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杂交玉米品种推广与成效

上传人:艾力 文档编号:36734253 上传时间:2018-04-01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66.9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国杂交玉米品种推广与成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我国杂交玉米品种推广与成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我国杂交玉米品种推广与成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我国杂交玉米品种推广与成效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我国杂交玉米品种推广与成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杂交玉米品种推广与成效(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我国杂交玉米品种推广与成效孙世贤(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100125,北京 )我国改革开放 30多年来, 杂交玉米新品种的选 育和推广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先后选育推广了 以中单 2号、 丹玉 13号、 掖单 13号、 农大 108和郑 单 958等为代表的一大批优良玉米新品种, 促进了 玉米单交种的 5次更新换代, 为我国玉米生产乃至 粮食安全做出了积极的贡献。1 基本情况20世纪初至今, 利用杂种优势选育和推广优良 杂交种一直是世界各国玉米科研的主流方向, 在玉 米杂种优势利用上相继经历了品种间杂交种、 双交 种和单交种 3个发展阶段。我国从 20世纪 50年代 开始玉米杂交种的推

2、广利用, 经过大约 10年的时 间, 完成了向自主选育和推广单交种的历史性过渡。 20世纪 60年代中期之后, 我国开始大规模开展优 良单交种的选育和利用。 50年来, 我国玉米单产提 高了 2167倍, 总产提高了 5165倍, 在综合增产措施 中, 推广优良玉米单交种的贡献占 35 % 左右。 截止目前, 我国玉米品种经历了 6次大的更新 换代。第 1次在 20世纪 60年代, 其代表性品种为: 新单 1号、 白单 1号、 丰收 101和吉单 101等; 第 2 次在 20世纪 70年代, 其代表性品种为: 丹玉 6号、 中单 2号、 豫农 704 、 郑单 2号、 京杂 6号、 龙单 1

3、1 、 京早 7号、 郧单 1号 ( 73单交 )、 鲁玉 3号和嫩单 1 号; 第 3次在 20世纪 80年代, 代表性品种为: 丹玉 13、 烟单 14 、 掖单 2号和四单 8号; 第 4次在 20世纪 90年代前中期, 其代表性品种为: 掖单 13 、 掖单 2 号、 沈单 7号、 农大 60 、 吉单 131 、 本玉 9号、 四单 19 、 川单 9号、 成单 14 、 东农 248 、 龙单 13和唐抗 5号; 第 5次在 20世纪 90年代后期到 21世纪初, 其代表 性品种为: 农大 108 、 豫玉 22 、 农大 3138 、 鲁单 50 、 郑 单 14 、 吉单 18

4、0 、 雅玉 2号、 登海 1号、 西玉 3号、 沈 单 10号、 四密 25和川单 13等; 第 6次在 21世纪初 至今, 其代表性品种为: 郑单 958 、 先玉 335 、 浚单 20、 鲁单 981 、 登海 11号、 沈单 16 、 蠡玉 6号和东单 60等。 改革开放 30年来, 我国杂交玉米科研与推作者简介: 孙世贤, 推广研究员, 从事玉米品种管理与推广 基金项目: 北京农业育种基础研究创新平台项目 / 玉米育种方法研 究与超级玉米新品种选育0( D08070500690802) 收稿日期: 2010- 03- 05广事业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绩, 涌现了丹玉 13号、 掖单 1

5、3 、 农大 108 、 郑单 958等一大批优良的玉米新 品种。 1995年以来, 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从强 化品种区域试验和审定的管理入手, 在优化试验区 域布局、 完善试验管理、 规范审定程序、 加快推广步 伐和引导玉米育种目标等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效, 对我国玉米育种水平的提 高和优良品种的推广应用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1997年起, 全国农技中心率先在全国开展了玉米新 品种示范工作, 截止到 2009年已经示范玉米新品种 457个, 示范面积 361863万 hm2, 示范片 687 个。2001年起组织全国性的玉米新品种展示, 到 2009 年共安排展示

