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时代之中国突击

上传人:qiuji****ngye 文档编号:36733234 上传时间:2018-04-01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1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能源汽车时代之中国突击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新能源汽车时代之中国突击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新能源汽车时代之中国突击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新能源汽车时代之中国突击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新能源汽车时代之中国突击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能源汽车时代之中国突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能源汽车时代之中国突击(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能源汽车时代之中国突击2015-04-07 第 075 期 华泰过去 5 年里,中国的新能源汽车战略最为高调却收获惨淡。然而,情况在在发生质的变化。华泰证券预测新 能源汽车的中国时代即将来临,主要体现在三个层面:1.未来 23 年,中国有望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 汽车制造国和消费国;2.在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各个环节中,中国的相关企业均将扮演有分量的或是重量级的角 色;3.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将以基础设施建设和完善配套环境为依托,走大众化路线,产业爆发的强度将远超发达国 家过去三年的表现。新能源汽车已经被明确为中国国家战略,政策将继续加码。我们预计,有多达几十项的后续政策将陆续出台, 与

2、之相比,全球其他主要竞争国家的政策力度将望尘莫及。政策将立足于消除所有新能源汽车消费中可能存在的 制度、部门利益和社会障碍,并向进取的企业和其他领域富有活力的资本倾斜。中国体制的传统优势是高效,这 种高效也将充分体现在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建设当中。 新能源汽车将迎来中国时代 过去 5 年里,中国的新能源汽车战略最为高调却收获惨淡,中国政府给出了全球最高级别的车辆销售财政补 贴,2012 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仅逾万辆,分别为 12552 辆和 12791 辆。2013 年,全国仅仅销售出了 17600 辆电 动车和可插电式混合动力车,仅相当于美国当年销量的 18%、欧洲销量的 53%和日本销量的 5

3、7%,政府提出的 2015 年 50 万辆的目标看来遥不可及。 2013 年我国新能源汽车生产 17533 辆,比上年增长 39.7%,其中:纯电动 汽车 14243 辆、插电式混合动力 3290 辆。销售新能源汽车 17642 辆,比上年增长 37.9%,其中:纯电动汽车 14604 辆、插电式混合动力 3038 辆。 2014 年新能源汽车生产 78499 辆,销售 74763 辆,比上年分别增长 3.5 倍和 3.2 倍。其中纯电动汽车产销分 别完成 48605 辆和 45048 辆,比上年分别增长 2.4 倍和 2.1 倍。 近两年新能源汽车爆发增长,2012 年不足一万辆,2013

4、年达到两万辆,2014 年新能源汽车更是接近 8 万辆, 预计 2015 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将达到 20 万辆以上。 2014 年我国纯电动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车的累计销售 74,763 辆,较 2013 年增长 3 倍多。近两年,国家对新 能源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地方政府的支持政策越加清晰,形式上不仅提供大额补贴,限牌的各大城市也对新能 源车大开“绿灯”。根据国家汽车产业“十二五”规划制定的目标,到 2015 年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 累计产销量争取达到 50 万辆。虽然就目前来看完成这一目标还有很多挑战,但新能源车市场逐渐升温的形式已开 始明朗。 2013 年,日产 leaf 全

5、球销售了 46348 辆电动车,特斯拉的成功震惊全世界,而在同年,中国除了短里程铅酸 电池的 QQ3 卖出了 5727 辆,其余锂电池电动车的销量均在 1500 辆以下,且大部分不是私人消费,与此同时,中 国在 2013 年卖出了 2100 万辆的传统燃料汽车,继续高居全球之冠。 2014 年中国汽车累计销量达 2,300 万辆,7.4 万辆的新能源销量在其中显得微不足道,但作为未来汽车的重要 发展方向,各大车企对新能源车还是非常热衷。尤其是自主品牌在国家和地方政策的扶持下实现了全面开花。据 乘联会统计的数据显示,2014 年自主品牌新能源车累计销量达 5.55 万辆占新能源车总销量的 75%

6、。目前共有八家 自主品牌面向私人市场推出新能源车,在过去的一年比亚迪以 1.8 万的销量稳居自主品牌新能源乘用车销量榜首。中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不达预期的原因可以归结为两个方面:一是政策牵引的方向不太正确,除购车补贴外, 基本没有触及电动车使用的配套环境建设,以充电设施为例,专业充电场极其匮乏,简易充电设施近乎为零,电 动车出了卖场几乎寸步难行;二是符合大众需求的产品极少,由于电池及核心原料技术的缺失,产品很难在重量、 成本和续航里程方面达到最佳平衡,产品的性价比不足。 然而,情况在在发生质的变化。我们预测新能源汽车的中国时代即将来临,体现在三个层面:1.未来 23 年, 中国有望超过美国,成为

