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绪论几何的起源与欧几里得几何体系]1 几何的起源与演进

mg****85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33.50KB
约6页
文档ID:36716941
[绪论几何的起源与欧几里得几何体系]1 几何的起源与演进_第1页
1/6

[绪论几何的起源与欧几里得几何体系]1 几何的起源与演进1 1 几何的起源与演进几何的起源与演进 众所周知,数学的研究对象归根结蒂是客观世界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研究空间形式,是通过对空间形式的抽象——几何图形的研究而进行的.研究的目的,在于认识几何图形的形状、大小和位置关系等方面的内部规律,用以满足指导生活与生产上的需要.和其它科学以及数学的其它分支一样,作为研究几何图形的科学——几何学,也是随着生活与生产的发展而逐步发展起来的:从抽象的几何图形的产生;到根据经验归纳出的、对几何图形内部规律的初步认识;再到从理论上对几何图形内部规律的论证,并形成理论体系;再到不同的几何学各分支的建立,等等.在这里,对初等几何学的起源与演进,作一简要的概述.一、归纳经验的几何一、归纳经验的几何几何图形的产生年代,已不可考.从出土的考古资料可知,至少在十万年前,在器皿上已出现了几何图形的花纹;某些器皿、工具也都呈现了几何形状.公元前二千年夏禹治水时,相传是以规、矩等绘制几何图形的工具,并经过了测量、设计工作,虽然这只是传说,但以偌大的水利工程而论,这种传说还是可信的.更何况在殷代的甲骨文(至少是公元前 12 世纪的文件)中,已有了“规”、“矩”二字;在反映周代天文的《周髀算经》一书中,已明确了矩(相当于直角三角)在测量中的作用,指出了今日所说的勾股定理.在西方,从现存的古埃及、巴比伦等国的史料可以看出,在天文、测量中也大量地反映了几何图形的知识.据历史学家的考据,今日西方各国的“几何学”一词,如英文中的“Geometry”等,来源于希腊文.而此希腊文的原意是“测地术”.它反映的是,当时埃及的尼罗河每年泛滥而冲毁地界,事后必重新丈量土地,从而产生了测量土地的几何图形大小的测量法.确实,在现存的古埃及数学的《纸草纸》书中,记载了一系列的简单平面几何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此外,还记载有计算容积、计算土方的公式等.很明显,几何知识是由天文、测地、求积等需要而产生的.以当时社会状况而论,研究天文、测地、求积,基本上为的是农业的需要.因此,几何知识也确是来源于生产实践又用于生产实践的.由于在这些史料中,对总结出的几何知识的真实性都未作推理证明;某些计算公式只是近似的,并不精确;直至公元前 7 世纪的史料中,才见有对几何知识的推理证明,因而在公元 7 世纪以前,可以说是单纯地由经验积累,通过归纳而产生几何知识的阶段.二、初步的推理几何二、初步的推理几何由现存的史料可知,在公元前 7 世纪,对几何知识开始了逻辑推理的论证,当然是初步的,也就是说从经验和已有的几何知识出发,按照逻辑的要求,对某一项几何知识进行推理论证.作为代表人物,首先是古希腊的泰勒斯(Thales,约公元前 64 年).如,“对顶角相等”、“等腰三角形的底角相等”、“半圆的内接角是直角”等,这些定理都是他首先提出,并作了推理论证的.其次是古希腊的毕达格拉斯(Pythagoras,约公元前 530 年).如,“三角形内角和等于二直角”、“勾股定理”、“只有五种正多面体存在”等定理都是由毕达格拉斯学派(毕达格拉斯创立学校,形成毕达格拉斯学派.这个学派将所有发现都归功于毕达格拉斯,因而很难知道哪个定理是毕达格拉斯本人提出的)首先提出,并作了推理论证的(勾股定理最早虽然是我国提出的,但未见推理论证.在西方,则首先由毕达格拉斯学派提出,并作了推理论证).古希腊的柏拉图(Plato,公元前 427~347 年),虽然他主要是哲学家,着重研究逻辑,但在他所设的学校门口写着:“不懂几何的人不得入内.”这说明了逻辑推理用于几何知识的论证程度.由于逻辑推理的运用必须从定义出发,因而可知此时的几何知识,也必定进入概念化的阶段了.我国最早的论述科学的书籍之一《墨经》中(约成书于公元前 4 世纪),便载有几何上的定义,如,平行线(平面)的定义是:“平,同高也.”圆的定义是:“圜,一中同长也.”等等.但是,直至公元前 4 世纪,还未见有按照逻辑要求编排的、系统的几何书籍出现.因而在公元前 4 世纪前,可以说几何的研究进入到了初步的推理几何阶段.三、系统的推理几何三、系统的推理几何————欧几里得欧几里得《《原本原本》》的编成的编成作为系统的推理几何的标志,就是众所周知的、古希腊欧几里得(Euclid,约公元前 300 年)所著的《原本》一书的出现.《原本》中,除少量的数论知识外,大部分都是几何知识的内容.这些几何知识的内容是前人提出的,而由欧几里得汇集在一起,按逻辑要求的顺序、前因后果地进行了编排;并先提出定义和公理,而后在这基础上,对各项知识都作了推理论证.《原本》可以说是历史上第一部按逻辑的要求编成的、系统的推理几何的书籍,也是历史上第一部按逻辑的要求编成的、系统的数学书籍.1.《原本》中几何知识的大体内容第一卷首先提出 23 个定义、5 项公设(几何方面的公理)、10 项公理(数量关系方面的公理),而后提出 48 个命题(①今日几何书中的定理和问题,在《原本》中统称命题. )及其论述.命题中含有三角形(全等,边角关系)、垂直线和平行线、平行四边形、多边形的面积、勾股等定理.其中的定义举例如下:(1)点是无大小的.(2)线是有长无宽的.(3)线之界(端)是点.(4)直线是与其上的点看齐的线.(5)面是只有长和宽的.(6)面之界是线.(7)平面是与其上的直线看齐的面.(8)平面角是平面上两相交直线的倾斜度.(15)圆是包含在一线里的那种平面图形,使得从其内某一点连到该线的所有点的直线都相等.(23)平行直线是同一平面内,往两个方向无限延长后,在两个方向上都不会相交的直线.其中的公设是:Ⅰ.从每一点到另一点可引直线.Ⅱ.每一直线都可以无限延长.Ⅲ.以任一点为中心可用任意半径作圆.Ⅳ.凡直角皆相等.Ⅴ.一条直线与二直线相截,如果截出的某一侧的两内角的和小于二直角,此二直线必相交,且交于同侧两内角和小于二直角的那一侧.其中的公理举例如下:Ⅰ.等于同量的量相等.Ⅱ.等量加等量其和相等.Ⅳ.不等量加等量其和仍不等.Ⅸ.全量大于分量.Ⅹ.两直线不能包围平面的一部分(①据考证,公理Ⅹ是后人添加的。