6、点 544个, 举办了 50多次玉米新品种 展示、 示范现场观摩活动, 加大了新品种的宣传、 推 广力度。在上述工作的基础上, 将农大 108 、 郑单 958 、 鲁单 981 、 浚单 20 、 东单 60 、 京单 28和沈单 16 等一大批国审优良品种进行准确的市场定位, 并从 2004年开始先后纳入全国重点推广的农业部主导 品种中。2 几个主栽品种的选育与推广211 中单 2号 中单 2号 (Mo17 330)是中国农业科学院李竞 雄院士等专家于 1973年选配成功的我国第 2代玉 米单交种的优秀代表, 实现了 / 丰产、 多抗和广适 0 三大目标的统一, 它的育成和推广促进了玉米单

7、交 种的大面积应用。 1979年后分别通过了陕西、 甘 肃、 宁夏、 山东、 北京、 河北、 四川、 山西和吉林等省级 审定, 1990年通过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 (品种登记号 GS03008 -1984)。中单 2号从 1976年 开始推广应用, 到 1982年全国种植面积达 16012万 hm2, 成为当时我国推广面积最大的玉米品种。此后, 其种植面积继续扩大, 1989年年播种面积最高 时达到 228193万 h m2, 至 2000年仍种植 69193万hm2, 种植面积在 66167万 hm2以上的年份长达 20 年之久。1982 2007年累计种植面积 3 232127万

8、hm2, 增产粮食 200多亿 kg, 增加社会效益 250多亿元。 1984年该品种荣获国家发明一等奖。121作物杂志 Crops201013中单 2号的主要特点, 一是丰产性、 稳产性好。 该品种一般产量 5 250 6 000kg /hm2, 比当时生产上推广的杂交种丹玉 6号、 郑单 2号等一般增产 15% 25 %。二是抗性好。抗玉米大斑病、 小斑病 和丝黑穗病; 茎秆坚硬, 抗倒性较强。三是适应范围 广。适应范围从东北、 华北、 西北到西南玉米主产 区, 是我国单交种历史上累计推广面积最大、 适宜范 围最广、 应用时间最长的玉米品种。 中单 2号的育成与推广, 标志着我国玉米单交

9、种的组配和推广已经进入了相对成熟的时期, 杂交 玉米育种实现了丰产、 多抗和广适性三大育种目标 的统一。随着我国栽培技术和施肥水平的提高, 在 北方 春玉 米 区, 中 单 2 号 实现 了 大面 积 产量 11 250kg /hm2, 小面积一季超 15t/hm2的高产纪录。 为我国杂交玉米的推广、 玉米生产的发展、 粮食的有 效供给做出了巨大贡献。 212 丹玉 13号 丹玉 13号 (Mo17 H t E28) 是辽宁省丹东市农 业科学研究所 (丹东农业科学院的前身 )吴纪昌等 专家于 1979年选育的高产、 稳产、 广适、 多抗玉米新 品种, 是第 3代玉米单交种的杰出代表, 它的选育

10、和 推广标志着玉米抗病育种水平又上了一个新台阶, 我国杂交玉米自主创新能力已经跻身世界先进行 列。1985年后, 丹玉 13号分别通过辽宁、 吉林、 四 川和河南等 10多个省 (市、 区 )审定, 1990年通过全 国农 作物 品种 审定 委员 会 审定 ( 品 种登 记号 GS03003 -1989), 迅速成为当时我国的主推品种, 1987 1994年连续 8年居全国玉米种植面积第 1 位, 1988 1990年连续 3年播种面积超过 300万 h m2, 种植面积在 66167万 hm2以上的年份达 12年 之久, 推广区域遍及 20多个省 (市、 区 ), 北自黑龙 江, 南至海南岛

11、的我国春、 夏播玉米区均有种植。 1984 2007年累计推广面积 3 012193万 h m2, 增产粮食 200亿 kg , 增加社会经济效益 210亿元。1989 年该品种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丹玉 13号的主要特点是综合抗性好、 适应性 广, 这得益于选育者将抗病虫接种鉴定技术和抗病 基因转育技术成功地应用于自交系亲本的选育, 从 而组配成具备多抗性的优良杂交种。此外, 丹玉 13 号在高产、 稳产和早熟性等方面也具有明显优势。 该品种在全国及省级区域试验中比对照品种丹玉 6 号或中单 2号增产 10 % 以上, 一般产量为 6 000 6 750kg /hm2。总体评价, 该品种高

