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道德教育的跨世纪思考

上传人:艾力 文档编号:36734893 上传时间:2018-04-01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228.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道德教育的跨世纪思考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关于道德教育的跨世纪思考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关于道德教育的跨世纪思考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关于道德教育的跨世纪思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道德教育的跨世纪思考(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叉X)年第3期 第4 O卷 (总165期)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 OtJR N ALOFStJN y AJSE N U NIV ER 5n 飞(S OCIA LS CIENCE EDI TION)No. 32(众)V o l. 粼) G en e司No.16 5关于道德教育的跨世纪思考简评现代道德教育论的时代贡献李 (中山大学 理论部,辉 广东广州5 10275)从2 0 世纪9 0年代开始,随着道德伦理问题的逐渐凸现,关于道德教育的研究开始成为学术研究的焦点。这样的学术走向无疑是给几乎停滞不前的道德建设注 入了新 的 活力。然而,现代的道德教育到底何去何从?许多就事论事的分析并没有提

2、出多少令人信服的观点。中山大学教授、李萍博士 的新著现代道德教育论(广东人民出版社19 99年6月 出版)却给人一种全新的感觉。身为在高校德育教 学一线 风风雨雨近2 0年的老 兵,一位在伦理学、哲学和教育学等学科领域皆有建树的青年学者,她关于 道德教育研究的成果一直备受同行的关注,这部凝聚 了她十几年思考、追寻 的智慧结晶更是在没 有 出版之前就已经人选了“广东省中青年社会科学家文库”。道德教育,顾名思义,是道德与教 育 的结合。早在先秦就有“大学之道,在 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的论述。然而,两千多年后的今天,怎样实现道德伦理与教育的科学统一仍然是困扰着 我们的主要问题。现代道德教育论首

3、先把道德与教育的关系作为 思考的基础,突 出道德理论转化为道德行为 的 中介教育。过 去,人们关于道德建设的实效性研究多集中在制度的规范、舆论的监督、法制的完善等方面,而忽视了道德教育这个最根本的 因素。事实上,“无论是我 国的文化传统,还是西方的文明历程,都不谋而合地把教育与道德看做是一个统合体。”(第3页)重新找回这样的传统,不仅是对人类文 明的尊重,其真正 的意义 还在 于从教育学的视角思考道德建设,使道德建设有了更加明确的起点。阅读该书,字里行间无不体现 着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富于创造性的智慧。其价值远远超越了该书 出版的时 间限制,成为道德研究领域的代表性成果,也成为能够引领后人继续思考

4、和研究的基石。首先,现代道德教育论的最大特色和 贡献充分体现 在“现代”二字上。在这部著作中,“现代”并不是个简单的 限定词或标签,而是贯穿全书 的中轴线。它 既是一个时间概念,又是一个性质概念。从时间角度理解,现代道德教育论在立 足 于 现 时代的同时,既反观传统又前瞻未来。在“中西方道德教育的传统和比较”这章有限 的篇幅内,作者从人类经过几千年发展形成的内容浩瀚的传统的道德教育遗产 中提炼出宝贵的道德教育传统,这样跨时间、跨文化的提炼和比较,不仅对如何准确地理解现代道德教育提供了坚实的基础,而且仅就其内容本身已经使人受益 良多。从性质 角度理解,作者以唯物主义的,收 稿日期:2以X)一0

5、3一3 0 作者简介:李辉 (19肠一),男,黑龙江巴彦人,中山大学理论部讲师,博士研究 生。124立场,紧紧扣住现代社会的基本特征,分析道德教育的 矛盾、规律、载体及发展中的面对。作者深刻地指出,新世纪 我 国道德教育的定位应明确三个基本点:“其一,道德教育是 现代教育体系中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人的素质教育、全面发展的基本内容,既不应简单视之 为高于一 切的中心,又 不能作为智育的附属 品。其二,道德教育是现代人生存发展 的一种内在需要,所以应该从人与社会本质出发去挖掘道德教育的内涵,保证促进人的发展性的 目 标。其三,道德教育与社会的发展目标、政治体制、意识形态有关系,但是道德教育的调整、发

6、展同时必须遵循其自身的规律,那么,这个前提就是应予其以相对独立 的学科地位。”(1 4一巧页)这样,作者从传统与现代的历史进程、道德教育与教育哲学 的内在关联,道德教育与政治思想 的差异与统一中明确了现代道德教育的历史定位、功能定位和学科定位,丰富了道德教育的现代特征。其次,现代道德教育论的另 一个理论建树是提出并论述了道德教育的哲学基础,填补了现代道德教育研究领域的明显缺憾。“大量的事实表明,现代社会道德教育理论与实践上的许多 问题,在深层 上都与道 德 教育的哲学观念有关,因此只有科学地解决这些深层的问题,才能达到 纲举目张的效果。”(7 1一7 2页)作者经过长期的研究,首次提出了现代道

7、德教育的三个哲学基础,即本体论基础、认识论基础和方法论基础,并且分别进行了深人地分析。(l )个体与群体的关系是现代道德教育原则的本体论基础。对这个关系的不同回答形成了不同的思想体系: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利己主义与利他主义。作者从人类对个体与群体关系认识的历史进程和哲学 审视的高度,对个体与群体关系进行了自然状态、社会状态和道德状态三个层面 的探析,指出在自然状 态下,个人与群体的关系是以人的 自然性为基础 的,“道德教育比较强 调个体道德,强调个体对群体的从属服从,强调价值系统服从于规 范系统。”(8 4页)在社会状态 下,个体与群体的关系是以个体的 独立性为前提,以利益为基础 的,“道德教