).第二卷由 14 个命题组成.包含论线段计算的恒等式、黄金分割(中外比)、勾股定理推广等定理.第三卷由 37 个命题组成.包含圆心角、圆周角、切线、割线的理论及圆幂等定理.第四卷由 16 个命题组成.包含圆的内接和外切多边形的性质及正 5、6、10 边形的作图等.第五卷由 25 个命题组成.内容为欧多克索斯(Eudoxus,古希腊,约公元前 400 年)的比例论.第六卷由 33 个命题组成.包含平行截割定理、三角形的平分角线定理、相似三角形定理、比例线段的作图等.(第七一九卷数论初步)第十卷由 117 个命题组成.内容为论不可公度的量、与整数开平方的有关的几何运算等.第十一—十三卷(立体几何)分别由 40、18、19 个命题组成.包含直线与平面的相关位置、多面角、棱柱体、相似体体积之比及正多面体等定理.2.《原本》的主要特点(1)突出的特点①是有史以来,按逻辑要求编成的、反映公理法的第一部演绎体系的数学书.②不以数表示量的大小.凡涉及度量问题,如线段、面积等的大小问题时,均只论及等于、大于、小于的关系.更突出的是关于比例的定义,和今日几何书上通常的定义不同(当然等价).用今日符号写出当时的比例定义就是:如果 p,q 是两个同类量;p′,q′是两个同类量(不必与 p,q′,q′就叫做成比例的量,记作 p∶q=p′∶q′.③不以“平行线唯一”的形式表达平行公理,而表之以公设Ⅴ.(2)对后世的突出作用①成为公认的、历史上第一部巨大的科学典籍.②奠定了数学这门科学必须依照逻辑要求论述其规律的基础;是公理法的开端.③反映出欧几里得及当时数学水平已达到的高度,尤其是对某些问题的处理.如引进了欧多克索斯的比例定义.原来虽然已明确了不可公度量的存在,但数的概念尚未发展到无理数的阶段.当一单位线段与一线段无公度时,对该线段的长度还解释不了.因而,如果以今日的处理办法来定义比例线段,作为基础的两线段之比的定义,便不能完整地刻划出来.欧几里得选取了欧多克索斯的比例定义,既保持了定义的完整性,避开了尚属存疑的“漏洞”;而且也保持了与今日定义的等价性.④是较长时期以来,用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的典型课本.(3)较突出的缺点以今日的眼光看来,《原本》还是有不少缺点的,较突出的有:①《原本》中有些定义模糊不清,用了未经定义的概念,如“界”、“长”、“宽”、“看齐”等.因而起不到逻辑上的作用.实际上,在后文中也没有明白地利用这些,列出这些只是对几何形象的描写就是了.至于作为一般定义基础的、由公理制约的基本概念,在《原本》中就更没有划分出来了.②《原本》中所提出的公设和公理,在逻辑上虽然都是必要的,但是并不够.因而在后文论证定理时,有些论据只是靠直观、经验了.四、四、《《新欧几里得几何原本新欧几里得几何原本》》的编成的编成公元 1794 年法国数学家勒让德(Legendre,1752—1833)就着《原本》中的几何部分作了较大的修改,编成了《新欧几里得几何原本》.其主要特点是:1.把《原本》中的非几何部分去掉,重新整理、编排;并把“命题”中的定理和问题截然分清了.2.加入了非负实数轴,从而把以数表量的内容纳入了几何.3.把《原本》中的比例部分,改用了今日课本中的处理办法(今日的处理办法,实即由该书沿袭下来的).4.把《原本》中的第 V 公设,换成和它等价的、由普雷菲尔(Playfair,1748—1819)提出的平行公理,即沿袭至今日课本中平行公理: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和原直线平行.这本书出现后,便成了此后直至今日的、多数初等几何课本的蓝本了.注.《几何原本》之名,最早出现在我国.公元 1607 年,徐光启(1562—1633)与传教士利马窦(MatteoRicci,1552—1610)合译了《原本》的前 6 卷,便定名为《几何原本》.在西方,《几何原本》之名,则从勒让德的书开始.。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