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语+经贸、与其它工科专业联合培养等模式,提高

上传人:艾力 文档编号:36717587 上传时间:2018-04-01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555.0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日语+经贸、与其它工科专业联合培养等模式,提高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日语+经贸、与其它工科专业联合培养等模式,提高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日语+经贸、与其它工科专业联合培养等模式,提高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日语+经贸、与其它工科专业联合培养等模式,提高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日语+经贸、与其它工科专业联合培养等模式,提高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日语+经贸、与其它工科专业联合培养等模式,提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日语+经贸、与其它工科专业联合培养等模式,提高(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 我校日语专业根据东北地区的区域特点,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依托理工科专业学科环境优势,确定了具有本专业特色的“三位一体”培养模式。并且,通过采用适合我校日语专业发展实情的“一贯制”教学管理体系,通过“日语+计算机” 、 “日语+经贸” 、 “与其它工科专业联合培养”等模式,提高了学生知识、能力、品质等综合素质水平,在扩大毕业生的就业领域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制定和制定和落实落实具有我校专业特色的具有我校专业特色的“三位一体”“三位一体”的的培养模式培养模式 “三位”是指知识能力素质, “一体”是指培养出的符合社会需求的合格日语专业人才。其含义为:日语专业培养模式的中心目标是通过强化学生

2、的基本理论知识,并通过各种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语言实际应用能力,使理论知识和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成功地培养出具有较高专业水平和科学素养,同时又具备较强的实际应用能力的高素质、满足社会需要的复合型日语人才。为了保证这一目标的实现,首先要强化学生的专业基础理论,使他们拥有扎实的日语语言基础知识和熟练的实用技能,并且通过实践能力的培养,把学校教育与社会需求紧密有机地结合起来。 (1)强化日语技能和科学素养的培养,构建学生文理兼通的知识结构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外语人才培养模式主要有两种,单一型和复合型。单一型也叫传统型,这种模式存在于一些综合性大学和师范院校中,即纯粹的外语专业培养模式。复合型模式,即外

3、语加专业或专业加外语的培养模式。学生除学习一门外语之外还学习诸如外贸、市场营销、金融等一些专业课程。此种模式目的在于把学生培养成为即懂外语又懂专业的复合型人才,可以避免单一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弊端,是高等院校外语教育的一个进步和良好尝试。但是,部分院校在培养过程中对学生的理工科知识及科技素养重视不足,导致学生们的长远发展后劲不足。我系在强调日语专业技能的同时,对学生的理工科知识与科技素养的培养切切实实地给予了高度的重视。针对日语专业学生开设了高等数学、计算机网络基础、数据库管理系统等课程,为学生构建了较为合理的知识体系,提高了学生继续发展的后劲与适应能力,也拓宽了毕业后的择业渠道和发展空间。 (2

4、)在传授给学生日语语言文化知识的同时,突出语言实用技能的培养 语言知识与能力的培养是相辅相成的,语言知识是语言运用的基础,语言知识的运用促使交际能力的形成,交际能力的提高又促进语言知识的巩固和发展。学习任何一种外语离不开语音、词汇、语法知识以及这个国家文化背景知识的支撑,但是,外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即在真实的社会交际场景中正确地使用目标语言的能力。而交际能力是以语言能力为基础的。我们在教学中十分强调学生的听、说、读、写、译五项基本语言技能。由于各种条件的制约,无法给予口语和听力课更多的学时,因此采取了一系列积极措施:在精读课上为学生提供复述课文、专题发言、课堂讨论等更多的口语表述

5、的机会。除正常的教学计划上安排的口语课外,对每个年级另外增加口语课,由专职日本外教授课,使学生有更多实际操练的机会。在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方面,除正常写作课之外,我们要求学生提交课外外语写作作品。此外,采取课上教学与课外实践相结合,如通过日语角、日语俱乐部、日语演讲比赛、晨读、口语实践、翻译实践等各种方式的活动,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 (3)加强有形制度的建设,同时培养学生无形自律的意识和能力 学生不能只是被动地遵守和执行学校教务处等有关部门的各种规章制度,还要参与教学管理和制度建设,尤其重要的是应当培养学生的自律意识和自我约束的能力。任何良好的习惯和自律意识的形成都起始2 于外部因素的约束,对此

