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八年级七年级语文下册 10《唐诗四首》之《望岳》教案 长春版

上传人:cjc****537 文档编号:36714341 上传时间:2018-04-01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4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年八年级七年级语文下册 10《唐诗四首》之《望岳》教案 长春版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2017年八年级七年级语文下册 10《唐诗四首》之《望岳》教案 长春版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7年八年级七年级语文下册 10《唐诗四首》之《望岳》教案 长春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年八年级七年级语文下册 10《唐诗四首》之《望岳》教案 长春版(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望岳望岳一、导入一、导入 介绍泰山: 1.展示泰山图片。 “天下第一山”的美誉,是中国最美的十大名山之一。位于山东省中部的泰山,古称东岳,又称岱岳,被 尊为五岳之首。自古有许多吟诵泰山的诗作,而以杜甫的这首望岳最为著名,因此被刻于碑碣,立于山麓。教师可补充; 五岳是远古山神崇敬拜、五行观念和帝王巡猎封禅相结合的产物,后为道教所继承,被视为道教名山,它 们是:东岳泰山(1532 米),位于山东泰安市。西岳华山(1997 米),位于陕西华阴市。南岳衡山(1512 米), 位于湖南长沙以南的衡山县。北岳恒山(2017 米),位于山西浑源县。中岳嵩山(1440 米),位于河南登封市。古代封建帝王把五岳

2、看成是神的象征。东岳泰山为五岳之首是名副其实的,中国历代曾有 72 个皇帝到泰 山封禅。东岳泰山之雄,西岳华山之险,北岳恒山之幽,中岳嵩山之峻,南岳衡山之秀,早已闻名于世界。人 们常说五岳归来不看山,也有“恒山如行,泰山如坐,华山如立,嵩山如卧,唯有南岳独如飞”的说法。 2.背景: 杜甫 2035 岁时曾遍游中国的大江南北。望岳这组诗就是在他 24 岁时写成的。这组诗共三首,分东 岳(泰山)、南岳(衡山)、西岳(华山)。书上这首诗即东岳泰山,是现存杜诗中年代最早的一首,字里行 间洋溢着青壮年杜甫那种蓬勃的朝气。 二、介绍杜甫二、介绍杜甫 杜甫,字子美,诗中尝自称少陵野老,世人称为杜少陵。开元后

3、期,举士不第,漫游各地。后居长安近十 年。及安禄山军陷长安,乃逃至凤翔,谒见肃宗,官左拾遗。后曾在剑南节度使严武幕中任检校工部员外郎, 故又有杜工部之称。晚年携家出蜀,病死湘江途中。 杜甫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现存诗 1400 首,这些诗真实、深刻地反映了唐王朝由盛及衰这一转折过 程中的种种社会现象,展现出广阔的生活画面,成为唐代社会的历史,历来被称为“诗史”。其人忧国忧民,人 格高尚,诗艺精湛,被奉为“诗圣”。代表作: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春望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及“三吏” “三别”。 杜甫诗歌创作历程: 1.读书和壮游时期望岳。 2.长安十年时期哀王孙、春望。 3.战乱流离时期“三吏”:石豪吏、潼

4、关吏、新安吏;“三别”:新婚别、无家别、 垂老别。 4.漂泊西南时期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三、朗读诗歌三、朗读诗歌 1.利用工具书,自主查找并标注生字字音。 2.听范读,学诵诗歌。 3.自读诗歌。 四、整体感知内容四、整体感知内容 提问: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诗歌的内容。 参考: 泰山呵,你究竟有多么宏伟壮丽?你既挺拔苍翠,又横跨齐鲁两地。造物者给你,集中了瑰丽和神奇,你 高峻的山峰,把南北分成晨夕。望层层云气升腾,令人胸怀荡涤,看归鸟回旋入山,使人眼眶欲碎。有朝一日, 我总要登上你的绝顶,把周围矮小的群山们,一览无遗! 五、诗句赏析五、诗句赏析 1.文题是望岳,在诗中哪些诗句写了诗人望到的

5、景色? 明确:前三联。 2.最后一联和前三联有什么区别?最后一联是诗人的想象,前三联是实写。 3.提问:分组研讨,理解诗句内容及情感,分析望的角度有什么不同。 明确: 首联:泰山的雄伟壮阔远望。 颔联:泰山的高大秀美近望。 颈联:诗人的胸怀浩荡、眼界开阔。表现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细望。 尾联:想像之景,也是作者的愿望,表现了诗人想要实现人生远大抱负,登临人生顶峰的雄心壮志。 六、交流启示六、交流启示 自学交流学习本诗得到的启示。 明确:胸怀雄心壮志。不怕困难,勇于攀登。 七、拓展七、拓展 诵读并积累杜甫的诗春望 春望春望 杜甫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八、作业八、作业 1.积累杜甫诗歌名句。 2.背诵并默写诗歌。 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远大抱负雄心壮志望首联远望颔联近望颈联细望望岳望岳尾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