仡佬族称谓漫谈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36714726 上传时间:2018-04-0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仡佬族称谓漫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仡佬族称谓漫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仡佬族称谓漫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仡佬族称谓漫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仡佬族称谓漫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仡佬族称谓漫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仡佬族称谓漫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仡佬族称谓漫谈仡佬族称谓漫谈贵州省遵义市第五中学贵州省遵义市第五中学贵州省遵义市第五中学 韩忠彧韩忠彧韩忠彧 (贵州(贵州(贵州 遵义遵义遵义 563000563000563000) 摘要:摘要:仡佬族是散居我国西南地区的古老民族之一,除极少数人会说仡佬话 之外,绝大部分通用汉语,风俗习惯与汉族也基本相同。但在一些山寨和村落 里面,家人和亲友之间的称谓与汉族习惯称呼存在着显著的差异,保持了本民 族古朴的生活习俗。称谓是人们由于血缘、婚姻和社会交往等各个方面的相互 关系,以及因为身份、职业而得来的名称。就对象而言,有自称,他称和泛称; 从范围来说,有亲属间的称谓,年龄的称谓,性别的称谓,社会关系

2、的称谓, 职业的称谓,代称称谓等。仡佬族他称中的亲属称谓与汉族有不少相异之处。 研究称谓,可以了解一个民族的风俗习惯,做好民族地区工作,促进各民族团 结进步。 关键词:仡佬族关键词:仡佬族 他称他称 亲属称谓亲属称谓 案例案例 分析分析 仡佬族是我国古老的民族之一,与古代僚人有渊源关系。仡佬族旧称“鸠僚” 、 “葛僚” 、 “革僚” ,南宋以后始称“仡佬” 。仡佬族现有人口四十余万,除部分 散居在广西隆林各族自治县,云南文山自治州,贵州遵义、织金、仁怀、黔西、 安顺、普定、正安等县市外,主要聚居在黔北的务川和道真两个自治县。仡佬 族有语言无文字,除了广西隆林,贵州安顺市的西秀区、普定县,遵义市

3、的遵 义县,仁怀市等地有六千多人会说仡佬话之外,绝大部分通用汉语,风俗习惯 与汉族也基本相同。但在一些山寨和村落里面,家人和亲友之间的称谓与汉族 习惯称呼存在着显著的差异,保持了本民族古朴的生活习俗。称谓是人们由于血缘、婚姻和社会交往等各个方面的相互关系,以及因为身份、职业而得来的名称。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每一个人都有着各种各样的称呼。例如:有一位高校女教师,虽然在户口簿上只有一个姓名,然而,她出生时有乳名;发表文章可能有笔名;学生称她“老师” 、 “先生” ;按学衔称她“博士” ;按职称,叫她“教授” ;按职务,可能称她为“校长” 、 “书记” 、 “主任” 、 “主编” ;如果参加几个学术

4、团体,又可能称她为“会长” 、 “理事长” 、 “秘书长” ;在家里,丈夫称她“妻子” “老伴” ,孩子叫她”妈妈”,父母称她乳名;各位亲属则可能称她为”姐” 、 “妹” 、 “姨” 、 “婶” 、 “姑” 、 “舅妈” 、 ” “嫂子” 、 “侄儿媳妇” 、 “婆婆” 、 “奶奶” ;周围的人会称她“小姐” 、 “夫人” 、 “女士” 、 “太太” ;老同学见面会称她的绰号;走在街上,陌生人问路,会喊她是“同志”,等等。用起来简单,想起来还真的很复杂。生活中,我们对称谓问题往往习焉不察,但如果真要深究,那就大有学问机构里的尊称:姓氏+职衔。职衔比祖宗的符号更重要。前缀与后缀的不同,就是你与众

5、人的差异,就是你的“核心竞争力”,就是你 “发声”的资本,同时也是别人不得不鼓掌的理由。时下,姓名的前缀越来越多、越来越大,总的趋势:越喊越大,有“大大泡泡糖”之嫌。尊称繁衍出一系列“繁称”,相当于金融界的衍生品,泡沫多、内核少;有价格、无价值。如大会主持者介绍坐于主席台上者:“副主任(局长)某某某。”马上有人补充:“副的也是主任。”言外之意:怎么这么不会说话?倘若就姓“付”,永远扶不了正,则乖巧地尊称:局长付某某。高校的尊称:姓氏+学衔。现在学术称呼也“通货膨胀”了,教授前要有博导、之类符号,最好是院士。倘若报了一长串头衔后,最终忘了读出姓名,高级知识分子不会怪你:倘若掐头去尾、只剩下孤零零