7、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制造国和消费国;2.在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各个环节中,中国的 相关企业均将扮演有分量的或是重量级的角色;3.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将以基础设施建设和完善配套环境为依托,走 大众化路线,产业爆发的强度将远超发达国家过去三年的表现。结论来自以下三个方面的有力证据: 一、新能源汽车已经被明确为中国国家战略,政策将继续加码。一、新能源汽车已经被明确为中国国家战略,政策将继续加码。 我们预计,有多达几十项的后续政策将陆续出台,与之相比,全球其他主要竞争国家的政策力度将望尘莫及。 政策将立足于消除所有新能源汽车消费中可能存在的制度、部门利益和社会障碍,并向进取的企业和其他领域富 有活力的资本

8、倾斜。中国体制的传统优势是高效,这种高效也将充分体现在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建设当中。 二、中国的产业体系已经为即将到来的新能源大潮做好了较为充分的技术准备二、中国的产业体系已经为即将到来的新能源大潮做好了较为充分的技术准备 经过数年的积累,一批富有创造精神的企业在产业链几乎所有关键技术环节上取得了决定性突破,局部领域, 甚至取得了或即将取得全球主导地位,中国的产业体系已经为即将到来的新能源大潮做好了较为充分的技术准备, 生机勃勃,自信满满。 三、中国拥有一个天然独有的产业三、中国拥有一个天然独有的产业低速电动车低速电动车 这是基于庞大人口的多样化需求而逐渐成长起来的产品市场。低速电动车具有和电动车

9、非常相似的产品技术, 在进一步规范和受到政策鼓励后,我们预期这一市场年销量将从目前的近 30 万辆成长到几年后的 200 万辆以上, 同时伴随着动力电池由铅酸蓄电池向锂电池快速切换。低速电动车市场将成为产业链上相关企业成长的助跑器。 新能源汽车政策将大规模推出 中国的新能源汽车补贴力度已是全球最大 全球主要发达国家主要通过减税、补贴以及政府购买等方式支持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发展。截止目前,中国的 补贴力度领先各国。 3.纯电动专用车(主要是:邮政、物流、环卫等)推广应用补助标准:按电池容量每千瓦时补贴 2000 元,每辆 车补贴总额不超过 15 万。 4.燃料电池车推广应用补助标准(单位:万元/辆

10、) 各地方根据各自的财政状况推出不同的补贴政策,北京、深圳、湖南是按照国补同比例补贴,其他省市 1-5 万 补贴不等。 仍将有数十项政策全方位保障产业顺利推广 我们预计仍有数十项储备政策在未来半年至一年时间里陆续推出,保障产业推广顺利进行。这些政策方向预 计将主要集中在新能源车使用的基础设施建设、社会资本的引入、新能源使用成本的优惠、技术研发投入的扶持、 消除地方壁垒等方面。 例如,对于居民社区充电设施的布局密度以及开发商、物业管理、电网的责任将有明确界定,对于电费收取 标准将一律限定在民用电价范围内,公路充电设施的规划(根据国网规划,2020 年充电设施的招标额将达到 300 亿元) ,向部

11、分非整车公司以及社会其他具有资本和管理优势的企业开放新能源汽车牌照等。 未来政策将立足于消除所有新能源汽车消费中可能存在的制度、部门利益和社会障碍,并向进取的企业和其 他领域富有活力的资本倾斜。我们认为较之之前随机的政策选择,未来政策组合更具系统化特征,致力于从需求 端消除产品使用中的一切障碍,并将产业向最具活力的社会资本开放,定位精准,切中要害,对产业的推动作用 将立竿见影,影响深远。 新能源汽车产业已是国家战略 引用近期国内知名经济学家刘煜辉的一段结论: 1、中国经济真正的挑战是中期问题。即必须要找到一个替代地产模式的产业。目前看有可能成气候的有两个方向,一个是新能源汽车;另一个是互联网对

