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近三年高考作文命题简评

上传人:qiuji****ngye 文档编号:36725681 上传时间:2018-04-0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省近三年高考作文命题简评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安徽省近三年高考作文命题简评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安徽省近三年高考作文命题简评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安徽省近三年高考作文命题简评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安徽省近三年高考作文命题简评》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近三年高考作文命题简评(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安徽省近三年高考作文命题简评安徽省近三年高考作文命题简评安徽省近三年高考作文命题简评(原创)2007 和 2008 年安徽高考作文题分别是命题作文提篮春光看妈妈(以下简称提篮)、带着感动出发(以下简称出发)。2009 年则是安徽实行新课程改革之后的第一次高考,命题形式是“新材料作文”(略)。三年的作文命题,有无什么线索和特点可以追寻?语文老师和语文教学应该从中得到哪些启示?下面就这些问题来具体谈谈。我们说,一道好的高考作文题,其标准应该是一个问题情境,是一把学科标尺,是一种考试艺术,应该可以考出考生的语文素养。先看问题情境。布鲁纳认为:“学习者在一定的问题情境中,经历对学习材料的亲身体验和发展

2、过程,才是学习者最有价值的东西。”一切学习都是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进行的,从这种意义上讲,“问题情境”可理解为一种具有特殊意义的教学环境。这种教学环境除了物理意义上的存在外,还有心理意义上的存在。从物理意义上讲,它具有客观性,是一个看得见、摸得着的教学背景,它可以是现实生产、生活材料,也可以是本学科的问题,还可以是其他学科的相关内容等。从心理意义上讲,它充分反映了学生对学习的主观愿望,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唤起学生对知识的渴望和追求,让学生在学习中伴随着一种积极的情感体验,使他们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作文考场,就是一种特殊的教学环境,这种教学环境的意义是,每一个学生在规定的时间里,利用自己

3、原有的知识储备和知识经验,透过试题呈现的一定的背景材料,或通过审题,发现问题的特征或内在规律,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审视三年的作文题题面,见其均充分兼顾了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的写作要引导学生关注自然、关注社会、关注人生,抒发自己独特的体验,有个性的认识等要求。提篮倡导的是爱的教育,期待的是爱的感悟和爱的回报,而出发则意在提供学子们一个主要由大人们激情演绎并希望孩子们继续演出自己精彩的共享平台,这个平台上,他们共擎一个响亮的主题:我们不是冷血动物,我们不是书呆子!我们积聚了太多的感动,我们需要“心动”,我们更需要“行动”!在这里,“爱”和“行动”虽然没有明确的行为主体,这正显示了命题人对社会关系的思

4、考,并由此体现对即将走上社会的学生们的道德训导和人文关怀。当然,写作主体的高度参与应该还是命题者最大的期待。今年的新材料作文,没有了生硬的说教,而是娓娓道来,巧妙地暗合了当下国际、国内的社会现实,引而不发,含而不露。学生不管从社会生活的万千变化,还是从人生道路上的不断拓展方面,都比较容易引发联想和感悟,举凡自己遇到的困难与挫折,身边感受到的战胜困难取得成功的例子都可以写作成文,而不至于无话可言。但是,有话可说,并不是作文水平高低的评判标准,精神病人成天嘀咕,不是作文;三岁早熟的孩子写日记,天天都写“我昨天在阳台洗澡”也不是好日记。好的作文,有它的语文学科标尺。作文,是语文高考试题中分值最大的一

5、项,有点类似于其他学科的最后一道大题目,而且有过之无不及。最后一道题目的任务往往是拉差距的,怎样拉差距?是用学科专业素养来拉差距!所以这作文题必须是最具语文性的,否则就是语文的学科迷失。从这一点考察,我认为2009 年安徽高考作文命题越看越像让学生做社科论文或政治小论文,当然,政治小论文平时是鼓励学生做的;或者像专业作家一样观察生活,当然,我们有时也鼓励语文成绩突出的学生当小作家,但这些都不是语文课程普遍和必然的要求。于是,很多时候,我们离这门学科越来越远,我们没有通过作文引导学生关注语文生活,在这一点上,语文与其他学科相距甚远,甚至说被“异化”得最重。果真回归了语文,有人就会紧张,作文就不是

6、每个人都能写得出的,作文课和文字之妙的阐发就不是每个人都能听懂的,语文老师也不是每个人都能做的。作文“学科标尺”是什么,仍有不同意见,但无疑有一项最重要的内容,就是要求符合语文学科的形式要求和作文教学的根本目的,比如构思艺术、语言艺术尤其是思维能力的提高 。从另一个角度看,逐渐弱化了选拔性功能的高考,依然要求作文命题提供给社会和公众一个公信力即可靠的信度和区分度。从信度说,作文题要足以让大部分学生觉得接近自己的生活实际,接近自己的表达诉求。从区分度看,除了考查学生的思维深度和逻辑性外,还要考查学生的语文其他基本能力以及考场抗干扰度。根据以上标准,我们来看,提篮的命题中,“春光”显然是个比喻,理

7、解的难度虽然不大,但也并非一览无余,其思维的深度恰恰受到生活面狭窄的干扰,一般都知道“从妈妈对自己从小到大的关怀、关爱来入笔,感悟母爱的伟大,而自己对于这样一分深厚的感情要回报母亲”,但用什么回报?除“奖状”“成绩”以外,就较难找到更好的礼物了。而优秀学生则从生活之中发掘了自己的理想、愿景并由此建构自己心中的洒满“春光”的大厦、圣殿以展示给包括母亲在内的祖国“妈妈”。这种构思,显然高人一等。而出发一文,可写的范围也很宽,就其大者,感动当地,感动中国、感动世界的事件太多,从 2008 年初的抗击雪灾,到守护奥运火炬,再到震动世界的抗击汶川地震,都有无数可歌可泣的事件可写;就其小者,生活中仍然有很

