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高考总复习散文阅读结构思路的把握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36714878 上传时间:2018-04-0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年高考总复习散文阅读结构思路的把握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3年高考总复习散文阅读结构思路的把握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3年高考总复习散文阅读结构思路的把握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13年高考总复习散文阅读结构思路的把握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13年高考总复习散文阅读结构思路的把握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3年高考总复习散文阅读结构思路的把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年高考总复习散文阅读结构思路的把握(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3 年高考总复习散文阅读结构思路的把握、文意的归纳年高考总复习散文阅读结构思路的把握、文意的归纳.doc 1散文的结构思路。思路是指按照一定的条理由此及彼表达思想的路径、 脉络,是一个连贯的、有条理的思维过程。这个思维过程,要求围绕一个中心 点,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由浅入深,从一个方面到更多方面沿着一个中心线 索,把要表达的思想通过内容组织成一个严密的整体。这个中心线索就是散文 特点“形散而神不散”中的“神”。分析散文的结构,先要弄清文章的段落层 次、开头结尾、过渡照应等问题,进而把握散文的线索和材料安排的顺序,对 文章进行较深层次的概括分析。文章的思路大致可以分为纵向和横向两种。按 照

2、一定的顺序、重在放映过程的,叫做“纵向思路”。纵向思路又可以分为时 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也就是符合人的认识规律、感情变化过程或者 是事物发展的顺序)三种;“横向思路”指的是围绕一个中心,多角度、多侧 面地分别加以叙写。横向思路通常分为总分式、对比式、交错式三种。2归纳文意:是在分析文章结构思路的基础上,划分层次、归纳层意或者 段意,有的是对文章主旨的概括。归纳文意是针对分析概括作品内容、主题而 设的常见题型,可分为针对全文的整体归纳和针对段落的局部归纳。涵盖主题 归纳概括、原因归纳概括、情感归纳概括等。散文内容方面因叙事、写景等不 同,归纳文意题的设置也各有侧重:写景状物类一般从景和物

3、的特点、写作角 度、作者情感等方面设题;叙事写人类一般从事件的成因、经过等过程以及人 物特征等方面设题;哲理类多半在概括作者的观点、态度上设题。不管题型如 何设置,概括归纳都要按题干要求,认真阅读文本内容,感知文本特征。然后 求同舍异、分类整合。【例一例一】(2011北京高考)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后面的题目。祁连雪千里河西走廊,在我身临其境之前,总以为那里是黄尘弥漫、阒寂荒凉的。 显然是受了古诗的浸染,“千山空皓雪,万里尽黄沙”之类的诗句,已经在脑 海里扎了根。这次实地一看,才了解到真相。原来,河西走廊竟是甘肃最富庶 的地区。这片铁马金戈的古战场,如今已被国家划定为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当 你驻足

4、武威、张掖,一定会为那里的依依垂柳、森森苇帐、富饶的粮田、丰硕 的果园所构成的“江南秀色”所倾倒。当然也不是说,整个河西走廊尽是良畴沃野。它的精华所在,只是石羊河 流域的武威、永昌平原,黑河、弱水流域的张掖、酒泉平原,疏勒河流域的玉 门、敦煌平原。这片膏腴之地,是仰仗着祁连山的冰川雪水来维系其绿色生命 体系的。祁连雪以其丰美、清洌的乳汁汇成了几十条大大小小的河流,灌溉着 农田、牧场、果园、林带,哺育着河西走廊的子孙,一代又一代。祁连山古称天山,西汉时匈奴人呼“天”为“祁连”,故又名祁连山。一 过乌鞘岭,那静绝人世、夐列天南的一脉层峦叠嶂,就投影在我们游骋的深眸 里。映着淡青色的天光,雪岭的素洁

5、的脊线蜿蜒起伏,一直延伸到天际,一块 块咬缺了完整的晴空。面对着这雪擎穹宇、云幻古今的高山丽景,领略着空际琼瑶的素影清氛,顿觉凉生襟腋,情愫高洁。它使人的内心境界趋向于宁静、 明朗、净化。大自然的魅力固然使人动情,但平心而论,祁连山确也沾了神话和历史的 光。这里难以计数的神话传闻和层层叠叠的历史积淀,压低了祁连山,涂饰了 祁连山,丰富了祁连山。在那看云做梦的少年时代,一部穆天子传曾使我 如醉如痴,晓夜神驰于荒山瀚海,景慕周天子驾八骏马巡行西北三万五千里, 也想着要去西王母那里做客。当时把其中的故事都当成了信史。真正知道它 “恍惚无征,夸言寡实”,是后来的事,但祁连山的吸引力并未因之稍减,反 而

