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低段品德教学中的感动教育 毕业论文

上传人:aa****6 文档编号:36719766 上传时间:2018-04-0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8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小学低段品德教学中的感动教育  毕业论文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浅谈小学低段品德教学中的感动教育  毕业论文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浅谈小学低段品德教学中的感动教育  毕业论文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浅谈小学低段品德教学中的感动教育  毕业论文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浅谈小学低段品德教学中的感动教育  毕业论文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浅谈小学低段品德教学中的感动教育 毕业论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小学低段品德教学中的感动教育 毕业论文(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我们需要感动的教育和教育的感动浅谈小学低段品德教学中的感动教育内容摘要:本文是作者在日常教育教学生活中,就小班化背景下小学低段品德教学中的感动教育的几点认识。研究本课题的主要目的在于优化品德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针对性。品德教育中,若让学生收获一份感动,那就帮助他们体验了一次情感的升华,经历了一次心灵的旅行,只有充盈着感动的品德教学才能更有效地实现德育目标。关键词:感动教育 情感体验 互动正文:“思想感情受外界事物的影响而激动,引起同情或向慕”谓之感动。人类的情感丰富多彩,感动更是一种不容忽视的情感。生活百味,世间百态,其间涌现出许多感人的事迹,带给人们强烈的心灵冲击。感动是一种精神,它使我们震撼

2、心灵;是一种力量,它让我们信心倍增;是一种人格,它驱使我们不断寻求自我完善。在品德教学中,如果我们只停留在对学生表面、肤浅的教育,没有从根本上引导、感化学生,没有让学生进行心灵与心灵的碰撞,又怎么能够产生交汇的火花,引起学生心灵的共鸣呢?因此,新课程背景下的品德教学,应适应学生心理发展水平,结合课堂教学中的认知感受和情感体验,让学生用自己的心灵去寻找感动,并从主动参与中体验感动,从而使学生学会感动,在感动中健康成长。一感动教育要以学生情感体验为依据。依据品德课程标准,现行教材对于感动教育在学生发展中的重要性与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水平和生活实际要求,以学生自我体验为主要学习方式,达到认知过程和情

3、感体验过程的有机结合。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课文内容,领悟做人道理,选择行为方式,实现“自我教育”。品德课教学把学生培养成健康、快乐、文明、科学的人,是教师的重要任务。所以在这个阶段更需要老师有意识地加强道德观的教育,让学生懂得关爱,懂得宽容,懂得感恩,懂得帮助。品德教学就要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作为主要的教育资源,紧密结合儿童生活实际开展教育。面对独生子女家庭越来越多以及随之产生的一系列问题,如:学生缺乏伙伴交往、自我中心、任性、自理能力差、父母教育方式不当、单亲家庭给学生心理带来的影响等,我们要将教育的着眼点放在:通过学习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家庭亲情,感受父母的关爱、抚育的辛劳,学会初步的自立,具有初步

4、的家庭责任感。让孩子从感恩父母开始,学会关心身边的人,意识到自己也是家庭的一分子,要主动为父母分忧,以培养、建立他们对家庭、对父母的责任感。在“妈妈,您放心吧”这一主题的课后我安排了实践活动:“做一天临时家长”。让学生代替父母考虑一天的柴米油盐和家务安排。使学生在体验中真正明白:“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二感动教育要适应低段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人的各种素质的形成与发展,都依赖于心理发展水平,小学低段学生的情感认知有限。孩子的情感日益丰富,道德观有很大的转变,情感的稳定性和控制力也在增强,这正是孩子形成是非观的重要时期。但是孩子的情感实践性和坚持性较差,需要成人的监督。这就要求教师要以身作则,

5、对学生要坚持正面教育,注意给学生做出榜样,要关心爱护学生。在生活中,对于七、八岁的孩童来说若要无论何时何地都能做到言行一致,我想一定离不开身边人和身边事的影响。教师不但要善于在学生朝夕相处的同学伙伴中发现榜样,而且要引导学生学习。在学生心中,教师是他们的表率。学生时时事事处处以教师为榜样,他们从教师那里学文化、学知识,也学教师的思想、作风和品质,以及做人的道理。因此,为人师者,也理应身先示范,为人师表,为学生树好榜样,毕竟,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你造的句子很美,我都有点不服气了” 、 “你写的字很漂亮,我真佩服你” 、 “你的画画得很棒,我要向你学习”这是孩子们为自己朋友写的优点卡中的句子。