6、,在充分听取学生的具有建设性的意见的同时加以调整。 (4)强调学校教育与社会需求的有机结合,人才培养更具有针对性 20092012 年, 根据市场需求和招生的实际情况, 及时制定了针对性的人才培养目标。 (见表 3.12-1;参见支撑材料 3.12-01) 。我们实行专业基础知识培养与专业方向性培养并举的方针,在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译能力的同时,有所侧重地开设了与计算机、国际经济贸易相关的专业课程,旨在提升日语专业的科技内涵,全面推进和加强高素质、高水平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的培养。这些课程主要聘请我校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和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副教授(参见支撑材料 3.12-02)担任;其中,

7、方向专业课程由留日回国的资深博士、硕士任教,并采取日文授课方式。 表表 3.123.12- -1 20091 200920122012 年日语专业招生及人才培养模式的推移年日语专业招生及人才培养模式的推移 内容 年度 招生,班 专业定位 人才培养模式 20062007 1 日语语言文化 日语专业独立培养模式 20072008 2 日语语言文化 对日贸易 日语专业独立培养模式 日语+经管专业联合培养模式 20082009 2 日语语言文化 对日贸易 日语专业独立培养模式 日语+经管专业联合培养模式 20092010 2 日语(计算机方向) ,日语(经贸方向) 日语强化班(非日语专业) 日语与其它

8、专业(经贸,软件)合作培养模式 日语+计算机专业联合培养模式 20102011 2 20112012 1 日语(经贸方向) 日语强化班(非日语专业) 日语与其它专业(经贸,软件)合作培养模式 日语+计算机专业联合培养模式 20122013 1 日语(计算机方向) 日语强化班(非日语专业) 通过“日语+计算机” 、 “日语+经贸”合作人才培养模式,获得了专业基础课与专业方向课相衔接的宝贵经验。教学内容课程体系的改革(见表 3.12-2;表 3.12-3)主要体现在: “日语+计算机”方向增设了操作系统、INTENET 与多媒体、网页设计与网站维护、JAVA 程序设计、日语数据处理、计算机日语等专

9、业方向课程; “日语+经贸”方向增设了国际金融、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物流日语、经贸日语、对日贸易函电等专业方向课程;此外,还设有国际企业管理、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货币银行学、国际金融、数据库管理系统(foxpro) 、网络营销、商务谈判、国际商法、管理学等方向任选课可供自由选择。 从 2010 年开始,日语专业采用了“与其它工科专业联合培养”模式,即与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的计算机专业、软件专业实施了跨专业联合教学实践(参见支撑材料 3.12-03),并且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效。 此外,积极探索并开展与日本对口友好学校进行各种层面上的相互交流(参见支撑材料 3.12-04)与合作。如:与日本磐城明星

10、大学多次进行远程网上交流和校际间互访,在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交流时要求学生全程日文交流,突出了外语教学的特点,在创造语言文化环境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交际能力,调动了学生学习日语的积极性。此外,不定期地邀请日方友好人士进行日本社会文化等方面的专题讲座,或者组织和鼓励学生参加校内外组织的各种学术交流与文化交流活动,提高了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交际能力。 通过以上措施,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语言知识和社会实践能力,实现了“三位一体”培养模式的实施,3 所培养的日语专业复合型人才也满足了社会的需求。 表表 3.123.12- -2 20092 200920122012 年年 日语专业方向课程设置的改革日语专业方

11、向课程设置的改革 内容 年度 招生 (班) 方向专业知识课程(增设) 方向相关专业知识课程(增设) 20092010 2 计算机方向: 计算机日语,日文数据处理 计算机方向: 操作系统,INTENET 与多媒体,网 页设计与网站维护,JAVA 程序设计, 电子商务 经贸方向: 营销日语,物流日语,经贸日语, 商务日语阅读,对日贸易函电 经贸方向: 西方经济学,市场营销学,国际贸易 理论与实务 20102011 2 方向课任选课: 国际企业管理,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货币银行学,国际金融,数据库管 理系统(foxpro) ,网络营销,商务谈判,国际商法,管理学 20112012 1 经贸方向: 物