6、的尊姓大名,他可能会嫉恨你一辈子。现在的一些学者,倘若没有前缀后缀、名校衬托,你就不知道他是干什么的。生意场上,改革初期,经理是一厂之长,所以“某经理”是尊称,后来经济体膨胀了,统辖经理的总经理诞生了,“某总”变得时髦了。再后来私企发达了,总经理再大,还是打工的。所以现在的尊称是“某董”,就是老板的雅称,说明你是拥有者,而不是雇佣者。过去俗称的“老板”,现在成了科研机构和高校研究人员的尊称,教师称呼校长-“老板!”研究生称呼导师:-“老板!”老板不仅拥有经费,而且拥有雇佣权;不仅可以决定你的房贷按揭的高低,而且可以决定你的房贷按揭的准时与否。没有父姓、没有头衔、只有绰号的,仅限于儿时可以一道做

7、淘气事的“好朋友”之间,比如:“阿三,老鹰来了!”这是望风者的提示。简称+同志,那是革命+友谊,那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之间的称呼。现在,“某某同志”的句式成为“某些同志”的口头禅,被称呼者一定是高于自己的大人物,暗示出称呼者与被称呼者属于“粘得牢”的朋友。父姓+同志,比如陈同志、王同志,那是居委会的阿姨们对片警的称呼,平等而亲切。父姓+职业,比如张木匠,那是弄堂里邻居们的昵称。父姓+先生,那是最近十年流行于小白领中的复古旧称。夫姓+太太,那是最近几年流行于小白领间的港式嗲称,表明老公养得起她。姓氏+伯伯,那是弄堂里对年长者的尊称。老+姓氏,老职员的称呼。“老李”,是局里干部,“李老”,是局级

8、干部。一正一反,咸鱼翻身。小+姓氏,则是老男人对老女人的“嫩称”;全称+同志,较多用于正式的场合;无前缀无后缀的“裸称”,仅限于新生报到或者法官对你的称呼;无姓无名又无衔,那是住院护士的吆喝:“床,药!”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称谓是最复杂的人情世故,其中的文化内涵值得玩味。 但关于这方面的研究,迄今尚未出现系统论述的专著,连有关的论文也不多见, 而关于仡佬族的称谓研究更是一个空白。为了增强民族自豪感,促进各民族团 结进步,做好民族地区工作,更好地构建和谐社会,在这方面作一点探索是非 常有必要的。 称谓,就对象而言,有自称,他称和泛称;从范围来说,有亲属间的称谓, 年龄的称谓,性别的称谓,社会关系的

9、称谓,职业的称谓,代称称谓等。限于 资料和笔力,笔者主要就仡佬族他称中的亲属称谓作一点初探。 亲属称谓是对家庭成员及有关亲戚的称谓。要了解亲属称谓,首先必须了 解古人心目中关于亲属的范围,因为这是与一个民族的风俗习惯密切相关的重 要问题。 我国古代的家庭以男系为中心,以宗法制度为基础,把亲属分为宗亲、外 亲和妻亲三大类。宗亲是亲属关系的主体。宗亲,就是指同一祖宗所出的男性 亲属及其配偶,以及未出嫁的女子。宗亲的上下限为九族,即自己上面四世的 高祖辈到自己下面四世的玄孙辈,包括自己一辈,共九辈,是为九族。凡出嫁 的女子即成为夫家宗亲成员,不再是自己亲生父母所在宗族之人。继子与继父、 庶子与嫡母、

10、公婆与媳妇、妯娌之间,虽无血统关系,却因父权或夫权中心的纽带而成为宗亲。外亲,是指女性血统的亲属,如母亲、祖母、姑母、姐妹、 女儿、侄女、孙女等血亲。外亲的范围比宗亲窄得多,例如母亲的血亲只包括 三世,即母亲的兄弟姐妹,上推到母亲的父母,下推到母亲兄弟姐妹的子女, 越过这个范围的就不属于亲属了。妻亲的范围更窄,严格来讲,只包括妻子的 父母。宗亲、外亲和妻亲的这许多亲属,古代又按亲疏分为五等,称为“亲等” , 在亲人亡故时分别穿不同的丧服,即斩衰(子服父母丧,丧服用至粗麻布,不 缝下边,服期三年) ,齐衰(服祖父母、曾祖父母、高祖父母丧,丧服用粗麻布, 缝下边,服期一年) ,大功(两代以外,丧服

