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舞2》课程教学大纲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6722389 上传时间:2018-04-0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民间舞2》课程教学大纲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民间舞2》课程教学大纲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民间舞2》课程教学大纲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民间舞2》课程教学大纲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民间舞2》课程教学大纲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民间舞2》课程教学大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民间舞2》课程教学大纲(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民间舞民间舞 2 2课程教学大纲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与任课教师基本信息一、课程与任课教师基本信息课程名称:课程名称:民间舞民间舞 2 2课程类别:必修课课程类别:必修课 选修课选修课总学时总学时/ /周学时周学时/ /学分:学分:16/2/216/2/2其中实验(实训、讨论等)学时:其中实验(实训、讨论等)学时:3232授课时间:授课时间:1-161-16 周周 星期二星期二 3 3、4 4授课地点:师范舞蹈房授课地点:师范舞蹈房开课单位:师范学院开课单位:师范学院适用专业班级:适用专业班级:20122012 级级 群众文艺群众文艺任课(任课(/ /助课)教师姓名:姚佩婵助课)教师姓名:姚佩

2、婵职称:舞蹈学讲师职称:舞蹈学讲师联系电话:联系电话:65526552Email:Email:答疑时间、地点与方式:答疑时间、地点与方式:可分为集体答疑与个别答疑的形式,集体答疑的时间、地点与上可分为集体答疑与个别答疑的形式,集体答疑的时间、地点与上课基本相同,个别答疑主要通过电子邮件与电话联系等方式。课基本相同,个别答疑主要通过电子邮件与电话联系等方式。二、课程简介二、课程简介 民间舞是 2011 级群众文艺班的必修课程,其主要内容是通过规范的组合,先分解后综合建构,丰富学生舞蹈语汇和表现力,开发学生的感受力、想象力,准确把握民族风格“点”和特色“韵”,准确、生动、鲜活地表达各民族不同的审美

3、心理、审美意识、生活情趣;关注民族文化,了解风情醇厚的民间舞,培养民族感情,增强本民族高度的认同感,促进学生对传统艺术美学的思考,实现民族文化现代化转换的同时继续传统本土文明,弘扬传统文化。三、课程目标三、课程目标 群众文艺班培养经济发达地区社会转型需要的、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素质人才,从民族舞蹈文化传承的角度,探索民间舞传承机制向现代化转型的具体教学,系统训练学生掌握我国绚丽多彩的民族民间舞蹈文化。本课程围绕代表性民间舞素材(汉:东北秧歌、云南花灯、安徽花鼓灯、山东胶洲秧歌和海洋秧歌,藏,蒙,维,朝)为基础,结合本课程的基本特点,制定如下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我国民族民间舞蹈文化的历史渊

4、源,以民间民俗传统为本,为民族文化为主体,立足文化传承视角,从民族文化意蕴中寻找民间舞动律,分析民间舞动态,掌握不同的民间舞基本动作元素、结构形式和民俗风情;研究民间舞文化的动作节奏,动作的意韵和风格,具有识别和示范表演我国不同民族风格的民间舞蹈的能力,开发学生学习民间舞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传承和发展我国民族民间舞蹈文化。2、过程与方法目标:(1)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从“元素教学”入手,逐一把元素动作分解,变化、合成,促进学生身体各部位的松驰、灵活、协调,提高他们的模仿能力、节奏处理能力和表演能力,掌握各民族民间舞的动律风格。(2)结合其他舞蹈课程,拓展课堂的容量空间,开阔学生文化视野,开拓学生

5、思维,在文化风格的格调中,以“心动”调动“身动” ,以“文化”促进2“风格” ,使学生准确地掌握所学民间舞的动作、节奏和鲜明的风格个性,增强快速适应不同风格舞蹈的能力,提升学生的艺术表现力。(3)本课程通过科学的教学训练,结合多媒体分析动作形态和动律节奏,对民间舞的动作结构、动作节奏、动作力度、运动形态所涉及的动律、动感、力度、旋律等全面进行全方位的剖析,激活独立工作能力,继承创作发展、突破创新的能力和联想整合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发展目标:立足我国民族民间舞文化之根,围绕“基础元素”和“根元素” ,维系民间舞文化精神,引领大学生寻找民族血脉中生存信仰的源流,完成对“根”的体认,坚实地