8、育比较强 调制度道德,强调通 过制度确定某些基本的规范,以保证不同的利益 主体相得益彰,亦即强调规范体系对价值体系的服从。”(9 4一9 5页)在道德状态下 的个体与群体的关系是以高度理性为前提 的理想的关系,在此状态下,道德教育的价值体系与规范体系达到 一种新的统一。从一个社会系统来看,在相当长 的历史阶段,利益 主体的多元性及其利益分化带来的 矛盾和冲突都是不 可避免的,现代道德教育既不能回避利益而进人道德理想 主义的真空,也不能受实然所支配,以致丧失人性的高贵和目的 的高尚。因此,应该通过人的理性,建立社会公正,在维 护共同利益 的基础上,限制个人利益于合理的 限度内,通过张扬道德理想对

9、人类精神的引领,使人在现实中既充满活力,又有序发展。(2)主体与客体是现代道德教育的认识论基础。道德教育是关于人的对象性活动,必然包含主体与客体的关系。现代道德教育是立足于灌输还是注重环境的影响,也要回答主体与客体的关系。传统的道德教育始终强调教育内容的教授,而关于道德教育对象的主体性研究却相当薄弱,这与时代对主体性呼唤不相适应。所以,能否最大限度地调动客体接受的主体性是我国现代道德教育的紧迫任务,也是提高道德教育效果的关键。(3 )认识与实践是现代道德教育 的方法论基础。在人类的认识史上,中国传统道德教育强调知行的辩证关系,突出个体道德的实践理性品格。西方传统道德教育却注重知识、理智的作用,

10、忽略行的中介意义。在现代社会条件下,道德教育必须明确道德理智在人的道德发展中的价值功能,重视非理性因素在道德认知中的作用,强调 道德实践的创造性品格。最后,关于现代道德教育的基本矛盾等内容的建构,形成了自己的风格,丰富了道德教125育理论。人们一般习惯于把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基本矛 盾等同于道德教育的基本矛盾,即“教育者掌握的社会所要求的思想政治品德要求与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发展状况 之间 的矛盾。”(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高等教育出版社19 99年版,第10 8页) 作者以严谨的哲学抽象概括了道德教育的基本矛盾,即“德育目标的统一性与对象定位多样性”。(第13 7页)二者的区别不仅表现在词语的差别上,

11、更根本的是反映了教育观念的更新和进步。当把社会的统一要求与对象品德状况作为基本矛盾时,道德教育的 目标就是通过社会的规范来统一人们道德品质的差异,这样道德教育成为“塑造”人的精神世界的生产线,人的本质的丰富性和个性 的差异在塑造的过程中被淡化了。相反,统一性与定位多样性的的矛 盾则揭示 了至少包括两个方面 的新内涵,其一,从社会发展 的角度来看,道德教育的统一 目标是客观 存在、必不 可少的;同时,从个体的发展来看,定位的多样性也是客观存在的、必 不 可少的。其二,道德教育的 目的就是在统一性与多样性 中间建立和谐互动的关系,即所谓的保持“合理 的张力”。这是对人性的肯定,也是以人为本的价值导

12、 向的体现,更是遵循可接受性原则与发展性原则的必然结果。其价值是把现代道德教育建立在马克思 主义关于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 相统一 的科学理论基础上。而坚持可接受性与发展性的统一又是对时下素质教育思想在道德教育领域的回应,把道德教育与素质教育统一起来。道德教育的基本矛盾进一步影响了道德教育的基本规律和道德教育载体功能的变化。作者从对象、过程和功能三个层面分别提出了德育主客体交替互动规律、德育过程的有机性与渐进性规律、德育功能的规范性与引导性相契合规律。德育主客体交替互动规律意味着教育主客体以平等性为基础,打破了传统社会主客体定位的单向性及长者优先的定势。有机性与渐进性规律展示了现代社会条件下道德教

13、育的外在载体与内部各子系统之间的有机影响,而道德教育的展开要符合人的身心发展及认知规律,道德教育的切人点必须与特定对象的认识起点同步,道德教育的过程必须把握目标的全面性与阶段的片面性的统一。德育功能的规范性注重个体通过接受教育,达到对社会标准化的适应服从;引导性则强调道德教育是一个激活 主体、因势利导的过程,而不是限制性的外在制约。现代道德教育尤其要处理好道德必然与道德自由,道德教育与个性教育的关系。现代道德教育基本矛盾和规律在道德 教育的三个载体功能的转换中表现得更加明显。“现代社会道德教育载体的三个基本方面在整个道德教育系统中的地位与作用已由传统社会的家庭决定性作用,学校 的中心地位,社会的辅助地位转向家庭的辅助地位,学校的基础 地位和社会的中心地位 。”(第21 2页)因此,道德教育的统合必须以社会道德为核心;道德教育的基本观念要从“给现成结论”转变为“给分辨武器”。当然,现代道德教育论的内容相当丰富,在有 限的篇幅内不可能绘其全貌。但是,每一个通读本书的研究者都能够得出这样一个共识:它是一部真正跨越了时代的“心作”。作者提出的许多问题和进行的论述为我们继续深人研究提供了宝贵的学术资源。(责任编辑午言 )12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