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湖南湘潭教师招聘考试中学语文教材教法三:谈谈语文教学中的多重对话

上传人:qiuji****ngye 文档编号:36733923 上传时间:2018-04-01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13.9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湖南湘潭教师招聘考试中学语文教材教法三:谈谈语文教学中的多重对话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2014湖南湘潭教师招聘考试中学语文教材教法三:谈谈语文教学中的多重对话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4湖南湘潭教师招聘考试中学语文教材教法三:谈谈语文教学中的多重对话》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4湖南湘潭教师招聘考试中学语文教材教法三:谈谈语文教学中的多重对话(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4 湖南湘潭教师招聘考试中学语文教材教法三:谈谈语文教学中的多重对话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是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可见,我们在阅读教学中要高度重视对话。首先,教师在备课中要重视同文本的对话,深入钻研教材。小狗包弟是巴金随想录中的一篇文章,也是新选入教材的一篇课文。课文叙述了“文革”期间,巴金与小狗包弟的故事。当时,巴金一听见包弟的叫声就胆战心惊,怕它的叫声会把抄“四旧”的红卫兵引到家里来。无奈之下,巴金只得把包弟送给医院做实验。他本以为这样就可以甩掉包袱,没想到却背上了更沉重的包袱。他为自己不能保护一条小狗而责备自己,不能原谅

2、自己,以至于 10 多年过去了他都还在忏悔。巴金说:“我的心仿佛又给放在油锅里熬煎,而这样的熬煎是不会有终结的除非还清了心灵上的欠债。”从这些语言中,我们不仅仅可以读出巴金的忏悔之情,读出巴金严于自我解剖的精神与敢于说真话的勇气,而且更能感受到巴金心灵上的创伤。10 年浩劫,巴金不仅失去了可爱的小狗,还背负了沉重的心灵之债。小狗包弟的故事让我们认识了“文革”的那段历史,这不正是以小见大吗?其次,要重视教师与学生的对话。教师在备课时不仅要备好教材,还要备好学生,在课堂上与学生展开平等对话。课标主张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抛弃以前教师讲解为主的做法。但教师必须发挥引导作用,在教学中既要尊重学生的

3、体验,又要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通过与学生的平等对话共同完成教学任务。比如,分析荆轲刺秦王中荆轲的形象时,一位学生认为,荆轲游说樊於期献出头颅表现了他的自私自利。我并没有马上否定他的观点,而是引导学生联系本文的背景来分析荆轲游说樊於期献出头颅这件事。结果,这位学生终于认识到了荆轲这样做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为了整个燕国的利益。再其次,教师要重视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读文本,让学生与文本进行零距离的接触,这样,学生才有可能真正读懂课文。在上荷塘月色一文时,为了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达到让学生与文本直接对话的目的,我决定以“作者为何要去荷塘”这个问题为切入点,引导学生一步步把握作者的感

4、情变化。我是这样进行教学的:1.先提问“作者为何要去荷塘?”引领学生阅读课文前三自然段,学生阅读后找到一些原因。比如,平日走过发现荷塘挺美,有月光的晚上应该另有一番样子,所以想去看看;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想出去走走,摆脱内心的苦闷,寻找一份自由与平静。2.接着,教师可以让学生说说作者为何“心里颇不宁静”,并顺势插入写作背景的介绍。3.提问“作者找到宁静没有呢?”大家讨论后得出结论:作者暂时寻到了宁静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但最后又回到了不宁静但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到此,文章的感情线索基本出来了,即“不宁静寻找宁静暂得宁静不宁静”。课堂上学生的积极性很高,对课文的理解也较深入,达到了我的预期目标。我想,这堂课之所以能收到效果,主要是因为在问题设计时考虑到了是否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课堂上能带领学生去阅读文本,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学生在与文本的对话中探讨了问题,理解了课文。教师与文本的对话,教师与学生的对话,学生与文本的对话,三者是教学中不可忽视的三个环节,重视这三重对话是上好一堂课的基础,也是搞好教学的重要保证。 更多湖南省湘潭教师招聘考试信息详见:湘潭中公教育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