12、流日语,经贸日语,对日贸易函 电 经贸方向: 西方经济学,市场营销学,国际贸易 理论与实务 方向课任选课: 国际企业管理,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货币银行学,国际金融,数据库管 理系统(foxpro) ,网络营销,商务谈判,国际商法,管理学 20122013 1 计算机方向: 日本电子商务,计算机日语 计算机方向: 操作系统,INTENET 与多媒体,网 页设计与网站维护,JAVA 程序设计, 方向课任选课: 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数据库管理系统(foxpro) ,石油化工概论,商务谈 判,国际商法,管理学基础 表表 3.123.12- -3 20093 200920122012 年年 各部分课程设

13、置所占学分比例各部分课程设置所占学分比例 年度 学分,比例 分类 20092010 20102011 20112012 2012201220132013 公共基础课 计算机:15.0% 经 贸:14.3% 计算机:15.0% 经 贸:14.3% 经 贸:14.3% 计算机:13.8% 专业基础课、日语专业方向课、 学科任选课(日语) 计算机: 61.3% 经 贸: 60.7% 计算机: 61.3% 经 贸: 60.7% 经 贸: 60.7% 计算机:58.1% 授课专业方向课(非日语) 学科任选课(非日语) 计算机: 10.0% 经 贸: 11.9% 计算机: 10.0% 经 贸: 11.9%

14、 经 贸: 11.9% 计算机:15.6% 实践教学环节 计算机: 13.7% 经 贸: 13.1% 计算机: 13.7% 经 贸: 13.1% 经 贸: 13.1% 计算机:12.5% 4 2.采用符合我校日语专业实情的“采用符合我校日语专业实情的“一贯制一贯制”教学教学管理管理体系体系 以传统教学管理方法为基础,凭借 2005 年至今的延续性教学实践成果(参见支撑材料 3.12-05) ,初步创建了符合我校日语专业实际情况的“一贯制”教学管理体系,并且在应用过程中总结和开发了提升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大学外语教学自主测试评价系统 。 具有我校日语专业特色的“一贯制”教学管理体系,以大学四年为一

15、个周期,内容包括教学目标管理体系和教学过程管理体系两大部分。 (1) “一贯制”教学目标管理体系 “一贯制”教学管理体系中的教学目标管理体系(参见支撑材料 3.12-06) ,包括教师教学总体目标和阶段性目标,以及学生学习总体目标和阶段性目标两个部分。该教学目标管理体系以“ 学为主, 教为辅”的教学理念为基本原则,具有延续性、实用性、灵活性的特点,注重“教学相长”的积极作用,力求培养学生的合作、参与意识和能力,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自身潜能。 延续性 “一贯制”教学目标管理体系的雏形源自日语专业(对日贸易 0505)的教学实践成果。 首先,将日语专业(对日贸易 0505)为期四年 8 个学期的教

16、学实践设定为第一周期,将其日语专业主杆课程成绩进行记录汇总,通过分析日常学习情况与国际能力测试及其它相关考试过级率之间的联系,结合毕业后的就业实情,初步制定出第二周期(日语 0801)的师生教与学的总体目标和各阶段目标。之后,再经日语 0801 验证性的教学实践优化该教学目标管理体系,形成第三周期(日语 1201)较为成熟的教与学目标管理体系。 “一贯制”教学目标管理体系的可延续性特点,不仅能够确保基本教学质量和效果,同时可以为师生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提供参考,进而为长期协助学生提高学习效果提供保障。 实用性 “一贯制”教学目标管理体系的实用性主要体现在:首先,教学目标的完成时间会根据客观考核项目的时间(国家日语专业四级考试及日语国际能力测试)而定;同时,制定学习目标之前,教师会提供教学实践中获取的实际数据,以便学生以此为依据,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制定个人总体目标和阶段性目标。 定期的统一考核和评定,能够客观地反映教学效果和教与学目标体系地合理性,所以教与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