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和7的认识和加减法教案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6716085 上传时间:2018-04-01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8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6和7的认识和加减法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6和7的认识和加减法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6和7的认识和加减法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6和7的认识和加减法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6和7的认识和加减法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6和7的认识和加减法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6和7的认识和加减法教案(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五单元 6-10 的认识和加减法单元备课一、教材分析:本单元主要由“6 和 7” 和 8” “9“10” “连加连减” “加减混合” 等内容构成。这些内容不仅在日常生活中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而且也是学生进一步学习 20 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计算最直接的基础。本单元内容是全册教材的重点内容之一, 在整个小学数学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二、学生分析: 6的认识和加减法,学生在学前教育中已经有了基础,掌握 6各数的书写和各数的组成,以及的加减法,学生不会觉得太困难,但是让学生建立连加、连减及加减混合的概念可能比较困难。 三、学习目标:(1)熟练地数出 610 各数,会读、写这些数,并会用 这些数

2、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和位置。 (2)掌握 610 各数的顺序,会比较它们的大小,熟练 地掌握 1以内数的组成。 (3)进一步认识“” “”和“”的含义,知道用这些 符号来表示数的大小。 (4)比较熟练地口算 10 以内的加、减法及 10 以内的连加、 连减和加减混合计算。(5)通过操作、观察活动,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在数学活动中构建 610 的数的概念和加减法的含义,掌握 10 以内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6)用 10 以内的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初步感受数 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四、学习重点:1.610 的各数的认识和加减法。2.数概念的形成。教学难

3、点:理解图画应用题的题意五、预存的问题和建议预存问题:1.不用数的组成计算,借助手指、速度较慢。2.根据情境图写算式,特别是减法算式,常常多的一边减去少的一边,而不是用总数去减。3. 对于带?的情境图部分学生看不懂,不知用加法还是减法计算。4.计算正确率低。建议:1.加强对数的组成的掌握,教师时常引导学生用数的组成来计算。2.看图写算式中注重让孩子说图意,理解题意。3.对于情境图让学生充分明白“?”表示的含义及隐含的条件,让学生在明白题意的基础上进行解答4.努力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六、课程资源学具盒、课件、生活情境。课题: 6 和 7 的认识学习内容:课本 39 页-40 页学习目标1.通过观

4、察、操作、演示,熟练地数出 6、7 两数,会读、会写这两个数,并会用这两个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和位置,会比较它们的大小。2.要讲卫生、爱劳动、爱集体、会与他人分工合作。3.通过观察、操作、表述,要会看会说会做,乐于表达。学习重点:会用这两个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和位置,会比较它们的大小。学习难点:区分 6 和 7 的基数和序数,6 的写法。学具准备计数器、小棒若干、图片若干、尺子等。课件:1.课题 2.主题图 学习过程课前三分钟1.从 0 数到 5,再从 5 数到 0。2.出示 05 六个数字,读数。一、导入新课我们已经认识了 0 到 5,今天我们要学习新的数字 6 和7,看今天

5、哪个同学学的最认真。二、出示目标1.熟练地数出 6、7 两数,会读、会写这两个数,并会用这两个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和位置,会比较它们的大小。2.会与他人分工合作。3.乐于表达。三、自主合作学习1.学习数数和认数。出示第 39 页的主题图。观察思考。说一说画面上有什么?各有多少?(小组交流)2.学习数序。学生认真观察计数器上的珠子有几颗?(5 颗)再拨一颗是几颗珠子?再拨一颗是多少呢?(7 颗)通过直尺,直观学习数序。让学生在自己的尺子上找一找 5、6、7 的顺序。3.比较大小。出示点子图,抽象出数字 5、6、7,让学生两两比较大小。4.学习 6、7 的序数。(1)看书第 40 页,完成