6、益发强化了。四十余年的渴慕,今朝终于得偿,其欢忭之情是难以形容的。旅途中我喜欢把记忆中的有关故事与眼前的自然景观相叠合。车过山丹河 (即古弱水)时,我想到了周穆王曾渡弱水会西王母于酒泉南山。淮南子 里也有后羿过弱水向西王母“请不死之药”的记载。神话传说汇集着一个民族 关于远古的一切记忆,我们可以通过这种思维、情感、体验以至行动的载体, 深入地窥察一个民族以至人类史前的发展轨迹。观山如读史。驰车河西走廊,眺望那笼罩南山的一派空濛,仿佛能谛听到 自然、社会、历史的无声倾诉。一种源远流长的历史的激动和沉甸甸的时间感 被呼唤出来,觉得有许多世事已经倏然远逝,又有多少天涯过客正在匆匆走来。 我们这些河西

7、走廊的过客,与祁连雪岭朝夕相对,自然就把它当做了热门话题。 有人形容它像一位仪表堂堂、银发飘洒的将军,俯视着苍茫的大地,守护着千 里沃野;有人说祁连雪岭像一尊圣洁的神祇,壁立千寻,高悬天半,给人一种 可望而不可及的隔膜感。可是在我的心目中,它却是恋人、挚友般的亲切。千 里长行,依依相伴,神之所游,意之所注,无往而不是灵山圣雪,目力虽穷而 情脉不断。一种相通相化相亲相契的温情,使造化与心源合一,客观的自然景 物与主观的生命情感交融互渗,一切形象都化作了象征世界。也许正是这种类似的情感使然,150 年前的秋日,林则徐充军西北路过河 西走廊时,曾写下诗句:“天山万笏耸琼瑶,导我西行伴寂寥。我与山灵相

8、对 笑,满头晴雪共难消。”甘、青路上,我也即兴赋诗,寄情于祁连雪:“依依 只有祁连雪,千里相随照眼明。”(取材于王充闾的同名散文,有删改)(考点题)作者曾说:“雪”是祁连雪的“文眼”,具有重要的作用。 请通读全文,谈谈文中“雪”的重要作用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参考答案:参考答案:“雪”是贯串全文的线索;“雪”化水汇成了河流,哺育着河 西走廊世世代代的子孙;“雪”赋予祁连山以壮丽景观,圣灵神韵,使人生亲 切之感;“雪”充当的是作者抒发思想感情和表达历史感悟的载体;“雪”作 为生动鲜明的感性意象,使文章富于艺术感染力。解析:解析:本题考查把握文章思路和内容的能力。要回答“雪”的重要作用, 在梳理文章

9、思路,把握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先答结构作用,显然是作为线索贯 串全文;再答内容作用,则是文中自然景观、人文景观与生命情感的载体。【例二例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书房的窗子杨振声今天又想到了我那书房的窗子。说起窗子,那真是人类穴居之后一点灵 机的闪耀才发明了它。它给你清风与明月,它给你晴日与碧空,它给你山光与 水色,它给你安安静静地坐窗前,欣赏着宇宙的一切。一句话,它打通你与天 然的界限。窗子的功用,虽是到处一样,而窗子的方向,却有各人的嗜好不同。我 独喜欢北窗,那就全是光的问题了。说到光,我有一致偏向,就是不喜欢强烈 的光而喜欢清淡的光,不喜欢敞开的光而喜欢隐约的光,不喜欢直接的光而

10、喜 欢反射的光。就拿日光来说吧,我不爱中午的骄阳,而爱“晨光之熹微”与落 日的古红。纵使光度一样,也觉得一片平原的光海,总不及山阴水曲间光线的 隐翳,或枝叶扶疏的树荫下光波的流动。至于反光更比直光来得委婉,“残夜 水明楼”是那般的清虚可爱,而“明月照积雪”使你感到满目清晖。不错,特别是雪的反光。在太阳下是那样霸道,而在月光下却又这般温 柔。其实,雪的反光在阴阴天宇下,也蛮有风趣。特别是新雪的早晨,你一醒 来全不知道昨宵降了一夜的雪,只看从纸窗透进满室的虚白,便与平时不同, 那白中透出银色的清晖,温润而匀净,使屋子里平添一番恬静的滋味,披衣起 床且不看雪,先掏开那尚未睡醒的炉子,那屋里顿然煦暖。

11、然后再从容揭开窗 帘一看,满目皓洁,庭前的树枝都压垂到地角上了。望望天,还是阴阴的,那 就准知道这一天你的屋子会比平常更幽静。至于拿月光与日光比,我当然更喜欢月光。在月光下,人是那般隐藏, 天宇是那般的素净。现实的世界退缩了,想象的世界放大了。我们想象的放大, 不也就是我们人格的放大?放大到感染一切时,整个的世界也因而富有情思了。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比之“晴雪梅花”更为空灵,更为生动; “无情有恨何人见,月晓风清欲堕时”比之“枝头春意”更富深情与幽思;而 “宿妆残粉未明天,总立昭阳花树边”也比“水晶帘下看梳头”更动人怜惜之 情。这里不只是光度的问题,而且是光度影响了态度。强烈的

