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变频考前复习模拟题

上传人:n**** 文档编号:36714408 上传时间:2018-04-01 格式:DOC 页数:47 大小:7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5变频考前复习模拟题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2015变频考前复习模拟题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2015变频考前复习模拟题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2015变频考前复习模拟题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2015变频考前复习模拟题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5变频考前复习模拟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5变频考前复习模拟题(4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变频器应用技术 第 1 页(共 54 页)注意:此题库中有部分重复题型,若要打印,请筛选出相同题型,以免浪费纸张,不用做伺服部分模拟试题 1一、填空题(每空 2 分,共 20 分)1、对变频器进行选择时,应采用最大电流原则,即变频器的额定电流要大于电动机的_。2、实验室用三菱变频器,要求环境温度满足_的范围。3、变频器的组成可分为主回路和控制回路,其中主回路由整流电路、滤波电路、 制动或回馈电路和 组成。 、4、变频器的控制方式主要有: 、 、直接转矩控制。5、有一台风机,每当频率运行在 20HZ 时振动特别严重,可以设置 来解决。6、有速度传感器矢量控制与无速度传感器矢量控制的不同点是:前者

2、在电动机的轴端要安装 装置。7、如果起重机械的吊钩上升时作为正转,则重物下降时电动机在第 象限运行。8、泵类负载在突然断电时,由于泵道中的液体重力而倒流,称为 ,应使变频器采取 停机方式。变频器应用技术 第 2 页(共 54 页)二、判断题(每小题 2 分,共 30 分)1、已知一台变频器与一台电机相接时最长距离不允许超过 500m,若用变频器控制两台电机运行,每台电机与变频器相距 300m,这种连接是正确的。 ( )2、一台变频器控制一台电机时,在变频器与电机间一定要接交流接触器。 ( )3、由于开关量控制比模拟量控制抗干扰能力强,所以要实现较远距离的变频控制时,我们一般选择开关量控制方式。

3、 ( )4、当变频器内置 PID 控制有效时,变频器所预置的加减速时间不再起作用,当在变频器外接 PID 控制时,变频器所预置的加减速时间起作用。 ( )5、 在 PID 控制中,引用微分环节 D 是为了消除系统振荡 。 ( )6、当变频器的输出电流超过了变频器的额定电流,会出现过载保护。 ( )7、变频调速一定节能。 ( )变频器应用技术 第 3 页(共 54 页)8、当电机重载运行时,变频器调速时减速过快,会容易出现过电压跳闸。 ( ) 9、负载增大时,经常出现堵转,我们应该选择矢量控制方式可提高带负载能力。 ( ) 10、二次方律负载的最高运行频率可以超过电机的额定频率(基本频率) 。

4、( )11、 一台变频器,原来用在带式传输机上,后改用在风机上,启动频率刚上升到15HZ 左右就过电流跳闸,原因是启动频率设置太高。 ( )12、恒功率负载最主要要解决的问题是减小配置电动机的容量。 ( )13、为了改善变频器的功率因数,在直流整流环节与逆变环节之间,我们应接交流电抗器 。 ( ) 14、 “大马拉小车“容易造成电动机的效率降低,解决”大马拉小车“的基本方法是降低电压。 ( ) 15、 在 PID 控制方式中,变频器的输出频率与反馈量的变化趋势相同的控制方式称为变频器应用技术 第 4 页(共 54 页)正反馈。 ( )三、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20 分)1、在 U/f 控

5、制方式下,当输出频率比较低时,会出现输出转矩不足的情况,要求变频器具有( )功能。A频率偏置 B转矩补偿 C转差补偿 D段速控制2、为了抑制变频器的噪声,我们在变频器输出端和负载电机间,应接( ) 。A交流接触器 B浪涌抑制器 C交流电抗器 D 直流电抗器3、对于传输机类的负载宜采用( )的转速上升方式。A直线型 BS 型 C 正半 S 型 D 反半 S 型 4、启动频率保持时间的设置对于以下哪种情况不需要( ) 。A 惯性较大的负载 B 齿轮箱的齿轮间发生相互撞击 C起动机械吊起重物 D 离心浇铸机在未浇铸铁水前5、三相异步电动机的转速除了与电源频率、转差率有关,还与( )有关系。A磁极数

6、B磁极对数 C磁感应强度 D磁场强度6、下列( )负载的节能效果最好?变频器应用技术 第 5 页(共 54 页)A二次方律负载 B重力型负载 C恒转矩负载 D恒功率负载 7、征对恒转矩负载低速时带不起负载,我们可以采取很多措施,下列采取措施不正确的是( ) 。A加大变频器的容量 B降低电压 C加大转矩提升功能 D采用矢量控制8、以下不属于过压故障处理对策的是( ) 。A 增加制动电阻 B 在输入侧增加逆变电路 C设置加速过程防止跳闸功能 D 在中间直流回路上增加适当电容9、为了防止电机停机时的懦动,我们可以采用( )停机方式。A减速停机方式 B自由停机 C减速停机加直流制动 D到时间制动自由停

