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儿童节还给孩子

上传人:艾力 文档编号:36719232 上传时间:2018-04-01 格式:PDF 页数:1 大小:386.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把儿童节还给孩子_第1页
第1页 / 共1页
亲,该文档总共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把儿童节还给孩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把儿童节还给孩子(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科教新报B6/师说电话:0731-84326418?E-mail:kjxb0731-编辑:王恒 版式:汪菲 篆刻:刘泽荣2011 年 5 月 18 日 星期三许双福从里根打碎玻璃说起在美国前总统里根的回忆录里, 有这样 一个故事, 里根上小学时, 在一次课间玩耍 时,与同学投掷石头,不小心把老师办公室窗 户的玻璃打碎了, 老师叫来里根的父亲要求 赔偿。 回到家里,里根的父亲把里根叫到跟前 说道: “ 你打碎了玻璃, 你应该负责把玻璃安 装好!”里根回答: “ 我没有钱买玻璃!”父亲说 道: “ 你没有钱买玻璃,我可以借给你,但是, 这个钱必须在短期内还给我! ”就这样里根向 父亲借了钱,把老师

2、办公室的玻璃更换了。 接 下来的是, 一个小学生如何来还向父亲借来 的钱,如何履行自己的承诺? 他开始从父母给 的零花钱中节省, 放学的路上捡拾些废品来 卖,很快地还清了向父亲所借的钱。 正如里根 自己所言,是因为父亲的这种教育方法,使他有自信,有责任心,敢于负责任,勇于挑战,有 不怕困难的信心,最终实现了自己理想,成为 了美国总统。 一个保姆讲述了这样一个事情,她到上海 给一家做保姆,任务是看主人的四岁孩子。 到 了主人家她发现, 这个四岁的孩子虽然很聪 明,但是连很简单的衣服自己都穿不了,大便 后撅着屁股等待大人来擦。 看着这个孩子自理 能力如此之差,她说什么都不干了,用她的话 讲,这样下

3、去我不成了罪人,培养出一个 “ 废 人”,我岂不有罪,对不起孩子,对不起他们的 家长,也对不起社会。 这个故事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不是个别 现象,是普遍存在的,自理能力差的孩子是大 有人在,家长心疼孩子包揽了所有,其结果造成孩子在今后的生活中有许多事情自己无法 独立完成,最普通的家务他们都无法胜任,更 何况别的了。 一位教育学家有这样的论断: “ 父母勤,孩子懒。 ”这句话的意思是,家长干 了孩子应该自己干的活,久而久之,就形成了 孩子的懒惰,这也是在情理之中。 有一项调查 表明,生活能力差的孩子,他们同时也缺乏自 信心,没有责任感,无法承受挫折和困难,极 易走极端。 面对孩子的未来,面对竞争激

4、烈的 社会,我们应从孩子的小处抓起,从穿衣戴帽 做起, 从一点一滴开始, 孩子的事孩子自己 做, 让孩子在小事中来完善自己, 增强自信 心,赋予责任感,勇于面对困难和挫折,使他 们成为社会的有用之人, 这也是我们做家长 的责任和心愿。新语年仅六岁的儿子又向我发问难了: “ 爸爸, 花瓶里的花儿怎样才能不落 呢? ” “ 爸爸, 水怎么总是从高处流向低处 呢? ” “ 爸爸,我怎么不长翅膀呢? ” “ 爸爸,我把鱼儿种在地里能长出小鱼 儿吗? ” 我,真有些不知道该怎么解释。 幼小的 年纪竟有这么多新奇的想法,这是孩子强烈 求知的外现,千万不能视为 “ 异端”或因为解 释不清、忙等原因给一声棒喝

5、,应该关注并 引导他去探求。 科学家爱因斯坦曾说: “ 兴趣是最好的 老师。”兴趣和好奇心是密不可分的。特别是 对孩子而言,兴趣一经形成,就会产生强烈 而广泛的好奇心。它使孩子的心理活动高度 集中,紧紧地吸引着孩子的注意力、记忆力、 想象力, 这对于他们获得和运用知识技能、 发展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孩子由于年龄小,生活范围狭窄,知识 经验有限,因而世间万事万物对他们都有着 强大的诱惑力和吸引力,对于周围的一切事 物, 他们都会感到那么的奇特和不可思议。 随之而来的便会问出千万个为什么。呈现的 某些言行举止,往往会带着童稚,甚至有几 分可爱的傻气。 众所周知,发明家爱迪生小时候看到母鸡孵出小鸡的