11、用粗麻布,缝下边,服期九个月) , 小功(三代以外,丧服用熟麻布,缝下边,服期三个月) ,缌麻(四代以外,丧 服用熟麻布,缝下边,服期一个月) ,称为“五服” 。 “五服” 以外的就只能 算作葭莩之亲,严格意义上讲也就不算亲戚了。 一、高祖辈 “高祖” ,即曾祖之父,称为高祖父,也有称为“高祖王父”者,高祖之妻称 为高祖母,或“高祖王母” 。 仡佬族对高祖之前的历代远祖称为“起祖” 。明代 归有光项脊轩志中,他祖母说“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 当用之” , 祖母的祖父,应称为“外高祖” 。 仡佬族则称为“家(变读为“g” ) 高祖” 。 二、曾祖辈 曾祖父,即祖父之父,曾祖之妻称为

12、曾祖母。在仡佬族中,曾孙称呼曾祖 父为“老祖” , 称曾祖母为“老祖婆” 。 三、祖父辈 在仡佬族中,孙子孙女称呼祖父为“公” ,祖母叫“妈” ,伯祖母,叔祖母 则称呼为“婆” , 祖父母称孙子孙女是“蛮孙” 。 四、父辈 仡佬族亲属称谓中,儿女称呼父母比较复杂。有的称为“爹” 、 “母” ,有的 叫“父” “母” ,还有把父亲称为“伯伯” , “幺爷” ,甚至叫“牙”的。汉族地区 通用的“爸爸” 、 “妈妈”在仡佬族中很少使用。儿女对父亲一辈的人,年纪比 父亲小的男子,血缘关系在三代以内的叫“叔” ,三代以上的叫“爷” ,对排行 第三的叔父喊为“筛爷” 。部分地区对姑母使用了男性化的称呼,喊

13、成“大爹” , “二爹” , “幺爹”等等。父辈对儿女子侄,无论男女,不管排行都叫做” “幺儿” 。 五、夫妻 仡佬族夫妻之间的称谓非常微妙,无儿无女的时候含糊称呼“你” “我” ; 有儿女后互称“他乌爹” 、 “他乌母” ;相距较远,需要呼叫时以儿女的名字代之, 但究竟是叫配偶还是喊儿女,声音高低疾徐有所不同,外人不懂,但是一家人 分得清;在外人面前,丈夫称妻子为“屋头的” , “穿鞋的” ,妻子称丈夫叫“当 家的” 、 “门前人” 。 六、兄弟姐妹 仡佬族兄姐对弟妹,称为“官儿” ,务川仡佬族称兄弟为“毛” 。 七、外亲 仡佬族亲戚之间,外孙称外祖父母叫“家公” 、 “家婆” (“家”变读

14、为 “g”),称姨妈为“大舅” 、 “二舅” 、 “幺舅”等,丈夫称岳父岳母为“父” 、 “母”或“亲爷” 、 “亲娘” ,背着妻儿,在外人面前则称岳父为“老丈儿” ,岳 母为“老丈母” ,称内兄内弟为“舅子” 。八、其他 仡佬族亲属之间,辈份高的叫“老辈子” ,辈份低的称为“小辈儿” 。同一 姓氏的人,无论亲疏都叫“一家人” , “一家人”之间不能通婚,由婚姻形成的 异姓亲属称为“亲戚” 。外人最容易误会的是。父母常常以儿女的身份称呼人, 明明是兄弟,却喊成“伯伯” , “爷” ,是表兄弟却喊成“表叔” ,而应答双方一 点也不会误解。 有时,人们发生了尖锐的矛盾,互称对方为“家公” 、 “家

15、婆” 、 “舅子” 、 “老丈儿” 、 “幺儿” 、 “蛮孙” ,请不要以为他们是亲戚,那是在骂人,而且骂得 非常的刻毒。 研究称谓,可以了解一个民族的风俗习惯,做好民族地区工作,促进各民 族团结进步。希望有识之士多做一点这方面的研究。参考文献:参考文献: (1)袁庭栋古人称谓漫谈中华书局,1997 (2)刘孝存姓名 属相 人生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99 (3)王力古代汉语中华书局,1978 (4)应劭(东汉) 风俗通义校释天津人民出版社,1980 (5)胡朴安中华全国风俗志河北人民出版社,1986 (6)马贤伦民族问题与民族政策概论贵州 人民出版社,1989 (7)道真县志 (8)务川县志 (9) 贵州仡佬族学会编仡佬族文化百科全书贵州民族出版社,2002(2011 年 4 月 22 日,发表于贵州民族报民族研究专栏文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