7、机10、 两台变频器竖式安装时,要求通风扇安装在( )位置。A顶部 B左侧 C右侧 D 底部四、分析填空题(共 12 分)变频器应用技术 第 6 页(共 54 页)1.主电路看图填空 (6 分)(1)为提高变频器的功率因素,可以在主电路的_端子接入直流电抗器。(2)限流电阻 RL 的作用 (3)逆变电路的控制方式为 (4)逆变管旁并联反向二极管的原因: (5)一般在电源连到变频器的 RST 端时,需要连接 外围设备。(6)电路中灯泡的作用 2.恒压供水系统设计填空(6 分)要求供水压力为 5MPa, 上限为 5.5MPa,下限为 4.5MPa,压力传感器的压力范围为 0-10MPa,反馈电流为

8、 4-20mA,当压力达到下限时,输出指示灯亮(即将一台电机变频变频器应用技术 第 7 页(共 54 页)切换到工频,重新再启动一台电机) ,当达到上限时也要求指示灯亮(即电机退出运行)(1)当压力达到上限时,传感器的反馈电流值为 mA,下限值时,传感器的反馈电流值为 mA (2 分)(2) 目标值 Pr133 设置为 , PID 上限 Pr131 设置为 ,PID 下限 Pr132 设置为 。 (3 分)(3)PID 动作选择 Pr128 设置为 (2 分)五、简答题 (共 6 分)1、变频家电采用变频调速后的主要优点以及有哪些经济效益?变频器应用技术 第 8 页(共 54 页)六、设计题(

9、 12 分)某冶金行业的高楼上料设备中,料车的速度运行曲线如下图所示,图中 OA 段为料车启动后以等加速度到最大速度的加速段,加速时间为 3s,AB 段是高速运行段,运行频率为 50HZ; BC 段为料车一次减速段,减速时间为 7s;CD 段为料车中速运行段,速度是 25HZ;DE 段为料车第二次减速段,减速时间为 4s;EF 段为料车低速运行段,速度为 10HZ;FG 段是料车制动停车段,减速时间为 2s。请根据要求,按图料车速度运行曲线,设计电路图并设置参数请设置下列参数参数代码功能设定数据Pr.4多段速设定:1 段速Pr.5多段速设定:2 段速Pr.6多段速设定:3 段速变频器应用技术

10、第 9 页(共 54 页)Pr.7加速时间Pr.8减速时间Pr.20加减速基准频率Pr.59遥控功能端子Pr.44第二加速时间Pr.45第二减速时间Pr.110第三加速时间Pr.111第三减速时间Pr.180RL 端子功能选择Pr.181RM 端子功能选择Pr.182RH 端子功能选择Pr.185JOG 端子功能选择Pr.187MRS 端子功能选择设计运行电路图:模拟试题 21、变频切换为工频电路时,绝对不允许_ 时进行切换。2、当恒压系统采取 PID 控制时,系统压力变化后回复很慢,我们该对 P、I、D 中_环节进行调节。3、变频调速实际上是把工频信号转换为_和 可调的变频信号4、有一台并联

11、在水路上的水泵,在 0HZ 启动不起来,我们该设置_来解决 5、 如果变频器重载运行,则变频器在减速过程中减速过快,会出现 跳闸。变频器应用技术 第 10 页(共 54 页)6、变频器的主回路由整流电路、滤波电路、 和制动或回馈电路组成。 7、恒功率负载在实施变频调速时,最主要要解决的问题是: 。8、当变频器出现故障报警后,应该先对变频器进行_操作,再重新启动电动机。9、由参数设置的加速时间是指由 0HZ 加速到 所需要的时间。10、有些设备需要转速分段运行,而且每段转速的上升、下降时间也不同,为了适应这些控制要求,变频器具有_功能和多种加、减速时间设置功能。二、判断题(每小题 2 分,共 3

12、0 分)1、变频切换为工频电路时,在变频器与电机之间一定要接交流接触器。 ( )2、为了防止电机停机时的懦动,我们可以采用减速停机加直流制动停机方式。 ( )3、三相异步电动机的转速除了与电源频率、转差率有关,还与磁场强度有关系。 ( )4、在 PID 控制方式中,反馈量的变化趋势与变频器的输出频率相反的控制方式称为负反馈。 ( )变频器应用技术 第 11 页(共 54 页)5、为了提高电动机的转速控制精度,变频器应选择矢量控制功能。 ( )6、无速度传感器矢量控制由于不使用旋转编码器,因此不需要对电机调谐。 ( )7、 如果起重机械的吊钩上升时作为正转,则重物下降时电动机在第四象限运行。 ( ) 8、一台印刷机,每当运行频率到 15HZ,振动特别严重,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子/通信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