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读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上传人:qiuji****ngye 文档编号:36724127 上传时间:2018-04-0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朗读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朗读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朗读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朗读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朗读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朗读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教学研究发言稿朗读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朗读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美良中心校龙田小学 王达善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朗读能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情趣。学生朗读能力逐步提高,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就会逐步加深。”困此,在阅读教学中,恰当地,充分地运用朗读手段,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发展思维和陶冶情感。同时,朗读也是一种艺术的再创造。它在使无声的书面语言变成 有声有色的口头语言的过程中,眼、口、耳、脑等多种感官并用。既可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又可以帮助学生积累大量的词汇和句子,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这就是“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道理吧。显

2、然,注重阅读教学中的朗读指导,是每个语文教师应尽发职责。朗读是什么?很多人说:“朗读就是用清晰响亮的标准语音有感情地读文章,是将书面语言转化为有声语言的活动。”这样的定义不全对,但还不足以表明朗读的真正魅力。特级语文教师余映潮先生这样为朗读下定义:朗读,是讲求语言准确、语流顺畅的充满诗意的文学活动。朗读,是进行语言、情感熏陶的一种学习活动。朗读,是对作品进行品味感受的阅读活动。朗读,是用声音来传达作品内蕴的丰富细腻的情感活动。 朗读,是一门用心来揣摩、用情来表达的声情并茂的艺术,是欣赏词句的艺术,是调动情感的艺术,是拨动心弦的艺术。朗读,是让同学们认知文字、感受声律、体味词句、领会情感、品味意

3、境、发展语感的充满情致的实践活动。朗读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是怎么强调都不过分的。我国传统语文教育就非常重视朗读在学习和教学中的运用,所以才流传下“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而未晓则思,思而未晓则读”、“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诌”这样的古训。白居易读书以至“口舌生疮”,韩愈“口不绝于六艺之文”,最后终成大家。悦耳动听的琅琅读书声也曾经是我们中小学校园里最最令人陶醉的晨曲。所以我根据自己在语文教学中,谈一下朗读在语文教学中的几点看法:1 1、朗读有利于学生的口头语言,从而发展学生的朗读习惯朗读有利于学生的口头语言,从而发展学生的朗读习惯。朗读有助于发展学生的语言。教师在指导学生朗读课

4、文的时候,要求学生读准字音,不添减文字,不读破词句,就是说要读通句子。学生在各种形式的朗读中,与字词多次“见面”,牢固掌握字的读音,强化识记字形,从而有效地识字、识词。反复的朗读,能使学生读得正确,读得流畅,增强语感。教师在此基础上加强指导,可进一步增强学生的朗读兴趣,培养他们自觉朗读的习惯。 二、朗读有利于深入体会课文的内容和思想感情。二、朗读有利于深入体会课文的内容和思想感情。作为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懂得“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的重要性、“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与 “抓住课文主要内容”、“从内容中体会思想”、“概括中心思想”等重点训练项目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就是要抓住

5、课文的题材、人物或事件;概括中心思想,就是要掌握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从内容中体会思想,就是透过词、句、段,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而“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也是要知道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这是它们相联系的一面。但它们之间又不能等同,因为“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所要求的,是要能够动心动情,与作者(或课文中的人物)的思想感情产生共鸣。它要求在阅读的时候,把自己摆进去,把心放到课文中去,设身处地去读、去想,并与有感情地朗读结合起来。因此,它是理解课文思想内容的一个新境界,是比“抓住课文主要内容”、“概括中心思想”更深入一步的理解能力,也是良好的阅读习惯的一个重要方面。三、朗读是培养语感的重要途径。三

6、、朗读是培养语感的重要途径。经常进行朗读训练,能增强学生对语音的感受能力,增强对语言规范的敏感性和鉴赏力。当然,朗读对于语文教学的作用是无法用条条框框来列举全的,但是,要想充分发挥朗读的作用,也不是一朝一夕立竿见影的,要靠日积月累,要勤读、多思、不断地训练,才能提高。学生的朗读兴趣、朗读能力也需要循序渐进地培养。4、诵读是词串识字教学的有效手段。诵读是词串识字教学的有效手段。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低年级识字教学的目标首先是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提出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注重教给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

7、,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 在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中,教师总习惯采用挂图或卡片等辅助教具来进行识字教学。通过卡片的反复运用,加深学生的记忆,达到识字的目的。但低年级学生的学习并没有明确的目的性,他们的注意力具有随意性和不稳定性。静态的,不具有生动性的传统教法显得单调和枯燥无味,没有生趣。学生的注意力不易被吸引过来,经常是事倍功半,达不到识字最佳效果。而词串识字则摒弃了这种枯燥、无味的传统教学形式,遵循教学的直观性原则,恰当利用音乐、图片、视频等直观教具,尤其是电教手段,结合学生原有的生活积累,可以使复杂、抽象的教学内容显得比较简单,明确和具体。艳丽的色彩、生动的形象、动听的声音把学生牢牢地吸

8、引住,不仅大大提高了学生识字的效率,还能很快领悟字词的意思。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情境下,进行想象,从而激发学生去诵读这合辙押韵的词串、大胆的表述词串描写的景色、愉快书写需要识记的生字,发挥了识字教学的认识功能、铺垫功能和审美功能。充分实现了语文课程标准中“寓识于读,以识促读、识写结合”的原则。5、从诵读中体会韵律。从诵读中体会韵律。诵读,是语感形成的基础,是分析研讨语言的前提,是积累语言、培养语言能力的重要手段。古诗有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国学大师南怀瑾在谈诵读的重要性中说道:“朗读多了,自然懂得言语与文字的音韵学;换句话,也懂得文字和语言之间拼音的学问。我们现在倡导的儿童智慧开发就是诵读,诵读的作用增加一个人的智力、记忆力、思考能力,还会让头脑更细腻、更精祥!”可见,诵读有助于语言的积累,语感的领悟。总之,“没有朗读的课只是一般的课,它不是美的语文课。”我们应该让朗读贯穿于语文课的全过程,使之成为语文课堂教学的热点和亮点,成为语文课堂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的切入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其它小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