6、书上问题。(2)区分有 7 缸鱼和第七缸的区别。5.指导书写 指导学生观察,启发想像 6 和 7 像什么?(6 像哨子,7像拐杖等。) 师示范书写。四、展示提升1.交流、汇报图上有什么,有多少。预想:学生能找到图中的物体,并说出有几个。措施:引导学生抽象出画面中的数。问:桌子的张数、同学的个数用数字几表示?(用数字6 表示)板书:6问:椅子的把数、师生的个数用数字几表示?(用数字7 表示)板书:72.学习数序。数字 5. 6. 7.分别应该在什么位置。预想:学生会说 4 的后面是 5,5 的后面是 6,6 的后面是7。措施: 教师将直尺图展示出来,只写出0、1、2、3、4、5。问:6 和 7

7、应该写在什么位置呢?问:5 的后面是谁?与 6 相邻的两个数是谁?3.比较大小预想:部分学生知道谁大谁小,小部分学生不知道。措施:先摆 5 个圆片,在下面再摆 6 个圆片。问:谁比谁多?谁比谁少?板书:55 先摆 6 个圆片,在下面再摆 7 个圆片。问:谁比谁多?谁比谁少?板书:664.学习 6 和 7 的序数结果汇报。预想:部分学生能准确的区分开序数和基数,个别学生区分不好。措施:让学生说一说 7 缸和第 7 缸的区别,再找生活中的序数和基数加以区分。5.指导书写预想:学生写的不够漂亮。措施:教师在田字格中范写,学生书空。学生在书上写字格中描出 6、7。提醒学生坐姿端正,眼与书之间保持合理的

8、距离,书写要工整美观。五、随堂检测1.抢答练习。5 后面的数是几?6 后面的数是几?7 前面的数是几?2.完成练习九第 1-3 题。第 1、2 题。出示题目,明确要求,学生完成题目。完成第 3 题。教师引导学生理解题目要求。学生完成练习。适当引导学生对“6 只”和“?只”作比较,加深学生对基数意义和序数意义的理解。六、课堂总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七、课堂作业说一说生活中在哪里见过 6 和 7,哪些物体个数能用 6 和7 表示。教材补充材料:课前三分钟的题板书设计6 和 7 的认识5576_教后反思:课题 6 和 7 的组成学习目标1.掌握 6、7 的组成。2.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3.

9、乐于参与学习活动。学习重点:掌握 6 和 7 的组成。学习难点:初步培养类推能力。教具、学具准备小棒 7 根,小圆片 7 个, 7 个小方块教学过程:课前三分钟1、数数:从 1 数到 7;从 7 数到 1。2、口答。 6 前面是几? 6 后面是几? 与 5 相邻的是几?一、导入新课我们已经学过了 2-5 的组成,今天我们又要学习 6 和 7 的组成了,同学们有信心能学好吗?二、出示目标1.掌握 6、7 的组成。2.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3.乐于参与学习活动。三、自主合作学习1.学习 6 的组成。把 6 个小圆片给涂上 2 种颜色,可以怎样填?打开书第 41 页。在书上给小圆片涂色,教师巡

10、视。(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有顺序的涂色。 )让学生结合自己涂的小圆片,完整填出 6 的组成。2.学习 7 的组成。问:将 7 个小方块分成两堆,有几种分法呢?学生动手操作。小组内讨论,有几种分法?四、展示提升1. 指名回答怎样分的 6 个圆,并说一说 6 的组成,教师板书。预想:学生汇报时可能不按顺序。措施:指导学生按一定的顺序汇报,可以不遗漏。2. 学生反馈 7 个小方块分两堆怎么分的.预想:学生可能说出以下三种情况。7 7 7/ / /6 1 5 2 4 3措施:我们看到了每一组,还能想到什么?把七的组成说完整。重点指导孩子记住前 3 个组成,后面的自然就会了。五、随堂检测1、对口令。2、完成

11、练习九的第 4 题。六、全课总结说一说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七、课堂作业43 页第四题教材补充材料:课前三分钟的题板书设计 6、7 的组成教后反思:_课题 6 和 7 的加减法学习目标:1.经历根据一幅图写出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并算出得数的探索过程,感受调换两个相加的数的位置得数一样的客观事实。2.掌握得数是 6 和 7 的加法及 6 减几、7 减几的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相应的口算。3.利用“一图四式”的学习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学习重点:掌握得数是 6 和 7 的加法及 6 减几、7 减几的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相应的口算。学习难点:“一图四式”的学习。学具准备