6、过程后, 非常惊 奇,在强烈的好奇心的驱使下,他竟然会整 天伏在鸡蛋上看能否孵出小鸡来,在这看似 幼稚可笑的行为中,蕴藏着可贵的探索和创 新精神。这为他后来成为举世闻名的大发明 家打下了基础。 孩子有了好奇心,便会去尝试。 尝试是 孩子好奇心的外现。 表现为无论什么时候, 他们都跃跃欲试要去看、听、嗅、尝、摸,有时 还会做出惊人之举。 如用嘴尝任何东西,用 手抓红红的火,到池塘边捉青蛙,在鱼塘里 捉鱼,给大人们添了不少麻烦。 可这正是尝 试,尝试正是孩子获取知识,认识世界的主 要途径。 在尝试中,他们思维积极活跃。 同 时,他们会积累各种事物的直接经验,使各 方面能力得到发展。 作为教育者,

7、应多鼓励孩子去尝试,用 孩子的眼光去看待孩子的行为,用孩子的心 态去看待世界。这样就可以追寻孩子们心灵 思索的轨迹,去捕捉每一次好奇心中闪烁的 智慧之花,切不可用自己的各种习惯和规则 去约束孩子的思想。 对孩子提出的任何想 法,要给予鼓励和赞颂,珍惜和满足孩子的 好奇心,鼓励他们敢想敢干,善于开动脑筋, 动口、动手,不断积累生活经验,使其好奇心 逐步由不切实际到切合实际,由对表面现象 的好奇到事物内部本质规律的好奇,从而在 孩子的心田播下求知的种子。 王雄把儿童节还给孩子现在谈六一儿童节还有些早, 但是没办 法,实在是被逼无奈。最近接触了一些孩子的 家长,都在抱怨幼儿园为了 “ 六一”的活动,

8、忙 得太早, 连周末都在让三四岁的孩子排练节 目。 这让我想起去年一位家长的抱怨: “ 真不 知道,六一儿童节是给孩子们过节日,还是给 大人们过节日, 提前个把月孩子们就开始排 练节目。 六一一大早就到幼儿园准备表演, 从 8 点钟到 12 点钟,孩子们整整在烈日下站 了 4 个小时,其间一个多小时在等各级领导! 好不容易把领导等来了,这个讲话那个讲话, 感谢这个领导,感谢那个单位,每个人讲话的 最后都祝小朋友们健康快乐。哎,这不是一边虐待孩子一边说官话吗? 多为孩子们做点实 事,少说几句废话不行吗? ” 把儿童节还给孩子,似乎每年都在呼吁,可 是结果呢?“ 六一”有时下雨,领导坐在台上,孩

9、子们在雨里迎接、表演节目;有时艳阳高照,领 导在阴凉地,孩子被暴晒,甚至昏倒 除了家长之外,小学教师也头痛不已,有 的小学早就开始排练,甚至占用上课的时间。 一部分学生参加文艺表演, 另一部分不表演 的学生只能在教室上自习; 有的学校甚至花 大量时间让孩子们练习走队形, 实在不明白 这样目的何在。 总结这些现象,笔者认为,儿童节正在异 化:这种形式由来已久,基本上程序固定,多年不变, 似乎重视儿童工作的方式只有开会 和表彰。 运动化的方式多半围绕公权力运行。 学 校、幼儿园利用这样一个机会,向上级部门汇 报一段时期工作的成效; 各级领导忙于各种 事务,也需要有机会表达对儿童工作的重视。 平心而

10、论,不少基层学校和幼儿园,还真的通 过这个机会解决了一些疑难问题, 上级部门 也并非只顾自己, 不顾孩子。 那些出格的问 题,大多出现在官风不正的地方。 笔者呼吁, 把原本属于儿童的节日还给 儿童吧! 给他们空间,给他们自由,让他们无 忧无虑地快乐成长,是成年人的责任,我们做 得到吗?直言诤言古有世 说新语,今 有 师 说 新 语, 本版欢 迎广大读者 建言立说。好奇育出智慧之花 陈敏观点学会赏识 马吉利笔者近日听课时, 看到班上给所有学 生设立亮点榜:全班学生不分成绩优劣全 部榜上有名,每个学生都有一个值得别人 学习的亮点,并且每个学生都在目标栏写 上自己奋斗的方向。 笔者为这位班主任的 做