12、光使我们一切 看得清楚,却不必使我们想得明透;使我们有行动的愉悦,却不必使我们有沉 思的因缘;使我们像春草一般的向外发展,却不能使我们像夜合一般的向内收 敛。强光太使我们与外物接近了,留不得一分想象的距离。而一切文艺的创造, 绝不是一些外界事物的推拢,而是事物经过个性的熔冶、范铸出来的作物。强 烈的光与一切强有力的东西一样,它压迫我们的个性。以此,我便爱上了北窗。南窗的光强,固不必说,就是东窗和西窗也不 如北窗。北窗放进的光是那般清淡而隐约,反射而不直接。说到反光,当然便 到了“窗子以外”了。我不敢想象窗外有什么明湖或青山的反光,那太奢望了。 我只希望北窗外有一带古老的粉墙,最低限度地要老到透

13、出点微黄的颜色;假 如可能,古墙上生几片青翠的石斑。这墙不要去窗太近,太近则逼窄,使人心 狭;也不要太远,太远便不成为窗子屏风;去窗一丈五尺左右便好。如此古墙 上的光辉反射在窗下的桌上,润泽而淡白,不带一分逼人的霸气。这种清光绝 不会侵凌你的幽静,也不会扰乱你的遐思。假如,你嫌这样的光太朴素了些,那你就在墙边种上一行疏竹。有风, 你可以欣赏它婆娑的舞容;有月,你可以欣赏窗上迷离的竹影;有雨,它给你 平添一番清凄;有雪,那素洁,那清劲,确是你清寂中的佳友。即使无月无风, 无雨无雪,红日半墙,竹荫微动,掩映于你书桌上的清晖,泛出一片青翠,几 纹波痕,那般的生动而空灵。你书桌上满写着清新的诗句,你坐

14、在那儿,纵使 不读书也“要得”。(考点题)窗子在全文的结构中有什么作用?试作简要说明。参考答案:参考答案:窗子是本文的一条重要线索。作者开篇写窗子的功用,接 着主要写“我”喜欢北窗的理由,最后具体形象地描绘想象中北窗的景象。解析: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文章的行文、构思,可以 先看标题、开头和结尾;再看文章大意。本文标题“书房的窗子”和题干“窗 子”自然有某种联系;文章的主要内容又与“窗子”有关,或是其延伸、或以 其为思想源流的触发点。因此,“窗子”就是“线索”。1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一般步骤:粗读全文,看这篇文章主 要说了什么事、谈了什么问题、抒发了什么情,这一步的

15、作用是把握文章全貌。 以段为单位仔细读,把握段意,理清文章脉络。分析段落间的内在联系, 划分层次,进而理清思路,把握全文的结构。同时还可以借助中心句、关键词、 过渡段、承递性词语、重复出现的关键词语、文章标题帮助分析。2归纳文章内容要点的方法。首先应明确归纳的思维过程:读原文知大 意;审题干明要求;作分析明要点;巧组织精概括。而最为重要的是学 会如何归纳,即掌握归纳的技巧。根据试题的不同要求和难度,常用的方法有: 摘取法。摘取段落中的主要词语或句子。这些重要的词语往往嵌在主要语句 中;重要的句子又常常出现在文章或段落的或首或尾或中间的位置。合取法。 需要归纳的内容往往不是一个方面,事实上语段也

16、的确说了不止一个意思,依 据要求,所表达的意思不能遗漏。这时最好的方法,就是将有关的两个或两个 以上的意思分别摘取出来并组合在一起。舍取法。一是需要归纳的内容,本 身有主次之分,而命题人只要求概括回答其要点,如果主次不分,全盘托出, 那是不符合命题要求的;二是文段中所说的内容复杂,而命题人只要考生答某 一方面,如果不加辨别,把所写内容都概括进去,就是不合要求的。无论是何 种情况,都要根据题干要求,作出舍和取的决定。【例题例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复活的麦子罗春会所有的庄稼都是春种秋收,只有麦子,却是秋播,夏收。这是一个什么 样的秘密?我并不想探寻究竟,只想它真是庄稼里的另类。人的死亡是一种永恒,而植物的死亡却是新生。就像麦子,它把自己快 乐地埋葬在土地里。深秋,麦田里的芊芊新苗,是麦子重新开始走向生命的一 个过程。这过程是残酷的,它的残酷是必须经过一个冬天的寒冷。春来,新生 的麦苗是土地上最美丽的孩子:葱绿的、欢闹的、热烈的麦苗紧紧拥抱着大地。 春风飘过,麦苗成了麦子,像母亲一样怀孕了。直挺挺的麦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