6、植根这片民众赖以生存的大地上,深入区域传统挖掘其精神与灵魂之根,走向传衍美德的原始情结 ,保持祖先的灵魂在主流文化中拥有自己的空间,刷新了当代大学生精神品格和内在精神张力,在“根”文化的教学中,在传统人文精神中塑造美好的人性与人格。解读置放在一个广袤的文化背景(物质与精神、民族与人类、历史与现实等)上来观察和分析,审视和剖析了历史所遗留下的文化、心态、民族结构,通过平实却极富穿透力的活体,聚焦在区域根脉,从而进入民族繁衍、生生不息的巨大精神内力的真实,在强势文化对弱势文化的挤压现实面前,希冀通过区域文化的土壤寻找一种调和,以弥补新旧价值观念之间的真实地带。四、与前后课程的联系四、与前后课程的联

7、系 激活学生以往的表现能力、创造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达到培养高规格、高 水平、高质量的能教、会演、善科研的高素质群众文艺人才为目的。21 世纪人 才模式应该能够与世界文化接轨,并将本民族文化推向全球发扬光大,为我们 整个民族舞蹈事业的发展与腾飞添砖加瓦。 五五、教教材材选选用用与与参参考考书书 1、选用教材:马力学.中国民间舞教材及教学法.北京舞蹈学院内部教材.2、推荐参考书:哈斯乌拉蒙古族舞蹈艺术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1999潘志涛主编中国民族民间舞教材与教法J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潘志涛主编 .中国民族民间舞教学法 J .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 2004.罗雄岩.中国民间舞蹈文化教程 M .

8、上海音乐出版社 .2001.赵铁春,田露主编 .中国汉族民间舞教程 J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 六、课程进度表六、课程进度表周周 次次教学主题教学主题要点与重点要点与重点要求要求学学 时时1云南花灯重点掌握动态的“元素基本动 律,基本步法)。训练组合中 要点是了解动作层次中的可变理解动作的发力点和动 作的路线,重视“点” 与“点”之间的“线”,23性,探求延伸角度,尽力拓宽 动作的可舞性以强化“韵”的到位。2云南花灯体现“崴”的动律特点,在动 律上不做花巧、造作、扭捏, 更没有高超的技巧,在自然平 衡的摆动中产生流畅的美感。 男性的重点是在小反崴和反崴。 表现崴动规律时,有的活泼跳

9、荡的,有的表现悠然荡漾的。重点表现“崴”,以躯 干为主要的运动部位, 是连续不断的横向摆动 或上下的崴动。把崴体 现在脚下,从脚的踏步 到膝部的不同受力,进 而形成上下兼左右的走 向23云南花灯掌握握扇的方法及用法,重点 突出手腕的灵活性,在多变的 扇花结合身体的“崴”动尽情 的舞动,表现纯朴自然、舒展 明快,并具有载歌载舞的特色 和浓厚的乡土气息。以“根元素”为据,理 解民间舞中的表演空间。 扩大手巾花这一“扇” 道具的使用范围,拓展 了缘物寄情的手段,增 强了表现力。24云南花灯通过身体的胯、腰、肋三个部 位在松弛的状态下进行运动, 以此协调其他各部位的谐动, 如臂、颈及至道具,都是在流

10、畅的悠动中进行的。突出掌握胯部的松弛和 解放,突出的是左右的 摇摆中兼有上下的弧线 谐动。456云南花灯通过训练单一元素和动律组合 及方位的有机组合,突出体现 云南花灯的风格,强调崴动的 流畅连贯的基础上富有韵味。 通过综合训练组合,将民间特 有的队形纳入课堂训练,使学 生在流动的队形中去体会和营 造一种广场民间舞的氛围,并 在流动中深化对动律风格的把 握。掌握云南花灯的风格, 将边歌边舞的原有特色 纳入课堂,让学生在朴 实自然的自娱状态下, 尽情的舞动,体会体会 云南花灯舞蹈声情并茂 的审美要求。478云南花灯复习云南花灯所学习的内容掌握不同的云南花灯的 浓郁的民族舞蹈风格和 特色4910蒙

11、古舞蹈 体态动律组合通过单一的提压腕开始练习入 手,使训练者重点掌握肩部的 动作的律动感,同时了解这 一动作韵味,体现舞的 基本素质和动态特征。掌握腕部的翻转变化 、 肩部活泼地耸动 和腿部 灵活地跳跃, 理解转身 或左或右的前倾,融欢 快、优美与矫健为一体 情绪表现。411蒙古舞蹈 肩、胸背综合通过训练肩、胸背在松弛自如 的状态重点掌握力度韧性、弹掌握蒙古舞蹈的风格, 体现在动态上胸背、拧4412性和灵活性,掌握延续慢发力、 幅度大和波浪状的动作质感, 规范肩胸快发力幅度小、瞬间 静止等动律要点。转胸、柔臂及肩的鲜明、 有表现力的特征部位, 两臂不断地舒展屈收 。1314蒙古舞蹈 综合组合在

