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六年级语文期中测试质量分析

上传人:qiuji****ngye 文档编号:36741339 上传时间:2018-04-01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六年级语文期中测试质量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六年级语文期中测试质量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六年级语文期中测试质量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六年级语文期中测试质量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六年级语文期中测试质量分析(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42015 学年度第一学期六年级语文期中测试质量分析学年度第一学期六年级语文期中测试质量分析 一、试卷评价该语文试卷密度大,内容丰富,思想性强,试题主要以教材为载体、 立足基础、适当增加了难度,体现出灵活性、综合性。既吸取了传统 的教学经验,又不断创新,与当前的小学毕业班教学新潮紧密接轨, 能够帮助我们毕业班教师更准确、更深刻地把握、理解教材,更方便 学生进行自我检测,巩固所学知识。二、成绩统计(统计表略)本年级共有 7 个班,509 个学生,高分 14 人,高分率 2.8%,优秀 人数 120 人,优秀率 23.5%,及格人数 367 人,及格率 72.5%,低分 人数 9 人,低分控

2、制率 1.76%,总平均分 66.87 分,总优秀率 66.29%,本次 测试,7 个班之间差距不是很大,但成绩有 待提高!三、试题分析此次检测题目由语言积累、阅读理解和习作训练三大部分组成。总 体来看,部分学生学得较扎实,卷面书写也有些许进步。大部分学生 虽有一定的积累量,但答题考虑不够全面、深入。按要求写句子和按 原文填空部分是老校学生的强项,准确率较高,即使是拓展的内容, 也对答如流。但有的学生在积累方法上只注重背、忽略写,造成标点 符号、错别字多的现象。学生对句子的掌握和应用能力训练力度不够, 如陈述句的改写不到位,夜不能按要求把句子写生动有趣,没有充 分利用课外资源,缺少实践运用的过

3、程。对于这部分内容,我们可以 在日常教学中,不断探究新方法,使学生掌握要领,训练广度上和灵 活性上要加强!从试卷第二部分阅读理解题看,学生积累运用量不足,独立阅读能 力欠功夫。第一篇课内阅读轮椅上的霍金片段,因学生思考不深 而为能准确答题,部分学生审题也不够细心,有的学生不理解题意。 第二篇课外阅读,题目稍难,学生在分析、概括、语言表达能力三方 面失分率高些。最集中的表现则是学生回答问题只停留在表层意义上,不全面、不深入,理解能力较弱。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们还要注重读、 悟、用、说、写等方法的指导,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阅读能力和良好 的阅读习惯。本次习作是半命题作文, 最珍贵来源于学生的现 实生活

4、,创作较容易,但部分学生无创新意识,加之有的学生不善于 修改文章,在语句、错别字、标点符号等问题上出现很多漏洞,较平 时扣分严重,无满分作文,年级总体习作水平还是相当差的。四、试卷问题本次试卷内容多,学生答题时间略显紧张,有个别学生没有足够时 间完成试卷;基础知识考核中出现了“诵读与欣赏”的填空,学生把握不 牢;另外课外阅读与作文训练皆选自平常单元卷,检测有点重复,有 待创新哦!五、改进措施从试题的导向性和学生在测试中出现的错误类型,提示我们今后的教 学中一些应该注意的问题。 1、加强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促使学生改正读题马虎、审题不细、不 愿检查等等不良习惯。学习习惯的培养包括良好的读书写字姿

5、势、书 写习惯、读书习惯、审题能力等的培养,如让学生养成把题读完整, 多读几遍,回头检查的好习惯。 2、扎实双基,多种策略降低错字率。继续重视字的音形义的结合来学 生字,做到读准音、书写规范准确。及时帮学生区别同音字、形近字, 加强多音字在语境中的辨析。让学生掌握标点符号的正确用法,结合 阅读教学,让学生加强训练,提高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率。 3、继续督促学生背诵名篇佳句,优美词语,促进学生积累运用。 加 强培养学生的基本阅读能力,整体把握课文思想内容的能力,体会重 点词句含义的能力,对课文的理解感悟能力,概括的能力。要把学生 的兴趣从课内引导到课外阅读上来,拓展阅读的面,增加阅读的量。 4、习作教学要重视提高学生的写作和修改作文的能力,激发学生写 作兴趣,增加趣味练笔的机会,多让学生写感兴趣的事情,多以学生感兴趣的形式练笔,课堂作文要在重视课前指导的同时,加强作后的 评议和反馈。注意鼓励学生写出有个性、有创意的文章来,杜绝抄袭 现象。 5、我们要面向全体学生,花大力气做好学困生的补差工作。平时教学, 要对学困生因材施教,适当降低要求,让后进生也能享受到成功的乐 趣,使他们迎头赶上,学有所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