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24大道之行也同步练习(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

上传人:cjc****537 文档编号:36714221 上传时间:2018-04-0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43.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24大道之行也同步练习(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7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24大道之行也同步练习(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7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24大道之行也同步练习(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17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24大道之行也同步练习(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17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24大道之行也同步练习(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7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24大道之行也同步练习(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24大道之行也同步练习(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4.24.大道之行也大道之行也目标:一.培养朗读能力,在朗读中疏通课文。二.感受儒家学者的社会理想。第一部分:自主探究一.了解文章来源。1.孔子, 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2.本文选自 。礼运,礼记 名,大约是战国末年或秦汉之际儒家学者托名 的著作。3.礼记,儒家经典之一, (朝代) (编者)对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加以辑录、编纂而成,共 49 篇。你知道的儒家经典著作有 。二.教师范读。学生初步感知课文。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选贤与能( ) 修睦( ) 矜寡孤独( ) 男有分( ) 编纂( )货恶其弃于地也( ) 门闩( )2.你感觉本文所描述的理想社会可能是一个什么样子?(用自己的话)三.多种

2、方式朗读。然后学生疏通课文。1.对照注解独立解决以下词语的意思。(括号前的词或加横线的词语)A.大道( )之行( ) B.选贤与( )能 C.讲信修睦( ) D.故( )人不独亲( )其亲E.矜( ) F.皆有所养( )G.男有分( ) H.货恶( )其弃于地也I.不必藏( )于己 J.谋闭( )而不兴( )K.盗窃乱贼( )而不作( ) L.故外户而不闭( )2.翻译下列语句。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四.自由朗读。背诵。充分感受本文的要点和主旨。1.默写表现人人都能关爱他人,人人都能得到他人关爱、能够安居乐业的文字。2.默写表现人

3、们对财富和劳动的观念都达到了一定境界的文字。3.通过你的分析,你认为作者描述的大同社会具有哪些基本特征?4.与“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表意相近的语句。5.说出文中与“路不拾遗,夜不闭户” 表意相近的语句。五.拓展延伸,自由讨论。1. “大同”社会跟陶渊明描绘的“世外桃源”有无相似点?2.请你将今天的社会跟儒家学者们(或孔子)构想的大同社会作比较,然后谈谈你的体会。第二部分:综合探究一.写出下列句子中通假字的及其意义。选贤与能。( )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二.填空。1大道之行也选自 ,这是 的经典著作之一。是西汉 对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加以辑录,编纂而成的。2研

4、读课文填写:大道的内涵是 、 、 。3大道之行也是一篇名文,有两个成语出自其中,它们分别是 、。4所谓“大同”,用现代汉语回答即是 三.读下列语段,回答问题:(一)大道之行,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有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1释词:选贤与能,讲信修睦(睦: )不独子其子(子: )矜、寡、孤、独(孤: )盗窃乱贼而不作(贼: )2文中“大道”“大同”分别指什么?大道: 大同: 3把文章划为三个层次

5、,概括层意。 4文中哪些句子说明大同社会的特征?(二)怪哉汉武帝幸甘泉,驰道中有虫,赤色,头牙齿耳鼻尽具,观者莫识。帝乃使东方朔视之。还对曰:“此虫名怪哉。昔时拘系无辜,众庶愁怨,咸仰首叹曰:“怪哉!怪哉盖感动上天,愤所生也,故名怪哉。此地必秦之狱处。”即按地图,信如其言。上又曰:“何以去虫?”朔曰:“尺。忧者,得酒而解。以酒灌,当消。”于是使人取虫置酒下,须臾糜散。(选自太平广记昆虫一)注释幸:临幸,古代皇帝到某地称为“幸”拘系:拘押,关押庶:庶民,百姓按:察看信:的确,确实1解释加点词语。观者莫识( ) 还对曰( )咸仰首叹曰( ) 信如其言( )何以去虫( ) 以酒灌( )2翻译句子。此

6、地必秦之狱处。于是使人取虫置酒下,须臾糜散。3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写到,鲁迅小时候曾经问他的先生:“怪战这虫是怎么一回事?”先生不予回答。你能根据本文作出回答吗?4、东方朔对“怪哉”的解说,是否含有更深的意味?(三)老人引杨氏入山之大穴。鸡犬陶冶,居民之大聚落也。至一家,老人谓曰:“此公欲来,能相容否?”对曰:“老人肯相引至此,则必贤者矣。吾此间凡衣服、饮食、牛畜、丝纩、麻枲(枲,麻)之属,皆不私藏,与众共之,故可同处。子果来,忽携金珠锦绣珍异等物,所享者惟薪米鱼肉,此殊不缺也。惟计口授地,以耕以蚕,不可取食于人耳。”杨谢而从之。又戒曰:“子来或迟,则封穴矣。”迫暮,与老人同出。1、下面句中“

7、此”字分别指代什么:此公欲来。指代( ) 老人肯相引之此。指代( )此殊不缺也。指代( )2、下面各组词义相同的一组是( )、落:落英缤纷 居民之大聚落也 、果:未果,寻病终 子果来、属: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吾此间凡衣服、饮食之属 、处:处处志之 故可同处3、补出下面句子中的主语:( )又戒曰:“子来或迟,则封穴矣。”迫暮,( )与老人出。4、对短文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文中穴中人与桃花源中人一样过着与世隔绝、自给自足、怡然自得的生活。、桃花源记中是渔人自己偶然发现了桃花源,而短文中杨氏是经一老人引导才进入大山之穴。、穴中人告诉杨氏,穴中是按人口分给土地,然后自己来耕种养蚕,不能向别不求取食物。、杨氏听了穴中人的话后,不愿意留在洞中,所以,临近傍晚又与老人一同出穴。5、翻译下列句子:此公欲来,能相容否?老人肯相引至此,则必贤者矣。四按要求仿写下列句子。仿照例句,任选一种事物,用“事物否定想象”的格式写一个句子。例句:教师的周围飘着粉笔屑,不,那不是粉笔屑,那是教师撒出的智慧的花朵。仿句: 不增删、不更改下面一句话的任何一个字,写出意思不同的另一句话。原句:他像落地的枯叶一样,虽然护住了红花,自己却化作了污泥。改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