12、训练中重点掌握蒙古族基本 形象和精神气质,把潇洒的动 作,融稳、准、敏、轻、柔、 健、美、韵、情为一体,追 求美的极致。透过蒙古族的这种情感、 形态、运气、发力的典 型表现,掌握动作中涵 概的一种“圆形、圆线、 圆韵” 。415蒙古舞蹈 特色组合重点规范掌握手位和脚位,训 练时注意肩、胸背的松弛自如, 掌握其力度卖劲和潇洒大方的 动作质感,掌握浓郁的蒙古族 舞蹈的动作韵味,淋漓尽致地 表现蒙古族舞蹈的风格特色。理解音乐的基础上,悠 扬的节拍与动作的快慢 风格的统一吻合,通过 动作表现草原上高远而 辽阔的风格特上的处理, 突出浑圆而彪悍的草原 地域特征。216云南花灯与蒙 古族舞蹈复习重点掌握汉

13、族民间舞的小而灵 活的动作特点,掌握少数民族 舞蹈的彪悍浑圆的风格特色, 掌握各种不同民族动作不同的 发力点,通过规范手步法动作, 理解舞蹈动作与音乐配合的要 点。理解不同的音乐不同的 动律特点,掌握步法与 手法的组合练习,认真 体会动作的细节,体味 浓郁的汉族和少数民族 的各异的地域风格特色。2七、教学方法七、教学方法 本课程讲述过程中需要配合一定舞蹈基本功,结合讲授动作的规格要领, 落到实处。重点采用启发式教学法、模仿练习法、案例教学法、情境教学法, 互助合作教学法与观察法等。八、对学生学习的总体要求八、对学生学习的总体要求 1、学习本课程的方法、策略及教育资源的利用。本课程特别注重身体基

14、本能力、表演能力、技术能力和心智能力,学生争取业余时间不断改善自身的软开度、柔韧性,积极参与校内外的文艺表演,有计划地系统接受舞蹈教育活动。可以利用学校图书馆的图书资源,或者阅读免费图书资源和网络资源,查阅有舞蹈相关资料和中外知名学者的视频资源等等。2、学生必须阅读的论著,建议学生阅读的论著。吴晓邦著新舞蹈艺术概论J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85杨欧编著舞蹈训练学J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10陈云路著听朱光潜美学J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美鲁思本尼迪克特著,吕万和等译菊与刀J北京:商务印书馆,19905李权时岭南文化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93资华筠,王宁,高春林等 .舞蹈生态

15、学导论 M.文艺艺术出版社 .1991. 韩萍,郭磊主编 .中国少数民族民间舞教程 J .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周萍,黄奕华主编 .中国民族民间舞教学组合编排法 J .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3、学生完成本课程每周须耗费的时间。为达到课程目标,学生在课内课外所花费的最少时间必须保证每周 5 小时。4、学生的上课、实验、讨论、答疑、提交作业(论文)单元测试、期末考试的等方面的要求。学生不得无故缺席,上课勤于模仿,课后勤于作笔记、多思考,课堂讨论务必积极参与;课后认真复习,完成主讲教师学习组合要求和任务。有什么疑惑可以直接联系主讲教师。本学期主要学习东北秧歌、蒙古族和维尔族三种

16、民间舞组合,期末考试采取全班分小组汇课考查形式,将所学的民族民间舞组合进行一次汇总汇报,使学生对民间舞的认识在原来的基础上更加丰满充实,对我国民族民间舞蹈文化知识掌握更加牢固。5、学生参与教学评价要求。课程结束前 1-2 周内,按照学校统一安排,通过网上评教系统,回答调查问卷,实事求是地对本课程及任课教师的教学效果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是学生的应尽责任和义务,对教师改进教学工作具有重要意义。九、成绩评定方法及标准九、成绩评定方法及标准考核内容考核内容评价标准及要求(居中、宋体、五号、粗体)评价标准及要求(居中、宋体、五号、粗体)权重权重 到堂情况不得无故缺席,上课勤做笔记,积极回答问题课堂讨论认真准备,积极参与练习讨论10%完成作业10%实验(实训)每次回课时,教师均会根据实训内容抽查组合或练习内容,以及需要延伸的内容,提出具体要求,布置相关作业25%单元测试随堂检查5%期末考核组合展示50%期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