11、法叫好。 确实,作为教师我们不能老盯 住学生的缺点和不足不放,我们更应该学 会赏识学生,特别是学生身上的每一个亮 点。 常听到有些教师这样教育学生: “ 优点 不说少不了,但缺点不说不得了”。 笔者不 这样认为, 相反笔者觉得缺点不说只是不 知道,但优点不说可能就变少了。 我们的事 业可以说是花的事业、 果的事业、 叶的事 业,为了花的鲜艳、果的充实、叶的嫩绿,不 管土地肥沃也好,贫瘠也罢,我们都要深刻 地体会到: 要使学生抬起头自信地迈好人 生的第一步,首先就要学会赏识每个孩子。 批评可以,但批评时要遵循一个原则:对事 不对人,不能因为孩子在某种事上做错了, 就一棍子打倒,将整个人都否定掉了

12、。 家长 很容易犯这样的错误: “ 提醒过你多少次 了,还这样,你完蛋了。 ”考试考糟了, “ 考这 么点分,将来也就是个捡垃圾、推煤的料” 赏识教育培养出来的孩子更能经受挫 折,不是温室中的花朵,他可以激励孩子重 新燃起自信之火,相信天生我才必有用。 每 个孩子的心灵深处都有一个渴望, 那就是 渴望表现自己, 渴望得到老师的赞赏和同 学们的喝彩,尤其是学习差一点的孩子。 苏 霍姆林斯基说:也许,一个孩子在一年两年 三年内什么都不行, 但是终有一天是能行 的。 只要教师能善待每一位学生,把每位学 生都看成是成功者, 捕捉他们的优点和亮 点,多些赏识与鼓励,还他们自信和勇气, 相信所有的孩子都能

13、抬起头,挺起胸,迈好 人生的第一步。辣语 杜仲艺术地 惩罚 “ 学生”中国青年报报载,36 岁的辛洪梅从 自己供职的济南市一所私立学校辞去了 教职。 原因是这所学校对老师提出了种 种苛刻的要求除了一般学校的普遍 要求以外,该校还特别要求老师:一、不 准批评孩子;二、不准变相地批评孩子; 三、不准向家长说孩子的坏话。 可以想见,有了这样的规定,教师怎 么还能实施自己的教育权? 谁犯了错,谁就应该受到惩罚,任何 人都应该对自己行为负责, 学生也不能 例外;对学生的错误采取纵容态度,更加 不利于学生成长。 在学校阶段,用适当的 惩罚手段让学生知道,哪些事能做,哪些 事不能做,这也是学校应当肩负的责任

14、。 那么,今天我们该怎样惩罚学生? 首先要明确的一点是: 学生是未成 年人, 他们犯的错误是成长过程中的错 误,教师对学生的惩罚应以关心学生、谋 求学生发展为根本出发点。 要让学生知 道,惩罚是为他好,自己应对自己的行为 负责。 其次,惩罚要适度。 我们应该把握是 否对学生的身心造成伤害这样一个度。 不能把惩罚变成体罚和变相体罚。 在恰 当的场合,根据学生错误的大小、学生个 体的差异,施以训斥、批评、压制爱好、故 意忽略等不同的惩罚, 是非常必要 的,也是一味激励、赏识所不能代替的。 但如果惩罚超出了必要的限度, 即使不 是体罚和变相体罚, 也会对学生的身心 造成伤害,同样是不可取的。 再次,惩罚要因材施罚。 有的学生被 教师当众批评,离家出走了;有的学生被 教师当众羞辱,知耻后勇,取得了成功。 同样的惩罚,结果却大不一样。 因此,教 师在惩罚前要考虑到学生的性格、 他可 能会对惩罚作出的反应及其后果, 考虑 到学生的认知偏差; 使用千人一面的惩 罚方式, 其结果只能是对某些学生造成 刺激而对另一些则如同隔靴搔痒。 所以, 现在的教师应该考虑的不是 该不该惩罚,而是如何艺术地惩罚,才能 取得好的效果。 尤其需要注意的是:惩罚 作为教师个人的行为, 往往带有一定的 随意性和个人感情色彩,稍有不慎,就可 能过岗过线。 因此,教师可以惩罚学生, 但必须慎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