12、传统产业的改造。2、汽车是制造业立国的经济强国(德国、日本,后来者如韩国)的灵魂。汽车所蕴含的技术附加值之高、产 业链完备且延伸宽广,现代工业体系中没有哪个产业能替代。最近中国领导层对新能源汽车的关注以及中德合作 打造电动车,都反映了这种战略思考和布局。这个方向的进展甚至可能完全替换整个基于化石能源的传统工业体 系(中国和德国同为化石能源短缺经济体) ,这可能是一次抢占全球价值链制高点的历史性机遇。 产业链关键技术环节全面突破 案例案例 1 近日被广泛转发的一段视频,一家名为“时空“的中国电动车公司,通过灌胶等技术,其电池包在经受 50 公里 时速撞击、超过 40 吨重物挤压、短路情况、500

13、 度高温烧烤一小时等一系列极端条件下的测试,电池未有燃爆现 象。相比之下,全球知名品牌的电动车使用中在遭受撞击后,已发生多起起火燃烧事故。 案例案例 2 中国主要的电动车制造商之一江淮汽车,通过电池控制系统(BMS)技术的提升等改进路线,已彻底解决了 安全性能更低的三元材料电池的使用安全问题,其控制系统已完全可以媲美特斯拉,在即将推出的下代电动车上 全部由三元材料电池替代磷酸铁锂电池,实现单位重量电池更高的续航里程。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上的关键技术环节均已成熟或取得决定性突破 电动汽车的最核心技术包括电机、电控和电池三个部分。以比亚迪和江淮为代表的数家新能源汽车制造商, 超过 1 万辆的社会

14、保有电动车已安全运行了过千万公里,电机、电控效能被证明技术已经成熟,产业化条件完全 具备。锂电池的安全性和使用寿命也被证明达到甚至超过了设计标准。锂电池核心材料技术全面突破,并已经或 正在颠覆日企垄断格局,确立自己的主导地位。 1、电机系统和电机控制系统技术日趋成熟、电机系统和电机控制系统技术日趋成熟 由于中国交通状况的特点(拥堵、车速慢) ,中国企业主要发展了永磁同步直流电机技术,中国领先的新能源 汽车专业电机企业上海电驱动已经配套了包括客车和电动轿车在内的 15 个新能源汽车产品,客户包括一汽、北汽、 宇通、上汽、长城、长安等大部分电动车制造商,累计 5 年的使用效果良好。另一家主要电动车

15、制造商比亚迪电 机自产,其大量商业运行车辆的使用效果也证明电机产品技术也是稳定和出色的。 电机的控制系统,子系统和系统集成技术均已相当成熟,技术主要为核心电机企业和整车公司掌握,电机控 制系统中的核心单元 IGBT 长期以来需要进口,但 2014 年 7 月 24 日中国南车集团宣布正式研发成功了 IGBT 系统 并很快将商业化。以 In-house(整车厂商和控制企业自产)和第三方独立供货两种模式,中国的电机和电机控制系 统研发制造企业已形成了百花齐放局面,在大量商业运营实践基础上,技术日臻成熟,完全具备了大规模商业化 条件。 2、电池控制系统(、电池控制系统(BMS)已有重大突破)已有重大

16、突破 BMS 是新能源汽车控制系统(整车、电机和电池控制系统)中难度最大的控制单元。BMS 的主要功能体现在 两个方面:一是电池效能和寿命的控制,二是电池安全控制。 最为先进的电池制造工艺也不可能达到电池芯的绝对一致。电芯的不一致导致电池组里不同电芯的功能衰退 时间周期是不同的,类似木桶原理,没有 BMS 系统的控制过程,个别性能先衰的电芯就决定了电池组件的寿命。 BMS 对电池寿命的管理原理,是通过对先衰电芯的识别和强充电,保证电池组整体寿命最大化。 锂电池的安全性是产品成功与否的重要决定因素。通过使用磷酸铁锂这种正极材料,锂电池获得了较好的安 全保证,但特斯拉通过卓越的 BMS 系统设计,既最大限度保证了电池运行安全,也使高储能密度的三元材料在电 动车上的使用成为现实。其工作原理是,为防止电池组受到撞击短路而起火爆炸,BMS 系统可以在电池受到挤压 时瞬间识别并断开所有电芯的串联和并联关系,基本消除了高能量电池组大规模短路的危险。 江淮的第五代电动车(IVE5 )将在 2015 年初上市,其因安全性、能量密度、行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