6、看到这些充满稚气却有力量的句子,我觉得特别感动,便用教学中要求孩子们能够时常对身边朋友说的几句话:“你真行、你真棒、你真厉害”来鼓励大家。当他们有进步要求并在行动中有所表现时,我想恰到好处的鼓励与赞美,能使孩子认清自己的优点,产生愉悦的情感体验,增强进一步发展优点的信心和愿望。每个孩子的优点都是大家学习的榜样,全班三十几个孩子的优点汇集在一起,给予孩子们的力量将是无穷的。孩子的心灵是那样的纯洁、美丽,如水晶,我们做老师的在欣赏的同时更重要的是保护他们水晶般的心灵。其实学生对我们教师的要求并不高,只要我们真心一点,平等一点,赏识一点,他们就会心满意足, “言听计从” 。学会蹲下身子与学生对话,用

7、自身的行动,去影响他们。三感动教育依托于小班化课堂中师生的情感互动。实施素质教育的最好授课形式就是“小班化教学” 。小班化课堂教学中的教师与学生是平等相处的,他们在自由、宽松的氛围中,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参与的机会,体验成功的快乐,增强自信。在品德与生活 、 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中体现“小班化教学” ,说的就是在课堂教学中通过采取多种教学行为的教学环节、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对品德学科的兴趣,提高教师的学科紧迫感,提高品德教师的专业能力。生活需要感动,培养灵魂的教育更需要感动。雨果说过:“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胸怀”。教师要用宽容的爱去洒满整个教室,这种爱不是放

8、纵,而是发自真心的爱自己的学生,一切以学生的成长为出发点,有了对学生的爱,教师还需要正确表达这种爱,要让学生知道教师爱他们,欣赏他们的个性、学习、劳动、与人相处等方面的优点,这也是师生沟通的技巧。在品德课教学中真正感动学生,需要从课堂教学中师生情感的互动中激发学生兴趣,营造愉快、和谐的情感氛围,建立起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老师从日常学习生活细节中发现学生的内心需要,了解学生的教育需求,用真诚感动学生,教育学生要做一个真人。在某种意义上说,我们教育的感动太少了,既不教人如何感动别人,也不教人如何被感动,我们无休止的追求一节课的精密程序,越来越“工匠化”,殊不知课堂少了感动就象一具割断了神经系统

9、的“植物人”,缺少生气。感动本来就是孩子最本真、最天性的表达。当教育拥有了感动,我们的教师就会变得富有激情,他们敞开了心扉,随时准备感动学生和被学生感动,付出和获得都会使他们快乐和幸福,他们不断提升自己的亲和力,他们不断的把爱渗透到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冰冷的知识有了人性的温暖,生冷的课堂有了生机,从而提高了教育的效果。在教学“打扮我的小天地”这一课题中,我设计了一个环节,要求孩子当一回“小小设计师”,根据自己的情况制作一份设计方案,即如何装扮自己的房间。于是我给每个孩子准备了心形的粉色设计卡片,意在希望孩子能够用心思考。看到漂亮的卡片孩子们的积极性很高,都想争当优秀的“小小设计师”。在分发卡片的

10、时候,坐在前排的小朋友付荣对我说:“老师,你能不能多给我一张卡片,今天是妇女节,我想给妈妈做一张卡片。”我欣然同意了。这个懂事的孩子给了我启示,这是一个很好的教学契机。孩子是每个母亲手心里的宝,作为孩子正好利用这个节日表达对母亲,对家人的爱。于是我借用付荣的想法提出了设计卡片的新要求,引导孩子们结合节日制作出一份更棒的设计方案,带回家和妈妈一起分享,并动手装扮自己的小天地。这也算是给妈妈的节日礼物,我相信在妈妈收到礼物的同时也收获了感动。作为教育工作者,很多时候我也感慨,现在想感动孩子越来越难了。在这个高速转动的社会中,越来越多的物质、网络游戏充斥着孩子们的生活,可能是见识广了,经历多了,所以