12、产、 稳产、 适应性强、 抗病性好、 生育期适中、 种子生产成本低, 实现了 高产、 广适、 多抗等优良性状的有机结合, 对我国玉 米育种技术的进步, 特别是抗病育种技术的发展起 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是我国杂交玉米育种和推广成果的重要里程碑。 213 掖单 13号 掖单 13号 ( 478 丹 340)是山东莱州市农业科 学院李登海等专家选育的紧凑型玉米杂交种, 是我 国 20世纪 90年代重点推广的第 4代玉米单交种的 杰出代表。它的育成标志着我国在玉米育种方面探 索出一条通过紧凑大穗获得高产的新途径, 开创了 以群体生产力获得高产的新路, 在自主创新方面取 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功, 在技术上

13、取得了重大突破。 李登海将水稻理想株型育种理论应用于玉米育种实 践, 创造性地提出了 / 紧凑型玉米 0的概念, 育成了 紧凑型自交系 478 , 最终组配出高产、 适应性广、 株 型紧凑, 耐密抗倒的掖单 13号。该品种从 1991年 开始在全国大面积推广, 1995 1999年连续 5年种 植面积居全国第 1位, 最高年份达 226147万 h m2。先后通过宁夏、 山东、 山西、 上海、 江苏、 北京、 陕西、 河南、 天津、 湖北、 河北等省 (市、 区 )审定, 1998年通 过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品种登记号为 国审玉 980014)。 1991 2007 年累计 推广面

14、积 1 542万 hm2, 增产粮食超过 220亿 kg, 增加社会经济效益 220多亿元。 2003年该品种荣获国家科技 进步一等奖。 掖单 13号的主要特点是株型紧凑, 耐密, 中矮 秆, 抗倒伏, 产量高。一般产量达 7 500 8 250kg/ hm2, 比同期对照品种增产 10 % 左右; 适宜种植密度6万 6175万株 /hm2, 比同期推广的品种密度增加5 000 10 000株 /hm2。该品种夏播最高产量达16 440kg/hm2, 创世界夏玉米单产最高纪录。在不同生态区, 春种、 夏种和冬种均出现了一批 1315t 15t/h m2的高产地块和 9175t 12t/hm2以

15、上的大面 积高产田。该品种与中单 2号、 丹玉 13号等平展型 玉米杂交种比较, 其产量优势主要体现在耐密性上。 掖单 13号的育成与推广, 在我国开创了紧凑型 玉米育种和生产应用的先例, 推动了玉米科研的发 展, 丰富了玉米育种理论, 推动了育种成果与栽培技 术的结合, 在/ 八五 0和/ 九五0期间对提高我国粮食 产量和解决温饱问题做出了积极贡献。 214 农大 108 农大 108( 178 黄 C)由中国农业大学许启凤 等专家育成, 是 20世纪 90年代中后期至 21世纪初 在全国重点推广的稳产、 大穗型、 粮饲兼用的优质玉 米新品种, 属第 5代玉米单交种的优秀代表。农大 108的

16、亲本自交系融入了 50 % 的北美种质, 25 % 的 热带和亚热带种质以及 25 % 国内地方品种和优良 自交系, 并导入了优质蛋白玉米基因 ( QPM ), 遗传 基础广泛, 表现出高产、 稳产、 优质, 抗倒、 耐旱、 耐瘠 薄和抗多种病虫害的诸多优点。该品种适应性广122作物杂志 2010Crops13泛, 在我国东北、 华北、 西北春玉米区、 黄淮海夏播玉 米区和西南山地玉米区广为种植; 而且秸秆品质优 良, 粗蛋白含量 6195 %, 粗脂肪含量 1106 % , 粗纤维 含量 31173 % , 含灰分 6178 %, 是难得的粮饲兼用型 玉米品种。 1997年后, 农大 108先后通过北京、 河 北、 天津等省 (市、 区 )审定。1998年和 2001年分别 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审定编号为 国审玉 980002和国审玉 2001002 。 1997年 4月申 请了国家专利 (专利号 CN1161136A)。1998 2007 年累计推广面积达 1 531173万多 hm2, 最高年份达273127万 hm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