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两大原则,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为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和健全社会主义发展奠定初步基础。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

9、协商制度:1949 年举行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初步建立了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1954 年,一届全国人大召开后,人民政协的主要职能是政治协商和民主监督;1956 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中共提出与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发展到一个新阶段。1982 年中共十二大确立了中共与各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使具有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进一步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新中国成立后,党和人民政府实行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发展繁荣的原则民族区域自治成为中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

10、制度,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愿望,是各民族平等联合,团结在祖国大家庭内,共同建设社会主义最恰当的制度。考点 34 新时期的民主与法制建设1978 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法制建设方针,此后为刘少奇案平反;1982 年,通过了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 ,进一步加强和扩大基层民主,推进农村的民主制度建设。建立村民民主自制制度1984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更明确规定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中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1999 年,九届全国人大把依法治国,建立社会主义法制国家写进宪法,使中国的民主法制建设达

11、到新的高度,成为中国法制建设的里程碑。考点 35“一国两制“的理论与实践1979 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 ,发出海峡两岸和平统一的呼吁。20 世纪 80 年代初,邓小平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1984 年,六届人大二次会议通过。“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首先在解决香港问题上得到成功的运用。1982 年,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访问中国,邓小平就香港前途问题与他进行了会谈1984 年中英两国签署了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1987 年中葡两国签署了关于澳门问题的联合声明。1997 年 7 月 1 日,香港回归。1999 年12 月 20 日,澳门回归。台湾成立海基会、祖国大陆成立海协

12、会。双方达成了“九二共识“。1995 年初,江泽民就现阶段进一步发展两岸关系,推进和平进程提出八项主张。五、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考点 36 新中国建立初期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主要内容包括“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 。新中国成立仅一年,就同苏联等 17 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迎来了第一次建交高潮。最早同中国建交的是苏联。新中国建立初期,最突出的外交成就是中苏建交和毛泽东、周恩来访问苏联并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953 年,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第一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为开创中国外交新局面奠定了基础,成

13、为处理国与国之间相互关系、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31954 年在日内瓦举行会议,这是新中国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加的重要会议。1955 年,亚非首脑在印尼的万隆会议。这是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会议,周恩来代表中国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再次阐述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考点 37 20 世纪 70 年代中国的外交成就1971 年 10 月,联合国第 26 届大会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席位。中美关系正常化的进程:1971 年,美国乒乓球队访华,打开了中美人民友好交往的大门。1972 年 2 月,尼克松访华,在上海签订了中美联合公报 。1978 年,中美两国发表了中美建

14、交公报 ,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是惟一合法政府,接受了中国提出的中美建交三原则。1979 年,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两国关系从此走向正常化。中美建交后,1979 年春邓小平副总理访问美国,这是中国领导人第一次访美。1972 年秋,日本首相田中角荣应周恩来总理的邀请访华,双方签订了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声明。1978 年,中日双方缔结中日和平友好条约。考试 38 改革开发以来我国的外交活动29 世纪 80 年代开始,中国的独立自主外交政策具体表现为不结盟政策。中法两国建立了全面伙伴关系;1998 年,亚欧会议“中国-欧盟“领导人会晤,就建立面向 21 世纪的长期稳定的建设性伙伴关系达成共识。2001

15、 年由中国领导创立的“上海合作组织“,标志着一个以互信求安全、以互利求合作的新型区域合作组织的诞生。这是新中国外交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成果。2001 年,由中国倡导签署了打击恐怖主义、分裂主义和极端主义上海公约 ,为联合打击着三股势力奠定了法律基础。2003 年,举行了首次联合反恐军事演习。六、古代希腊和罗马的政治制度考点 39 古希腊的民主政治希腊地理环境与城邦制度对希腊文明的影响 这是古希腊民主政治产生的深刻的背景。伯里克利时代民主政治的主要内容 公民大会是城邦的最高权力机构。五百人会议处理公民大会闭会期间的日常事务,召集公民大会。陪审法庭是最高法院兼最高司法与监察机关,从男性公民中选举产

16、生,十将军委员会统帅军队,参与政治。十将军在公民大会上通过举手的方式选出,首席将军执掌军政大权。雅典民主政治对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意义。考点 40 罗马法(1)罗马法的主要内容:公民法基本上属于罗马及其公民的法律。它包括元老院法令、元首命令、大法官告示,及一些具有法律效力的习惯法。万民法是罗马帝国统治范围内的国际法,适用于帝国境内各民族以及外邦自由民,它主要调整财产关系,规定奴隶制和私有财产权神圣不可侵犯。罗马法的核心之一是承认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可以购买奴隶,保护除奴隶以外自由民的权利,提倡自由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2)作用。罗马法的制定和实施是为了维系和稳定罗马帝国统治。罗马法为皇帝和元老院的权力提供了法律依据,稳定了社会秩序;它维护奴隶制度,保护统治阶级的政治和经济利益;罗马法内容丰富,体系完善,是影响广泛而深远的古代法律体系。它是欧洲历史上最早的一套比较完备的法律体系。罗马法是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