8、多可感动的蕴涵着无尽真善美的小事,可以诉诸笔端。但是,切莫以为,只要“感动”就能得到高分。难度、区分度或者说“陷阱”也正在这里。因为“带着感动出发”,究竟涉及到一个关键词,这个关键词是“出发”而不是“感动”,而如何“出发”及如何有一个新的面对,也是很煞费苦心,需要认真考量的。我们经常被崇高、无私、美好、正义、慈爱、正直、坚贞、顽强、执著等等所感动,但感动后的人生姿态却不相同:有的人感动后,就又恢复了平日的淡漠、麻木、自私、空虚的庸常生存状态;有的人感动后,从感动中汲取了新的精神力量,走出了庸常生存状态,去追求真善美的人生境界。无疑后者是命题专家所期望的,这也是此题的人文价值所在。结合到 200

9、9 安徽高考作文题,“弯道超越”的命意,就涉及到诸多丰富内涵:“弯道”所指是什么,能指什么,“超越”需要哪些条件,小作者该怎样理解、利用、论证这些条件如何帮助实现自我“超越”或见证他人“超越”。换言之,小作者需要敏锐地意识到“弯道超越”所关联的精神、胆略、气质、艺术、本领,并加以尽可能艺术化地阐释、处理而不能平板、直白、肤浅地演绎“弯道超越”。从本质上说,它是一种在艺术构思方面处理“虚”“实”关系的本领。从某种程度上说,这种本领决定了写作水平。但是,真正的情况又如何呢?据我对部分学生考后的调查,他们的作文几乎无一例外地“跨越”和“战胜”了材料文字所示“风险”而抓到了“机遇”,这与同学们面对高考

10、这个“机遇”不敢造次有关,可以不究,但他们面对的所谓风险与挑战,几乎一律变成了日常生活的具体困难和挑战,或经济危机影响所及的诸多表面现象,题干中解说文意的“实”与“虚”种种表现问题,也被他们漠视或简单化处理。另外,命题人通过一个包含转折关系的关键提示语(最后一句)暗示和强调于法律、常识、文化背景都不怎么认可的价值判断,无论从哪个角度分析,本身也是极具“风险”的,对学生的一般思维体系又形成了较为严重的考验。所以,当学生生活的丰富性和思维的缜密性即学生与命题人的话语认知能力不能够协调共振时,简单化就成了普遍的选择。因此,考题一出,学生盲目乐观,而社会上褒贬尖锐对立,的确值得深思。当然,上面所说的主

11、要是构思说理的逻辑层次问题。这个考题也可做成讲述故事模式,可以将以上层次和能力要求融于故事叙述之中,让我们从人物或事件之中去体悟主题,但对一个明显习惯了话题或材料作文语境的学生来说,这种看似简单笨拙的记叙回归,也是需要足够的勇气和胆量去尝试的。最后是“考试艺术”,最主要的表现是命题的语言表述要巧,字斟句酌,字字珠玑,既有语文的诗情画意,也有考试的科学严密。从文题形式来看,安徽近三年高考作文题在保持惊人的命题形式相似性基础上体现着应有的拓变。前年的提篮春光看妈妈,去年的带着感动出发均由两个十分普通的动词穿插组合而成,从语法结构看,动词的使用,使文题较为显豁明朗质实,宜于发挥学生记叙描写的特长。两

12、个动词连缀而下,又构成了一个相对封闭稳定的短小情节,这既增加了考题的厚度,又考查了学生对语词所包孕的逻辑关系的分析理解能力。今年则放弃了稍显衰落的话题作文形式,也解开了过去两年与命题作文的纠缠,转而采用新材料作文,这是和 2009 年全国卷、其他省市卷的作文题总趋势保持一致的。我在今年五月考前辅导中为学生拟制了一个文题在挑战中前进,与今年的考题命意相当接近,就是把握了前两年命题思路的结果,虽然我们不提倡猜题,但实际指导中,能使自己的考前命题接近高考实际,不是谁的梦想呢?有人说,今年的考题“平易近人”,但我要强调,虽然看似平易,但不一定容易。题目已经给出了关键词“弯道超越”,但是,在审题的时候必

13、须注意分析材料层次,从开头到“落后的车手也可能利用弯道超越对手”是解释性的“实”,是为了引出后面主要内容的;而“现在”一句,则是引导学生拓宽作文内容的面的;最后一句才是关键,也就是作文的核心。这三个层次,学生分析了没有?分析了甚至分析对了以后,怎么理解和处置它们的轻重主次?仍费思索。甚至可以这样说,今年的考题,虽然是新材料作文(或说是话题作文),但从形式上也可看作一个命题作文:从(在)弯道超越。这样,内在的表达结构也与前两年很接近,如均由两个十分普通的短语尤其是动词性短语或由一个带有动词性质的介词与动词穿插组合而成,都需要围绕两个叠加的动词性短语间断递联所构成的语义场和表述结构来做文章,加上材料中出现了“变化因素”“风险”“挑战”和“超越对手”“超越自我”及“机遇”等等概念,显然又大大增加了考题深度,写起来更加棘手。在审题评价时如果不关注这个深度,写作就会肤浅偏颇,言之无味,人云亦云,所以,必须提醒各位语文老师,要真正看清今年安徽作文命题的玄机和操作的难度,必须在学生怎样写得深刻这样的老问题上给予切实有效的指导。2009 年 6 月 16 完成(本文发表于语文考试研究2009 年第 10 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