12、1.教师准备第 42 页情境图。2.学生准备 7 根小棒、7 个小圆片、7 朵花(模型)、7 个三角形等学具。学习过程:课前三分钟1.口算。2+l= l+2 3+1 1+34+1= 1+4= 2+3= 3+2=计算后指定一至二题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算的。2.对口令。一、导入新课同学们都会计算得数是 2、3、4、5 的加法和 5、4、3、2减几的减法了,这节课我们就学习这方面的内容。板书课题:6、7 的加减法。二、出示目标掌握得数是 6 和 7 的加法及 6 减几、7 减几的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相应的口算,学会一图四式。三、自主合作学习1.学习根据一幅图写出两个加法算式或两个减法算式。学

13、生摆小棒(两人一组面对面地坐)。教师提醒学生一边摆 5 根、一边摆 1 根,然后要求两个学生都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观察,并各写出一个加法算式。先让学生计算 5+1 和 1+5 的得数,然后说一说自己计算的方法。2.观察两个算式有哪些地方相同,哪些地方不同。3.看小棒说两个减法算式。4.学习第 42 页“摆一摆”的三组例题。(1)学习“摆一摆”第一组例题。学生摆花,先摆加法算式后摆减法算式,边摆边计算。让学生交流自己摆的过程和结果,着重说一说四道题的得数是怎么来的。(2)学习“摆一摆”第二组例题。学生摆小棒算 7-2 和 7-5,并在方框里填得数。引导学生比较 5+27 和 2+57、7-25

14、 和 7-52 的联系。(3).学习“摆一摆”第三组例题。让学生摆三角形,边摆边写出加法算式 3+36。让学生根据摆三角形的过程写出减法算式 6-33。四、展示提升1.学生汇报、5+1 1+5 两个加法算式。预想:学生可能写出 5+1 1+5 并用 6 的组成计算。措施:(1).板书 5+l 1+5 并多找几名学生说一说计算方法,找出最好的计算方法。2 写出的两个算式相同吗,哪些地方相同,哪些地方不相同?预想:学生会说不相同,数一样位置不同。措施:说一说算式中每个数字分别表示什么?引导学生说出交换两个数的位置得数不变。3.学生汇报写的减法算式。预想:学生可能写出 6-1=5 6-5=1 5-1

15、=4措施:让学生观察,哪个算式对,为什么,说一说每个数字分别表示什么,与加法有什么联系。4.交流 42 页摆一摆的学习结果。(1) 学生汇报自己摆的过程和结果,着重说一说四道题的得数是怎么来的。预想:学生能说出一图四式,计算结果可能说出是摆出来的,也可能说出是利用数的组成算出来的。措施:引导学生说一说每个数分别代表什么?让学生说出得数是怎么得来的(数的组成)(2)汇报四式的联系。预想:学生可能说出四式中数字一样。措施:强调总数在加法和减法中位置的不同。(3)说一说为什么只能写一个加法算式,一个减法算式。预想:学生可能发现左右两边的数一样。措施:强调什么时候可以写两个加法算式,什么时候只写一个加法算式。五、随堂检测1.完成第 42 页“做一做”的练习。2.完成练习九的第 6 题,先由学生独立完成,然后交流算法。3.做第 8 题,完成后让学生说一说自己连线的理由。4.第 5 题。出示点子图。问:哪两张卡片上的点子数相加得 6?哪两张卡片上的点子数相加得 7?5.第 7 题,完成后评价时特别注意学生对等号的处理。六、课堂总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七、课堂作业45 页 10 题教材补充材料:课前三分钟的题板书设计6、7 的加减法5+1=6 7-1=61+5=6 7-6=16-1=5 6+1=76-5=1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