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测图实验报告

上传人:qiuji****ngye 文档编号:36724268 上传时间:2018-04-01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36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数字测图实验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数字测图实验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数字测图实验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数字测图实验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数字测图实验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数字测图实验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数字测图实验报告(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本篇实验报告共包括四个实验,分别是: 闭合导线外业测量 碎部测量 数据采集 内业数据处理小组成员: 实验目的: 了解数字测图数据采集的作业过程,掌握用全站仪进行大比例尺地面数字测图数据采集的作业方法。实验一:闭合导线外业测量实验一:闭合导线外业测量(一)实验目的:(1)掌握闭合导线的布设方法。(2)掌握闭合导线的外业观测方法。(二) 闭合导线设计:本实习根据两个起算点坐标,在江苏师范大学教育与技术学院周围布设 4 个控制点,要求各控制点之间要通视,利用全站仪测出未知控制点的坐标。点号连接为 T5T011234 (三)控制点测量步骤:1 用测回法测量角度先将经纬仪安置好,进行对中、整平,并在 A

2、、B 两点树立标杆或测钎作为照准标志,然后即可进行测角。一测回的操作程序如下:(1)盘左位置,照准左边目标 A,对水平度盘置数,略大于 0,将读数 a 左记入手簿; (2)顺时针方向旋转照准部,照准右边目标 B,读取水平度盘读数 b 左,记入手簿。 由此算得上半测回的角值: 左b 左-a 左 (3)盘右位置,先照准右边目标 B,读取水平度盘读数 b 右,记入手簿; (4)逆时针方向转动照准部,照准左边目标 A,读取水平度盘读数 a 右,记入手簿。 由此算得下半测回的角值: 右b 右-a 右2 利用全站仪测量距离(1)量仪器高、棱镜高并输入全站仪。 (2)距离测量 照准目标棱镜中心,按测距键,距

3、离测量开始,测距完成时显示斜距、平距、高差。 3 控制测量结果根据已知点 GIS03、GIS04 坐标数据,并综合以上测量成果,进行平差处理,得出平差后各控制点坐标:点号X 坐标Y 坐标Z 坐标13785997.451516493.22439.51723785997.331516428.01539.51333785917.521516430.95739.53043785923.208516551.93039.181实验二:实验二:碎部测量碎部测量一 测量步骤 1 建立控制点和碎部点文件,在控制点假设全站仪,棱镜放到与其邻近的控制点,在全站仪上输入测站坐标(采用调用的方式),然后调用后视点的坐标

4、,瞄准棱镜,输入仪器高和棱镜高,进行检核和定向。一切满足精度后,进行碎部测量;2 全站仪测量或者放样需要有两个已知点。一个是测站点(架设仪器的)一个是后视点(架设棱镜杆的)。在全站仪中输入测站点坐标和后视点坐标,然后操作全站仪镜头,对准棱镜杆底部的杆尖处(如果由于现场障碍实在看不到可以选择对准冷镜头上方的顶尖处)。然后确定。刚才这个设置过程是给全站仪建立坐标系的过程。3 后视点定向,是为全站仪提供方位角的,(方位角:一条直线与北方向顺时针旋转所形成的夹角)只有有了方位角,全站仪才能确定其他各点的坐标。4 测量碎部的各点,有很简单的方法,就是直接在要测量的点上架设棱镜,然后用全站仪直接对准棱镜提

5、取坐标。如果有全站仪看不到的点,那就换测站点,重复以上步骤.5 建站检核,测量成功后,测量某已知点,一般为后视点,测出已知点坐标,然后对比测量值和已知点之间的差值,根据差值的大小判断建站是否成功,若 X、Y5cm,即失败,H 的差值10cm二 地物特征点的选取所测目标为江苏师范大学教育与技术学院的俯视图,主要的碎部点为房屋的房角点三 碎部测量中遇到的技术问题及处理方法 在遇到一些测不了的点时,采用支导线的方法解决,测量房屋的房角点时,有时只能测量房屋的两个房角点,用支导线又太麻烦,采用卷尺量取房屋的宽度和长度,这样减少了工作量 在导入数据的时候,出现导入数据的格式不对,在几台电脑上导入数据(所

6、有的参数都正确的前提下)都不成功的前提下,各组先是讨论问题,然后问老师出现的问题的原因,最后只得在一定的时间测完后到老师办公室导数据。 在测量碎部点定向检核时出现了测量的坐标与输入的坐标差了太多,先是检查后视点的点位是否正确,如果正确再检查测站点的坐标调用是否正确,如果都不正确的话,让扶尺的人将尺子扶正。实验三:实验三:数据采集数据采集此次实验室利用全站仪,选取两点、两线、两面,我们小组主要测得是江苏师范大学工学院前的操场、停车场、操场和 13 号楼之间的路、操场中的一条路、两颗树一 前期准备:小组成员先观测我们要测的两点、两线、两面中所要测得点,进行编号 114 号二 实验过程1全站仪野外数

7、据采集步骤置仪:在控制点上安置全站仪,检查中心连接螺旋是否旋紧,对中、整平、量取仪器高、开机。创建文件:在全站仪中创建一个文件,一般根据测量日期确定文件名,用来保存测量数据。输入测站点:输入一个文件名,按提示输入测站点点号及固定坐标、仪高,后视点点号及、坐标、镜高,仪器瞄准后视点,进行定向检测。测量碎部点坐标:仪器定向后,即可进入“测量”状态,输入所测碎部点点号、镜高后,精确瞄准竖立在碎部点上的反光镜,按“回车”键,仪器即测量出棱镜点的坐标,并将测量结果保存到前面输入的坐标文件中,同时将碎部点点号自动加 1 返回测量状态。再输入镜高,瞄准第 2 个碎部点上的反光镜,按“回车”键,仪器又测量出第