11、不容易被感动吧。但是,感动可能还差最后一点,只要再坚持一下,再深入一分,再细致一点,结局就会改写。我记得有这样一个故事:相传古代有位老禅师,一日晚在禅院里散步,突见墙角边有一张椅子,他一看便知有位出家人违犯寺规越墙出去溜达了。老禅师也不声张,走到墙边,移开椅子,就地而蹲。少顷,果真有一小和尚翻墙,黑暗中踩着老禅师的背脊跳进了院子。当他双脚着地时,才发觉刚才踏的不是椅子,而是自己的师傅。小和尚顿时惊慌失措,张口结舌。但出乎小和尚意料的是,师傅并没有厉声责备他,只是以平静的语调说:“夜深天凉,快去多穿一件衣服。 ”我们可以想像听到老禅师此话后,他徒弟的心情,在这种宽容无声的教育中,弟子不是被他的错

12、误惩罚了,而是被感动了。在这里,老禅师就是一名老师,一个甘当椅子的行动和一句“夜深天凉,快去多穿一件衣服”的嘱咐,给小和尚带来的震撼,好比当头棒喝,效果有如醍醐灌顶。假如没有这把特殊椅子和轻轻的一句话呢?怕是没有这么绝妙的结局。教育是心灵的艺术,没有细心、感动的教育便是遗憾的教育。雅斯贝尔斯曾说:“教育本身就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教育的真谛是感动,教育不能没有感动,我们需要感动的教育和教育的感动。参考文献:1王爱华 小学低段学生的心里特征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2.2. 小学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2011 版) 内部资料,请勿

13、外传!#XuyUP2kNXpRWXmA&UE9aQGn8xp$R#͑GxGjqv$UE9wEwZ#QcUE%&qYpEh5pDx2zVkum&gTXRm6X4NGpP$vSTT#&ksv*3tnGK8!z89AmYWpazadNu#KN&MuWFA5uxY7JnD6YWRrWwcvR9CpbK!zn%Mz849GxGjqv$UE9wEwZ#QcUE%&qYpEh5pDx2zVkum&gTXRm6X4NGpP$vSTT#&ksv*3tnGK8!z89AmYWpazadNu#KN&MuWFA5uxGjqv$UE9wEwZ#QcUE%&qYpEh5pDx2zVkum&gTXRm6X4NGpP

14、$vSTT#&ksv*3tnGK8!z89AmYWpazadNu#KN&MuWFA5uxY7JnD6YWRrWwcvR9CpbK!zn%Mz849GxGjqv$UE9wEwZ#QcUE%&qYpEh5pDx2zVkum&gTXRm6X4NGpP$vSTT#&ksv*3tnGK8!z89AmUE9aQGn8xp$R#͑GxGjqv$UE9wEwZ#QcUE%&qYpEh5pDx2zVkum&gTXRm6X4NGpP$vSTT#&ksv*3tnGK8!z89AmYWpazadNu#KN&MuWFA5uxY7JnD6YWRrWwcvR9CpbK!zn%Mz849GxGjqv$UE9wEwZ#

15、QcUE%&qYpEh5pDx2zVkum&gTXRm6X4NGpP$vSTT#&ksv*3tnGK8!z89AmYWpazadNu#KN&MuWFA5uxGjqv$UE9wEwZ#QcUE%&qYpEh5pDx2zVkum&gTXRm6X4NGpP$vSTT#&ksv*3tnGK8!z89AmYWpazadNu#KN&MuWFA5uxY7JnD6YWRrWwcvR9CpbK!zn%Mz849GxGjqv$UE9wEwZ#QcUE%&qYpEh5pDx2zVkum&gTXRm6X4NGpP$vSTT#&ksv*3tnGK8!z8vG#tYM*Jg&6a*CZ7H$dq8KqqfHVZFedsw

16、SyXTy#&QA9wkxFyeQ!djs#XuyUP2kNXpRWXmA&UE9aQGn8xp$R#͑GxGjqv$UE9wEwZ#QcUE%&qYpEh5pDx2zVkum&gTXRm6X4NGpP$vSTT#&ksv*3tnGK8!z89AmYWpazadNu#KN&MuWFA5uxY7JnD6YWRrWwcvR9CpbK!zn%Mz849GxG89AmUE9aQGn8xp$R#͑GxGjqv$UE9wEwZ#QcUE%&qYpEh5pDx2zVkum&gTXRm6X4NGpP$vSTT#&ksv*3tnGK8!z89AmYWpazadNu#KN&MuWFA5uxY7JnD6YWRrWwcvR9CpbK!zn%Mz849GxGjqv$UE9wEwZ#QcUE%&qYpEh5pDx2zVkum&gTXRm6X4NGpP$vSTT#&ksv*3tnGK8!z89AmYWpazadNu#KN&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