8、 2 个棱镜点的坐标,并将测量结果保存到前面的坐标文件中。按此方法,可以测量并保存其后所测碎部点的三维坐标。三 观测方法点:将棱镜立在测点上,全站仪十字丝对准棱镜中心,便可得到该点的坐标,然后保存该点坐标线:道路的测量只要测三点,道路的两个终点、垂直的两个点测宽度面:先画出面的俯视图,根据控制点的位置,得到要观测的点,进行编号,按照点的测量方法测得四 草图绘制根据控制点的位置和实际的每天工作量,人工实地绘制草图,在草图上标明,每隔 30 个点和测站互通点号,防止出错。测量毕竟是一个团队合作的项目,采用以上方法,要求队员之间要配合要默契,这一点测完了,下一点应测什么应心灵相通;对观测人员的输入数

9、字及字母的熟练程度要求较高,一般应在 10秒内完成。草图绘制人员担负着室内绘图的工作,是测图过程中的主要人员,所以对于地物的综合取舍等要心中有数,并且应在跑尺员跑尺前确定好这一区域跑尺的线路,尽量避免走冤枉路。为了节省时间要求要求两名草图绘制人员配合工作,即一名队员负责本测站的指挥协调,标记工作;另一名队员去规划下一侧站点的测量路线,和具体地物的草图速写。 另外全站仪是一个精确的测量仪器,只要在能通视的范围内都可以做到精确测量,所以在一个测站我们应尽量多的完成通视地物的测量,这就要求在距离较远的情况下使用通讯工具进行联络。实验四:实验四:内业数据处理内业数据处理一内业数据传输:1 格式转换:将

10、保存的数据文件转换为成图软件(如 CASS)格式的坐标文件格式。执行下拉菜单“数据/读全站仪数据”命令,在“全站仪内存数据转换”对话框中的“全站仪内存文件”文本框中,输入需要转换的数据文件名和路径,在“CASS 坐标文件”文本框中输入转换后保存的数据文件名和路径。这两个数据文件名和路径均可以单击“选择文件”,在弹出的标准文件对话框中输入。单击“转换”,即完成数据文件格式转换。2 展绘碎部点、成图:执行下拉菜单“绘图处理/定显示区”确定绘图区域;执行下拉菜单“绘图处理/展野外测点点位”,即在绘图区得到展绘好的碎部点点位,结合野外绘制的草图绘制地物;再执行下拉菜单“绘图处理/展高程点”。经过对所测

11、地形图进行屏幕显示,在人机交互方式下进行绘图处理、图形编辑、修改、整饰,最后形成数字地图的图形文件。二、内业成图方法:在外业无码作业数据采集的基础上,内业将利用外业草图,采用南方 CASS 5.1 软件进行成图。成图比例尺为 1:500。地貌与实地相符,地物位置精确,符号利用要正确。所成的电子地图进行了严格分层管理,可出各种专题地图的要求。图形格式为 DWG 格式。内业成图具体过程1DAT 文件的建立:通过软件将全站仪数据文件输出为.dat 格式2展点(高程点或点号):在绘图处理的下拉菜单中选择“展点”项的“野外测点点号”在打开的对话框中选择自己所需要的文件,然后单击确定便可以在屏幕展出野外测

12、点及点号。3,绘图,根据草图,选择南方 cass 软件下提供的地物类型描绘4加图幅的方法:CASS5.1绘图处理-标准图幅,输入图名测量员,绘图员,检查员左下角坐标。三、注意事项1 控制点数据由指导教师统一提供。2 在作业前应做好准备工作,全站仪的电池、备用电池均应充足电。3 用电缆连接全站仪和计算机时,应选择与全站仪型号相匹配的电缆,小心稳妥地连接。4 采用数据编码时,数据编码要规范、合理。5 外业数据采集时,记录及草图绘制应清晰、信息齐全。不仅要记录观测值及测站有关数据,同时还要记录编码、点号、连接点和连接线等信息,以方便绘图。6 数据处理前,要熟悉所采用软件的工作环境及基本操作要求。实验

13、总结实验总结在这次实习中我担任了组长的工作,我觉得这一次实习中在团结,组织,和发挥每一个队员的特长方面我做的还算是大有进步,但还有一些问题如纪律、果断决策上以及分工合作之间的关系处理上有待完善。相比于课堂教学,真正的实习,显然能够更好的体会所学到的知识。事实也确实是如此,通过这次实习,我真正的体会到了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性。在学习理论时,总感觉摸不着头脑,通过此次的实验对课堂知识有了新的认识和理解,同时也培养了遇到问题解决问题的好习惯。在刚开始测图时,甚至连导线怎么布设都不知道,但是身为组长的我,一定要解决这个问题,于是我和组员一起向其他人同学请教,星期天加班,观察地形确定控制点和碎部点,做到通

14、视,虽然前期工作做足了,但是在测量中频频出错,总是少测某一项,人员安排混乱,导致第一节课没有任何成果,有了第一节课的教训,第二节课前我们就安排好每个人的任务,这样我们的测量速度明显加快。对理论知识有了清晰的认识。此外,通过这次实习,锻炼了很多测绘的基本能力。首先,是熟悉了全站仪的用途,熟练了全站仪的各种使用方法,掌握了仪器的检验和校正方法。其次,在对数据的检查和矫正的过程中,明白了各种测量误差的来源总的来说,这次实习让我体会到了外业的艰辛,内业的耐心,工作的细心,锻炼了实际的能力,明白了理论知识的重要和大学时光的珍贵,在学校余下的时间里,我要安心把所学的理论知识进行梳理和回顾,努力学习更多的新知识新技术,为以后实际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让我在面对今后的选择时更有勇气和信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其它小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